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多点关爱、理解、鼓励、尊重学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关爱理解鼓励 尊重 和谐
时常听到有同行谈论说:“如今的学生太任性,不爱学,很难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敢和老师顶嘴、甚至辱骂老师,太不像话了。”这样的现象的确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我觉得与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一旦有了对立情绪,学生就不爱听老师的课,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话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构建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以爱为本,多一点沟通和信任
我国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说得好:“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决定的。” 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养料,教师有了爱才会滋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向上的信念,才会培养出有魂有根的民族脊梁。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学校,是教哪门学科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爱也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经过这座桥梁教师把爱的感情传递到学生的心田,才能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爱学生既是教师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包容的谅解,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积极上进,爱学、乐学的动力源泉。
这个学期我新接手八(9)班,我早也了解到,这个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不爱学习和不守纪律方面。开学第一节课,当我走进这个班时,同学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此时,我对着全班同学微微一笑,然后非常诚恳地说:“同学们好!很荣幸,本学期学校安排我做你们的语文老师,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希望我们好好珍惜。我很喜欢语文,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学好语文。大家说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有同学在嘀咕:“我的基础不好,没兴趣,觉得语文特难学。”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们用心去学,我就有信心教好你们,怎么样?”同学们的表情、目光告诉我,他们有信心跟我学习。这时候,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顺水推舟地和他们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一些观点,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还有就是聊家常,首先我跟他们说农村里苦孩子读书成才的故事,也说我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这些谈话和事例,意在拉近师生的距离,也让他们知道
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我要让他们明白我是爱这个班的,也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我告诉他们,尽管他们中的部分同学以前做得还不够好,而且还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我看重的不是昨天,而是今天和明天。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结束了!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学生已经对我的印象不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得以证明了我的想法,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配合我的教学,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期中考试前,我让他们给班里定个奋斗目标,他们说争取级的前八名,我说只要你们尽力而为就好,但没想到的是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班的语文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名列年级第二的好成绩(较原来提前了八名)。
值得一提的是,爱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管你是属于严父型的还是慈母型的,是良师型的还是益友型的教师,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献出自己的爱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从而搭起师生间的桥梁。
二、以情动人,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深厚的师生感情能促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教育,要让自己的每一份浓浓的爱意,化作缕缕的深情,蕴于心,溢于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和理解他们,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故事,就是一个很好、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这个故事是说,在他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将其制止了,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男生已经在门口等候着,准备挨训。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非但没有训他,反而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我应该奖你。”男生在惊奇之余又接过了第二块糖。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陶校长,你惩罚我吧,我做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行知听了很高兴,笑着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批评可以是甜的。他用奖赏的方式对待一个尚不成熟的犯错误的孩子,使学生心悦诚服。从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冷静,有时更要以学生意想不到的豁达胸怀,采取宽容的态度,以“退”促“进”,以心服人,才能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要使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凭借高度的责任、敏锐的感觉和智慧的教育,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有一天,当我走进课室准备上课时,发现班上戴戒指的女学生多了起来。于是,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可要听好了,讲课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些有关戴戒指的常识: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已经订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没等我说完,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满脸通红悄悄地取下了戒指。所以,批评可以是甜的,结果也是甜的!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赏识和鼓励
蔡元培先生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自由,他强调“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是“吾人受教于儿童”,即是说教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个性,不是学生服从教师,而是教师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倾向。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了解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的教学,我教过小学,教过中专,也教过中学。不管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在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朵,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总是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循循善诱去引导学生,用无私爱心去关爱学生。十根手指,长短不一。学生的个人差异决定了优等生与后进生存在的必然性。教师的爱应当是公正的,对于优等生,我们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同样地爱。为了使后进生早日摆脱“后进”的帽子,我常常对于他们点滴的进步,都给予绝对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重塑信心。我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内容截然不同,但只要你用心去读就能读懂。对于那些自尊心、上进心强的学生,我认为表扬时要采取客观、公正、带有庄重真诚的语调进行,使之更上一层楼;对于那些机灵而贪玩的学生,要采用鼓励、提醒为主,达到扬其长,弃其短的目的;而对于那些自卑不敢进取的学生,则更有注意教育方法,应尽量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夸大他的点滴进步,让这些学生都能昂首挺胸,为自己的进步喝彩。即使在批评的时候,我也往往从夸奖开始,称赞该学生在近阶段好的表现,哪怕是一次工整的书写,一次响亮的回答,一次积极的劳动,一次对老师有礼貌的招呼,我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
小邓同学比较内向,学习缺乏自觉性,学习成绩也不好,喜欢乱讲话,同学们都说他有点“傻气”。一次上晚修课,他又说话了,我暗示了两次,可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我只好叫他来到讲台边坐在我的身旁。我问他诗歌背了吗?他说还没有。我说今晚你就完成第25课诗词五首中的任意两首的背诵,行吗?他很不自信地说试试看。我说:“如果你能把爱说话这种习惯换成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上,把你因乱说话浪费的宝贵时间用在学习上,你肯定行的。”说真的,我当时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要知道他以前是从来没完整背过一首诗的。二十分钟后,他居然按要求背出来了,这很让我喜出望外。我立马在他的书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同学们也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小邓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那以后,小邓就象是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样,成为一个遵守纪律、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四、尊重学生,多一点公正和平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犹如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只有细心的呵护,合理的关爱和期望,千万颗美丽的心才会在阳光下愈发灿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可以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只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例如,课堂提问,有的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上、平时提问,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往往如老师的期望一样进步。相反,如果老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甚至歧视学生,学生则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就会生怕再受奚落,丧失自信心,品质就会一天天的变坏。学生的自尊心比成年人更脆弱,经不起摧残和践踏。自尊心是一个人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他会遗失耻辱感,并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所以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当学生存在这或那的不足时,我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学生,而是以自己的一份责任心,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时,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他们就会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这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老师”,从而换取良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在去年一二.九大合唱比赛时,八(2)班获得了年级组第二名(原班主任到外地学习,暂时由我代班主任)。我在班级表示了祝贺后,在全班学生的面前特地表扬了几位平时站没站姿,坐没坐相,而且不太关心班集体荣誉的男生。实话说,比赛前我对这几位同学没少交待,但心里还是有点悬,万一他们中的哪位出了错,那我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就白费了,还有他们班是第一个节目,必须带个好头才是。如果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对那几位男同学的不良表现采取简单的训话、威逼的方式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的话,说不定他们为了发泄对我的不满比赛时真要搞出点乱子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令我失望,因为在带班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我尊重了学生,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第二天当我走进课室时,我收到了同学们送给我的最惊喜、最真挚、最珍贵的祝福和礼物。八(2)班的59位同学没有一个不脸带微笑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敬爱的陈老师,非常感谢您为我们班所做的一切,您辛苦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爱您!。”接着成某同学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我两本笔记本,本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当我打开本子时,我惊呆了,上面写的、贴的全是同学们对我说的心里话,都是些感人肺腑之言,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感谢,对我尊重,对我的爱意,还说他们都长大了,叫我放心,他们会以最优异的表现来回报我对他们的好。当时我无法再往下看,感动的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只是说了一句:“谢谢同学们!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的心意我会永远珍藏!”
天空之所以美丽,是有星星的点缀;大海之所以广阔,是由百川汇成;校园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师生情谊深厚。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播撒爱的种子,用心浇灌爱的花朵,一定可以收获到甜蜜的果实。
说明:文中引用了“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第二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三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丁 娟
初等教育系05级综合文科专业
[摘要]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打造和谐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就此话题对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意义以及一些相应构建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完美整合。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当前教育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因而本文主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沟通与交流。
一、“和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一词的基本内涵
“和谐”本意指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气氛等。其古义有和睦协调;配合恰当、协调,也有和解与和好相处等意思。“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矛盾对立面同一状态的哲理学说。对“和谐”一词,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统一的最佳状态,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阶层、社会、自然界等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均衡,融洽,协调而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互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自身的发展全面健康的状态。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谓之和谐呢?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在心理层次上能够使人感到满足、愉快,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并可以换取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在距离层次上,它不是一种极端化的两极师生关系,而是保持一种和而不随,宽而不纵的适佳距离。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人格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以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而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互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2、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本质内涵在师生关系上的特殊表现。具体主要体现在:
(1)师生在心理上相容性较好。指师生间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较好,彼此间能够感到悦愉、欣赏和接纳。
(2)师生间为实现共同目标彼此认同、感情上相敬相亲、行为相近。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是构成师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3)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往积极性高。教与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这一特定的情景中,为着共同的目标,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
(4)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影响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
智力的结合,更注重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综合发展。所以,当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不断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中国教育中有一句古训说:“亲其师,信其道”。(语出《学记》)这句古训深刻而精辟的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和乐于接纳他所教授给的东西。因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偏科毛病这一现象也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换而言之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尊重、支持和爱的需要,就能产生动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势。
(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它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而师生关系对德育效能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符合这一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另外师生关系对德育活动和德育效能起着制约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及其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教育过程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关爱,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以激情去体验人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怀疑,他们就会在冷漠中变得冷酷无情,在怀疑与自私中变得势利圆滑。同时,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
(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的任务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学生,能把课堂变成自己生命中知识的延伸,从而就会对学生和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会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好每一堂课和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力求树立和保持在学生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老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从而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从学生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温暖情意,从而把老师当作自己敬佩和学习的榜样,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上的课,才会把上课当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保证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样师生就能在一种良好氛围中把教和学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其重要性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首先得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下努力完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呢?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我们一再强调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接近、了解关爱学生,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和行动中去重视和研究学生,及时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和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要尊重和宽容学生
学生,他们是人而非物,因而也是有自尊的,毫不例外他们也会时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至于宽容学生,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因而比较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就一口否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相反,如果教师时刻做到尊重和宽容学生的话,学生不但能很快接受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也能迅速改正错误。所以我们更为提倡——宽容远比惩罚更有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心里尊重和敬佩老师。
很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一类型的。知识方面要求渊博也就是专业知识要过硬,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不仅要拿得出一桶水,更应该是一条涓流不息的小溪。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对人
格修养的要求。教师所进行的职业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行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学生喜欢知识、人格修养、道德品质都优秀的人,只有以这样的人为榜样,自身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四)正确定位角色,确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中的两大角色,教师和学生,其中他们的关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好角色。那教师因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有三点:
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教科书的盲目执行者。
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教科书的代言人。
③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而非知识的复印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在当前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都一切向“分”看齐,一切都为“分”而奔命。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也必定是紧张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必须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
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于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代替代单一评价,即不仅要强调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情感体验、探索能力、协作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的评价。具体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建立起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构
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本文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能引起共鸣,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双锁,易秀龙.浅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J].理论月刊 , 2005,(11).[2] 崔东云.对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5,(09).[3] 朱渝成.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初探[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5,(04).[4] 于晓光.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 2005,(09).[5] 王蜀苏.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0).[6] 杨建平.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江苏高教 , 2005,(05).[7] 盖志毅,苏双平,温春卉.从学校文化视野看和谐校园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8] 王武军.精心营造校园文化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宁夏教育 , 2005,(11).[9] 元国江.构建和谐校园思想的解析与应用[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 2005,(07).[10] 钱尧钟.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J].文教资料 , 2005,(32).
第四篇: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王晓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的“软件”,它摸不着,但是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不能直接运用,但却作为“基础设施”和“绿色环境”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它实际上为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开辟了“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年轻而纯真的心。教学活动从深层来看,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人格互动,这种对话和互动要求双方互相贴近,息息相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必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贴近学生,深入学生实际,知其所求,晓其所好,甚至苦其所苦,乐其所乐。这样才能缩短或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与其沟通、交流、对话。如果教师老气横秋,不屑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自断师生沟通、对话的渠道。当然,这种对话和互动是以真诚和纯洁为依托的,不带功利性。虚伪、世俗、圆滑世故是对话和互动的最大障碍。教师必须剔除庸俗的价值观念,摈弃社会生活中不良的交往方式。学生心中有一面镜子,是非美丑自有明鉴。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原因在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而且其道德、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个性气质、人格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进入学生的人格世界的。学生对教师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他,而是教师的性格脾气。因此,教师要涵养性情。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力戒冲动、暴躁、喜怒无常、言行过激、意气用事,要始终保持心平气和,从容淡定,循循善诱;杜绝疾言厉色,举止失态。对学生要佛眼相看,师心相待,有一颗宽容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见犯错就大惊小怪,横加训斥,一幅无药可救的神态;不歧视厌弃后进生;对顶撞教师的学生不针锋相对,以硬还硬。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学会幽默。幽默既是润滑剂,又是调味剂,它可以减少师生摩擦,也可以增加课堂趣味,缓解课堂气氛。
其三,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不能仅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职业而迁就自己守职尽责,而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倾注心血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有身心和人格的投入,生命才会焕发活力,工作才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缺乏热情,就会备课浮而不入,上课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深入学生实际。这必然会引起反向连锁反应,学生讨厌、反感教师,并进而“厌屋及乌”,丧失对所教科目的兴趣。其四,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言语在学生心中往往有很重的分量。加之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往往很脆弱很敏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就会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上不乏一言毁人的事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都要注意一个度,避免过或不及。特别是在批评时,切忌讽刺挖苦。一般就事论事,不要将事情引向人格。尤其不放过任何表扬的机会。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有更强的表现欲和认可感,教师随便一句表扬的话,都可能使他们备受鼓舞,从而催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批评指责学生;要尽可能的表扬,甚至要积极创造表扬学
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信心。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虽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但它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而又强大的精神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丰收的喜悦和良好的教学成果会随之而来。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
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民主;真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我,尤其是职中的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我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有一起就在和我同一县城的一所初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
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
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真诚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四年级二班
吴红英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1.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2.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3.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
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三年级一班
牛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