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总体评价
今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涵盖知识面广,重视基础,命题形式富于变化,既有常见的选择、填空题,又有材料题,还有图中学史,及问答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材料等能力,难易适中,兼顾到了全体学生,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分析
全卷分两种题型,即: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15小题,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图表、问答题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如选择题3、8、11等题,不仅涉及面宽,且命题形式新颖,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均是七年级上册后半册书的重点内容,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图中学史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基础扎实,此题根本不用死记硬背,一看就能很容易答出来,否则,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只知一味死学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三、今后教学措施
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刘胡兰镇中学校
霍爱珍
2016.01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霍
爱
珍
刘胡兰镇中学校2016.01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通道一中2014年七年级下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王汉霞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六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对号入座、历史小诊断,填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分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
从题量上看共六个大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
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
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0小题: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该题得分率不高,这是由于
学生基础导致的。
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
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
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
或不完整。如第38小题第2问,材料三,四反应清朝统治者怎样思想?学生表达不全面,此题得分率只有25%,这是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
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
答。如第38小题。有学生审题不仔细,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那些措施.....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此题就是学生审题出错,因此无从下手,导致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历史作为中考学科
虽然只是第一年,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生从思想
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古代史是中考考
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0.35,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
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
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
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
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
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
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
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
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
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
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
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
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
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
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
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4年6月27日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王村中学
延文斌
本次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多种多样。选择题40题共40分,非选择3大题共60分,分为简答题、材料题和探究题。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覆盖全面
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选择题的类型多样:有读图、有排序、有匹配等。试题新颖覆盖面大,实现了考点对本册书均匀的全覆盖,但有显得主次分明。
(2)图文并茂
整套试卷共用图12幅,图片形式多样,有地图、有文物图等。如:第23、24题等,图说历史的两幅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时空关系。实物图有助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的图片资料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3)联系生活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分析题第24题丝绸之路路线图,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一谈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发展的启示。
(4)论从史出
充分利用原始史料,是本次期末试题的很明显特色。第22题材料一、二分别用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始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做题并发表自己对这些改革看法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
(5)形成专题
第26题围绕“文化与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这些题型的设计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时进行专题复习,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的同学考分很高,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会出现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2、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积累充分的表象知识,引导学生由由表及里的掌握知识
3、在新课和复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帮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体系。
4、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注意书写的正确。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两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非选择题、共计100分。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选择题,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我国最早的人类,尧舜禹的传说,春秋争霸,都江堰等,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尽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另外,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太差,只要在书上找不到的出错率就很高。
非选择题共四个小题:第1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很容易找到出错率低。第2小题,考查的是秦统一中国的知识。试题给出材料,结合材料提出问题。这题考查的也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第一个问题秦王叫什么名字?他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就问题来看,难度并不大,聪明的孩子能够从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第二问问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有的同学答出四项,属于审题不仔细。第二十五题,属于新题型,判断正误,再说出理由,四个小题都是错误的,有的同学认为第一个是正确的,这样一来,观点错误整个题分全跑。
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5、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陈方永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7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18个小题。题型有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答题情况
大多数学生分数都很低,不及格。其中选择题第5、8两小题错的较多。改错题没有一个同学全部做正确,有的同学是零分。
材料解析题中的第18题,部分同学没有做,大部分同学做的不够准确。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
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