第一篇:心理教育课程总结[大全]
二零一一年上学期心理教育课程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展务圣的历史使命。
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言教”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首先阅读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学年组教师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并身体力行,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坚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舒畅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过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态度、动机、爱好和习惯的辅导防备学生学习疲惫减缓学生考试心理压力等。学习方法不当是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加以辅导。虽然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常能通过摸索把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情况下要走一些弯路,而许多学生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既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健康制度,又能当好义务宣传员,向社会,家庭,个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心理教育课程教案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1
设计背景:升入高中以来,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增大,以前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好多已经不再适用。如何让学生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发现新的学习动机,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基于此设计了本课题。
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用好的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课程重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课程形式:教师讲授? 视频观看? 小组讨论?
课程安排:2课时
课程准备:PPT? 视频
过程:
1、导入
引用一位爸爸和儿子的对话,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得出结论:高中阶段为了自己而学习。
2、主题活动
1、讲授学习的定义
2、讲授高中生学习的特点
3、讲授高中生常用的学习策略
4、活动: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
5、实验任务
在纸上写出你记得的单词
要求:不按顺序,不要相互交叉
请五个同学把他们记忆出的单词念出来,一个同学统计
6、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7、记忆的两大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9、高中生常见的学习困惑与调适
10、学习动机不当及其调适
11、人一天的生物钟规律
12、考试焦虑及其调适
13、考试焦虑及其调适
14、心理影吧。风雨哈佛路(电影)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2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怎样处理矛盾,如何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通过故事讲道理
1、小故事《跳皮筋》(不嘲笑同学)
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
生:小芳不合群,因为小芳嘲笑小英,她受不了
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小芳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
2、小故事《上课铃响了》(对待同学要宽容,犯错后要及时道歉)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
生:她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男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
1、师读、
2、生齐读、
3、男女生读
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出示)
三、联系自身,谈想法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夸夸你的同桌。
(4)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师小结: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下面,请看(师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来,一起读:
同学之间:
学会关爱热情大方
学会体贴细致入微
学会调节消除嫉妒
学会激励互相进步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边看边想,你有什么感触?
四、反省自身行为,找到改正方向。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选择答案
(1)、当你与同学在班级发生矛盾时,你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谈话解决
B、找老师解决
C、用武力解决
(2)、每天出入教学楼,能谦让小同学,给他们提供方便吗
A、能谦让
B、有时能做到
C、不能谦让
(3)、当看到同学有困难能主动帮助吗?
A、能
B、有时能
C、不能
(4)、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吗,并在活动中力争为集体争光?
A、愿意参加,并能为集体争光
B、有时愿意参加
C不愿意参加
(5)、星期六,小丽要和爸爸妈妈去亚武山游玩,可是学校安排,周六要举行”学雷锋“活动,如果你是小丽,你该怎么办?
A、参加”学雷锋"活动
B、和家人一起去亚武山
(6)、你经常为学校或班级做好事吗?
A、经常做
B、有时做
C、没做过
(7)、课间上下楼你是否能自觉靠右行,为其他同学提供方便?
A、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做不到
(8)、你能主动捡拾学校或公共场所的垃圾吗?
A、一定能
B、有时能
C、不能
五、出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最后,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总结
同学们,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会相处,学会交往,拥有更多的朋友,相知、相伴请欣赏歌曲《朋友》
教学反思
近年来,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诱发的各种事件,正引起我们的关注,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要利用好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归因的重要意义。
2、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树立自信。
教学过程:
引言
如果你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演了一部非常糟的电影。你会怎么解释呢?有几种可能的理由,例如:也许他那阵子身体状况不佳,也许他家里突然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也许他因为搭档太差劲,而不能发挥如意。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并不高明的演员。他以前的成名全是偶然。如果你选择了前三个之类的非赏演技的原因,你还会喜欢那个演员,如果是最后一个归因,你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喜欢他了。
换一个主人公,你有一次考得特别好,你又会怎么解释?碰的?还是你那天心情特别好,意外?还是你终于考出了真实的水平了?如果你把考好的原因归为前两因类,则你不会更从地对自己有信心,对运气一类的,你会因此
对自己更有信心。
这两例都说明了同一行为不同归因的不同效应。
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往往会寻找自己和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就叫“归因”。奥地利的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理论”。提问:你们对这次月考满意吗?那么你们是如何归因的?是稀里糊涂地让它过去,还是真正地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呢?其实,我认为:输或赢都要明明白白,只有明白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你才能有的放矢。现在,我请大家写下你们这次考试失败或者成功,原因是什么?
将认为自己失败的与认为自己成功的分开。根据反馈来分析,向学生解释正确归因的方法。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是分析学习或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有自信心的人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强,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努力。认为自己要努力程度到了自己必定成功。相反,缺乏信心的人,常把成功的原因的归为运气好,任务容易、自己无法决定的外部因素,而把失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差甚至无能。(积极归因:当失败时,要告诉自己“这次失败是因为我的努力不足,我的能力是足够的,只要我努力了,无论下次任务有多难,我都可以战胜困难”)
指导学生阅读林肯的故事,并在每次失败中找出可能的原因。
讨论两个问题:
1、最终是什么原因导致主人公最终坚持不懈?
2、揭示主人公就是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这时,你会怎么归因?
分享:故事《沉香与木炭》
引导: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调整自己的归因倾向,学会积极归因,走向成功。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增强我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集中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二、活动时间:
10月2日至10月27日
三、活动内容
1、各学校在活动期间要重点开展好“六个一”主题活动:发一封倡议书、出刊一期板报(手抄报)、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县局提供三个不同角度的供参考)、组织一次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开设一次专题讲座、开展一次心理社团活动等。
2、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通过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印发心理辅导专刊、放映励志电影、排演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剧等形式,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认真做好特殊家庭学生、“待进学生”的统计汇总、疏导工作,采取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各学校要借助家长学校等现有条面向学生家庭,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科学认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营造和谐的亲子、家庭关系。加强与特殊家庭的联系,多侧面、多角度全面关注、掌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
4、各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交往,开设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念,引导学生正常交往。各班级要设立一名心理健康学科代表(或叫“心理气象员”),帮助老师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的联系,便于学校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各学校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其他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四、活动要求
⒈、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抓住重点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达成度。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⒉、突出重点,广泛参与。各学校要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内容,及时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资,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要积极动员广大家长参与和支持教育活动,进一步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⒊、认真总结,严格考核。各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要着力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认真反思工作不足,促进工作的开展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特色化。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5
教学内容:
不当“小皇帝”
主题:
克服任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清任性的坏处。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教学重点:
认清任性的坏处。
教学难点:
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品——任性的“小皇帝”
教师要事先挑选好六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强调台词的语调和神态,注意形体动作以及道具的设计)。
1、教师课堂点题:同学们,任性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任性的问题,先请大家观看一个小品。
2、出示思考题:
(1)谁是任性的“小皇帝”。
(2)“小皇帝”有那些坏毛病。
(3)任性又有那些坏处。
3、提出观看要求: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告诉学生这就是对同学的尊重。
二、讨论
1、讨论方法指导: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要心平气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见解。
2、就以上问题分四人一组相互讨论。
3、根据小品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任性有那些坏毛病和坏处。
三、展开
1、自我测试,完成调查卷(要求认真、如实的填写,告诉学生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
2、找出克服任性的方法
3、针对调查卷所出现的任性问题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四、小结
1、自我评价: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认清了任性的坏处了吗?在你身上是否存在任性的问题,找到改正的办法了吗?你学会讨论的方法了吗?你有收获吗?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讨论了“任性”,大家都很认真,也在克服任性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愿做任性的孩子,对吗?
六、总结:
任性是一个大坏蛋,千万别和它做朋友。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6
活动目标:
学生认识到暗示的巨大作用,学会在生活中减少消极暗示,增加积极暗示。
活动方式:
心理小实验、举例子
教学准备:
纸杯、水、暗示例子
教学过程:
1、学生念自我激励口号
2、实验:学生品尝水,暗示水是有味道的。
3、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4、暗示有神奇的作用。
5、平时也会使用心理暗示,学生举例。(积极:口头禅:小事,我来搞掂。啦啦队的鼓励,自己对自己说:稳住,不着急。)
(消极:考试紧张、没信心:“我不行、我干不好的”)
6、讨论什么情况下使用心理暗示能收到好的效果?
(生病时、考试时、演出时、回答问题时、学习时、完成任务时)
7、实践:背古诗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白发催年老,
南山归敝庐,青阳逼岁除。
不才明主弃,永怀愁不寐,
多病故人疏,松月夜窗虚。
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六年级)
辅导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辅导方式:故事启发、讨论
辅导过程:
1 、学生念自励口号。
2 、导入:这节课教大家看穿别人的心理。
先回答一个问题:假如你中午放学后回家的路上自行车胎爆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第一反应会怎么想?
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分为几类?从他们的回答中你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3 、乐观的重要:乐观—自信。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总会遇到挫折、失败、坎坷,乐观的心境能激发你对生活的热情,如果失去乐观,没有自信,那么在困难把你打倒之前,你自己就先把自己打倒了。
卖伞老太太的故事、一瓶水的故事、一盆花的故事。学生也可以自由说。
4 、想想说说:
学生回忆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及当时的想法,现在你会怎么想?
5 、如何培养乐观心态:
想开心的事
鼓励自己、警句
自我解嘲
6 、总结
乐观的人心理最健康,人最大的光荣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还能站起来,当你站起来时,你会发现比原来位置向前一步,昂起头,把乐观装在心中,让微笑挂在唇边。
架起理解的桥梁——学会沟通(六年级)
活动目的:学生了解沟通的种类: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体验单向沟通的'不便利
自觉将单向沟通转为双向沟通。
活动过程:
念口号
导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翻手绳
规则:老师发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做,有问题不得发问
开始活动
学生说体会
引导:刚才的游戏是一人发指令,另一人只能照着做,不明白的,只能靠猜测别人的意思,不能向当事人验证,这样取得准确的机会是很低的,这种沟通的方式就叫单向沟通。大家平时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这种情况出现比较多,说明沟通上是有问题的,这会让我们常常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
有单向就有双向,我们继续游戏,但改规则:游戏时可以问,老师也给予回答,除了用语言,也用身体来表达。
这次沟通比上一次有效得多。双向沟通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听,有同学只喜欢说,有同学只喜欢听,这都是不对的,有什么想法都应该说出来,也要听别人说。只要记得先听后说,少说多听这个原则,就可以打开与别人交心的大门。
第三篇:心理教育课程计划
二零一一年上学期心理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第四篇:心理教育课程梳理心得
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梳理心得
心理教育教学在日常教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涉及到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多方面的领域。所以心理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更应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辅助和重视。心理教育单单在课堂上,是绝对不能完成的,也不会收到多大的效果。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心理教育是一个久远而艰巨的历程。作为心理教师,我感到了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很重大。
在本月11号,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梳理活动,受益匪浅。
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人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讲给大家。作为一名刚刚上岗的心理教育教师,通过本次活动我得到了心理教学技巧方面的大量的启示。大家针对七、八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从各个单元展开梳理。其中涉及青春期的这一单元讲起来难度很大。大家讨论梳理之后,我获得了以下教学技巧:
1.课后主动与家长沟通,使得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地心
理辅导;
2.男女孩可以分开上;
3.可以采用小纸条的方式,匿名促使大家将自己的困惑讲出
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共同解决;
4.要顾及个别同学,避开使其敏感的话题。不要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单元是关于帮助他人的,我又有了以下收获:
1.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视频,或者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为素材,这样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要注重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避免学生在校深造成功,在家没有得到及时巩固,又回到了老样子。
虽然教材研究梳理只进行了一天,但在这一天内,我却获得了近乎一年的收获。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活动,因为这对于刚上岗的、业务不熟练的教师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感谢进修学校对基层教师的培养和关怀。
第五篇:教育心理总结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4、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的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的本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2)认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认知图式的过程。(3)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a.获得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运算和群集运算。标志: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去集中化。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口诀:信 自 主 勤 同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域。
5、学生的个别差异
(1)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智力类型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④智力的性别差异。(2)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①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②冲动型和沉思型、③具体型和抽象型、④发散型与复合型。
第三章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长久的变化。
2、一般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发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2认识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注意的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第四章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根据学校情境中的血液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组建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4、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因理论(阿特金森):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归因系统有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生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6、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②组织策略
③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②环境管理策略、③努力管理策略、④学业求助策略
学习策略的培训要遵循原则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①注重对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训练 ②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③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
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⑤认知结构的特点 ⑥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①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②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③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④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⑤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8、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9、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原型启发 ④已有的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
10、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11、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
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法、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12、品德心理结构包括四个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第五章
1、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加涅将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成五种类型: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
2、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①直接教学 ②接受学习
(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①发现学习②个别化学习(程序教学【斯金纳】、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3)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策略
3、教学评价设计(1)教学评价的类型:①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②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2)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①教师自编测验 ②观察评价 ③档案评价(3)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①评分 ②报告
4、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5、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第六章
1、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①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④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②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③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③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②学科渗透 ③班主任工作 ④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⑤家庭教育 ⑥环境教育 ⑦社会磨砺 ⑧其他(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咨询
4、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5、影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改变行为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合理情绪疗法。
6、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心理因素。
7、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学生个体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
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③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8、教有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②教师富有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课前计划差异、课堂教学过程差异、课后评价差异、其他差异 11.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福特、布朗】 教师成长途径: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布鲁巴奇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控制各种情绪和情感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1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①观念改变 ②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③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2)组织有效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的教学观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首要)、独立性(核心)、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8、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