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闲来笔潭》读后感(写写帮整理)
三懂、三爱与三有
——读《闲来笔潭》有感
《闲来笔潭》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作为教育战线工作者,从此书中获益良多,书中吴官正同志不畏艰难求学、感恩优秀老师、争做优秀学生的事迹给我于许多启迪与思考。在我县统筹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中,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提高始终是重中之重。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三请潘际銮》、《组建新山大》两篇工作回忆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优秀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真正懂教育、懂老师、懂学生的优秀校长。懂得教育,是校长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懂得老师,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要求;懂得学生,更应是校长的职业追求。只有真正懂得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校长,才具备先进科学的思想指导办学,才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教师,才能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从而带领学校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两位班主任》一文中,吴官正同志表达了对张泗安和薛番琛两位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想只有“爱”才能让一位
老人对数十年前的老师深怀感激,念念不忘,所以人们尊敬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老师。爱教育事业,就需要有奉献精神,这样才会在传道授业之中把自己的真诚和微笑带给孩子们,才会不断自我超越,提高教学水平。爱学校,真诚为学校付出,才会觉得学校每天都是阳光灿烂,充满激情,给学生予正面影响。爱学生,就会用爱的情感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孩子播下理想的种子,渗入孩子的心田。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会是充满理想,积极进取的社会栋梁。
从吴官正同志的求学之路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的青年学生形象,这正是实现“中国梦”所迫切期望的学生素质。很多学生缺乏对读书意义的思考,缺乏对自己理想的规划,这就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而纪律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没有严格的学校纪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导致学习的松弛,违纪成风。知识就是能力,吴官正同志在武汉市葛店化工厂工作期间,以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们也要以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的优秀学生为己任。
吴官正同志说“江西人读书是读得好的”,我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教育事业会结出累累硕果的。
第二篇:《闲来笔潭》读后感
务实、吃苦、感恩、奉献
——读《闲来笔潭》有感
石柱小学 余佳丽
近日我拜读了吴官正的《闲来笔潭》,透过字里行间平实的语言,文字朴实无华,却真挚动人,如同一位长者在娓娓道出他的人生感悟,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情感。其奋斗历程令人感动,勤学善思令人敬佩,真挚感情令人神往,奉献情怀令人敬仰。
求真务实,敢于担当
“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从《闲来笔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吴老对工作的极度认真、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始终彰显着他扎实踏实务实的优良作风。“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吴老扎实的学风令人折服。他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有从小早起学习的习惯。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依然保持着勤奋的本色。他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敢抓敢管。
从《言实情求支持》中我们看到了吴老说实话、办实事的务实作风;从《两次发火》中我们看到了他敢抓敢管、敢于担当的可贵品德。吴老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都是对我巨大的鞭策。
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我要像他学习,不断激励自己,忠诚教育事业,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历经磨难,遇难而上
在《难忘那夜的秋雨》中,他写到:“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没有压倒吴官正,反倒激出他超乎常人的恒心和毅力,发愤读书,勤奋工作,干出一番事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深切地感受到吴老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挚爱。吴老为了改变命运、实现抱负,孩提时代起就立志发奋读书、报效国家,无畏磨难,终于成材。
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我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这要求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适应基层简陋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正如高尔基所言,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同时要勿忘学习,勿忘人生理想,向吴老那样,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汲取真知。
知恩感恩,无私奉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闲来笔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吴老对党的感恩、对百姓的深情。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无论身居何职、身在何处,吴老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把普通百姓利益放在心头,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始终怀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关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喻情比潭水深,自己的感悟不深,但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政府的关怀扶助,总觉得寸草难报三春之晖。”吴官正没有忘记求学路上党和政府的关怀,书中记录下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字里行间浸透着他的感激和怀念。
“寸草难报三春之晖”,吴官正当领导的一言一行,何尝不表明他对党和人
民情深千尺!他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还把自己的稿费作为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他善待每一个上访者,有访必访,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批示要求尽量帮助解决;他牵挂群众安危冷暖,时常走街串户,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闲来笔潭》犹如一泓潺潺的山间小溪,静静的流进了我的心扉,滋润了我的心田,在忙碌的思绪中,有了些许的快慰和勇气,虽然路漫漫,但依然在追梦的路上。吴老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催人奋进,敢闯敢干的超凡胆魄豁人耳目,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范让人赞叹,勤学勤思的进取精神激励人心,可亲可敬的质朴情感感人肺腑。
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读完《闲来笔潭》,通篇都在提醒我不仅要有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更要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灵和一份甘于奉献的真情。
第三篇:闲来笔潭体会
读《闲来笔潭》有感
铺前中心小学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吴官正同志撰写的《闲来笔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通读这本好书后,感觉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透过字里行间平实质朴的语言,深切感受到了吴官正同志至纯至诚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同时也被他那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宅心仁厚的胸怀所折服。
读书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闲来笔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吴官正同志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挚爱。他出生于余干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历经磨难,为了改变命运、实现抱负,孩提时代起就立志发奋读书、报效国家。书中《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难忘那夜的秋雨》娓娓讲述了官正同志那段艰辛的求学历程。后来,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官正同志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爱好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这些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像官正同志那样,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汲取真知,从群众中汲取经验。当前,要紧密结合新课标与素质教育思想,深入学习学科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授课的技能与技巧。
拜读《闲来笔潭》,我的心灵被作者坚定执着、勇于求索的精神所震撼。人穷志不短,吴官正同志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党和国家领
导人,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求学时期的苦难经历,给了他别样的视角,造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积累了人生的智慧,也收获了真挚的爱情。联想到官正同志《汉水横冲》、《正道直行》一幕幕场景:大学毕业自愿选择到工厂一线历练,冲破坚冰推进武汉市改革,再到力推江西建设、谋划山东宏图、主持中纪委反腐倡廉工作等等,一次比一次更严峻的考验,都是对官正同志勤奋好学、不畏艰辛、矢志奋斗优良作风和务实精神的重大检验、最佳阐释。“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他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敢闯、敢冒、敢干,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以大毅力成就大事业。即使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依然学习不止、笔耕不辍,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坚持广泛阅读马恩经典原著、历史学、心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类著作,并记下了四十多本读书心得,继续演绎着一位卓越政治家、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生生不息、勇于求索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
一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环境,拓宽人生的道路。吴官正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38年他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世代为耕的农民家里。因为家贫,吴官正的童年尝尽了人间的苦楚。饥饿一直困扰着吴官正的童年生活。别人家孩子因摔破了碗丢在地上的饭食,母亲趁人没注意抓起来就塞到他的嘴里,幼小的他感觉到从来没吃过那么好的肉和饭了。至于因为吃米糠拌野菜而拉不出屎,母亲用筷子从屁眼里掏屎的事情,也像是吃米糠拌野菜一样是家常便饭事情了。一家人挤在长而窄的,破壁漏风的牛栏里,就是当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后,和他的夫人张锦裳结婚时也还住在用破船板夹起来的牛栏里。一到冬天,就成了他们一家人最为艰苦和难捱的季节。特别是附在“笔潭”中的他夫人张锦裳的《相伴五十年》更是详尽地记述了他一生克己为人和历尽的坎坷,不能不感动我们每一个读者,堪称在逆境中成才的典范。
在贫穷中他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读书期间,每个学期都因为家里的贫困,聪颖好学和品学兼优获得助学金,才得以坚持下来。当他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还是因为一些亲友的资助,以及母校鄱阳高中的领导和老师替他申请到了困难补贴才攒够了去北京上学的路费。在“笔潭”的追述中,他提到了几位曾经帮助过他,后来又没得到过他任何回报的初中和高中两位班主任,还有自己的亲人时,在言语中流露出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因为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因为自己不徇私情而没有回报恩情的无奈。
任何人都不是时代的宠儿,亦非是历史的弃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公,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环顾周围,仍有无数普通青年,无出身、无背景,只凭一双勤劳手打拼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毕竟,“拼爹”只是少数,“关系”不会长久,唯有奋斗才是王道。
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青年一样,我们这一代绝不是矫情的一代。“暮气沉沉”也绝非我们的标签,更不是我们青春的底色。我们有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能吃苦,经历了转型时期的风雨;我们拥有良好的教育,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眼界和胸怀,我们还有拼闯天下的勇
气。我们的脚下,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是层出不穷的时代机遇,我们必将也能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子与责任!
诚如所言,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无数奋斗、挫折、再奋斗的机会。现实尴尬,可我们的青春不能尴尬。我们要在挫折中强劲反弹,用蓬勃的朝气,抵制各种“时代病”的侵袭;用梦想的火花,扫除“暮气”的笼罩;用奋斗的脚步,点亮心中的希望。不盲从,信该信的东西,真善美依然存在;不气馁,抱怨后仍要振翅飞翔,在奋斗中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个体价值,真正展现青年一代的青春魅力,争当共筑伟大“中国梦”的
第四篇:读《闲来笔潭》有感
读《闲来笔潭》有感
囩 囩
近日,我再次带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怀着十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吴官正同志的最新作品《闲来笔潭》。《闲来笔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言语质朴,感情真挚,道理深刻,意境深远,既是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记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也是吴官正书记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和对我们余干人民的谆谆教诲。读后掩卷深思,感触很深,更令我受益匪浅。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苦难有时也是一所学校。”吴官正同志出身贫苦,在《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和《难忘那夜的秋雨》等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受的苦难和人生冷暖,由此他也深刻地感受了“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的世态炎凉。工作后,虽见了世面,经历了磨炼,但也尝到了人世忧伤与孤独:父母在,已远游;两情好,长相思(与爱妻天各一方、牛郎织女十五载)。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吴官正同志并没有被生活的艰难困苦压倒,而是把困难看作是生活的考验、前行的动力和人生的宝贵财富。他自强不息,执着求学,勤奋工作,以“考不上清华就回家种田”的决心,圆了自己的清华梦,成就了一番伟业。
无论位有多高、权有多重、身在何处,吴官正同志都未忘记过去的苦难经历,更未忘记那些曾经予他帮助和关心的老师、同事、同学、领导和亲人。他说:“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政府的关怀扶助,总觉得是寸草难报三春之晖。”
第五篇:读吴官正《闲来笔潭》学习心得
《闲来笔潭》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给我于许多启迪与思考。
《闲来笔潭》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通篇贯穿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主线,是吴官正同志“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思想的生动阐释。吴官正同志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闲来笔潭》一书,字里行间饱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充分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怀。书中提出,“党和政府救了我的命,教育了我,培养了我,共产党是我的大恩人”。“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政府的扶助,总觉得是寸草难报三春之晖”,“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一往情深。”“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的生动写照。阅读全书,一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领导干部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阅读《闲来笔潭》,深深地被作者浓浓的百姓情结所打动,无论身居何职、身在何处,都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对百姓的安危冷暖牵挂在心上,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恶痛绝。从书中记录的一个个工作细节、生活片断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父母、对师长、对朋友,作者都满怀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百姓情怀,始终保持了人民公仆的质朴本色。作者青少年时期曾经吃过很多苦,对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书中写道,“也许与我出身贫寒有关,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越是在大家欢天喜地的时候,越是想着那些在困顿中艰难度日的人”。“什么是政绩?搞项目是政绩,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更是政绩”,“不要图虚名,要图人民的实惠”。“一个人顺顺利利过日子也许感觉不到什么,一旦遇到变故和困难,则非常需要他人帮助。我愿意人们遭难时都能得到帮助,更愿看到别人困难时,大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这些真挚的话语,浸透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体现了“民贵泰山”的朴素思想,展现出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高尚情操。
《闲来笔潭》一书思想深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讲工作联系实际,看问题客观辩证,谈人生充满哲学,深刻回答了如何为官从政、如何做事做人等一系列问题,每一篇文章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充满着辩证的思维,展现了高超的思想境界。从《闲来笔潭》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表现出了说实话、办实事的务实作风,善于思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畏挑战、敢抓敢管的负责态度,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领导艺术。书中许多篇章,生动记录了作者以过硬的作风干事业谋发展,无论是提出山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实施重大发展战略,还是组建新山大、推动中国重汽改革重组等一些具体工作,都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抓住了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特别是在《少长闲集》中,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还领着身边工作人员相互学习、研讨问题,充分展现了孜孜不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楷模。
《闲来笔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风朴实,真挚感人,打开书本,犹如春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分为5大部分,包括随笔、散记、杂文等多种文学体例,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各个方面,语言平实生动,叙述娓娓道来,说理深入浅出,既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读书随感”部分,收录了作者的读书思考,涉猎中外着作200余部,反映出读书数量之大、涉及门类之多,既有中国传统经典,也有西方的传世之作;既有为大众所熟知的怡情养性之作,也有专业领域的学术专着,体现出作者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浓缩着丰富学识和深厚理论素养。“春水煎茶”部分,借鉴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文学样式,采用《聊斋志异》的采风创作方式,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展现了深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