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读书汇报
在品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有感 工作了十多年,突然间觉得“课”不会讲了,好像走入了某个定式,全然没了自己的想法,然而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一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为我的教学思路打开了一扇窗。这本书由吴正宪老师主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五章,从“课前设计”、“过程调控”、“方法运用”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入手,讲述了16种策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案例分析,从一招一式的背后去挖掘深刻的道理,解决我们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从我的困惑开始,谈谈我的收获
困惑一:为什么课越来越平淡,为什么想法与实际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中的“课前设计”这一章里我找到了症结,找到了方法。这一章共讲述了“进行学情调研”、“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探究学习”和“设计合作学习”四种策略,其中“进行学情调研的策略”给我的启发最大,“制订教学目标的策略”给我的印象最深。
1、学情调研给我的启发
以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虽然也关注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但这些只停留在自己的估计和猜想上,并不是真正来源于学生,实际上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吴老师在“进行学情调研的策略”中指出“学情调研”的核心任务是把“教材问题”转化成“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方法,即可使用问卷、随机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形式进行。这些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并且很实用,在和同事们交流时,他们也有和我同样的感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就进行了学情调研,采取的是随机访谈的形式,访谈的内容是:“给你10个苹果,让你分给你和你的好朋友,你怎样分?”孩子直接就分成了5和5,他说:“这样分的一样多,公平啊”。接着又问了几个孩子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都是5和5。看来“平均分”对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全部是平均分,她就创设了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分竹笋的情境,这样就出现了想要的结果,既有平均分的情况也有不平均分的情况。
我在执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的内容为:(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_______法(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_____法等,调查后我改变了将这一单元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并进行相关练习的设想,删掉了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的重复练习,增加了开放性的综合练习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课前的学情的调研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有那么多学问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从没想到要动脑筋去制订教学目标,把教参上内容照搬过来不就行了吗?
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教学目标还有那么多学问: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的达成度,即在这一堂课中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要使目标制定的合理,首先要读懂课标。课标是我们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要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其中的学段目标、教材编写建议、实施建议等,有助于我们制订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深入领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其次还要读懂教材,要把握整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要读懂教材的编排线索,读出学习的过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数学大思想,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上,就好像为学生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使学生在数学的天空能飞得更高。再次是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什么等等,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双基、心智水平、非智力因素等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合理掌控学生的认知区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在读完“制订教学目标的策略”后,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以前在教学目标制订上的误区,理解了教学目标制订的重要性。
困惑二:什么样的“问”最有效?
在设计课的时候总会对哪个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感到头痛,怎样才能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呢?听过不少名师的课,总对他们设计的提问羡慕不已,他们总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通过读“提问和理答的策略”,我知道了: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上我们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要精讲、精心设计问题,这篇文章里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们提出了问题,学生不一定就能回答得很准确、很到位,因此我们还要善于追问。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实施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那我们何时追问最有效呢?吴老师在书中指出:要于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核心概念;要于无疑处再追问,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要于问题解决中追问,凸显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追问的意识并逐渐养成追问的习惯,给学生更多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时间。
当然做为教师光会“问”是不够的,还要会“理答”。何为“理答”?初次看到这个词还真感觉到陌生,并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处理的好坏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篇文章中,吴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精彩的课堂
教学实录,在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引用一段案例来进行对比说明,吴老师的团队用他们大量的精彩课堂来给我们阐述了一个个浅显的道理,可见他们的用心。他们追求事业的精神同时也在感染着我,让我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
吴正宪老师一直是教育事业上的指路灯,她的这本书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我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引用文喆在序言上的一句话:“它确是一本切合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的书,是一本归纳总结了以吴正宪老师为代表的北京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书,是一本较好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的书。”让我们以这本好书为理论指导,并努力落实教学实践中,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孩子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设置问题探索情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比如说,学习百分数的知识以后,创设这样的一个情节,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商场促销打折的百分数含义,商场开展文具促销活动,购满30支笔打八五折,购满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学想买笔,请问如何购买最划算?这样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是喜欢的,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进行了数学的应用探索。
二、教学方法简朴实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研究性教学法等等,这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适性,只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某堂具体课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数学的学科特性来说,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才真正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课程内容的制约,信手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及教学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一些简朴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多媒体课件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反对课件的使用,但反对夸大课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课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抓不清主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课件代替不了教师的板书,尤其是数学教学,教师用板书一步步的推演,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过程体验,这是多媒课件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往往比课件更具体,更有亲切感。数学课堂中,利用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别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学内容中。而朴实、有效的课堂却贯穿于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笔,一个推导,一句提问,就可将数学课堂演绎的十分精彩。
(二)学具教具身边找越简单的学具和教具,学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试验和模仿,这对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这么说数学的学具教具就在身边。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用到一张A4的打印纸,问学生这张纸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自然的想到长乘宽。当我用剪刀将打印纸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试问学生,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联想和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长乘宽除以二。一张纸简单的演示,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语言力求精炼简约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语言能规范、简洁和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含糊不清,通过精炼简约的语言传递数学思想。如,对于描述定理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这样就会出问题。又如,关于倍数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与倍数一起搭配使用时要严谨,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部分,而 增加到指在增加后总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通过严谨的语言为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简明真诚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评价需要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课堂中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要吝啬,但也不要太多太滥,否则赞扬就会贬值,失去了激励功能。简明指出受表扬的行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从中挖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及思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并真诚明确的点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质的三角形,让他们计算三个角之和的度数,大部分同学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但也有同学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还有同学将三个角按顺序分别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学生,需要表扬他们基础扎实;而对于撕下三角形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通过画画来求和的学生要赞赏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能力与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评价和表扬,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用简明、真诚的评价语言需要指向学生优秀的品质,落在课堂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焕发,精彩不断。综上所述,针对数学简而美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简朴实用教学方法,以及真诚地实施教学评价,能让数学课堂实实在在,诚诚朴朴。朴实的课堂,不仅留个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为教师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总之,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喧哗;多一份真诚,少一份敷衍,朴实,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作者:夏吉宏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和平路7号
邮编:408100
联系电话:*** QQ:393420506
【摘要】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与学生思维的驱动力,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任务。本文就当前课堂教学提问存在问题、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粗浅探究。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提问
策略 初探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观察、探究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技能之一。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能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此,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
1.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常见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不再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平常教研活动的“听”、“看”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启发式教学片面地理解为“师问生答”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满堂问”,“一问到底”。尽管这样,课堂学生发言仍然不积极,气氛依旧缺少活跃性,教学效率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无的放矢、主观随意、时机不当、缺乏驱动力等诸多弊端。
1.1提问随意无矢,缺乏针对性。少数教师教学中提问无目的,主次不分,“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随意而问,问题目标与提问对象不明,指向不集中,甚至离题遥远,脱离目标,问什么,向谁问等,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目标不明,重点难分,思维模糊、紊乱,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1.2提问或难或易,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过于笼统深奥或过偏、过难,问题外延过大,超过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远离学生思维“萌动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难于理解和接受,导致学生思维梗阻,思维激情骤然退减,启而不发;或提问流于形式,问题简单化,蜻蜒点水,未设置思考台阶,缺少思考性,学生不假思考就可齐声回答,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则既未能促进学生思维,又无法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和有效诊断学生知识缺陷,导致教师诊断结果失真,不利于教学过程调控。
1.3提问对象面小,忽视整体参与。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仅是总只围绕三两个优等生发问,提问对象范围缺少普遍性与层次性,让大多数学生坐“冷板凳”,成为被遗忘的一角冰川。教学课堂犹如平静的湖面偶尔泛起星点涟漪,时而“冷场”,多数学生无精打采,无动于衷。
1.4提问不精准简炼,忽视“火候”。课堂提问中,问题指向、目标模糊,缺乏“如何问?”斟酌推敲,问题语言表述含糊、冗长,忽视提问陈述核心点、准确性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升华点等关键处思考,提问未能起到断层桥梁引路,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思维难于跟进,影响教学调控与效果。
1.5提问语言抽象生硬,缺乏趣味性。教学提问忽视问题与学生熟知事物的联系和学生生活情趣,问题缺乏吸引力,缺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听来索然寡味,兴趣无生,影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削弱课堂教学效果。1.6提问频繁无效,学生缺少思考空间。教学中处处开花,“满堂问”,“懂了吗?”、“会不会?”、“找到(发现)没有?”等无效提问四处横生,提问频繁,不给学生学生思考讨论空间,缺乏互动,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效。提了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2.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和原则要求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与调控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为此,教需有疑,问须有用,疑须有果,问须有据。有效的教学提问应具如下作用和原则要求。
2.1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2.1.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恰当有效的提问,可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并将学生将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处,明确探究方向、目标,强化教学针对性。
2.1.2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思考,培养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养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观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释放情感,提高增强听讲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并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迁移,获得新知。
2.1.3迁移过渡,调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知识内容和教学程序是相互联系,通过提问,承上启下,调控教学,构建思维与知识理论的严谨逻辑和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提问,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强化兴奋,避免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分心走神,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良好课堂秩序。
2.1.4反馈教学,评价学生,促进反思。通过教学提问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反思调整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高效优化课堂教学。
2.2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要求
2.2.1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无论是启迪学生思维,复习铺垫,反馈信息,了解学情,还是突出重难点、关键处等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目标具有导向性,提问对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把握问题目标,明确提问对象,弄清“问什么”、“向谁问”,有的放矢,因材施问。
2.2.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课堂教学提问的灵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在瞬间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思索、引导探究发现。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能揭示矛盾,指引思维方向,点拨思维方法,“投石激浪”,引发思索,促进思考,引导探究,帮助发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2.2.3趣味性原则。人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总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对教学提问有了强烈兴趣,就会萌动参与意识和激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思考探究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设计提出适合学生情趣、意味,引发学生好奇心,触击学生兴奋点,激发强烈探究欲望的问题,学生就能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探究和发现,寻求获取新知。如果教学提问平淡,引不起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
2.2.4量力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应坚持由浅入深,要难易适中,高低适度,梯度适当,问题设置要依据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量力而提,保证可行,让学生“够得着”、“上得去”。如若提问深奥,偏高过难,造成学生思维梗阻,就会望而生畏而止步,导致问而不动,启而不发;如若问题偏浅,过易太浅,缺失思考价值,学生会不假思索,思考方法与思维能力难以培养提高。
2.2.5精准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指向明确,直入关键,切忌离题遥远;问题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清晰,逻辑严谨,经得起斟酌,受得住推敲,规避模糊、冗长,繁琐;问题数量、密度精练,宁精勿滥,避免“满堂问”与无效提问。
2.2.6广泛性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基础、素质在微观上又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为此,教学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与问题难易,结合学生基础素质层次与个体差异,统筹兼顾,分类,“因材施问”,点、线、面结合,“金凤凰”与“丑小鸭”并重同育,既照顾个别学生的引导点拨,更重视全体学生启发诱导。
2.2.7时机性原则。在对的时间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应把握提问时机原则。一是要把握好学情了解、激趣设疑、思考导疑、疑惑释疑、承上启下、知识迁移升华、小结评价等提问时机;二是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及回答问题的时间。
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技巧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启发式教学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提问,设疑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贵有疑,教贵善问,善教者必善问。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各环节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讲究提问艺术。
3.1导入情景提问抓联系,明方向。课堂教学引入前,教师结合学生原有已学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连接点、结合处、生长点,设计启发导向性提问,铺路搭桥,构建认识新知桥梁,促进新旧知识的渗透过渡,迁移升华,加深理解,并建立完整认识结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先让学生板演:①286+37(列竖式);②13.8+2.16(列竖题);③5/9 +2/9;然后提出问题:“第①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第②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第③题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学生经过比较以上3题的计算过程,展开紧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就能得出共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教师出示问题:1/3+1/4=?并提问:“分数1/3和1/4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时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能将1/3和1/4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吗?”学生在提问启迪引导、点拨思考中推陈出新地发现:“先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
3.2设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有效设问,方可突出重点;在教材难点处提问,方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
3.3提问促成知识深化。学生对事物与知识的认识掌握,总是从特殊到一般,经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为使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可进行深化性的设疑。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可以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学生回答为180°÷2=90°。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度量,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深化,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4设问解决模糊点。由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力的限制,他们对知识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提问引思,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澄清模糊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5提问过渡迁移,承上启下,调控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及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堂教学中,从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到另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要平稳过渡,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感到茫然,不能同步跟进。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间的有机联系,恰当准确提问,承上启下,以实现知识点间或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与平稳过渡迁移,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学习新知,并培养、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能力。
3.6巩固评价提问,了解学情,反馈教学。巩固评价提问一堂课或其中的一个环节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或检验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提问。通过对概念、知识的复述、回忆、理解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利于教师反思教学不足、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3.7课尾提问,设置悬念,延伸思维。一堂课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学生探索新知永久动力。课堂教学结束时,提问设置悬念,既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保持兴趣与思维的持久性、连续性。
课堂教学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问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唯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作用,遵循提问原则,切实弄清“问什么、向谁问、如何问”课堂教学提问“三要素”,运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灵活有效的多样提问形式、方法,科学有效设疑提问,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才能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2.纪 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3.朱继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及思考》,新课堂网站.4.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6.5.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姓名:夏吉宏,48岁,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78号3单元;邮编:408100;联系电话:***。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教学点 周龙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主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地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实施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指导依据,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和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如在进行笔算乘除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节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会进行基本的乘除运算。此过程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进行快速运算,这容易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紧张感,导致运算出错,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数学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石,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三、讲、学、练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我认为,讲、学、练有机结合,应当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尽量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的教师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甚至有不少教师习惯于将课堂练习安排学生在课外去完成。
四、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一般为40分钟。课上的时间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一般每节课都会进行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以及做练习题,这些环节的时间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在课堂上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一旦课堂教学失去吸引力,小学生必定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小学数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策略设计。另外,数学教师也要结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敢于探索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最终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真正突破。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
(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