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理好数学课堂中动与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处理好数学课堂中动与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丰县宋楼镇许口小学许若振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肢体、言语、思维上的动或静,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学生的动与静既要符合自身的特征,又要符合课堂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将学生的动与静始终保持在有序的状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关键词;动与静关系思维教学质量
小学生思维正处在一个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在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的数学教学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机智,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动”与“静”是课堂教学的外部表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动”与“静”教学气氛的创设与调节。这里所说的“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肢体上的动、言语上的动和思维上的动,而“静”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肢体上的静、言语上的静和学生活动氛围上的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能让课堂教学气氛热闹,让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活泼有生气,而“静”则能给予学生自主思索、回味、感悟的空间和时间。“动”与“静”在课堂教学中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综合体,我们不能把“动”与“静”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将“动”与“静”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数学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学生活动动静相宜,创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一学生肢体上的动与静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讲或认真地思考,需要学生肢体的静,可是有的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学生在该静的时候没有静下来。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与静分为无序的动与静和有序的动与静。无序的动与静是游离在课堂教学预设之外的动与静,不管是动还是静,他们都是对课堂秩序的挑战,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序的动与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是踩着课堂教学的节拍、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动与静。这种有序的动与静既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觉,更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
学生的动与静为什么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呢?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大致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师生思维不同步;二是平时智力较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基本上理解了,不想再听;三是注意力不集中且平时好动学生。就以上三种情况而言,中间一种情况并不多,因为听懂了的学生往往想让自己学更多,或者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听不懂”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才是比较普遍的。但问题在于,有时候我们并不是认为他们“听不懂”,而是认为他们忙于调皮而不听,并不是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而是认为他们没有学习意志力从而回避学习的艰辛。
不论那一类型的无序的乱动,教师先不要理喻,因为也有的学生为了引起教师对他的注意,故意做小动作。老师可先用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暗示学生,不要再做小动作,教师尊重学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般都能停止自己的无序的肢体乱动。当学生再次出现无序的乱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正确地区分属于哪种形式的乱动。对于平时好动而无法投入课堂的学生,教师通过对
1他们的关心来体现教育的爱心。对于听不懂的学生,我想最重要的不是急于让他们掌握知识,而是降低教学难度分层次要求,用低一个层次的知识去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对这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在课堂学习上落下来了,通过在课堂上为他们补习而使他们赶上其他同学的可能性极小,这就需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追上来。如果学生自己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他们是不大可能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的。对于智商较高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让他们自觉停止无序的乱动回归课堂。
对于学生无序的乱动,教师也可以采用以动制动的方法。因为学生肢体的动与静都是他们的本能,教师可以讲一个笑话活跃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由活动一分钟,释放动的要求;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将学生动的成分过滤掉。适时的调整学生肢体的动与静,动是为了更好静,将学生无序的动转变为有序的动与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课堂思维中的动与活动氛围上的静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学生思维上的动,是指学生静静地思考的过程;学生活动氛围上的静,是指学生没有参与学习活动或学生思考时的安静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它告诉我们“静”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静”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情感的勃发,思维的扩散。课堂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区,是理性的思考地,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应有一个“静”的氛围,从而期待更多思维上的“动”得以涌动,得以实现。
1.活动前“静”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但是活动开始之前,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而导致盲目乱动,往往学习效率低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最能体现学生在活动和思维上的动静之别。当教师的问题布置下来,小组的讨论就开始了,每个小组的情况和小组中的每个个体差异都非常明显。有些小组讨论得很热烈,但却与教师布置的话题无关,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可以看作是“活动之活” 与“话题讨论上的思维之静”。而有的学生虽然不参与小组讨论,但自己在旁边安静地思考,这样的情况可以看作是“活动之静” 与“话题讨论上的思维之动”。还有些学生就介于两者之间。其实,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活动起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思维上的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互动。
因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以必要的说明,提出明确的要求,各自的分工等,而此时应该要求学生 “静”听,积极地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
2、提问后“静”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心理,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还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习惯。在这关键环节,千万不要因为“冷场”而让它匆匆走过,其实,学生智慧的火花多在“静”中,在所谓的“冷场”中闪现的,这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每次提问后,应该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尤其是难度比较大或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更是给予充分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刚身高1.3米,他在平均水深1.2米的河里洗澡,有没有危险?
师: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生1:没有危险。
生2:有危险。
生3:不好说。
师:究竟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这时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静静的思考起来。渐渐地,就有学生举手了,有办法了,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这里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回答,而是让学生“静”思,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冷静的分析,认真的思考,然后再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3、课尽时“静”悟
“悟”是了解,领会,觉醒。数学课结束之前,不仅要小结学习的知识,还要重视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小结。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能力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数学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意识,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大量地猜想、验证、分析讨论等,从而获得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课尽时,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让学生静静地回想、总结、去建构知识的框架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猜想与验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而且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希望同学们用所学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在静悟中,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被激活,在总结中学生还会发现学习活动中的得与失,在下一课的学习中调整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三学生言语上的动和静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除了动手操作外,大部分都是言语的互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言语,语言上的动与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1.注意提问中的动静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喜欢由自己拟订思考题,由学生看书后回答,看似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起点不能全面的了解,对于大多数学生,要么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要么太易学生不屑回答,达不到启发诱导的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体现。如果教师让学生静下心来,自己看书找出难点和疑点,而后学生举手发言,纷纷表达自己的发现,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这样设计提问:“果汁厂的工人们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算一算果汁瓶上包装纸的大小,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你需要哪些数据?实在想不出的同学,可到书本上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在默默地思考中,学生很快找到了本课的难点和疑点,在言语的静之后孕藏着极大地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使潜在的能力和智力得到发
展。
2.营造讨论中的动静气氛
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争辩,让其形成心“愤”口“悱”、跃跃欲试的最佳状态,然后同学间、师生间相互补充,在共同探讨中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学而不思则罔”,讨论过后,应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概念是怎样建立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应用题是如何分析的等等,此时的思索有助于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我请学生讨论得到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体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当于什么,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得出公式后,我又请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剪、推导的过程,让学生把刚才的表象抽象成数学公式,并弄清其中的关系,体现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有动有静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更是蠢蠢欲动。既然压抑孩子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妨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动起来。同时又要保持“静”的思考,使得“动”中有“静”,让学生“动”出点名堂,“动”出点乐趣,让孩子在“动”中有所得。课堂教学也具有自身变化发展的节奏。一味地动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会导致课堂教学“虚假繁荣”;一味地静,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充分发挥,会使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气,当然也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将“动”与“静”有机统一,追求“动”与“静”节奏的和谐,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较高境界,共创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共振”,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心随我“动”,“静”彩无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3日7版
第二篇: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听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
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
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
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
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初三数学备考攻略
课程表:初三一年学习时间的整体安排
内容 所用时间
第一学期函数9月1日 ——10月中旬
解直角三角形10月中旬 ——10月下旬
圆10月下旬——期末
第二学期统计开学第一周第一轮复习开学第二周——4月10日
第二轮复习4月10日 ——5月10日
第三轮复习5月10日 ——6月20日
简单说说以上各部分内容的中心任务及注意事项,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
可以不断回过头来看看。
1.函数:函数这一章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的代数部分所占比重最大,综合题中离不开函数内容。所以从函数这一章的开始就要打好扎
实的基础。
(1)在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中,图像法是个难点,它也是后面学习一次
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2)在第一学期的函数学习过程中不宜大量做综合题,但应仔细体会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题目。近年中考比较侧重实际应用问题的考察。
(3)函数部分比较抽象,内容又多,所以我们应注意经常性的总结、归纳所
学内容,不断梳理所学函数知识。
2.解直角三角形。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要熟练掌握。避免死记硬背,要利用好图形,画一个特殊三角形,依据三边关系,很快看出各角的三角函数值。
(2)利用好互余关系,一定要区分好同名不同角比大小和同角不同名比大小
两种情况。这是最易混淆的两个内容。
(3)如何利用本章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要学会利用图形来理解题目中的文字内容,从复杂的题目中提炼出所要考
察的数学本质。
3.圆:这一章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它属于“提高阶段”,也是
难点。
(1)这一章的概念、定理繁多,很多地方如不注意会产生理解性的错误。所
以,一定要注重概念、定理的细节。
(2)这一章的图形复杂,圆与三角形、四边形都可以结合在一起,但也有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各种图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规律,总结常见基本图
形。
(3)要经常梳理知识点,不但能做到温故知新,而且使头脑中对本章内容建
立一个清晰的脉络。
4.第二学期总复习分三轮完成。
(1)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初中三年所学内容,理清所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复习速度快。可以在老师归纳每一章节前,同学自己应先整理所学内容。在此期间,最好每天自测几个小题目,内容不要过难,就练基础,一定
要坚持。
(2)第二轮复习将分类讲综合题。这是复习提高,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阶段,往往按数学思想分类讲解。有很多小题目能恰到好处的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我们不应忽视;不要放松基础,这个阶段的周测要注意按中考标
准安排题目的易、中、难比例;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弄清其错误原因,及时查漏
补缺。
(3)第三轮复习指各种模拟题的综合训练。这个阶段切勿盲目做题、只练不改。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试卷讲评。通过模拟训练,把中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包括题目的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题型的分布把做过的模拟试卷进行分析、整理,把每类题型都拿出来总结、寻找规律。
这个阶段应是最大程度的提高阶段。
数学这门课连贯性很强,前面的知识没学会,后面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函数和圆都是难点,所以这部分同学上课时会有很多地方听不懂,特别是复习课上老师讲到综合题时,这些同学更是不知所措。其实这部分同学心中也很苦闷,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基础差不只如何是
好。我想对这部分学生提几点建议。
1.要建立足够的信心。这时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我们还有约一年的时间,虽然难题我们做着有难度,但是基础题和一些中档题经过努力是可以掌握的。中考试卷中有60分的基础题,35分的中档题,这就是95分!一定坚信自己在中考中最低也能得到基础题的分值。
2.具体怎么做?第一,在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要集中所有注意力,争取把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补上来,每天的基础测验要认真对待、弄清每道题的做法,认真自觉地改错,改错后一定再让老师批改,确认正确才可以。明确每天只要掌握一两道基础题的解法就是收获。平时主动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理解。第二,反复训练。任何知识不可能只练一遍就掌握,必须反复不断练习,多次重复才能巩固。第三,正确看待每次考试的分数。经过努力有些同学的成绩可能还是不理想,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在基础题的这部分份额中
自己是否进步了
名师谈初中数学:别让“穿了马甲”的题目迷惑
汉网消息(记者杨梅向洁实习生李姌)做题在精不在多,否则会“熟能生笨”、“熟能生厌”。昨日,汉阳区第二届名师桂文通做客“晨报名师课堂”,提醒
家长和学生,学数学不要走入题海战术的误区。
昨日下午3时,第6期“晨报名师课堂”在市青少年宫A101教室开讲,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汉阳区第二届名师桂文通,就“如何学好初中数学”与现场近20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了交流。
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桂文通称,做题在精不在多。孩子刚入初中,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习题,尤其是中档难度的题目,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解题规律。
“只有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技能,也就是熟能生巧。”桂文通说,题目量拿捏不准就会弄巧成拙,变为“熟能生笨”、“熟能生厌”。他举例,经过多次重复机械做题,很多学生只会做某类题,稍稍改变一下命题方式,“题目穿了马甲,学生就不会了”。
做题的目的在于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方法,所以家长应给孩子做一定量的题,有质量的题。桂文通建议,如果孩子学有余力,配备两本数学课外习题集足矣。
没有兴趣做支点数学很可能“扯后腿”
“小学到高中,学生要学12年数学,没有兴趣做支点,数学很可能在关键时刻‘扯后腿’。”谈到数学学习,桂文通建议家长把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上,一味应试培优可能换来一时高分,但极易减弱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桂文通认为,学数学应融入到生活中,如天气预报中城市下雨的概率、股票的变化曲线以及买彩票中奖率,都运用到数学知识。
“孩子不一定每次考试都取得理想成绩”,桂文通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下“没希望了”、“老是学不好”等负面定论,多用激励性语言,孩子的学习劲头才会越来越足。
消化好45分钟放电影式复习
“课堂45分钟如果完全消化,无须课外培优。”桂文通称,学生听课时,一方面要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消化。讲课中,如果哪个环节没弄懂,应及时记录下来,课后请教。切勿因一个知识点不懂,影响整堂课的接受。
“复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看书和笔记,而是回忆式复习。”桂文通建议学生采用放电影的方法。完成作业后,把书和笔记合上,回忆课堂上的内容,如定律、公式及例题解答思路、方法等,尽量完整的在大脑中重现。再打开课本及笔记进行对照,重点复习遗漏的知识点。这既巩固了当天上课内容,也可查漏补缺。
小小错题集受益无穷
平时作业、课外做题及考试中,对出错的数学题建立错题集很有必要。错题集由错题、错误原因、改正措施、订正和巩固防错五项内容组成。
一本小小的错题集,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都会受益无穷。桂文通称,错题集好处有三:由错题入手,对疏漏的知识点重新深刻理解;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提高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长期坚持,可在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有良好改观。
桂文通说,有家长抱怨孩子,平时数学成绩好,一到考试就失误,错题集对这些“敏捷而不踏实”的学生尤为奏效。
◆互动问答
家长:孩子上初一,数学成绩不好,该怎么办?
桂文通:从小学算术思维转变到初中代数思维,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家长先不要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那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首先,看孩子现在数学基础如何,只要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初一学生,尤其要重视基础题的训练,基础打牢,才有希望继续提高。此外,要关注孩子的计算能力,计算不过关,以后学习会很困难。
家长:初二是数学分水岭,家长该么样引导孩子度过?
桂文通:初二数学对函数要求稍高,尤其是一次函数,是关键。学习一次函数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把思维放开,才能有所突破。
学生:初三么样学几何?
桂文通:现在新教材对几何要求比以前略低,重视图形的变动,学习时应将思维发散开来,不要太死板。多做习题很有必要,另外,做完习题后要总结归纳,找出弱点,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建议初三学生多关注武昌区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因为武昌区较早使用新教材,试题有一定参考意义。
家长:孩子读初三,平时数学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每次都是填空、选择题错得多,后面大题反而都会,不知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正?
桂文通:数学考试时,前面题目多为基础题,后面则是稍有难度的解答题。基础题失分多,解答题反而得分,说明孩子思维能力不错,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应让孩子加强基础题训练,基础掌握不牢,数学成绩很难有长足进步
第三篇: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许锦秀
教师基本情况:教龄13年
学生基本情况: 美术类特色学生
事件回放: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任务是必修3与选修1-1,经过一年的模块学习师生对模块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熟悉,可是在必修3教学刚刚两天,我的课代表来找我了。我的课代表是一个学习努力认真的学生,学习数学她可是下功夫,平时学习中遇到问题她都会积极提问,就是其他同学有问题她都认真反映到我这里,与老师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必修3是《算法初步》,因为这一章节内容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因此这一章节我可是更加认真备课,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问题这都是必然的。她说:“老师,您能不能不用电脑教学啊?实在不行您慢点,您看看我的笔记,没有一道题是写全的,课堂上忙死我啦,我看了其他人的的笔记,还没有我记得好呢,现在所学内容图形太多,很不好记。”看着学生的笔记,再看着她沮丧的表情,我也比较郁闷,学生必须做笔记,又不能耽误参与课堂活动,这一章教学中我还离不开用电脑教学,我笑着对她说:“你先回去,我有办法解决,下午上课见。”
中午时间我就开始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案,很简单,做了两张PPT,第一张上写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二张写上 怎么办?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都赞成,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也清楚,遇到怎么记就五花八门啦,想拷贝老师的PPT的最多、让老师提醒要写哪一段的也有一部分、经过大家讨论我们定下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1)直接在教科书上圈点概念,书写公式,补充变式
2)习题前写上几月几号作业或笔记本第几页以便查找
3)难题、多种方法题写在纸条上贴在相应题的周边
4)小结内容的重点写在标题旁,便于日后复习巩固
5)笔记本用在习题课,课堂练习上
这个方案易学易用,非常有效,可以说立竿见影,当然开始几节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不过很快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运用了。接着我就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能与你沟通交流变多了,眼神跟着你转悠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仍然采用了这种做笔记方案,学生反映很好。
事件点评:
做笔记就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适当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学生借助笔记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认知过程和材料加工过程,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建立新旧知识之 1
间的联系,从而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去集中注意力。
老师们都习惯性的想,我们学生已经是高中生,课堂笔记都记了快十年了,这还用手把手地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真不会做学习笔记,有的学生习惯将老师的板书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往往思维就顾不上参与数学活动了,错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结果笔记一大堆,问题一大堆,实际上知识没学会,能力没提高,课堂效率低下,知识漏洞百出。
事件启示:
学生在课堂上,坚持以思考为主,记录为辅,要恰当分配记笔记的时间。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中涉及的面也很广,又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们大多用多媒体教学,结果一堂课下来密度大,速度快,学生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无法及时做笔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到讲解分析透彻,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例题,并给学生动手画图、记笔记,思考问题的时间。
新教材数形结合题多,探究思考贯穿始终,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及各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直接在教材里圈点,同时做批注,使笔记内容与课文内容直接对应,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与课本中重点内容与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也让学生很快能抓住学习重点,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篇: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听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动与静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动与静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合理调控音乐课堂节奏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儿童天性喜欢音乐,音乐是体验人生的快乐,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能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音乐能够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动中感受,也可以在静中细细品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控,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日,音乐课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是不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弄得一团糟,教师面对如此局面,都会引起深深的思考。
1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静中有动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表情严肃,学生毕恭毕敬、正襟危坐。殊不知,课堂中过分的静会使学生思想僵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认为好的课堂中有一定地动应该是在一定纪律约束下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尽情发挥的空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胆怯,没有了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求知、探索的精神。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愉快的令人向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要注意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外部条件。这种和谐愉悦课堂环境,将有利于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唱、敢跳,敢于创新。
2活跃的课堂要动中有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无论是什么课堂都要有一定组织性,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绝不能放任自流。曾经听过一堂课,上课老师的教案和教学理念都不错,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困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神采飞扬,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很强,场面很快就变得有点混乱了,学生高兴的忘乎所以,更有甚者乘机互相打闹嬉戏,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纪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离开了纪律这一保障,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教学质量了。纪律是效率的保证,但同时教师态度又不能过于严厉,过度苛责会使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活跃地课堂必须动中有静,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动中之静,让学生学会思索,静中之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中,我尝试用音乐语言让孩子们愉快地完成相关训练,比如:随着音乐进教师,坐下后音乐拍手安定学生情绪,师生互唱自编问好歌,用上行音阶或用下行音节表示。这样的方式更富有音乐性。
3教师要合理掌握课时节奏
课堂教学同样也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要靠教师用智慧和双眼来掌控、来驾驭。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这在进行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教学环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几个环节都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常见环节,需要一定场地来活动,需要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然而受到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太大的活动空间,这是就容易出现同学之间你推我挤、互相打闹嬉戏的情况,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巧用音乐语言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涉及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
唱:(师)小朋友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再比如:低年级学生由于坐的时间较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用琴或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坐坐好”。再比如在做听音训练这类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单纯回答学生“对”或“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这时可用上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反之,可用下行音阶表示学生回答有误,既幽默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有好融洽,效果很好。
2运用眼神、手势
课堂上教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适时地调控,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碰到这类学生教师往往板着脸,高盛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不妨适当进行“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包含的意味,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再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囔“我来我来”,这幅争先恐后、热闹非常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朋友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是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我认为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教材,才能更好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那些要素是真正有用的,因此分析教材时,首先要认真钻研,反复聆听,预设课堂效果,设想弥补手段。熟悉教案,才会有底气,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才能使教师自如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收到音乐的熏陶。
音乐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创造美感受美的学科,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当然,教学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