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小宝宝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我的小宝宝》是本学期教授的第一首摇篮曲,这是一首舒缓、安静的摇篮曲,要求孩子能做出各种哄娃娃睡觉的动作,体验做“爸爸、妈妈”与“娃娃”之间的甜蜜亲情。所以,一开始我就先让孩子们回想自己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让宝宝睡觉的,孩子们想得也比较多,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了一张小床,摇啊摇,宝宝就睡着了。我就借机从娃娃家拿来了躺着娃娃的小床问是怎么摇的,让孩子做出其动作;有的孩子说是妈妈抱在怀里摇啊摇睡着的,于是又让他们演示了抱在怀里摇娃娃的动作,让孩子们体验做“爸爸、妈妈”的情感。然后,再让他们完整地欣赏《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旋律,感受乐曲舒缓、安静的摇篮曲性质。听完之后让其说说,听了这首音乐想做什么事情?歌曲是快的还是慢的?启发孩子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跟着音乐尝试做动作。
整节课利用趣味节奏练习,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训练和趣味。学生本节课能够熟练地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小宝宝》。
在拓展环节中,我演唱了一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家及其作品,一方面贴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西方音乐作品。
本课亮点: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并且各环节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方面巧妙地运用趣味节奏练习解决难点。课堂上注重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本课不足之处:课上学生缺少展示环节,应让学生多采用一些不同的形式表演唱歌曲。课堂活动可丰富些,课上应该注点突出低年级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多组织一些有趣的音乐小活动,让学生好动的天性表现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第二篇:《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而本节课要学习的《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抒情的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我试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这节课我把“用轻、柔、美的歌声来表现妈妈的爱”来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升华对妈妈爱的感悟,从而自然的唱出妈妈摇篮曲的歌声,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一环节,创色情景“小宝宝哭了”的教学环节,轻松地引入歌曲,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铺垫,学生从情感上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环节,多种方式聆听歌曲,启发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深层体验。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说出自己对摇篮曲认知;2.聆听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选择划旋律线模唱旋律;为歌曲选择合适的声音,自己用歌声体验声音的强弱;3.用碰铃和串铃为歌曲伴奏,轻轻地,千万别把小宝宝吵醒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一层一层的深入聆听感受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
第三环节,欣赏各国的摇篮曲,以聆听为钥匙,引导学生打开世界音乐之门,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共有的宁静、舒缓、摇曳的特点。
《小宝宝睡着了》这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憾,但通过这堂课的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感受到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以及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反思、质疑,才能让我们在新课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略更多精彩!
第三篇:《我爱学校》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我爱学校》课后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学校》,课的内容并是现成的教材。在课堂中,我们教师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的多种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将资料进行简单整合并向他人介绍的能力。
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及搜集资料的注意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分工能力。如此看来这一课的设计还是比较开放的。在搜集资料方面,教师允许学生们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到校园各处去看看。但是这样容易控制不了这样的局面,然而我们没有害怕这些,而是大胆让学生实践。从活动过程看,同学们对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他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现谈一下自己的两点感受一点反思。
一、两点真切的感受——课程校本化和方法自主化
(一)、课程校本化,让学生更贴近教材,教材更贴近学生。
在课堂中,我们每一个都能感受到学生的表现非常的兴奋、积极。在教师给他们假设的情境中,学生们真是有了一种主人急于将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的欲望。当教师对学生们说:“如果现在客人已经来了,你们能向他们介绍吗?”由此引导学生们关注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那就是要向别人介绍学校自己必须先熟悉自己学校的一切,所以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搜集资料的环节兴趣更浓了。
为此,我认识到教育教学的美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正如这堂课,之所以学生们有如此积极的表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给他们设计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只有全面、多样、切合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活动很好的地说明了: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他们发展思维和智慧,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二)、方法自主化,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更有兴趣。
在搜集资料了解学校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目标,然后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所以在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去登录学校网站搜集有关资料,有的则去向校长及其他老师了解学校的大小、历史、荣誉、动向等等。整个活动过程很是“热闹”,这也是每位教师所期盼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环节的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就会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也就更有积极性。
二、一点反思——“边缘”学生更需要互动
让“边缘”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进来,是该堂课值得思考的互动“症结”。课堂中有好几个环节教师都注重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在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分工时,教师都是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进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总有几个学生在那里或是观望或是做一个听众。我们很难过地看到这一幕,当然这也是老师不愿看到部分学生把自己独立在课堂的边缘,不愿让他们永远都做一个旁听者。该堂互动课堂的建构的症结也就在此。
为此,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在活动课的准备工作中,师生交往频繁,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和组织下,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组内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并展现实施,这一双向的互动过程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学生这一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转变了教学方法,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量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条件和环境等,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篇: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本节课亮点:
1.预习部分的词组和句子都是本节课的重要语言知识,该部分预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预习。
同时通过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教,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学。
2.听力处理
:
通过听取大意,听取细节、听力填空、几个环节加强了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用听的技能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不足之处:
1.在听力处理方面应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虽然听力内容不同,但只要掌握合适正确的听力方法,就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2.课堂还不够开放,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不足。在课堂中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总是试图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做一位放心的老师,相信给他们一支笔他们能有画出彩虹的能力。
使用注意事项:
1.预习内容一定要提前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去预习,提高课上做题速度。
2.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使用导学案,这样会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课后反思
1我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道理。
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以读为主线。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然后领悟道理。
在教学时,尽量体现和渗透教学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构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藏戏是本课的重点。
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教学中我主要围绕课后的问题展开了教学,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教学中我主要围绕课后的问题展开了教学,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
最后两段的朗读由于时间关系指导的也不太到位,今后,还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努力。
教学中,我们要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比较长的文章,已初步具有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完整朗读课文一遍需要18分钟的时间,45分钟也就只能把课文走两个来回。于是,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并积累四字词。接着,让学生读梗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自由读精彩片段,找出自己感受自己的片段,进行批注。第二课时进行交流,针对他们感受最深的片段,走近鲁滨逊,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深远的人生启示。
这一节课上下来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就会无目的性;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名著阅读活动就会毫无效果。
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
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按照教学建议进行了教学,先让学生自学: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为什么能圆在今朝?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在讲课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紧紧抓住本文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组织还是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也不精炼、激励性还不足。
我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开展本次“难忘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尤其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