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4: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篇: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

彭泽一中历史组

一、考情分析 试卷状况:(1)选择题有一定难度(2)材料题较容易,试卷“开放性”进一步加强(3)文化史考查范围扩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本次试卷我见到后的感觉是赞赏---很好!就看学生会不会把平时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有一定的梯度,通过知识层面的检测,考查能力。1、题型: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50分。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高二历史考试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但试题覆盖面不是很广。平均分状况:10班67分、11班57、12班58、13班51。

二、试题分析和总体评价

1、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小题、第2小题、第7小题、第16小题和第20小题。

第1小题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文言文学生难懂,二是王霸政策本上没有出现,学生不理解。第2小题有马车的各个部件的功能来理解法家思想,由于常识的缺乏,学生容易出错。第20小题时,很多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部分考生缺乏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错选。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第26、27题比较简单,但部分学生得分不高是因为知识点不全面,踩点不够,语言口语严重,书写不整洁。28题是个开放性的题型,是这两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但高二学生平时没有接触,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只是空谈理论,而没有做到史论结合。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专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3、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这包括规范答题,注意书写,多用历史专业术语,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2013年1月27日

第二篇: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2010----2011学下学期高二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任再一 本次参加考试的班级是高二(1)班和高二(4)班,参考人数是39人,及格人数是22人,及格率是 56.4%,优秀人数是 18人。下面就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特点

1、试卷紧扣教材,着重基础,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多,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相对较少,是一份难易适中、有较强区分度、很有参考价值的试卷。

2、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题目思路开阔,联系实际,并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

3、试卷关注重点、难点问题,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地图、图片等材料来创设历史新情境,试卷的区分度较好,题目的切入点基本扣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必修选修教材交叉部分均能注意重点。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得法,审题能力差,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主要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间联系搞不清,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失分主要原因: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2.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3.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四、今后教学建议

1、返朴归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扬州期末试卷特别注重对史实的考查和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2、强化训练,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1)要打破教材的专题限制,做到融会贯通。选择习题要精,一定要选择

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讲,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现在考试的一

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看材料时应该结合问题来看,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可以从

材料中找。当然,现在的材料题回答需要结合教材中相应内容。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文字要求简洁通顺,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

对于问答题要注意:(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把题目“肢解”清楚。首先

要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要明确中心,围绕中心答题。(2)归类对号,落实到教材的章、节和子目。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3)确定答题结构,列出简单提纲后再有针对性地作答。对于拿不准的题,多

答比少答更保险。答题要求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正确,文字表达清楚。

回答比较类的问题,一定要有比较项,如从历史背景、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4)除注意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力求要点全面,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高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多提出或设计一些问题,旨在开

拓思路、训练思维。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把“教授过程”变成“学习过程”,教室由“教堂”变为“学堂”,实行启发式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性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只是指导学生自己看。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强化答题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

第三篇: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高级中学2013-2014学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2~3题。

2.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明显特点。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此回答5~6题。5.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 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D.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6.法, 也称法律,就广义而言,是由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与《法国民法典》的关系是()A.前者提供了后者所需的一些法律形式B.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C.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D.两者毫无关系

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西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但都没有脱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框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据此回答8~10题。

7.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8.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在反对外来侵略、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据此回答9~15题。

9.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铭刻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功效在于()A.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 10.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2.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13.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4.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16.源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这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这一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B.只有马克思及其学说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17.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据此回答18~20题。

18.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15.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据此回答16~17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0. 2008年12月23日,大陆同胞2005年选出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熊猫专机”从成都飞抵台北。“团团”、“圆圆”赴台,受到两岸各界和媒体高度关注,台湾岛内掀起“熊猫热”。这一事件主要说明了()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隆德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

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22.阅读下列材料:(6分)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走什么路?(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2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王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训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敷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21.请认真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8分)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 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1分);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1分)

(2)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共2分)

(3)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4分)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4分)

25.(16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

指的什么?(2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2分)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1-5ACDCB.6-10ACACC,11-15BABAD,16-20CDADB 21.(1)② 1分、② 1分;(2)②③④②⑤ 2分;(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1分)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2.参考答案:(1)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的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3.(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4.答案:(1)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选举和议会立法。

25.(共16分)(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

(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

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4分)

(4)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答案1-5ACDCB.6-10ACACC,11-15BABAD,16-20CDADB

21.(1)② 1分、② 1分;(2)②③④②⑤ 2分;(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1分)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2.参考答案:(1)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的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3.(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4.答案:(1)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不同: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选举和议会立法。

25.(共16分)(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围

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的巨大动力(4分)

(4)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第四篇: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贾翠珍

一、试题评价

本次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由新区统一出题。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覆盖了必修一的整个主要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利于规范历史学习。考试时间70分钟,试题中选择题32道,64分;材料题3道,36分。

二、典型试题分析

(1)选择题:本次选择题以材料型试题为主,既有文字试题,又有图片型试题,可谓图文并茂。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要有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因为平常练习也较多,答题情况还算可以,但有一部分同学答得不好,成绩较低。(2)材料题:

学生对这个类型的题目到目前为止,学生还不善于读材料,从材料中捕捉历史信息,把材料看懂后再去看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可能由于前面学生对于材料题不爱看材料或者懒得读材料,所以虽然题目不难,但在答题时却答不到要点,材料题失分较多,得分率较差。学生不会史论结合,材料与观点联系不强;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解答。

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1、讲练结合。虽然课时有限,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尽量精讲精练,适当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2、落实学生的知识记忆。史学科的特征是要识记知识点,将知识线索化,所以注重学生课后笔记的整理。

3、材料分析能力。虽然这次考试没有材料解析题,但是立足考试趋势,课堂上应适当引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史论结合。

4、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一阶段,重在积累,重在基础,重在学习规范养成。

第五篇:历史必修1期末试卷

2005—2006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人民版历史试卷(必修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B

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

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3.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C

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

4.促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因素包括 D

①自然地理环境②城邦制度③商业与贸易的繁荣建设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由男性构成,准确地说是C

A.全体成年男性国民B.所有男性

C.有公民身份并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D.男性贵族

6.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C

A.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C.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B.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④制度

7.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 B

A.革命前议会拥有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拥有立法权

B.革命前议会受国王的控制,革命后议会限制国王的权力

C.革命前议会和国王共同执政,革命后议会单独执政

D.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革命后议会为首相服务

8.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D

A.要改造人的思想,使人更加高尚以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B.要始终对政府持不信任的态度,因此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政府

C.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要让人民对政府进行监督,同时需要被人民监督的政府管理人民

9.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被称为“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主要是指国家统一于B

A.一个政府B.联邦宪法C.两党政治D.三权分立的政体

10.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多次斗争后确立共和制的国家是B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11.关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

A.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经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B.议会的权力与英国的相当 D.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2.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14.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15.义和团运动开始于

A.反专制B.反割地赔款C.反洋教D.反八国联军

16.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最主要的理由应该是

A.推翻了帝制B.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D.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当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

A.建立了民国B.否定了封建专制C.确立了民主政治D.结束了清的统治

18.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B.科学C.解放思想D.爱国

19.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献是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劳动者》D.《马克思主义》

20.导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落后与贫困②专制③战争④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1.下列各项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22.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原因是

A.政治目标一致B.利益趋同C.国际形势的变化D.共产党的领导

23.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

A.美苏直接参战B.共产党的领导C.中国军人的献身精神

D.全民抗战

24.关于1949年的中国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D.国共和谈,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25.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B.其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C.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D.“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

26.我国现今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区域共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27.在现今中国,公民因政府部门的怠惰、错误造成公民个人损失的,可以依照法律起诉政府相关部门,其依据主要是

①《行政诉讼法》②《刑事诉讼法》③《行政复议法》④《民事诉讼法》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8.毛泽东与蒋介石对海峡两岸关系认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A.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B.都主张两岸和平相处

C.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D.都主张两党共同执政

29.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诸因素中不包括 ...

A.西方国家的扶植B.民主化改革C.重视科技教育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

30.1990年德国统一采取的方式是

A.联邦德国以战争方式消灭民主德国B.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C.民主德国以战争方式消灭联邦德国

二、非选择题: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第31、32题各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构成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特点。简要概括汉武帝、宋太祖执政时这一矛盾的基本表现及解决矛盾的措施。中国古代中央当局解决这一矛盾基本的策略是什么?分析这一基本策略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利与弊。

32.阅读教材上关于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两则材料: D.联邦德国并入民主德国

材料一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

材料二(发言人在公民大会上)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说话不能模棱两可,不能诽谤、谩骂他人或讲下流话,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会议主席,必须上台发言,等等。

请回答:材料一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用简明扼要的词语解读材料二。(举例:“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可解读为“发言人只能就一个主题发言”。)用

一、两句话写出你自己对现今会议发言的感受。(注:同学们,你的感受会很多,但请你用心写一句可能成为经典的话语;请老师们将同学们最经典的词句记录下来,一是作为同学们对老师的告诫,二是在方便的时候转告校长,三是上传给命题人。)

3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三、选做题:请根据学校的要求或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第34、35题各15分,第36题20分,共50分。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到形成多级化趋势的演变。概述其基本过程和原因。

35.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列举这一时期外交成功的三个重大事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36.阅读三则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材料二孙中山在1903年《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问题》中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请回答:孙中山在上述三则材料中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在当今的中国为背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就“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提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评分要求)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BACDC6—10 CBDBB11—15 ACCBC16—20 ABDBB21—25 DBDAB 26—30 BBCDB

二、必答题:第31、32题各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表现及措施:西汉武帝时,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武帝的措施主要是在各地设刺史和实行推恩令;宋太祖执政初期,国家经过长时间的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的措施主要是皇帝直接控制军权,派文臣做地方官,地方财赋的大部分交给中央。(6分)策略:强干弱枝,加强皇权。(2分)利与弊:利的方面主要在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不利的方面主要在中央权力过度集中,由此助长专制腐败,地方权力过度削弱也不利于地方的发展。(4分)

32、信息:会议多,主要审查公职人员,公职人员要多次接受公民大会的审查;(3分)解读:发言人不能重复发言内容,讲话要明确,注意尊重他人,要文明、庄重;(意思接近即可给分,5分)感受:请老师们灵活处理,只要写就必须给分。(4分)

33、本命题只有一个主题: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求也只有一个:史论结合。阅卷老师以包容的、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回答至关重要。大体要求如下:

标题:1--2分,无标题该项0分;

观点:是否明确0--2分,是否独特0--2分;

史实:有无史实0—3分,所举史实能较好的说明观点0—3分;

文字表达2—4分。

三、选做题:第34、35题各15分,第36题20分,共50分。

34、过程:“二战”结束,杜鲁门主义,美苏合作结束,“冷战”开始,形成美苏两国称霸世界的格局,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间或发生朝鲜和越南等

局部战争;西欧重新崛起(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振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9分)原因:“二战”后美国独大,苏联不甘示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两极对峙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国经济和实力的增长,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6分)

35、三个事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4分)原因: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赢得以亚非拉国家为主的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许多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难以解决,美国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日等西方国家开始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领导人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政策。(11分)

36、思想:材料一:学习西方,维新;材料二:推翻满清,实行共和;材料三:学习俄国。(5分,材料一写“人地”等记1分)

建议:3条或以上,即每一条建议的满分为5分;

5分的分配:建议本身2分,合理性2分,表达1分;

没有“将当今的中国作为背景”者,属跑题,该题或该项记零分。

下载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试卷分析[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2课教案

    篇一: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

    历史必修三

    必修三1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宏观大背景是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的派别有哪四家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谁......

    三水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定稿)

    三水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程标准】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预习与探究】一、默片时代......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此次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题型设置与中考除分值以......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通道一中2014年七年级下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王汉霞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总体评价 今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涵盖知识面广,重视基础,命题形式富于变化,既有常见的选择、填空题,又有材料题,还有图中学史,......

    高二级政治必修3期末试卷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政治必修3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1、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