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郫县红兴小学马成028-87806252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学科,它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课堂学生能力培养创新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新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要想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创新发展的平台,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一)巧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感官刺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感兴趣。教师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贺卡,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游戏激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他们提高对电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些益智游戏,如:“推箱子”、“扫雷”等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掌握很多电脑操作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外念念不忘对电脑的学习,一有机会就会自己主动地操作电脑,又达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
第三、语言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在键盘上有一块“橡皮”,你知道在哪儿吗?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会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几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吗?
总之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及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慢慢地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媒体演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和谐创新发展空间。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探究能力,打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允许学生出错,绝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价值或不予理睬。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对于种情况教师应支持鼓励。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技能都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中获得,而且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印象最深的。“探索出真知”,学生独立探索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掌握和应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熟练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教者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同时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为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对于同一任务,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注意设置的任务要让多数学生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的任务,要让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创新能力的体验和进一步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互助式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是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信息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时,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不加限制,学生可以采用熟练的方法来完成同一项任务。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帮组同班同学排除学习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等工作。鼓励较为优秀的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的优势,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角色”带动“后进生”,互相协作,达到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互相帮助。不仅能让教师“解放”出来,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这样来学习本学科大有裨益,也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有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多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是就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点进行融合解读,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索,以自已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学到了本学科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不断的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同时不断地总结,才能找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资料:
温盛伟《现代教育技术》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7月
魏国栋吕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思乐 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2002.3期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莫永华 仇雪梅.信息时代论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现代教育技术》2008,(10)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技术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技术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致远中学吴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定的新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总结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的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听课,主动探讨学习内容,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应重视挖掘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以趣味和娱乐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组织学生们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烈争论。当学生们都能自由地表达见解,思想就会互相激荡,思维高度活跃,热情不断高涨,不断刺激学生继续探究的激情,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出创新的产物。
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产生创造的火花。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中,具有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种媒体的强大表现力、虚拟现实和超媒体的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此外,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可以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扎实的知识为想象做准备,使再造想象有了丰富的来源,从而促进和激发创造想象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可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实践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实践促进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创新的能力的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中,使教师的观念定位与职能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参与,充分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创造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总之,教师
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3)、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并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各种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责任。
第三篇:试论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学生创新能力 方法
论文摘要: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为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盲目灌输知识现象的发生,应加强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一、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已经逐步变成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制定了中学信息技术课这门新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全民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原理的掌握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培养中学生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问题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出现,教师应该相应地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进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学习情境,并努力探索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同时结合已具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脱离了教师事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教师不应刻意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为学生营造提出问题的创新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教师也应该努力营造一个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创新教育的大环境。对于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师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应在日常教学之中及时反映出来。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校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例如,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从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为学生的创新创造适当的心理氛围。总之,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应该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及时发现、予以引导,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必须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正确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灵活性、实践性以及综合设计性都是非常强的,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教材相结合,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通过重视实践来发展创新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许多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推动学生大胆迈向成功的彼岸。而且,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加强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索和创新欲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新旧知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也应该设计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共同的努力,使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学生中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向老师请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自由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同时,教师也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懂的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能够进行重点讲解。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也是笔者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一点切身体会。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毕业生的根本任务,为学生将米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贯彻执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朱亮,浅析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0(08)
[2]彭峰,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今日科苑,2010(04)
[3]王国强,信息技术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发展,2010(02)
[4]苏立,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lO(02)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进行了探讨,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激发起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才能应对现代化的教学,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做主人”的乐趣,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一)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自主学习与探究,兴趣非常重要。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通过描述、展示、对比、实践操作和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实现,如在教学Frontpage中设计网页的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精美的网页,或者展示一些优秀的个人网页,说明Frontpage软件的功能特点;在介绍Acdsee软件功能时,用一组处理前,与处理后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明了的向学生显示出ACDSee处理图片的能力;在教学Excel软件中,先给一组数据,要求手工进行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让学生利用Execl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前后的工作量和速度,展示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等。通过上述这些教学方法上的处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了,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即手可以实现的结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将信息技术学科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强、方法多样等特点与中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 Windows98 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可能是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从中享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探索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的好参谋、好帮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得探索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的本领。如在教学ACDSee软件处理图片功能时,我在课堂中对书本要求的的四个操作技能点作简单的介绍,点到为止,然后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探索,从而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经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探索ACDsee软件还有其他的功能,看看会发现什么,再试试,看还会发现什么。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不停地去尝试、探知。在自己的感知过程中,在与新内容、新材料、新操作环境的互动中,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的学习态度,而是自信地说:“我发现了„„;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怎么做„„”。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学生探索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3、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同时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我们将学生每4-6人分成1组,让他们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进行调控或指导。其基本教学流程是:分组——定位——自我探索——小组协作——组际评价。为此,教学FrongPage中,在网页中增加网页特效,从网上能找到许多特效的代码,复制过来后加入到自己的网页上来实现,由学生自己相互讨论尝试探索,操作成功的同学向不会的同学传授成功经验,有基础的学生以尝试改动特效代码一些细节,如文字和色彩等,这个操作对于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来完成这个操作。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添加一些有创意的,符合主题的设计,然后组内同学推出最优的作品,最后进行组间的评比。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可以照顾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监控或个别指导,有利于发挥最大的潜能。
4、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形式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心发言人陈词,围绕某一议题的讨论、比赛、游戏、创造性设计等。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学生不懂的知识教给学生,演示给学生看,接着就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进行练习。确实,这样的方法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知识,但可能会扼杀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激发探索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探索是兴趣走向成功的关键。例如,针对《Windows98控制面板》这一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①如何打开控制面板?②如何设置屏幕背景和屏幕保护?③如何设置桌面主题?④如何让输入法指示器在任务栏上显示或隐去?⑤如何安装打印机?⑥如何添加、删除“桌面主题” ?如果学生能够在操作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控制面板的其他一些内容的操作也就能融会贯通了。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真正收到良好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的效果也差异很大。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基本的操作都很不熟练,但也有部分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对于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Excel等早已滚瓜烂熟。教师如果对他们提出相同的要求,难免会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小组协作,完善自主学习的行为。
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可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试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通过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获得的认识开展思索、交流、讨论、操作,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在完成学习目标后,可允许进入“练一练”、“技能挑战”、“日积月累”等资料库中扩阔视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例如,要求学生利用Word制作题为《只有一个地球》板报时,规定时间为20分钟。20分钟完成,对个别学生来说要求有些太高,所以请学生6人一组,自己分工。分别担任组长、美工、编辑,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自的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内的工作;编辑要确定本组的主要内容;美工指导组员如何布局、搭配颜色,等等。他们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取长补,共同进步。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很快学生就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五)、运用网络与课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由于网络教学的环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灵活性、自由度和控制权,因而也增加了学习的复杂性、难度和挑战性,从而提高了对认知过程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我在教授《制作精美的网页》一课时,把教学内容做成一个网页,并建立相关的链接,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很快学生就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从而非常轻松地就掌握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占了整节课的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六)、与其他课程整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更好的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每学一个内容,我都尽量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精心设计课堂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学会这些技术。也就是说,让学生明确计算机是学习的工具。如学习画图时,我与美术相结合;学习Word时与语文相结合;学习PowerPoint时,让学生制作史、地、政、生等学科的演示文稿,进行自我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化静为动的功能,做到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揭示事物发展过程及内在的联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单纯地看作是计算机课,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是要学会用这个工具去处理信息。应把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合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才能应对现代化的教学,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做主人”的乐趣,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金湖县金南中学徐载群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自主学习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非常密切的关系,也是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教给他们怎样的学法。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如果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学法的指导不是瞬间能完成的,而是要贯穿于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法,才会学会学习,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采取全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自主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多次练习,学生就会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主动学习。如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训一划、口标、自我检查、复习等。制作“移动的小球”这样简单的Flash动画时,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此动画有几个图层、小球怎么移动,并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口标,进行自我监督,必要时可以让小组监督完成。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习兴趣 1
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好奇、兴奋的心理,比较向往信息技术课。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过多的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简洁的介绍信息技术知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其次,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能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信息技术课中涉及的一些复杂的技能,利用多媒体能形象的展示出来,达到化难为易的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信息技术课中可以开展制作动画、制作网页、编制程序等小组,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XP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问,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结合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口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我们现行的教材中也有很多与信息技术学科相融合的例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内容,一方而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知识,认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而可以通过其他学科内容充实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课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再显得枯燥无味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觉得所学的信息技术课非常有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问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五、提供探索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在资源方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的资源,这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检索、筛选知识,提高学生的资源转化能力,也即是说通过探索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创新,得出自己的看法。但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检索、筛选资源会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可以适当帮学生完成这一环节,节省时间。如果学生有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学习资料,为课堂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总之,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升学压力,更适合进行素质教育。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宝华.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11).2.吕伏兵.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