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贵在创新

时间:2019-05-15 14: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入新课贵在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入新课贵在创新》。

第一篇:导入新课贵在创新

导入新课贵在创新

罗浮镇中心小学杨惠玲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巧妙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下面浅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描述情景激趣导入

新课标提出“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我们学过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谁能把它背下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很好!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春天的西湖是如此的魅力,而在作者笔下,桂林的山水更是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桂林的美景。”这种导入会使学生入情入境。它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二、设置悬念 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三、明确中心审题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审清题目,抓住文章的主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投入到对课题内容的探索之中。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先板书课题让学生理解“将”、“相”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题目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意思。教师进而追问,这一将一相是否一直“和好”?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不和”?后来,他们为什么又“和”了呢?这些问题课文会告诉我们的。这样,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把一个“和”字突现在学生眼前,抓住了全文的中心,直奔课文重点。

四、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在教 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五、解题入手 开门见山

课题是文章中心的提炼,是统摄全文的要素。因此,“解题入手,开门见山”是语文授课导入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应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为顺利学习全文作好铺垫。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我让学生先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学生一致确认“捞”最重要后,顺势引导:“围绕这个‘捞’字,你想课文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板书归纳,指点学生由此去理清课文脉络,读解全文,大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艺术意趣。“开门见山”的导入,能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形象直观情景导入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景。如教学《春天在哪里》,先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再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为主的需求。

2010年3月× 20 = 300

第二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此导入。(这首歌旋律雄壮、气势磅礴,能有效地渲染气氛,且歌词是学生熟悉的,有一种亲切感。)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子对于你们可能是陌生的,但歌词却是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什么周杰伦的“嘿哈,快使用双节棍”、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等,而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的革命歌曲,可能很少去听,或者说不喜欢去听。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当你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读懂了它的内涵再来听这些歌曲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会让你振憾,让你动容,让你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寻找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吧!

学习新课:

1、长征的原因

师:我们先来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师:概括的很好。从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但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奋战了一年,也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师: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此要说明一下,我们平时提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是指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程。)

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指一下,红军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方向?(放幻灯片)

学生上来指出。教师再强调一下。

师:不错,红军长征的方向大致是先向西再向北。那么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岁月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把你知道的讲解一下?

生: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还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学生们基本都能把发生在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说出来,并在地图上指出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乱,对长征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再“重走长征路”。)

师: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首先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而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血战湘江,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从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三万多人。渡过湘江之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之后红军长征出现了曙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一年后,也就是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长征取得胜利。

对于长征中的这些重大事件,我想重点说一下遵义会议,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决议是重要的正确决议呢?

生:因为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最后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初期,渡过湘江时,造成红军损失过半,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生: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已经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思考历史问题了。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地图上重走了一次长征路,意犹未尽,干脆,我们一起演出一部红军长征的短剧如何?(注:此短剧借鉴了高中老师的一个创意)

生:好!好!群情激昂!师:我先交待一下相关的内容。(放幻灯片)

场景:傍晚时分,某连红军战士正行进在渺无人烟的草地上,这是他们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这时,天上下起了雨加雪„„。角色:某连战士共70多名,有连长、三班班长、三班战士“富贵”、还有„„。剧情: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连长命令就地休息,想办法生火烧水。这时富贵找到班长说了一句话,就听三班长大叫一声:“什么?你说什么?”,富贵到底说了句什么话?欲知详情,请看我们的短剧。

师:我们先把角色安排一下吧!我们三班全体师生再加上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共同组织这支红军连队好不好?

生:好!

师:我就是那个语出惊人的“富贵”吧!(够富态的吧!呵呵!)那谁来当“连长”“三班长”?

话音未落,“连长”“三班长”的位子已经被抢占了。师:各就各位,演出开始。

富贵一瘸一拐地向班长走去,吞吞吐吐地说:“班长,想和你说个事。” 班长:富贵,有什么事快说吧!富贵:我„„我„„,我想回家!

班长一脸惊谔,大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 富贵:我想回家!

这时,战士们都围拢过来,连长也走了过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班长:连长,富贵不想继续走了,他想回家!连长:富贵,为什么要回家呀?

富贵抬起受伤的脚说道:我的脚在过夹金山时冻坏了,现在都烂了,我实在走不动了。班长:富贵,别担心,我背你。

战士:对,富贵,我们背你,要不就用担架抬你走。富贵:谢谢大家!可我不想托累大家,大家都很疲劳,又吃不上饭,哪有力气来抬我呀!不行!不行!我还是回家吧!

战士:富贵,我们都克服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眼看快胜利了,你却打退堂鼓,到底因为什么呀?

富贵: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都没人照顾,他们需要我。

战士:你只知道想着自己的小家,谁家没有困难呀?像你这样的人,当初,就不该参加红军。

富贵:当初,我也不知道有这么苦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还有这鬼地方,一天八变脸,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特别是不知哪一脚就陷入泥潭,再也上不来了,下午,我亲眼看到一个战士就这样没了,我忘不了他那绝望的眼神。我不想死,我想回家!

连长:革命本来就要吃苦受罪的,我们现在是很难,但是,既然我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呀!

战士:对,富贵,我们再咬咬牙,我们会胜利的。

富贵:你们坚持吧!反正我要回家!“小胖子”,我们是老乡,我们一起回去吧!“小胖子”:我„„

富贵:你在这只能拖累大家,你饭量大,每次都是班长把他的饭分一半给你,你看班长瘦的。

战士:小胖子,下次,你吃我那份。战士:要走你自己走,小胖子,别听他的。战士:枪毙了他。富贵:凭什么枪毙我呀!我只是想回家照顾我的老娘,我又没有背叛革命。我们政府连国民党的俘虏都优待呢,想回家的还发路费给他们。

连长:强拧的瓜不甜,富贵,你执意要回去,你就回吧!明天带上些粮食和路费,回家吧!师: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谢谢大家的配合!

师:革命就是大浪淘沙,面对困难,面对曲折,有人倒下了,有人退缩了。但是,更多的革命者坚持了下来。从你们身上,也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是什么精神?你体会到了吗?

生: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概括的非常好!对于富贵,我们不必去多说什么,红军也是普通人。从富贵身上,一方面反衬出坚持到底的革命者的更加高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在革命历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不只是疾病、缺衣少食、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使我们认识到革命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永存!红军长征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但我们每个人的长征,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征正在进行中。如何走好“我的长征”?如何走好“中华民族的长征”?如何把长征精神传承下来,并把她变成长征路上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你们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长征胜利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分析长征的意义。

(课后拓展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长征在你眼中,在你心中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第三篇:导入新课

巧妙导入,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武进区崔桥小学董晓华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课艺术,必然会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效果,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数学课的导入,除了常规的“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之外,还有情景创设、故事叙述、矛盾利用、悬念设置、名言引用、道具布置等导入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字:导入、优化、数学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

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

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我在讲年、月、日一节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今年几岁了?过几

个生日?”等学生们一一回答后,我便说:“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在年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这一节后,你们会明白的。”这样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

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

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又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请同学们量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

个内角度数,并说出其中的两个角的度数,我便立即说出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三、四个同学的第三个角的度数都被我说中了,学生们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老师这么神知呢?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便抓住这个时机导入,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个诀窍教给你们。引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

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

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

它们的大孝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矗。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想联系,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意味。当然情境的创设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浮光掠影,似“蜻蜓点水”不求实效。而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并在情境的激励诱导下,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例如,我们备课组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就选用了3片树叶,3个小动物创设了一个情境:黑板上的三片树叶有什么用呢?别急,看,谁来了!蜘蛛、瓢虫、蚂蚁,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跑步锻炼身体呢。请同学门仔细观察,三只小动物跑步的路线有何不同?(蜘蛛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周,瓢虫在树叶中间跑了一周,蚂蚁沿树叶边线没跑满一周。)

师:蜘蛛、瓢虫跑的路线有何不同?

生:蜘蛛是沿树叶边线跑的,瓢虫是在树叶中间跑的。

(板书:边线)

师:蜘蛛和蚂蚁跑的路线有何不同?

生:蜘蛛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周,蚂蚁沿树叶边线没有跑满一周。

(板书:一周)

师:要想知道蜘蛛跑了多长?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

得出蜘蛛跑了68厘米。这68厘米就是树叶什么的长?

生:树叶边线一周的长。

师:对,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课题“认识周长”。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但能容易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还能把“边线一周的长叫做周长”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八、联系生活,投其所好法

就是拾取日常生活中学生所喜好的事物、欢喜的语言,对所要讲的内容

进行类比举例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如: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宽余,每个孩子的兜里都有了零花钱,且有越多的奢望。教师只有抓住学生这一敏感的话题,进行类比举例。有道应用题是这样的:甲仓库有8吨米,乙仓库里的比甲仓库里的多2吨,乙仓库里有多少吨米?如果把这一枯燥的问题这样用对比举例导入:“同学们都爱不爱零花钱?我们在讲新课之前先算一算大家有多少钱?注意听题,老师有8元钱,如果你的钱比老师的多2元,你应该有多少钱?”同学们乐呵呵地齐声喊:“8+2=10(元)”,显然,学生的思维紧跟了老师的思路,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动手实践,操作体会

我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是这样导入的:让学生拿出8根火柴棒,摆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几个?有的学生摆了一个大正方形,有的摆了两个小正方形,让学生说出摆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1(个)8÷4=2(个),然后给予肯定的表扬。那么我们同样用8根火柴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让学生操作,有的说可以摆两个三角形,还剩2根,有的说可以摆一个,还剩两根。利用学生亲手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提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使学生在玩玩摆摆地轻松气氛中,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推进学习数学素质教育”,张卫国《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1-2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刘品一《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5期。《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1999年5月版。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验学习材料》潍坊市普教教研室2000年3月。

第四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外出,要去旅游或逛街,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

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 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46图3.1 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那什么是天气呢,天气都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时刻在变的。

:对,有人说天气就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多变的天气。

小明说:“我们学校早晨晴天,中午刮风,下午下雨。有一首诗这样说 “东边日出西边雨”

特点:(1)时间短(2)时刻变化

现在同学们根据天气的特点说出几个表示天气的词语(电闪雷鸣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风和日丽 雨过天晴、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春暖花开这个成语是表示天气嘛 ?

学生:不是,是表示气候

教师:那么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差别呢?气候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学生:略

板书:

2、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 有一定的特征,一半变化不大。特点:(1)长期(2)变化不大

教师:

我们现在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两个概念及其各自的特点,那么现在同学们说说下面的一些语句哪些是表示天气哪些是表示气候。(分组抢答)

(1)狂风暴雨(天气)

(2)多云转晴(天气)(3)四季如春(气候)

(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

(8)乌云密布(天气)(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7.教师对学生的比赛点拨评价后,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板书

3.天气的影响

教师:

现在同学们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 么影响。

学生: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图3.2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说明了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再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参照已有资料至少再补充一个资料。

过渡:

既然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及生产这么重要,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预知未来的天气状况呢?

天气既然会给人类这么多方面带来影响,我们要是能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就好了。我们通过什么渠道能获得明天、后天乃至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教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在电视预报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想图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49页,知道卫星云图上各种颜色代表什么,并能判别出哪个地方是晴天,哪个地方是阴雨天气。

2.学生天探究气预报图上的风向风力图的意义。

3.阅读课本49页,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师引导学生看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符号,看谁记得快,并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进行城市天气预报。3、4这样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就来根据图 3、4来一起解读下卫星与图。板书: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来了解并记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除了收看天气预报,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呢?

学生:看云是天气、教师:对,我们还可以根据云和动物的变化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同样也有很多与天气相关的谚语。哪个同学来说说。学生:略

过渡:

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多。如今在很多地方人们发出呼吁: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板书: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同学们想想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板书: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1)自然因素(2)人类活动教师:如课本52 页就有两幅图,讲的就是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 学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气候术语。二是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 程,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我们怎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是了解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时刻在变的。

特点:(1)时间短(2)时刻变化

2、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 的特征,一半变化不大。

特点:(1)长期

(2)变化不大3.天气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2、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

(2)人类活动

1.卫星云图 2.风力风向图 3.常用的天气符号

第五篇:导入新课6

灵 活 导 课 激 发 兴 趣

峨山县化念中心小学:魏琼芬

[内容摘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不仅是联系旧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好准备。那么,如何设计好新课导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体会。[关键词]

新课

导入

学生

兴趣

一、讲故事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看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教的内容,巧妙构思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小故事,把新知识融在故事之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来到一片西瓜地里,看到又红又大的西瓜,馋得直流口水,喜羊羊摘来一个大西瓜,懒羊羊见了就来抢,喜羊羊连忙抱住西瓜说:‘不准抢,每人分这只西瓜的1/3。’懒羊羊说:‘太少,太少了!’喜羊羊说:‘那好,我分给你1/4。’懒羊羊一听高兴地笑着说:‘还是喜羊羊好。’这时美羊羊也笑着对喜羊羊说:‘喜羊羊,你就别捉弄懒羊羊了。’喜羊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导入法能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又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小山羊和小白兔有一块长5米,宽3米的菜地,地里种满了红红的柿子,绿油油的菠菜可诱人了。不料被馋嘴的小猪看见了。于是,小山羊和小白兔去请教熊博士应该怎么预防小猪来偷吃,熊博士告诉他俩,用柳条编成篱笆围在菜地的四周。可小山羊和小白兔不知道要用多长的柳条,你能帮帮他们吗?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燃起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二、猜谜语导入。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引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猜谜语(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赞许,并接着说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

又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先让学生猜个谜语,看谁能先猜出来。“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很快回答:“日历、台历......”。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对日历都比较熟悉,撕下一张就过一天,都撕完了就过了一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年、月、日’。”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巧设悬念导入。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好奇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学生一旦被吸引,往往会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这部分教材内容较抽象,可以设计一道趣题:“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从她出生到1996年2月底才刚好过完第18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老奶奶究竟多少岁?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引起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设计是从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太一致的 “疑问”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写出一个数“123”让学生快速回答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我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法宝’,不管大家举多大的数,老师一眼就能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不信可以试试。”然后,学生举例,果然如此,学生有些惊讶。我接着问:“大家想得到这一‘法宝’吗?学生们一个个使劲地点点头,心理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四、纠错导入。

恩格斯说过:“要明确地掌握懂得理论,最好的正路就是从亲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中学习。”利用错例导入新课指先练后讲,以错明理。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

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克服思维定势。

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出示了小明的一篇数学日记: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米)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面积约为(1平方米)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3平方厘米)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学生看了日记后,我让他们讨论对这篇日记有何看法?顿时,学生议论纷纷,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并大声回答:“单位名称用得不对。”我顺势导入新课:“到底怎样用单位名称才正确呢?我们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游戏导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大小》一课时,我先创设让学生做摸球游戏的活动,教师在一个纸盒里放入9个黄球和1个白球,请学生从纸盒里摸球: 师:“在摸球之前请你猜想一下 你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 学生1:“我猜一定能摸到黄球”。

学生2:“我猜一定能摸到白球”。

学生3:“我猜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

那么,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大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可能性大小》,这个活动既是对前面知识经验的激活,又巧妙而自然地引出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六、以旧引新,巧用迁移导入。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如:在教5.6加4.8,8 9.7加 67.4时,先做复习题: 56+48=()897+674=()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结果,找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出示5.6加4.8,89.7加67.4,提问:你们能计算出这两道题吗?由于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课导入都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参考文献:《小学数学心育艺术》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下载导入新课贵在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入新课贵在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什么是导入 其实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短而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导入,也叫开......

    新课导入法

    高中地理新课导入十二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

    语文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

    海燕教案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探究学习新课】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教师小结提炼升华】 【课堂训练 反馈矫正】本节课充分利用......

    浅谈新课的导入

    浅谈新课的导入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策略 新课导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导入语言能够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接受新知识的......

    背影新课精彩导入

    《背影》新课精彩导入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韩道红 案例再现 老师在讲授新课《背影》前与学生交流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背影,感知背影的深刻内涵。同学们纷纷提及到《绝品》中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