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激扬学生的英语风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激扬学生的英语风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题记
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初中黄晶晶
自从教以来,我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遇到重要的知识点,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虽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任然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在教学中,我感到越教越累,学生也越学越累。
在今年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审视。我原来的教学基本是师本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考虑学生的学较少,是以敎定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习为本;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好学”,是以学定教。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探究,开始走上了我的生本之路。
“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我的学生们明显感到在课堂上我讲得少了,需要他们讨论讲解查找的内容多了。最初学生很不适应,因为长久以来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降,一位学生对我说:“以前书上满满记得都是笔记,现在老师你不讲了,而是让我们找让我们讲,我们找不到也讲不来。”然而随着生本课堂实行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想法改变了,他们在小组日记中写道:“现在上课时间过得好快啊!”“今天我们组都还没有上台展示就下课了!”“原来XX同学这么棒啊!”等等。
本周星期五,我上了一堂英语生本展示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第四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制作电影宣传海报,向班上学生推荐自己的电影院。我在课堂上宣布内容后,各个小组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小组长给每个人分好任务,只见有设计海报的,设计口号的,负责揽客的,负责介绍新电影的,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情。到了展示的时间,我才问了一句“哪个小组先来?”,只见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甚至很多孩子怕我看不见都站了起来,我很为难的抽了其中一个小组上前展示。为了让其他人仔细倾听,我要求其他小组在同学表演时将听到的句子或词汇记在本上,词汇每个计一分,句子计两分。上台的小组表演时,其他人都在很认真地听着并在本子上记着。一组表演完后,就马上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出他听到的单词。
我一直担心学生上台表演会放不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举止自然,台词几乎都是脱稿(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脱稿),还有学生直接向街上推销员一样大声吆喝招揽客人,英语说得不好的也有事儿做,不停地在推销员旁做着夸张的动作,惹得全本哈哈大笑。最令我欣喜的是,一个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几乎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多次站起来告诉大家他听出的单词,虽然都是很基础的词汇,但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当下课铃响起,没有展示的小组失落遗憾,展示了的小组洋洋得意。我和所有学生一样都意犹未尽,这是一节令我感到惊喜不断的展示课,他们的创意,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欢笑,都让我感到自豪和发自内心地欢喜。虽然这节课我没有讲语法点,但我知道,学生学到了更多。
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生本教育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展示自己,相信自己。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之火。
第二篇: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 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创始人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郭思乐开创。
二、何为生本教育?
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的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三、生本的含义
教育立场——以学生为本。教育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对象——以生命为本。
教学内容——以生活为本。教学设计——以学生好学为本。
四、生本课堂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的“低碳课堂”,即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堂,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堂。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场所。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主要看:
A 学生全身心(包括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B 学习中的发现、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主要来自学生内部,而不是由教师代替;
C 学习态度以及个性是否发生变化;
D 是否引发自我评价、是否达到学习要求、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是否弄明白了自己原先不太清楚的知识。
五、生本课堂特征
三大: 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两看: 一看学生状态,二看学习效果。一放: 进度放活
大学习,就是通过比较充分的先学,再进入交流。
大交流,是在比较充分的先学之后,再进入充分的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之后,再进入班级交流。在班级交流中,通过对交流者的聆听和评论,有互动、有生成。任何时候,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大提升,是通过互动与交流,或者学生有了新的收获、或者学生的认识有所提升,或者有新的发现。感觉到课后与课前相比,学生是有发展的,而且发展是全方位的。即:个人做好;小组做透;班级做优。
两看,看学生状态。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生动、热烈、快乐、高质、高能地学习。
看学习效果。看学生得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既有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有学习品质的,应该是生命状态整体的提升。从大局看,从整体收获看,不要急功近利。
一放:进度放活,是根据学生学情,灵活调控,不激进。
六、生本课堂教师追求的境界
1.追求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课堂。
2.追求热爱学习,自信大方,崇尚文化的学生。
3.追求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情感发挥到极致。
4.追求无为而为,成就学生成绩优异、素质提升的理想课堂。
因此,要实现追求,到达理想境界,只有走生本之路。因为生本教育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素质发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成绩迅速提升的途径。
七、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前置作业 → 小组交流 → 全班交流 → 教师帮助 个人学习个人汇报 小组汇报 疑难点拨 独立自主 组内互助 组间互动 师生互动
1.前置作业:也称为前置性学习或小研究。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一般以浅显提纲、要点形式布置,引导学生预习,做好“先学”,为学新课做预备、铺垫、指引。布置前置作业,一定要紧紧把握学科教学内容的根本,让学生在“先学”环节,经过看书、思考、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学到3-4成知识。
2.小组交流:是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前置性学习成果,互相检查,互相学习,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促进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学到5-6成知识。
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明确要求:(1)同组同伴互相检查;(2)同伴会的教不会的;(3)小组同伴表达观点,要一个一个地说,其他仔细听,不插话,然后再补充;(4)别人说过的不能再从复。
3.全班交流:这个环节是重头戏,是亮点,最具精彩部分。学习小组围绕新课内容的根本进行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汇报展示有机地引发学生评价、思维碰撞、提问、解疑,形成争辩、补充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认识、理解、感悟能力,学到7-8成知识。
4.教师帮助:意思是教师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组织、引导作用,调控课堂纪律,并对小组学习、汇报的空白点、思维碰撞点进行点拨或是知识梳理、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学到9成以上知识。教师讲课时间一定不能超过15分钟(一般控制在10分钟)。
举例说明:七年级语文 春 作者:朱自清 前置学习内容:
1.简单了解课文作者背景。
2.正确、流利读课文,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细细品读文段,看作者抓住什么描写春?谈谈你的认识。(简单、根本、开放)
小组交流:(5-8分钟)
要求:1.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2.同组互相说一说做的情况。3.读一读喜欢的文段。
4.说一说作者抓住什么描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25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1.对前置学习或小组交流的问题,逐一展示汇报,可以指名或某小组汇报。引发同学补充,提建议。
2.文段的理解,要以读引读、引思、引说、引悟。3.展示汇报过程引发评价。
教师帮助(整个教学过程控制15分钟内)作用:组织、引导、点拨、梳理、拓展 如:《春》
1.文段句子中的春草从地下“钻”出来,春花的 “闹”,春风的“抚摸” 等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2.课文的写作特色表现在哪里?(景物特点,顺序、空间转换)使用什么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 三年级语文:14 庐山的云雾
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河山的思想情怀。
单元训练重点: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会认会写15个生字,会认读9个生字;理解“变幻莫测、云遮雾罩、千姿百态”词语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文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怀。
前置性学习:
1.自主认读生字,积累词语。(简单)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简单 开放)
3.抓住文段重点句,体会作者描写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变幻、千姿百态、流连忘返情怀。(根本 开放)
4.体会作者写景动、静结合表达方法。(根本)小组交流(5-8分钟):
组内互相交流个人前置学习成果。1.互相说、互相读、互相检查。2.会的教不会的。
3.组长记录,做好小组汇报准备。全班交流、展示(20分钟以上): 1.展示认读生字新词情况。(引发评价)2.展示读通、读顺课文。(引发评价)3.展示读、悟文段。(引发争论、补充、提建议)4.展示读写紧密结合。
从三维目标落实看,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点拨(不超过10分钟): 1.难掌握的字词。
2.朗读文段的感情色彩(重轻音、语气、节奏、韵律)。3.思维空白点、碰撞点。
4.写作的表达手法(动、静结合,修辞手法)5.拓展、延伸引领。
三年级数学 周长(认识、计算方法)前置学习:
1.看课文P44-45,探究什么是周长?
我的例子——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2.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不规则图形 例子— 发现—
规则图形 例子— 发现— 还发现— 3.探究生活中周长计算的应用。例子—— 小组交流:
主要交流前置学习成果 1.同伴互相对照
2.互相说例子、发现、结论 3.交流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1.小组汇报对周长的认识、例子、发现过程
2.汇报计算方法(规则与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巩固练习题)3.汇报应用 教师点拨
1.满足物体周长的条件(空间观念的根本)2.计算的简便方法(思维灵活性的根本 3.生活中应用(学以致用的根本)
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发现亮点及时鼓励、表扬,调控学习纪律。
八、教师前期该做什么工作? 1.宣传、发动(转变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即先学、先做)。3.培养班级骨干、小组长骨干。4.引领学生学会管理,互帮互助。班级学习管理架构:
教师——班干部——大组长——N个小组长——N个小组副组长 班级骨干主要任务或职责: 1.班级、小组学习管理。
2.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检查、督促、帮扶。3.课堂纪律管理。4.班级活动的策划。。。
九、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改变备课方式。由如何备教法、教教材转为引导学生该如何先学、先做?(前置性学习)
2.考虑怎样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全班交流)3.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少讲)。
十、生本课堂教师要把握的问题
1.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内容中自主先学、先做。
2.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3.不教而教: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工具和小组的力量去学会的,教师就可以不教。
4.做到简单、根本、开放。
十一、定期开展评研
1.什么叫评研?是指评价研讨,由学生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评研时间:单元评研、中段评研、期末评研。3.评研方式:分专项评研和综合评研
如语文的拼音、字、词、句、阅读、写作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是全面性要求。数学可以按照知识板块进行。
方式一,学生出题—同伴交换做题—相互评改。方式二,教师命题与采纳学生典型题结合。
十二、共勉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实现成绩优异,素质提高双丰收。
第三篇: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反思
激扬生命,放飞理想
———“生本教育”给我带来的反思 读了《人民教育》09年15——16期“生本教育”专辑,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郭思乐教授以全新的理念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提倡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学生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这使我想到我校所走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在“洋思”的“三清”,“东泸”讲学稿,“杜郎口”小组合作学习,“乐陵”的大语文教学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取得点滴收获。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在大量学习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秉性、爱好、性格以及家庭背景„„各方面的综合,组建了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2张桌子合并在一起,从形式上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保证。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并定期轮换,确保每个成员的发展,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有时干启不发,举手回答问题的始终是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学生根据老师提前设计好的预案先进行自学。流程是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汇报——达成共识、情感升华。课堂上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如:“我们小组通过预习给大家展示的是„„;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我想请每组的2号同学到黑板前听写生字;我来抽测多音字„„”或者是:“通过检测,我发现各组预习得比较充分,望继续努力;通过检测,我感觉三组预习的不太充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 为了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点名,想好就说,有时想说的人多了,学生就自觉按小组编号有顺序地进行。并通过老师的相机引导、点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对句子进行多层次的品读,使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不拘一格展示汇报和检测中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实现了兴参小学倡导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学风。如逄明香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的第二课时(前面的环节略)师: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在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首先走上去的是三组,汇报员拿着预习提纲调控本组及全班同学的展示:“我们组选择的是《屋前搭瓜架》。现在请我们组的3号读一下课文。(学生读)‘这段描写美吗?’(美)‘那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遍课文吧。’读完三组又一同学站起来说:‘这句话写得太美了!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最后汇报员总结:‘我们组的同学课文读得棒,感受也很深刻。我还想谈一下,我学了这段的感受。’(谈)所以我们认为《屋前搭瓜架》是独特、迷人的风景。”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感觉这句话写得太美了。”出示重点句,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并进行朗读指导。接着二组、四组„„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甚至于我爱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尝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
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是发生了转变。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帮助选择《花美竹笋冒》的小组搜集图片资料;帮助表演的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困难的帮助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如在学习《花美竹笋冒》的小组感悟不到位时,老师以质疑的方式将学生引向重点词句:“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中的‘朴素’和‘华丽’是不是矛盾呢?”这样引导着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一对矛盾的词在这里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将自己随时置身于各组中,成为各组的一分子,成了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4、评价机制的转变。
实践证明,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为了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永保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建立了发展的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1、转变课堂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师是怎么教的,而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是怎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并把学生是否投入、是否全员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改革的进程。
2、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以往我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建立了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将评价延伸到各个方面以及校内外不同的场所。师生共同制定了《各小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从组长调控、全员参与、合作有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各方面调动学生)和《各小组工作学习活动评价表》(从作业完成、两操、阳光体育、值日、好人好事、科任教师上课„„各方面考察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这样小组成员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从而使学生树立了“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思想。教师评、学生评、小组评相结合,周评、月评、学期评一条龙。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既看到了进步,又找到了差距,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有序地开展。
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课堂注重了学生探究的过程,由于在合作、自学、汇报流程中不够顺畅,导致暂时效率不高,缺少巩固练习时间;开放的课堂,以学定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学放在课后进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农村条件方面的影响,收集资料、家长指导有困难;在评价方面不够科学,显得过于繁琐„„我们的课堂教学渐渐失去了生机。
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举步维艰,进入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原期,再找不到突破口的话就有可能要走回头路,更重要的是挫伤了教师的信心,动摇教师的信念。“生本教育”使我们茅塞顿开,她不仅仅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把学生当作生命的主体,激扬生命,放飞理想,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短暂,慢慢走,一步一世界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蒋春蓉)
2012年我有幸成为龙泉驿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在这四年里我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三性教育”“顶层设计”“生本课堂”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第一次认识它们,感觉很吃力,发的资料全是学术性的,让我看到都头疼,甚至每次写相关的心得体会、论文都觉得苦不堪言。曾经一度,恨不得把它们扔进垃圾堆。所以在教学上推行也受到了阻碍,基本上我是放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教师子女为什么会很平凡(10个中有9个都是平庸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入)?通过不断引起了我的深思。难道我就一直处于这种局面?难受、纠结,特别是看着孩子那张纯真的脸,难道我的孩子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吗?一个肯定的声音在我心里大声的回答,不能。于是,我开始认真的学习有关资料,还出去听一些老教师上课进行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无论是“三性教育”“顶层设计”还是“生本教育”,它们的主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教育理念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然而生本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谓生本教育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我们是毕业班,时间紧迫,接近小升初考试,我们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剩下的新课也不多了,基本上都是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课前前置练习题单,通过前置练习题单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上课时,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特别是人格力的培养。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来自实践,积极为实践服务,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我将在我以后的课堂大力的推行。因为和所有具有突破性的新事物一样,它一方面尽管有许多闪光点,但另一方面肯定不完善,迫切需要更多的人给予关注。一个开始蹒跚学步的孩子,迈的每一步不一定到位,但只要方向正确,人人都会认为他前途无限。只要路是对的,不管生命的长短,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每天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正是一步一世界。
第五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耿攀银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生本课堂实践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实践和研究的继续,虽然有时候有一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