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中心小学李淑芳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
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充公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臵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例如:在我教学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时,我这样布臵一个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学会算帐,第二天来汇报给我们的同学。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妙、历代数学家的伟大。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臵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钟表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时间的?”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011-5-5
第二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这样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五、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针对重难点学习内容,教师要深入透彻的剖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六、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及时的课后反思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
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交流材料
余明珠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
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的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
2、充分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四篇: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彭新安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我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创造高效课堂,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创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精练教学过程。老师必须清楚这节课练习什么、怎样练,并将其精心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一切面向学生,时间留给学生,活动交给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避免出现机械的重复与无效的环节。除教学环节精练外,教学语言的简洁也是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所谓语言的简洁,也即切中要害、点到为止。事实上,提问重在精而不在多,难度要切合实际而非越深越好,时机要恰当而非随意发问。要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还要注重每一
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创造高效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为了教学生会学数学,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创造高效课堂,要注重互动评价。数学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来评价,采用让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来思考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来批阅学生的板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和总结能力,而
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要面对着老师,而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旁观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评价用该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应该有所表示,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该少一些默认,多起一些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明确、全面的掌握,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体现出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的作用“为了学生的更好的学”。
离开了课堂的高效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谈素质教育,那是空话。真正的高效应该是学生的高效,是学生在老师高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讲台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好的导演,引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
第五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细节成就完美,于细微处见功夫,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谈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减负高效 课堂提问
标题:精彩细节造就高效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实践与体会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而我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精彩的细节。
如今,在强调减负高效的新政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应怎样处理?„„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一)、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打造细节,创设适当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了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64 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
“同学们,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答案就在书中。” 话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急待地纷纷打开课本阅读起来,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起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的主动性也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了,教师就更容易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例如:我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时,设置这样的问题情镜:某人有10把各不相同的钥匙,其中有一把能打开房间的门,由于不知道哪一把是这间房门的钥匙,只好将这些钥匙一一试开。如果钥匙可以重复试开,问第一次打开门的概率大,还是第二次打开门的概率大?由于钥匙可以重复试开,每一次与第一次试开的情况完全相同,概率都是P=1/10.这样,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不仅理解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有价值、有生命力,课堂为此而精彩。
(三)、探究活动
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教师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但是有的探究活动不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探究支点,太难则学生无从下手,感觉高不可攀;太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探究的价值,不值得思考;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致使探究气氛活跃、探究形式多样、探究过程无序、没有任何收获。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提高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要分析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之想,疑学生所疑。对于探索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多种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授课前我这样导入:在我国古代发现一个奇妙的规律: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随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5,12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度量一下斜边的长,来发现:勾2+股2=弦2。通过古代人文教育再加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导入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教学中,课前要求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
(1)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5㎝ 和7㎝,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教师只是倾听。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装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浅,他们的兴趣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增加练习的层次感,供学生选择。课堂练习设计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后进生只做A组和选做B组,中等生必须做A、B组和选做C组,优等生A、B、C组全做。这样就可以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全班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是造就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是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学习效果信息的主要依据,前提是学生应该按时上交作业。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在初步调查研究后发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教师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任教数学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单单按批一套本子,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50本作业;若每次留5个题,一次要批改25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时3分钟,就要花去2个半小时的时间。另外,批改好了就好了,还要订正又是很大的工作量,更何况初中一般至少两套作业,再加上学校布置的日常工作、备课、上课、平时单元小测验„„教师忙得团团转。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为节约时间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订正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教师再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作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因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无从谈起。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以下三种形式值得尝试: 1、师生共批。教师把一份学生作业在投影上放映出,然后师生共同批改。如一些概念的判断题,可先让学生析题后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对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
2、组内互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但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同时要注意复批。另外,过一段时间也应调整小组成员,防止作弊。
3、随堂批改。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这样边巡视边指点,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力争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订正,再让教师批改。这种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缩短了反馈时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多元评价”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动力。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会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课堂上主要从“主动思考、积极合作、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你们合作得很成功!”、“你考虑得很周密!”„„当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时,教师可表扬“你的想法真有创见!”、“佩服,老师竟没想到!”„„这样学生就能在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时,教师也需激励“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筋!”„„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既要让学生踊跃地站起来,更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力量源泉。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的为人处事、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改进教法,勇为楷模。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激励,催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外,还应考虑怎样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的作法是:多鼓励,少批评。经常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我希望你„„”、“经过„„,你一定会„„”等激励性语言,以及名言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等来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优生,侧重鼓励其大胆探索。对学困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指出其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催化学习动机。
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以意外和惊喜,会令我们陶醉和享受。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