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大全

时间:2019-05-15 14:5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顺应时代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顺应时代大全》。

第一篇:顺应时代大全

顺应时代,进行教改

—— 对洋思教学模式的感想

姚爱新

从洋思学习归来后,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发现洋思模式有以下几点优点。

(1)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以往传统的教育是教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答案,这样的教育制约学生的思维,最终成为死记硬背的僵化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被扼杀,而新式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的空间,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自己查各种资料,了解为什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2)让教师更加努力备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洋思模式看来是老师的活动减少了,也轻松了不少,实际上是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问题的设计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在课下认真准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才会提出有启发性质的问题,并能随时解决学生在课上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也推动教师的自主的学习。

我认为当今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作为科技的基地——教育更是不能墨守陈规,最为学生的老师应该是改革的先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色的学生。

学洋思实践心得体会

张玉芳

通过学习洋思经验,又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实践中,受益匪浅,我首先从自己转变观念,学习洋思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做起。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充分认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学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究其原因,教师没有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达到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很乐意学,现在有些学生上课为什么不听讲,不认真学习就是对上课不感兴趣,教师的讲课没有吸引力,所以我通过学习洋思经验,首先改变这个观念,从而教师与学生协调好师生关系,爱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引入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乐意学习。近段时间,我上课提出明确的要求,给学生一定时间带问题自学,临下课有小结,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关注,多提问,同学之间结对子,效果很好。

另一方面,从洋思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的支撑点就是“三清”,我从课课清做起,我想在教学方面会大有进步的,我想学洋思经验先学好课课清。

再次,学习洋思经验,在课堂改革上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改革过去的满堂灌,“先学后教”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导演,是教练。

我认为,学习洋思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学洋思经验,起步可以放低些,步子迈小些,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并坚持下去,一定大有收获。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反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听课随想

张建平

根据学校领导推广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老师们通过学习洋思经验材料汇编和观摩课堂教学实录,陆续开始进行移植课,通过听课和观看叶永强和王昌友两位教师的示范课,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幻灯机投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校的高中生和我校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数学公式的记忆、简单的练习等等,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题目由老师确定,一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分成几个小部分。练习题既有大多数同学做的一般难度的题,还要有一些提高能力的选做题和思考题。在同学们做练习时,老师要巡回指导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练习和小考的评判中也包括书写格式分和成绩两项。

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洋思教学模式感想

王慧霞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的精髓,他所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用很朴素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会学和学会,其实,只要懂得学生的需要,洋思模式就会被你接受。

洋思课堂给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的自然宽松、质朴随和、绝无意雕饰、重复排练的痕迹,充满了生活般的互动交流,跃动着真实的对或是错,那么平实,那么自然,甚至竞让不远千里赶来听课的教师们感到失落,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学,教师只是点拨诱导。洋思的课,是在追求教学之内涵的超越境界里,已经淡化了某些惯例形式的课。洋思的课,突破了那种教师讲得尽善美,学生蛰伏于教师权威而被动,压抑的惯例,那种只重视“双基”却淡漠品质养成的惯例,那种学生只在课堂上吸收,不消化留待课后承担负担的惯例,是求得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课,多么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扪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这些日子的教学,我体会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

第二篇:顺应时代潮流优化学校管理

顺应时代潮流优化学校管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化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没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确运用控制手段也是确有成效地实行对教师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

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

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二)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要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名星”、“争做创新能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四)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

去战斗力。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

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三)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非改不可了。我校建立了一个既有量化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树立法治理念顺应时代要求

树立法治理念顺应时代要求

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这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着力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结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严格依

法行使审判权,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指导和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我们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审判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审判制度都蕴含着一种法治理念,法治理念通过审判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审判人员在行使审判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审判权来表现出他们的法治理念。再次,法治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审判改革的成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审判制度。而有什么样的审判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人民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人民法官的头脑,保证人民法院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广大法官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

二、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严格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提出来,在客观上应当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开展审判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指导和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树立审判权威的前提条件。审判方式改革首先是理念的变革,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念对其进行指导,容易导致改革的盲目性,理念的匮乏会造成思想的混乱、信仰的缺失,仅靠口号和群众运动式的动员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司法的权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审判工作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一)严格适用实体法

实体公正是结果的公正,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依据实体法作出裁判。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而作出公正的裁判,有法不依,不顾法律而裁判是不合法的裁判,是枉法的裁判。同时,法官在审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违法者受到必要的追究。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另

一方面,法官在裁判案件时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裁量权,并应依法接受对其裁量活动的监督。如果法官在裁判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裁判活动。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两种适用实体法错误的情况:一是案件事实是非责任认定正确,但适用法律错误,也就是所有的事实过程判断是对的,叙述完全正确,但适用法律或条款错误,导致

案件上诉,其结果肯定是因适用法律错误,被二审裁定发回重审。二是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发生偏差,导致案件实体处理发生偏差,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因为人对事件或事物的认识有局限性,理解不一,或因为对立法原理的理解不透彻,对相应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的理解的不一致,导致在处理结果上出现偏差。

(二)严格遵守程序法

司法作为严格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的活动,比其他任何活动都更为注重操作程序。要保证司法审判人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避免司法人员的恣意和随意性,必须要严格遵循固定的司法程序,绝不可在任何一个诉讼环节中违背和忽视诉讼程序。遵循程序是司法审判人员严格执法的表现,也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历来具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公正的程序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程序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流行,在极少数办案人员的观念甚至仍然保留着“程序虚无主义”思想。导致在审判实践中,规定的程序未能严格遵守甚至被公然违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某些地方法院的审判活动中严重存在。这些违反程序和不严格依循程序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法院严格依法办案和司法公正。诚然,现行的程序法因在一定程序上体现了超职权主义的模式的要求,某些程序和规则的设计并不合理,但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审判的规律和经验,是保障裁判公正、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既然程序是司法活动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司法的“游戏规则”,则程序必须受到严格遵守。程序一旦设定,除非法律作出改变,则不受任何形势的影响。正如凯尔逊所指出的,在适用程序法过程中执法者没有任何理由依据“正义”或其他道德伦理准则而超越实在法的规定去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因此严格依程序法办事才能够产生一定意义上的程序公平。严格依程序法办案,才能体现法院严格依法办案和实现司法公正。

(三)真正做到司法独立、廉洁、高效

司法的独立性是裁判公正的前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干预。司法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秉公办案,不屈从权势,不徇私情,严格执法。同时,人民法院的裁判权事关生杀予夺,更必须置于严密的内外部监督之下,秉公用之,谨慎用之。在当前形势下,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尤其要注意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接受政协、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权,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方面,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忘记了这一点,就忘记了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来源,就会丧失正确的权力观。而牢记这一点,就可以有效抵御各种不正常的干扰,真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的廉洁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应当廉洁自律,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司法不廉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法官作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应该做到清正廉明,一尘不染,让人民满意,让群众信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法官对贪赃枉法行为不愿为、不必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激励、保障、惩处和制约机制。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损害当事人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人和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司法的廉洁只是公正的保障,裁判人员不廉洁,不可能作出公正的裁判,但廉洁的法官也不一定作出公正的裁判,因为裁判的公正还取决于法官的业务素质,是否遵循程序等多方面因素。司法的高效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裁判活动中必须讲究效率,尽量便民利民、努力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延误和烦琐。因为迟来的正义是不正义,裁判结果即是是公正的,如果违反了效率原则,也不一定是公正的。

(四)确保裁判结果公正

裁判公正是指裁判客观真实,合情、合理、合法。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案件,能够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裁决。裁判是终结诉讼程序、启动执行程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司法活动。因而,裁判是否公正,在整个司法公正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深远影响。结果的公正是裁判活动应有的要求,也是诉讼当事人的期望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赋予了司法机关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只有做到实体裁判公正,办案程序合法,裁判文书规范,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才能维护法律尊严,树立司法权威。要实现裁判公正必须做到:

1、认定事实客观真实。事实客观真实,是裁判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事实失实,则无公正裁判可言。因而,我们在认定事实时,一定要依据证据判断规则,结合具体案情,力争使裁判事实客观真实,要坚决杜绝主观臆断,虚构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发生。

2、适用法律正确。法律是裁判的依据,是判断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一般来说,适用法律正确则裁判公正,适用法律错误,则裁判不公。适用法律正确,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都适用正确。

3、自由裁量合情合理。在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幅度内,能否做到合情、合理,也是判断裁判是否公正的一个标准。在很多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幅度较大,自由裁判选择不当也往往造成裁判不公。因而,审判人员一定要正确适用自由裁量权,力争使裁判合情合理。要坚决杜绝假借自由裁量权,进行不公正的裁判。

三、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建立职业化的法官队伍

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官现代化,是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法治理念现代化是法官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官职业本身的要求。

在百姓的眼里,法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法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审判工作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要求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必须具有独特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司法经验,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经历,接受统一的职业训练。这样才能使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不出现偏差,才能保证司法公正。通过法官职业化建设,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坚定的法治信仰、良好的专业训练、娴熟的司法技能、优秀的职业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整体,从而形成特有的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专家呼吁法官队伍应当由“社会精英”组成,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这是因为法官肩负着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案件的重任。这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关系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法官必须加强修养,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法官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法的法官。

要达到这一目标,法官必须坚持学习科学理论,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用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事物、办理案件,正确、适当、合理地处理严格依法办案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力求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实践证明,要做到这一点,法官只具有深厚的法律修养、司法技能和良好的品行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三是法官应具有良好的品行。这里所说的品行,不是特指法官职业道德,而是指法官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操守。法官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作一名好的公民。实践证明,一名好公民,不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法官;但一名法官必须是一名好公民。法官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处理个人事务以及社会关系中,模范地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才能得到公众的尊敬,才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进而树立法官的个人魅力和权威,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需要。

当前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强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增强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官的信赖。近年来,少数案件裁判不公、效率不高,极少数司法人员甚至徇私枉法,这与法官队伍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关键在于全面启动我国的法官职业化建设,以培育一支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法官队伍。只有全面提高法官素质,才能唤起人们对法官的高度尊重,才能赢得更高的社会公信力,才能真正树立司法权威,也才能使“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真正得以实现。

(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司法权威,保障法官司法独立的需要。

不难设想,法官的职业化有利于保障法官中立和独立的审判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官是维系国家法治的特殊群体,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的实现程度,对法律功能的发挥起着很大的作用。法官职业化的重要尺度在于审判的中立和独立程度,因为司法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审判越独立,法官职业的专门化程度也越高;相反,法官的职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审判独立和公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地对法官提出严格的职业化要求,法官必须具有特殊而鲜明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特征,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法院网

第四篇:树立法治理念 顺应时代要求

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这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着力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结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严格依法行使审判权,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指导和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我们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审判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审判制度都蕴含着一种法治理念,法治理念通过审判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审判人员在行使审判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审判权来表现出他们的法治理念。再次,法治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审判改革的成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审判制度。而有什么样的审判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

理案件必须依据实体法作出裁判。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而作出公正的裁判,有法不依,不顾法律而裁判是不合法的裁判,是枉法的裁判。同时,法官在审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违法者受到必要的追究。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另一方面,法官在裁判案件时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裁量权,并应依法接受对其裁量活动的监督。如果法官在裁判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裁判活动。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两种适用实体法错误的情况:一是案件事实是非责任认定正确,但适用法律错误,也就是所有的事实过程判断是对的,叙述完全正确,但适用法律或条款错误,导致案件上诉,其结果肯定是因适用法律错误,被二审裁定发回重审。二是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发生偏差,导致案件实体处理发生偏差,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因为人对事件或事物的认识有局限性,理解不一,或因为对立法原理的理解不透彻,对相应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的理解的不一致,导致在处理结果上出现偏差。

(二)严格遵守程序法

司法作为严格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的活动,比其他任何活动都更为注重操作程序。要保证司法审判人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避免司法人员的恣意和随意性,必须要严格遵循固定的司法程序,绝不可在任何一个诉讼环节中违背和忽视诉讼程序。遵循程序是司法审判人员严格执法的表现,也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历来具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公正的程序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程序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流行,在极少数办案人员的观念甚至仍然保留着“程序虚无主义”思想。导致在审判实践中,规定的程序未能严格遵守甚至被公然违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某些地方法院的审判活动中严重存在。这些违反程序和不严格依循程序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法院严格依法办案和司法公正。诚然,现行的程序法因在一定程序上体现了超职权主义的模式的要求,某些程序和规则的设计并不合理,但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审判的规律和经验,是保障裁判公正、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既然程序是司法活动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司法的“游戏规则”,则程序必须受到严格遵守。程序一旦设定,除非法律作出改变,则不受任何形势的影响。正如凯尔逊所指出的,在适用程序法过程中执法者没有任何理由依据“正义”或其他道德伦理准则而超越实在法的规定去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因此严格依程序法办事才能够产生一定意义上的程序公平。严格依程序法办案,才能体现法院严格依法办案和实现司法公正。

(三)真正做到司法独立、廉洁、高效

司法的独立性是裁判公正的前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干预。司法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秉公办案,不屈从权势,不徇私情,严格执法。同时,人民法院的裁判权事关生杀予夺,更必须置于严密的内外部监督之下,秉公用之,谨慎用之。在当前形势下,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尤其要注意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接受政协、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权,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方面,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忘记了这一点,就忘记了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来源,就会丧失正确的权力观。而牢记这一点,就可以有效抵御各种不正常的干扰,真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的廉洁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应当廉洁自律,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司法不廉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法官作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应该做到清正廉明,一尘不染,让人民满意,让群众信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法官对贪赃枉法行为不愿为、不必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激励、保障、惩处和制约机制。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损害当事人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人和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司法的廉洁只是公正的保障,裁判人员不廉洁,不可能作出公正的裁判,但廉洁的法官也不一定作出公正的裁判,因为裁判的公正还取决于法官的业务素质,是否遵循程序等多方面因素。司法的高效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裁判活动中必须讲究效率,尽量便民利民、努力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延误和烦琐。因为迟来的正义是不正义,裁判结果即是是公正的,如果违反了效率原则,也不一定是公正的。

(四)确保裁判结果公正

裁判公正是指裁判客观真实,合情、合理、合法。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案件,能够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裁决。裁判是终结诉讼程序、启动执行程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司法活动。因而,裁判是否公正,在整个司法公正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深远影响。结果的公正是裁判活动应有的要求,也是诉讼当事人的期望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赋予了司法机关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只有做到实体裁判公正,办案程序合法,裁判文书规范,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才能维护法律尊严,树立司法权威。

第五篇: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展党建工作new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xx。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这么多的领导、同志们相识!在这里,我心里充满很多感谢: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给了我们xx这个机会。特别要感谢的是:xx党委一直以来对我们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和具体的支持,才让我有了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一起探讨党建工作的机会。我今天向大家汇报工作的题目是: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展党建工作。

我校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9月。2008年,学校与xx二中一起成为当年“三级联创”示范学校,接受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xxx、时任市委书记xxx的视察和指导;2011年,我校党支部又被评为“四川省两新组织创先争优示范先进支部”。回顾这一段历程,我们发现,要做好党建工作,应该做到:

一、从认识上来说,要意识到党建工作对我们两新组织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有许多非公企业、单位的领导认为党建工作是花钱的工作,可有可无。而我们认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两新”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两新”组织员工发展的需要。“两新”组织作为基层组织的一部分,人员大多来源于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有很多来自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劳动力,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党员,但是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转变,这些人离开了原来的组织,没有了归宿。即使不是党员,很多新生的劳动力员工也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一面,他们刚从学校踏入社会,正激情洋溢,渴望进步。因此要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要让这些人员找到归宿,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在2005年9月成立了党支部,紧接着成立了工会。经历13年的创业、生存、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一开始创业时员工较少,规模较小,完全凭着热血和哥们儿义气进行管理,没有出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前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领导们发现:学校在管理上需要党、政、工、团齐上阵才能健康发展,于是董事会迅速调整了思路,所以,才有了今天党建工作的成绩。

二、从行动上来说,要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学校党支部的每项工作,都是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部署和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县教育局党委每年都给我们下发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让我们工作起来既有方向,又有具体的工作载体(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统战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明确的得分标准);让我们既围绕了学校工作的重心,又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利用优秀师资队伍和先进教学设备设施,积极配合县委、县府各相关部门完成各项民生工程。支部宣传委员、副校长xx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共完成省、市、县级扶贫、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劳务品牌培训 12000余人。支部此项特色工作于2010年被省农劳办评为民生工程培训的“榜样、模范、标杆”,并于2009年代表泸州市在雅安召开的全省农民工工作现场会上作了题为“多举措培训返乡民工,多渠道促进民工就业”的发言。

学校党支部指导工会按照县总工会和教育工会的要求开展工作,为学校女职工办理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开展活动,按教师总数的20%表彰优秀教职工、优秀党员,把奖励制度以《教师手册》的形式下发给每位教师,每位优秀教职工除了精神奖励、免费外出旅游的机会外(如2007年重走长征路活动、2008年到xx老林、2010年到小平故居和朱德故居、2011年到九寨沟旅游等活动),还可以获得校级优秀的奖励现金300元,获得县级的奖励500元,获得市级的奖励800元„„;在“三八节”、教师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给教职工发放礼金或礼品或购物卷;在每个教师生日的当天给教师送鲜花或礼品。

学校党支部还指导校团委积极配合县团委开展工作,每学期在“五.四”青年节、母亲节、“12.9”运动纪念日等特别的日子至少举办一次大型活动,利用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正因为如此,我校团委获得了xx团委工作“一等奖”,我校党支部书记xx同志获得了x县县委“2010年关心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的表彰。2011年,我校xx副校长、xx副校长获得了“四川省两新组织创先争优示范先进个人”称号。学校党支部也分别于2008年、2010年获得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一等奖”。

在我国出现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在社会价值观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我校支部每年都会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递交的申请书,学校的党员队伍也在逐步壮大。

各位领导、同志们,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顺应时代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顺应时代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团体服装制作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团体服装制作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以承接团体服装、工作服、标志服、制服、西服、校服、棉服、羽绒服、特种防护服等各种服装加工、服装制作、服装定做为主要业务的广西南宁海......

    让革新性扫盲顺应时代的发展

    让扫盲教育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沙坪镇课题组 肖川山 卢卫民 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对尊重基本人权的很好阐释;是当前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巩固两基成果、提......

    强调顺应时代潮流 坚持开放共赢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强调顺应时代潮流 坚持开放共赢 宣布中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10日电(记者刘华、周慧敏、刘红霞......

    理论顺应时代,修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5篇)

    理论顺应时代,修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宪法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党章修定心得体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行为准则

    学习党章修定心得体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行为准则 十九大代表在审议《中国共产党章程》时认为,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顺应新时代要求,体现广大党员意愿。代表们表示,要更好学习党章、......

    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顺应时代需求(五篇范文)

    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顺应时代需求 刘 松 2013-2-13 7:36:59来源:2013-02-11 15:30:0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拓宽党组织科技创新领域,顺应市场需求一是培养科技创新型党员。富源发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制度化、机制化的长期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企业一套表是统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实施企业一套表是统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之举。实施企业一套表是统计工作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借鉴国际统计先进理念的创新举措;是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