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言稿
互动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平邑二中的暑假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作者引用了中外经典案例阐释了新课程下教师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在新课程下,老师的定位、作用、策略和方法,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
1、最好的老师是幽默的“诱导大师”,诱导出自信、快乐、成功的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导者,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助推其一步步走向成功。
2、好的老师是一把万能钥匙,是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育者,教学中,除了要调动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应该积极地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3、好的老师是一个开拓者,创造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生成快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悟做人的道理。
4、好的老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创设真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氛围下参与学习,把教育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乐在其中。
5、好的老师是一个灵魂的维护者,呵护孩子的创造力,塑造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
新课程下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推理发展的全过程,经历与科学家类似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二中物理组的各位教师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改革,逐步形成了互动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受到了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其中李茂华、刘静峰、孙卫东、孙登全等老师在市、县级教育局举办的教课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面我就向各位汇报一下这种模式。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简介 互动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探究是指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意义与价值,熟练掌握科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互动探究式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并理解掌握知识和规律的阵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师不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究学习。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互动”和“体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和要求的。
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在课堂上手眼口脑都真正动起来,这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关键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工作做在前面,从细处着手安排学生课堂要做的事,探究什么?怎么互动?怎样把握学生的释放和节制的度?使课堂既活泼又井然有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试想:如果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没有任何准备,只是让他到课堂被动的听,能实现互动那是很难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教学设计,如果你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归纳,占领课堂,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的阵地!
二、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而集体备课能发挥出我们的群体优势。备课时我们注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本着落实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为基本出发点,通研新课程标准,通研教材,通研考纲,并根据二中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尽量处理好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
2、组织形式
教学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所以我们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拟定了“三步六段两线”教学程序。“三步”即“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 “六段”是指课中的六个教学环节“出示目标、学习展示、问题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两线”是指以课本为知识主线,以学案为探究主线。
第一步:课前预习
我们整合了县编和市编教学案,提出要求,让学生先在课下以课本为主,自主探究预习,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再合作讨论,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得到结论。目的是将课堂向课下延伸,向自习要效率。
第二步: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我们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引导者的身份构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疑释惑,深刻体验、理解知识规律,学会应用,同时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课堂上在明确课堂探究学习的内容、目标以及既定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活动空间,鼓励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定探究方案,做实验,提问题、找思路、析错误、辨是非、比异同,评好坏,归纳总结规律,找出应用知识解题的思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自我调控的机会,将“启迪思维、调动参与、主体主动、平等互动、掌握知识”的教学思路贯穿始终,从而恰到好处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真正高效的课堂。第三步:课后巩固
我们除了平常让学生用县编学案练习外,又选取市学案个别好题,进行拔高,并用县统一的章节测试题尽兴单元过关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达成三维目标。
3、评价机制
通过听评课,利用素质教育课堂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改进;通过对学生和学习小组的表现打分以及单元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模块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调动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任务职责
每学期都要先划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检查作业,讨论预习问题,并上课堂展示预习成果,主持讲解新课或说明解题的思路方法,在自习时间找时间组织每日一题活动。具体由课代表安排,小组长组织实施。
2、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个人课堂表现的得分大部分由全体学生共同评价,课代表负责记录,个人得分计入小组得分。课代表及时检查各个小组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评价打分。
谁做得好,那个组优秀,到期末一合分一目了然,交给班主任作为评优选聘的主要依据。
3、调动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占领课堂,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构建突出学生活动的互动探究程序,调动学生,放手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
当然,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表述展示自己的想法,确实很难,这需要慢慢的激励和引导,告诉他们“人类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人类交流的理想工具,它能使你的思想逻辑化、条理化,并趋于丰满------”如果学生怕做不对说不好遭到别人的笑话,你就再加一句“人类的语言这么美好,但是低等动物却不懂得欣赏!”鞭策学生学会欣赏和宽容。并让学生想象一下:总有一天自要走向社会,你怎么面对单位招聘,你现在不锻炼语言表到能力,人家怎么会知道你有什么本事?所以你现在就应当好好利用课堂这个舞台尽情的表现自己,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抓住命运的缰绳!
一旦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很多事就可以由课代表安排,由组长组织学生去自觉完成,老师随时做好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以指定、随机、抽签、击鼓传花等多种方式,鼓动学生上讲台,敢于探究质疑,争论辨析,力争迸射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探”达“思”,促进发展。同时注意通过课堂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提高效率。
4、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反思
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突出学生学习的探究实践活动,多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知识构建,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帮助其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模式可供选择,任何模式也都不是万能的,不论什么模式,必须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才是好模式,即使同一种模式,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不断完善,灵活对待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受众,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互动探究式课堂不能流于“大放羊”,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进行,要在互动中积极引发学生的思维并能将之推向深层次,即在课堂上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应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杜绝看似热闹的整节课都是大呼隆,其实是水过地皮湿的做法!
四、平邑二中学情分析与对策
平邑二中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好,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冰山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用温暖的阳光固然能使冰山露出的一角熔化,但是藏在水面下更大的坚冰仍然会露出来。这几年,在陈校长特色教育办学思想的引导下,学校虽然努力通过家校联系、学生发展导师制、星光教育、儒学思想教育等“特色育人”措施,全方位的用温情从学生心灵的深处去溶解坚冰,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是仍有许多学生不能安心学习,甚至连基本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记不住,所以二中教师依然任重而道远,要想方设法组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那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即活泼又严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呢?
高山无巨木,是因林木伤于山巅之阳;树下无茂草,是因草禾伤于树荫之阴。万物负阴而抱阳,所以凡事不可走极端!
1、阳刚严厉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探究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有些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古语云:严师出高徒的!不严格要求学生,只图让学生说个好,放任
自流,这等于是溺爱学生,更何况二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不严很难使之学习。但是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思维机械,活动放不开手脚,内容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三维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使“林木伤于山巅之阳,造成了高山无巨木”的窘状。
2、阴柔宽松型:新课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师生互动起来后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新变化,一时束手无策,生怕被扣上不民主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管理的后果是: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人声鼎沸,游离主题;乱成一团,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致使“草禾滥于树荫之阴,造成树下无茂草”的境况。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对待学生多一些赏识和提醒,即使是批评也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掏着心窝说话,让学生知道你的诚心和善意,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将来的成功做准备的,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接近你,进而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对待学生要宽严适度,并根据学情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合学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五、结语
人的一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和富有,不论是遇到高才生还是“差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坦然面对,尽心尽力!
平邑二中华逢胜
2012-3-19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课改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发言。我想以今天的示范课为依据,谈一谈我眼中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我们听的这两节课:都是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是科学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那么活跃,课堂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亮点。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爱学了。这是最理想的课堂。
这两节课,体现出很多亮点和优点,我一一加以列举: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4)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这两节课的课堂上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方面: 给我饿的感觉是,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让学生激趣启智,教学中各环节自然过渡;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用积极思维探究;师生是配合默契、思维深刻;学生是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
课堂活而有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学生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课堂上: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展示、高效的合作、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板书。
我想,今天的两节课,一定会让我们与会的各位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作文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授课的教师们学习,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做引导,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超市里,完成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发言稿
开发区一中
熊在亮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3.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4.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有的学校的备课是由个别教师以“教学案”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当然兖州一中也有“集体备课”,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老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普通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因为没备课的教师基础是“0”,所以别人备的课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字:“好”。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问: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可能有这样几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答:A.批改是教师的职责;B.批改是上面的要求;C.批改可以防止学生作业不认真;其实“批改”的本质是“学情调查”。批改与学情调查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是站在教师本身的角度回答的,因而显得抽象性和表面化。B是站在领导要求角度回答的,言下更有着一些被逼和无奈。其回答共同性都是撇开了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明白教师批改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在批改面前的态度是被动、消极、机械的,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职责、任务,因而会使批改缺少目标和动力,成为一个机械性的劳动任务。C虽然表面上是站在批改对学生的作用角度回答的,但是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其片面性表现在弱化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认定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作业的完成的数量掩盖了作业本身的质量、数量、完成时间等因素对学生作业的影响,更无视学生通过作业所得到的提高。
2.重学轻练。学的时间过长,而用于训练的作业主要在课内,量很少,时间很短,导致重学轻练。重学轻练能否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值得怀疑。学生“学”果然比较扎实,但是,从哲学上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兖州一中只有一个“反复”,即“认识到实践”,学生的“正确认识”能够完成吗?即使上课时完成了,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完成,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例不十,法不立”。
3.要求宽松。一是不要求人人完成,二是不要求全部完成。“看起来很美”: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削弱了学生与学习上的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见到困难就放弃,碰上“敌人”就“投降”,养成不完成任务的坏习惯。(2)“对学”、“群学”形同虚设。正因为中下等学生学习有困难,差生才热望优生解疑,优生才有机会施以援手。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3)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没有做,展示时,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参与了也昏天黑地,浪费时间。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把批改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知道答题的结果。有时索性采用发放答案的做法,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意深入钻研,也不会另辟蹊径,多角度解题,创造性、求知欲受到压制。用预设的结果,压缩了学生奋力登攀的时间和空间,为有惰性的学生“抄答案”提供了条件。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批改一般没有记录,缺少思考,作业反馈时一是凭自己批改时的粗浅印象传递一下答题情况,表扬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批评几个不太认真的学生,随后就进入“讲评”阶段。由于批改时没有分清重点题、一般题,讲评时只好从头到尾,一题不拉地组织点评,使讲评重点不突出。又由于没有记录犯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名单,提问时往往盲目随意,有时会导致被提问的学生答案全部正确,或犯的是个别性错误而产生讲评低效现象。更由于批改时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地评析,使评析达不到揭示原因、规律、方法的深度。
2.机械呆板。一个教学行为是否重要和必要的必须站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判断。站不对角度,批改往往变成僵死的、无活力的教学行为。例如不管作业量多少,批改难度如何,批改时间是否足够……强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结果一是以大量的、机械性的批改时间,挤占了教师的备课、选题、编练习、个别辅导的时间,导致有的教师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为名,拿着别人的编写的教案仓促上阵,上课时只能“灌输”结论,并穿插一些空话、废话、普通话。有的教师编写练习时忽视“先做”和挑选,“捡到篮里就是菜”,让学生做了缺少典型性、数量多而收效低的“作业”,隐形浪费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上课的点评时间。而且教师一天到晚,为这样的低效劳动而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
3.目标偏移。批改的目的一是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寻找讲评的重点;二是寻找学生的错误类型,以便探究其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办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操作中,批改的重点不是放在题目上,二是放在评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尽力完成”。就学生的得益角度看,这样的批改只有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学识与能力提高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三维目标”中只落实了“情意目标”,其余两个目标都落空了,因此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批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再说,展示代表固定请差生,有可能导致其它学生不认真完成“导学案”。,将最重要的题最先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但是有的学校却把黑板展示作为唯一的展示方式,导致了低效。比如,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只要把典型习题在投影仪上一放,不就清楚地展示了吗?有的题,只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一交换练习,就可以达到黑板展示的效果了,既快又效果不赖,何必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作展示准备呢?特别是内容较多,一次不能展示完毕,需要在课堂上第二次展示的时候,这样的展示会浪费多少时间?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在基础年级的新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何谈形成运用、创新能力?在解题能力指导时,老师只满足于回答“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而不去深究错误的原因和满分的方法,何谈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使用“演绎法”。有的教师也知道“归纳”的重要性,知道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一味追求结论及其原因,属于低效或无效教育。但是他们采用的方法却是与“归纳法”相对的“演绎法,”即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归纳”“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那么应当怎样实施“学生归纳法”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心中要明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道理。一定要在归纳法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二字,尽量为学生的归纳、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因为只有学生对规律、方法的吸收和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归纳即使系统、正确、全面,即使能让学生倒背如流,毕竟属于“体外循环”,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血肉”,以致常常在新题型、新情景面前“干瞪眼”。
其次,要学会实施“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但是“回顾”的应当是之前的学习实际,而不是抛开学习实际去空背规律、方法。再次,要容忍学生在归纳中出现的片面性、表面性甚至错误。有的规律、思路、方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简单的、完整的、严密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往往是艰深的、破碎的、粗陋的,这是由学生的特定的学习阶段和特定的学习水平所决定了的。正因为如此,学生才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归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肯定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分阶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对规律、方法的正确认识。
最后,要让“学生归纳法”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从时间角度看,要组织学生每节、每周、每月、每学期、每阶段都实施归纳。从学习形式而言,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归纳、反思。学生个体的归纳反思的结论,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思维“碰撞”,激发思维“火花”,在辩解中凸显正确。也可以通过教师板书让学生辨析,还可以通过记录,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作业中要留有归纳反思的指定空间,迫使学生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当然归纳的任务必须具体明确,学生才好操作,教师才好评点。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教法、学法要大胆创新。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学生而教”转变,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第三,从强迫学生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逐步推广、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教学的起点上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实行领导蹲点制,使集体备课常态化,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参与程度相关考核工作。
(2)通过大教研展示活动交流、展示各教研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情况。我们开展的“开展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的语文学科大教研展示、“不等式教学研讨”的数学学科大教研展示、跨校际专题教研等活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通过总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创优课等,让各学科老师在观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优化,为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3、通过凸显办学特色,构建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1)扎实推行分层教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文化课班级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长,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2)对艺体特长生独立编班、独立编排课表,针对特长生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使艺体特长辅导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学校组织艺体特长辅导老师编写了艺体特长辅导教材,电子版已经整理完毕,填补了艺体特长辅导没有专业教材的空白。
4、提高对导学案的认识,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5、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学科有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活动。
四、工作反思
实质上和大多数高中一样,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以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1、因学生实际,部分学科从有效课堂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过渡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比较差,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老师转变角色不到位,不能放开手脚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原因导致高效课堂模式不能有效推广。
3、针对学生实际,目前各科还没有编写出系统的学案,不能很好解决现有教辅资料普遍偏难的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效果有所影响。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编写精小学案,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所谓精小学案是指学案的版面大小控制在8开单面以内。学案内容要精选精编,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探究题目典型化(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反馈训练达标化。增加学案“导学”的实用特性,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案内容尽量利用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做到重点不遗漏、内容不重复,从而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2、狠抓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作者、教育专家于春祥认为:“课改深处是习惯”,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针对二高学生习惯差的实际,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夯实小事德育工程,力求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好的学习习惯。
3、抓教师观念转变的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变,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技术,最多使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似而神非,必然无法取得高效之实。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加强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导学促思、乐学善思、轻负高效的目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做不到这一点,新课改也好、高效课堂也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寻求家庭、社会的帮助,不断促进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高效课堂中的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部分,预习和课后作业等都存在于课堂之外,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不好,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总之,第二高级中学在高效课堂模式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已有成熟的模式相比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抓好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最终构建出真正适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模式,使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