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4: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县疾控中心3月17日18时45分接姚坪卫生院报告:“姚坪中学继3月15日下午发现一例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抽搐、寒战等症状的的患病学生后,今天又出现多例类似症状的患病学生”。立即向卫生局汇报,并当即派出疫情处理机动队前往姚坪中学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的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姚坪中学在校学生有3个年级,16个班,师生1247人,其中教职工45人,学生1202人(男生672人,女生530人),学生均为住读生。师生共用一处水源。有教职工食堂、学生食堂各一处,学生食堂卫生较差。学生居住拥挤(大宿舍面积约70平米,居住学生80-90人)。

二、患病情况

结止2005年3月18日10时,共有7名学生患病,具体情况为:

胡东辉,男,14岁,八年级4班学生,于3月12日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14日在姚坪卫生院就诊,姚坪卫生院采用对症和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于3月16日送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初步诊断为:(1)、颅内感染?(2)、颅内占位性病变。(3)病毒性心机炎。(4)、癔症。

陈美仙,女,16岁,九年级1班学生,于3月8日左右出现过一次短暂的胸闷,喉部不适,四肢麻木症状,13日在家第二次短暂发作,17日再次发作,症状加重,在姚坪卫生院用镇静剂给于对症处理。

杜风婷,女,16岁,九年级1班学生,于3月16日下午出现阵发性皮肤麻木,轻微抽搐症状。

李玲钰,女,16岁,九年级3班学生,于3月16日下午出现上述类似症状。

屈雁冰,女,16岁,九年级1班学生;刘玲,女,16岁,九年级2班学生;张丽,女,16岁,九年级4班学生,均于3月17日出现上述类似病症。

陈美仙,杜风琴,李玲钰,屈雁冰,刘玲,张丽于3月18日5时,以(1)过度换气综合症?(2)急性焦虑障碍?(3)癫痫?(4)中毒?收住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三、分析

患病的7名学生均无外出史,活动范围为学校与家之间。其7名学生家庭附近均无类似症状患者。该7名学生饮用水源及饮食与其余正常在校学生为同一水源和同一食堂提供。但食用零食情况暂时不详;体格检查中均未发现异常。体温均无升高。血液检查血象均在正常范围。除胡东辉有呕吐症状(家长反映该项呕吐与乘车有关),其余学生均无肠道反应,其7名学生在校住宿情况为:陈美仙,杜风婷,屈雁冰,刘玲,李玲钰同宿舍;张丽宿舍、胡东辉宿舍目前均无类似病例发生。据以上情况分析,该学校集中发生的学生不明原因疾病与饮用水源和食堂供应的食物关系不大,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很小,基本支持临床诊断,但暂时还不能排出外环境因素和医学界暂未认识的新病种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

四、处理意见

1、密切注意学校类似病例的继发情况。

2、保持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堂卫生,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学生宿舍和食堂。

3、请求市疾控中心给于支持,开展学校外环境监测和相关调查。

4、及时对患病学生进行全方位检查,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尽快给予明确诊断,为及时控制类似病例发展提供支持。

附:姚坪中学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班级、性别分布

房县疾病控制中心

二00五年三月十八日

第二篇: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是指在公司厂区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职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群体职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提高广大在职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公共卫生水平和防范意识,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等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地区卫生局、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我公司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厂区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负责的厂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并落实厂内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厂内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度,督促并定期检查厂内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科学防治能力。

4、建立日常员工缺勤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例检制度。及时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发现有突发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早期症状的员工,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积极参加厂区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办公楼、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员工喝安全饮用水,吃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公司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分级 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黄色

1、公司发生在职员工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公司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区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区域内的厂矿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厂区内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不良反应。

6、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7、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职工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8、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蓝色

1、厂内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厂内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标准。

3、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员工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五、应急处臵措施

(一)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后,现场的职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后勤主任及公司领导。后勤主任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通知本厂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后勤主任应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情况,做好家长或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地区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中公司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厂区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职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厂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应急保障 公司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厂内卫生基础设施,尤其是改善职工食堂、厕所、宿舍卫生环境,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厂内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臵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和职工日常的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性质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公司和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主管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针对突发事件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及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导致的暂时集体停工,必须对工作现场、会议室、食堂、厕所及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继续使用;因传染病暂时停工的职工,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工;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区域,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讲义 细菌性痢疾讲义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频繁腹泻、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预防措施: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禁止痢疾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有健康查询制度,身体不适时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喝开水不喝生水。自来水龙头有可能被痢疾杆菌污染,进而污染自来水,若喝下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就会被感染而发病。

生吃瓜果确保用自来水洗净,最好能用开水烫一下,确保其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处理垃圾后要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痢疾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接触食物,污染的食物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吃熟食不吃凉拌菜,熟食有加热的过程,而且在食用时有相对较高的温度,经过加热到70度的食品,基本不会含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凉拌菜,凉粉,凉面,其制作过程中没有加热的环节,往往因为数量多,造成销售时间过长,在经营过程中,人员手不卫生、器具不洁、环境温度达25度适合较细菌大量滋生,容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剩饭菜因为有营养,适合细菌繁殖,加上繁殖时间较长,有可能产生致病因子,如果直接入口,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吃之前烧熟煮透,高温杀灭细菌,使食品安全卫生。

防止苍蝇叮爬食物,苍蝇的活动场所多在垃圾场,厕所等处,使苍蝇的腿上带有各种细菌,一旦叮爬到食品上,其细菌也转移到食品上,食品营养丰富,适合细菌生长,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繁殖到致病的数量和毒性。所以,食物要加盖或纱罩,门窗要有防蝇设施。

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及时就医,尽快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减少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利人利己。

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讲义

概念: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的结膜炎症,属于介水传染病。症状: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传染源: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常通过患者揉眼睛又不注意手的卫生而分布到各种物体表面。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水龙头、门把手等,或用病人用过的脸盆洗脸,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与红眼病人对视不会传染,没有科学依据。

预防措施

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致病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揉眼睛,有可能将细菌带入粘膜,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春夏为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这样的泳池有禁止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预防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卫生保障。

同学之间不共用毛巾、手帕、化妆品、粉扑等洗脸或者接触皮肤的物品,防止细菌感染。肺结核讲义

概念: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症状:

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咳嗽超过三周,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胸背疼痛。

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

传播途径:1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经消化道传播;3经皮肤传播。

肺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发病。

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容易造成感染。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增加营养,保存乐观情绪,能较快(三周)恢复至不排菌不传染状态。不影响学习。

六、预防措施:

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通风。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定期进行学生体检。

发现患者,立即隔离,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学校,也有益于同学。

患者居住的宿舍所有同学立即组织体检,确定感染情况。宿舍进行消毒,被褥衣物进行暴晒,墙壁地面用消毒液拖。

流行性腮腺炎讲义

概念:简称流腮,亦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其具有高度危害的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治疗。

三、传染源:患者。

四、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五、预防措施:

立即隔离患者,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一般两周可以痊愈返校。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礼堂等场所保证通风。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讲义

概念: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甲流属于流感的一种。

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带有病毒气溶胶的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被传染者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空气而感染。

预防措施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老年人、儿童、病人等易感者等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机会。

患者尽量休息治疗,单独一间房间,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灭活疫苗流感疫苗预防。

药物预防,如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等,对有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有效,只对部分流感有效。

四、常用消毒方式 空气消毒

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种细菌病毒是以气溶胶形式悬浮于空气中的,如果开窗通风,能迅速降低空气中细菌、病毒的浓度,降低致病风险。教室要求每节课间门窗全部打开,通风,宿舍在上课时间窗户全部打开,窗帘卷起,保证通风效果。

如阴雨天气,扬尘天气不适合开窗通风时,可以选择紫外线消毒方式

紫外线具有消毒空气和物表的消毒功能,教室,宿舍如果不需要对桌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以选择吸顶安装,如需物表消毒,可悬挂安装在物表上方2米处,或者使用移动式紫外线灯,紫外线对人角膜及皮肤有损害作用,消毒时人不能在室内,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灯管使用寿命不超过1000小时,紫外辐照强度低于70uW时更换灯管,每周用酒精对灯管进行擦拭。防止灯管积尘对消毒效果影响。安照每平米不少于1.5w的公式计算教室需要的紫外灯管数量。开关与照明开关分开并标示明确。

消毒剂喷雾消毒对于适合喷雾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后进行喷雾,消毒后30分钟开窗通风。

教室、宿舍要每两周清洗一次空调隔尘网。地面、墙面消毒

自来水湿拖,每日2次,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用1:200的84液湿拖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

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电话机、台面消毒

湿抹布擦抹,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戴橡胶手套用1:200的84液擦抹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再用自来水清洗抹干,防止对物品的腐蚀。

厕所消毒

第三篇: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报告

一例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报告

2013年04月17日 20:01######医院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接到报告后汇报领导,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调查情况如下:

患者:###、女、77岁、家住######东路八院12栋3-302,2013年4月12日因“高血压 室早”发病由心血管科收入住院,入院起发热38度以上,无外出史、无禽类接触史,患者子女5热,陪护子女无外出史、无禽类接触史。因支气管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经会诊,转入红星医院重症监护室隔离治疗。

患者为####病例,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疾控中心已对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工作,样品已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2013年4月18日9:30###疾控中心电话报H5N1、H1N1、H7N9及季节性流感核酸检测结果结果为阴性,新型冠状病毒结果未报。

由于患者情况不明,是否为传染性病例暂时无法确定,为防止医护人员受到传染,本中心及时与###医务科、呼吸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取得联系,要求相关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及院感控制工作。目前患者仍在重症监护室隔离治疗,各医护工作者情绪稳定沉着应对,加强了个人防护措施,积极对患者实施救治。

####疾控中心 2013年4月18日

第四篇: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山西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太原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一)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市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四)属地管理

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挥。

三、预警、报告与评估

(一)预警

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强度,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分级控制措施以疾病是否传入、是否形成传播链、是否发展为暴发和流行为基本特征,实行四级预警控制措施。

1、A级(蓝色)预警:其它地区已有重大疫病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检出临床诊断病例,或仅有疑似病例;

2、B级(黄色)预警:已检出原发性或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其它地区出现新发传染病;或重大疫病的疫情骤增,本市疑似病例明显增加。具体如下: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发生,尚未出现二代病例的;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的;

(3)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相继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死亡病例,疫情尚未出现扩散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在局部范围内造成一定影响的。

(5)周边出现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有传入本市重大危险的。

3、C级(橙色)预警:重大疫病在本市传播,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具体如下: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县级以上城市发生,出现二代病例,并有向其它地区蔓延的趋势;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两个县级行政区域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3)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集中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扩散速度较快,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造成一定范围内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

(5)其它地区出现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已经传入本市。

4、D级(红色)预警:本市暴发或流行以下疫情: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由发生地向其它县(市、区)扩散的;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全市范围内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3)本市范围内集中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扩散速度较快并波及全市,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引起社会恐慌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造成大范围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

(5)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在本市形成传播和流行。

(二)报告

重大疫病发生后,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市卫生部门在接到重大疫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与核实。

(三)评估

市卫生部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大疫病专家评估委员会,对重大疫病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判定重大疫病的预警级别,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四、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一)启动预案

当所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达到黄色预警时,市卫生部门提出启动本预案建议报市政府决定启动本预案。

(二)分级管理

发生D级疫情时,由市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发生C级疫情时,由市卫生局、疫情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统一指挥;发生B级、A级疫情时,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指挥。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本预案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我市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终止预案

根据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市重大疫病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部门适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预案终止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终止预案。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主要职责:

1、随时掌握各种重大疫病的动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2、根据疫情预测结果,确定防控重点和目标;

3、组织预案制定及各项应急准备的检查工作;

4、组织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召开的相关会议,起草有关文件;

5、组织各专业组进行重大疫病防控演练;

6、组织实施本预案,制定应急控制措施;

7、在重大疫病发生后,迅速了解、收集、汇总和报告疫情、灾情;

8、与现场防、控、治各专业组以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传达有关决定和指示;

9、审查重大疫病防控的宣传报道内容;

10、组织重大疫病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汇总工作情况;

11、处理领导组日常事务。

(三)各专业工作组

1、疫情控制组

组成单位由市、县(市、区)卫生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组长由市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主要职责:

(1)组建防控应急队伍,安排应急控疫物资;

(2)开展各种重大疫病的日常监测、预报;

(3)制定不同级别重大疫病的预警防控力量配置、调动、联络指挥方案;

(4)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性研究,探索各种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流行因素等;

(5)建立健全重大疫病报告网络,收集疫情资料,及时准确报告疫情;

(6)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追踪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7)组织专家对重大疫病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重大疫病的预警级别,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8)负责重大疫病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评价和分析工作,为政府制定各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9)负责向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10)负责疫点、疫区的终末消毒和相关部门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进行监督监测,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1)及时准确地预测、分析疫情和流行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

(12)协助其他专业组开展防控工作。

3、农村防控组

由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健康教育所组成。

组长由市农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县(市、区)分管副区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改变农民不良卫生习惯,增强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

(2)推进农村的改水、改厕和改良环境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消灭“四害”活动;

(3)在应急阶段,以村为单位,责成专人负责逐日对村民进行健康状况排查,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近就地实施隔离治疗,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实行群防群控,严防疫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传播扩散;

5、治安保卫及流动人口防控组

由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武警太原支队、市建管委、市文化局、市商贸委、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

组长由市公安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建管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制定重大疫病控疫治安管理办法、外来暂住人口登记和健康监测规定;

(2)开展对建筑工地民工、文化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行为教育;

(3)开展流动人口聚集地和营业性娱乐场所的预防性消毒;

(4)加强治安管理,组织群众进行治安联防,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5)依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强制隔离;

(6)在重大疫病发生后,依法限制民工的流动范围,加强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管理;

(7)正确引导游客掌握相应防病知识,保护游客安全,严禁组团赴疫区旅游。

6、交通运输组

由市、县(市、区)交通局、民航山西省管理局、太原铁路分局、汽车客运公司、市交警支队组成。

组长由市交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交警支队队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利用旅客候车(机)室的闭路电视和电子屏幕向过往旅客进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2)经常开展预防性消毒,保证车厢内环境卫生整洁和食品卫生安全;

(3)制定重大疫病发生后交通管制办法和车辆调度计划,确保防病工作交通顺畅,保证防病物资的及时运送;

(4)在应急阶段负责实行交通管制和征集交通工具,实施交通检疫,对出入车辆进行检疫和消毒;设立留观点,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地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7、环境防控组

由市环境保护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园林局、市市政管理局组成。

组长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市容环卫局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2)加强粪便、垃圾卫生管理,防止粪便、垃圾污染饮用水源和食物;

(3)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特别对医用特种垃圾要集中收集、密闭运输、进行无害化处理;

(4)治理河道湖泊,消除杂草,填平低洼,减少蚊蝇孳生地,大力开展灭蚊蝇活动;

(5)在应急阶段,对集中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做特殊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化粪池;

对医疗单位的特种垃圾、生活垃圾及隔离区内被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生活垃圾要统一消毒处理后密闭运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宣传教育组

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太原日报社、市健康教育所组成。

组长由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太原日报社总编担任。

主要职责:

(1)宣传国家有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常规宣传、强化宣传、应急宣传三阶段的宣传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宣传普及防病知识,增强群众抵御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卫生科普知识教育,改变其不良卫生行为和习惯,将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方法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3)普及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4)在应急阶段,学校实行班主任老师负责制,对学生进行晨检,对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实施就地隔离,并向当地疾控制机构报告;

(5)根据疫情适时实施学校停课、休课;

(6)注意社会动态,收集群众反映,平息社会谣传,保证社会安定。

9、检查督导组

由市监委承担。

组长由市监委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发生重大疫病的地区进行督查指导、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查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重大疫病处理过程中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行为。

六、监测与控制

(一)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四级监测网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级);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各监测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所(四级)。

(二)设置监测点

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暂定本市所有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重大疫病的监测点医院,按疫情发展需要,可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各监测点医院要根据重大疫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执行“零报告”制度。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重大疫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及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对重大疫病医学观察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疑似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治愈病例数、仍隔离治疗数,排除病例数、排除疑似病例数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评估,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有关情况要同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由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流调信息要及时向病人收治医院反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必要时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业人员协助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工作原则上要由两名流调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调查时,要追踪调查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的关系、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报请当地政府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3、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监测点医疗机构对留院观察病例要就地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由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4、消毒处理

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5、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一)监测点非监测点医疗机构

监测点医疗机构或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发现不能排除为重大疫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可疑的,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调查会诊。对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由市医疗救护中心专用救护车转送市第四人民医院或传染病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经会诊认为是留院观察病例的,监测点医疗机构就地隔离治疗,非监测点医疗机构用专用救护车将病人转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定点医疗机构

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为重大疫病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收治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同时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市重大疫病的会诊工作。

根据疫情的发展,市卫生局可随时指定有条件的三级、二级医疗机构为扩充的定点医疗机构,被指定的定点医院必须按要求设置床位及其它必备设施。

(三)诊治及出院标准

对重大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标准,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若国家尚未出台,由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市的相关标准。

八、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划拨专款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所需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准备以及病人诊断、治疗、医学观察等有关费用。

医保部门要协助落实参保病人在诊断、治疗、医学观察期间的医疗费用。

(二)强制隔离措施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三)工薪待遇保障

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排除为非病人的,其隔离和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四)技术保障

重大疫病的科学研究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市科技、卫生部门要组织各方力量,集中技术优势,广泛开展病因学、流行病学、防治对策、临床治疗、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物资保障

市经济委员会、市商贸委员会、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疫病预防、治疗等工作所必须的治疗、抢救药品、器械、疫情控制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六)人员保障

市、县(市、区)两级医疗救护、疫情处理、实验室检验等重大疫病的应急处理队伍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实习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工作要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使每位参予重大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都能熟悉业务、掌握技术,胜任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驻并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均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单位重大疫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并报市卫生部门备案。

(二)各专业工作组由组长单位牵头,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制定相应的保障计划、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经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批准后,在市卫生部门备案。

(三)各级各部门制定的预案每年应根据重大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补充;涉及重大事项需调整的,应报备案单位备案。

(四)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成员及各专业工作组负责人如有工作变动,其在重大疫病防治领导组的职务由其替任人员担任。

第五篇:关于****中学在校学生集中发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调查报告

县疾控中心于2005年4月17日21时45分接到化龙镇卫生院报告:“化龙镇中学近几天来在校学生发生几例原因不明的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今天病人又突然增多”。我中心立即向县卫生局汇报,并当即派出疫情处理机动队前往化龙中学开展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化龙镇中学地处化龙镇西部约一公里,全校共有3个年级,22个班,师生1520人,其中教职工69人,学生1451人(男生705人,女生746人),学生均为住读生。师生共用一处水源。有教职工食堂、学生食堂各一处,学生食堂卫生状况较差。该校学生全部在校就餐,主食为大米、面粉,蔬菜类为土豆、粉条、青菜、萝卜。学生主要来自化龙镇各个村,少部分来自窑淮乡的学生。

二、患病情况

1、首发病例:现场走访、询问和调查首例患者:王琴、女、14岁在该校

1(一)班就读(家住窑淮乡三岔八组),于2005年4月13日下午出现恶心、腹部隐痛,伴有腹泻,当日腹泻4次,14日至17日每日2至5次,发病时无发热、呕吐、里急后重感觉,发病当日午餐吃的是米饭,晚饭未吃。患病后没有进行治疗,继续校上课。没有引起学校重视,14日后该校学生陆续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

2、发病时间分布:自首例病人发病后,14至18日该校学生共发病27例,患病率为1859.50/10万。发病时间为:13日1例,14日2例,15日3例,16日5例,17日13日,18日3例。

3、患病性别分布:27例患者中,男性15例,占55.56﹪,女性44.46﹪。

4、发病班级分布:全校22个班,共有10班发病,占发病总数的45.45﹪;

1(一)班6例,1

(二)1例,1

(三)班5例;

2(一)班1例,2

(二)班3例,2

(三)2例,2

(七)2例;

3(二)班1例,3

(七)班3例,三

(八)班3例;其它班级通过调查、走访、询问无类似病例发生。

三、调查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及逐个病人排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大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这4例可初步诊断为痢疾,1例通过粪检结果为消化不良,还有22例患者需进一步观察、治疗。目前样品已抽取,样品结果出来后再进一步确诊。

四、发病因素分析

据该校负责人反应,于2005年4月8由于检修锅炉(锅炉去垢),用的制剂是“去垢剂”,当时锅炉去垢后,烧的开水不能饮用,可能造成学生有喝生水、吃方便面的现象;其二,在个案调查时据有些学生子自述,由于气温突然上升,没有到吃冰棒、喝冷饮的季节,有些学生在发病前有吃冰棒、喝冷饮史。其三,由于首例病人发病后学校没有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失去了最佳控制时机,是造成本次几日内发生多例病人的主要原因。

五、处理意见

1、密切注意学校类似病例的继发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保持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堂卫生,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水源进行加氯彻底长期消毒,并规范厨房卫生,对教室、食堂、学生宿舍、周围环境及厕所进行消毒。对食堂饮食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进一步加强防蝇措施的建设,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内外环境。

3、加强个体饮食、副食的管理,对不合格饮食、副食给予查封。

4、加强健康教育并督促学生勤洗手,不喝生水和不吃生冷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5、对现症病人一律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回校。

6、进一步查清本发病的主要原因,对未确诊的病人作出最后的诊断。

附:

1、化龙镇中学在校学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例、班级、性别分布表

2、化龙镇中学在校学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房县疾病控制中心

二00五年四月十八日

下载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学集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