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买营养品;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生活费,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班主任)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年龄在十几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要与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今,在我连续3年担任的班主任班级,总计获20多次市教委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奖励。
总之,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第二篇: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1995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
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买营养品;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生活费,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班主
任)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年龄在十几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
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像疏食淡饭不改其志的孔子,威武不屈、忠贞如一的苏武,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万古忠义的岳武穆,等等。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
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的社会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21世纪的青年。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要与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今,在我连续3年担任的班主任班级,总计获20多次市教委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奖励。
总之,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
第三篇:用爱心传递快乐
用爱心传递快乐
历史组 迟瑞珍
“轻音绕屋梁,清茶伴书香”,随心所欲、不带功利的去阅读,这是我的理想生活。假期里学校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陪伴了我一个夏天,读来颇多收获,感慨良多。怎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做得到,却颇费思量。
慢思细想,要让孩子们快乐,首先老师要是个快乐的人。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做到“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被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压倒。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会在三年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虽然未必在这三年内能看出什么功效,但一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二,让孩子们快乐要用心。我国初中学生的负担是非常重的,课业负担重,学科多、内容深,考试形式单一,死记硬背的知识占多数,每天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也应付不完。在校时间长,以青岛市为例,初中生每天不早于七点半,下午五点十分放学,在校时间是九个半小时,每天八节课,至少有七节是坐在教室里接受各科老师的知识轰炸,一天下来疲累不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有靠老师用心,把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孩子乐呵呵的接受了该学的东西,方是上策。其实,许多东西完全可以不用那么正襟危坐的传道解惑,玩着学也能解决,比如,初一历史课中的《三国鼎立》,我们组织学生上演了一场“三国杀”,在游戏中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学生乐此不疲,对此念念不忘。再比如,历史复习课演着上,把教室搬到大操场,都比枯燥的一二三点儿知识的传授强很多,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斯宾塞在他的著作当中也极力倡导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方是学习中的上上策.(正在表演的学生)
(在海军博物馆参观)其三,把平等尊重传递给孩子。中国的教育走入了严重的误区,教育质量的好坏以学生的分数为考量标准,所有,有很多为了提高分数而想出的奇高妙招儿,自古以来都相信严师出高徒,严师值得倡导,但严在何处值得商榷,见过把孩子的尊严践踏在地的严师,见过在学生面前拉着脸儿的严师,见过把孩子羞辱的无地自容的严师。每每见到这样的现象,我总是奇怪,我们到底要把学生领到哪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怎么会学会在生活中笑口常开,尊重别人?我们总在批判这个社会的种种丑恶,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制造着这种丑恶?答案是肯定的。初中孩子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生活中接受了什么,就会把什么反馈给社会,所以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样,他们才能顺利的成长为一个和谐社会的成员。
“ 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从斯宾塞的著作中吸取的养分,会滋养我的工作和生活,最终会传递到我的工作对象——学生的身上,让这样正能量代代相传,中国梦可期。
第四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九年级 吴晴
现在电视、报纸上总会报导一些新闻:“某某因被车撞后未能及时抢救失血而死”“某某因扶起摔倒老人而被冤枉”......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犹如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着我们的心。“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彭宇案”让我们听到了世态的炎凉。道德之火在一点一点的熄灭,只剩下了微弱的火光。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伸张正义的人,我们多么希望惨案少些,再少些。
终于,我看到了曙光,一些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的高尚的人。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在一片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人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有一个正在熟睡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的睡着。就在这时,救援人员惊奇的发现,被子里还有一个手机。手机里存放着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完这条短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落泪了。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可惜这位不知名的母亲还未等到孩子长大开口叫她一声“妈妈”就早早的离开了他。这位母亲用她对孩子的爱,把正能量撒播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也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爱是真的、永恒的、不变的。
正因为这位母亲,许许多多的人加入了传播正能量的行列中。有的人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日夜不息;有的人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英勇献身;有的人为了让灾区中的人们尽快有个温暖的家,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有的人来到灾区当志愿者,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快要熄灭的道德之火,又熊熊燃烧……
第五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2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向磨刀老人吴锦泉致敬
赵文月青龙第一实验小学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是一个令无数人刻骨铭心的时刻。在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了7级地震,这次雅安地震让我们全国人民都震动了。
这次极具有破坏性的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温暖,又让多少天真的孩子,失去了微笑,原来繁华的城市,充满了悲伤和哭泣声。在地震中,那一个个的感人事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吴锦泉以来磨刀为生,未雅安地震灾区捐出了自己辛苦两年磨刀存下来的两千多块钱,每一块钱都是辛苦的汗水钱,两千多个硬币,这爱心传递正能量。
诚然,地震带来的灾难让我们感到恐惧和绝望,但是,作为中国好人、慈善双雄之一的最美“磨刀老人”,却将自己辛苦积攒两年的硬币全部捐给了灾区,他的义举也再次感动了公众,给灾区百姓带来了直面困难、抗震救灾的勇气和信心。
在有些人看来,1966.2元或许并不是什么大数目,同那些成百上千万的善款相比,似乎微不足道,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顿算不上山珍海味的饭钱而已。那么,我们不妨来算这么一笔账:磨一把刀、磨一把剪子顶多也就几块钱,要想筹集这1966.2元的善款,“磨刀老人”得走街串巷地磨成百把刀、上千把剪子。可以说,这样的鲜明对比折射出的是“磨刀老人”身上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芒,比起那些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慈善家,他的善举更应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五年前,当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磨刀老人”曾向四川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而今,已经85岁高龄的他依旧行走在慈善事业的道路上,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生活的艰辛带来的失望情绪,相反,这位最美“磨刀老人”却用一次次的捐款奏响行善的华丽乐章,彰显出大爱无疆的朴素情怀。笔者相信,这样的声音,也将向雅安传递出直面困难、直面危险的信号,激励着那些依旧处于余震肆虐威胁下的雅安百姓,决不退缩、决不放弃,为营救更多的生命而奋斗。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雅安,在中国,还有更多像“磨刀老人”一样的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的正能量。就让我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汇聚爱和智慧的力量,万众一心,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共同为雅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让雅安更快的走出地震的阴影,重建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