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交流之培养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
读书交流之培养小学生良好听课习惯
上学期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开卷有益。我拥有了一本《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高效细节》的教育法宝。一开始拿到书的时候我不以为意,认为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和世界先进理念密切接触了,可是当我潜下心来打开第一页,就令我完全转变观念,这本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激发了我孜孜不倦阅读的兴趣,使我收获良多。好的习惯成就好的成绩,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呀,其中第一篇就阐述了运用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可见听课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孩子学习好的前提,好的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经过多年的努力,略有收获,现在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激发兴趣,使其乐听。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认真听讲。如三年级开始我接触这批学生,我一般采用故事或游戏导入新课,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游戏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学生的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
二、善用激励,增强信心。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获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长期坚持正面激励性评价,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三、善于引导,尊重理解。
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的想法是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1)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2)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保持理解的心态。
四、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
教师在学生“听”之前应该向他们提出明确的目标――应该“听”什么,应该干什么,这样学生才会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激起思维的火花。在上课之前,把课时的教学目标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课堂“听”的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更关注于相关知识的呈现。
五、赋予方法,善听善思。
教师还应该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当学生开始认识到“听”的重要性时,教师就要试着引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就要学会倾听的方法:
(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当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会怎么表达;让其他同学来回答,他们会如何回答。
(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自己应做到不插嘴,不与其他同学讨论,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并对他的观点进行归纳。
(3)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把同学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刚才猜想的其他同学可能出现的观点进行比较,思考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如果觉得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可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与大家交流。
六、以身作则,及时反馈。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自己首先应该学会倾听。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潜能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应该及时给予点拨或建议。
倾听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切莫急于求成。在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从细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由于各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读书漫不经心,心猿意马,不求甚解;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地使用工具书;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想的习惯,读书效率低;没有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读书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读书习惯?怎样进行培养呢?
1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2 营造读书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的大环境。我觉召开读书交流会效果很好,可以促进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周能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与大家交流、共享。使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读课文让学生“赛读”的话效果非常好,开始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的,最后我让分组比赛读,这些学生为了不拖后腿,在小组里刻苦练读,读的不好的,其他同学还加以指导。这样,在练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可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3 循循善诱,有目的读书
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4 培养毅力,形成习惯
毅力是读书习惯“金字塔”形三个层面中的“塔尖”,是最难做到的一层,即要锻炼学生坚持读书的毅力。习惯在于坚持。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要做到:①营造读书氛围。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②解决书源。除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外,班级也要建立
起图书角,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爱书、藏书的习惯,让学生多逛书店,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以充斥自己的小书柜。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乃至几辈受益。③制订读书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读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读书监督卡,由父母、老师、同学对其读书情况进行督查或自查。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读书竞赛,对在读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取得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辐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从而让所有同学坚定读书信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书乐,才会真正的养成读书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老师的训练和指导下,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我们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培养兴趣抓起。要多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逐步喜欢读书,持之以恒,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听课习惯》(模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听课习惯》
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人,使人终身受益,而坏习惯则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我认为对于抓住学生听课能力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其目的是帮助师生解决课堂最实际、最实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锦上添花.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老师对学生一些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等等。还有一些教师他们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就行了,至于一些听课习惯觉得是无所谓,而且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了良好的听课习惯。现在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老师在讲台上很认真讲解知识,而讲台下的学生认真听课的极少,有的低头在整理没有完成的任务,有的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在与同桌交头接耳。这样的课堂在许多学校存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更是百花齐放。所以就更加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的听课习惯,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学生意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都要有好的听课习惯,好的听课习惯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
好习惯成就人,使人终身受益,而坏习惯则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我认为对于抓住学生听课能力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课题,其目的是帮助师生解决课堂最实际、最实质问题,对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锦上添花。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上课认真听讲。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听课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们目前的在课堂上的听课水平,进行本课题研究。不仅对我本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其他教师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引领性,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也会起到提示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多好处,对将来学生们的以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他们掌握“双基”、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怎样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实验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五会”。
(1)会听。学生上课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因为同学的发言起到评判的作用,教师从中也能得到启示,以利于取长补短。
(2)会看。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如,教学应用题时,可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让学生会看图,结合图形找出已知条件并求出问题。
(3)会想。首先培养学生课堂上会想,可以独立想,或者与同桌一起想,看完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还会想到什么?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
(4)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抓住要点让学生多说,多展示自己,就能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说,就能会听,会想,会看,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5)会记。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如果上课时既听了课又能理解又会作笔记,学生讲,又动了笔,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注解,另一种是记下扼要的提纲式的听课笔记,尤其高年级的同学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3、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做到“五要”
(1)要随时纠正。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听课行为,做到随时纠正,不厌其烦地去提醒。
(2)要表扬典型。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好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小五星,一张小卡片,一块小糖均是奖励表扬。只要我们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在适当时候给予表扬,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3)要适当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批评必须要有感情作基础和先导,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想让自己进步的批评,是善意的批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良好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性。
(4)要诙谐幽默。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理解力尚不强的小学生,他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式的。如果老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5)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一种好的听课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但要有信心和耐心,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别怕麻烦,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1、学生的听课习惯得到了改善。以前课堂上学生趴桌子、溜号、搞小动作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端正的坐姿,良好的书写姿势。
2、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期热情极大的提高,学习观念也得到了改变.第四,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例如,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也声音宏亮。稍有进步,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后进生逐渐练大了胆,再逐渐加大难度。后进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后进生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几点想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几点想法
淮安陈明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要求第一就定位在“喜欢阅读,经常阅读”上,而且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具体阅读量作了硬性规定“不少于400万字”。然而,实际调查发现,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不喜欢阅读、无书可读、读书目的不明确”等几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谈谈浅见:
一、要构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老师要明白这个道理:即多给孩子买书,在教室内设立读书角。另外,老师不要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要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老师还可以同孩子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二、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
合理安排一个时间。老师每周应该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全班人都聚在一起,可以共同读一本书,也可以各自读自己喜欢看的书,读书时大家要尽量保持安静。
三、引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小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毛泽东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毛泽东读过的一些书,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书的边上加了批注。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一般说来,读书要记住作者,记住年代,弄清背景,读出它的精华奥妙所在。而且在他动笔记录的过程中,也会使他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如作者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他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呢?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一个主题呢?孩子会一边记一边思考。我建议让小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他的、有价值的书读。在做笔记时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掌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我这里要向学生介绍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
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之,人是习惯的奴隶,学生一旦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会渐渐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正如美国巴尔博士说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自觉行动。到了那个境界,学生会定时无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待习惯养成后,教师就不须为之操心了。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
1、让学生读字时要求:眼睛看清字形,口读准字音,手书空笔画,心想字义并记住字音和字形。
2、让学生写字时要求:眼睛认清字形,手认真写字,口小声读准字音,心边想字义速记字音和字形。这样做,学生同样可以把字的音形义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写错别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2、让学生读课文时要求:眼注意看书、口认真读句子、手跟着指句子、心里边思考问题边理解意思。这样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书中,甚至进入文中的意境,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从而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3、老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求:眼睛注意看着书,耳朵认真听老师讲,手随时按老师的要求在文中勾划重点词句,并在相应处做简要适当的笔记,心里边想问题边解意思,口随时准备发言。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书中,甚至进入文中角色,达到透彻理解课文内容,避免“小鸭子听雷鸣”的现象,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收到较学习效果。
4、指导学生做作业时要求:眼睛注意看题,口小声认真读题,心里仔细审题,分析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及其关系,并从中寻找,确定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手即时勾画题中的关键词语,在透彻理解题意,弄懂解答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准确完整地书写作答。这样做,可以达到切实复习,运用,巩固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