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3.在互学互动中国共产党同成长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公文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本文权属文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邀请家长听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公文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 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007-12-07 18:53: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依据区教育局“提高课堂质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以下简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
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引领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让教师成为专业化学习者。我校一直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探索,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形成新小这一团队的学习力。我们引领教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起,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自2003年起每学期拨出千元专款用于组内自购学习资料。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
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
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加强学科组、集备组的建设,坚持“每周一研制”和“每日一备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坚持选用优秀教师承担教研组、集备组组长之职。各教研组、集备组制订了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组、集备组参与活动。各研究组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要求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2.搭建多层交流的平台在
校本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的自觉参与,以此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校本教研为我们开创了新的教研培训方式---教师论坛,这种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们每学期都要有这样的活动,如:《走进新课程》课改教师论坛,参加的教师全部为课改年级教师,他们从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乐趣;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等方面畅谈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体会遇收获,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对六年级学生实施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六年级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提出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课改大家谈”栏目,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研讨,大家收益非浅,对如何更好的操
作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我说我的故事》也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讲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将自己的成功体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给大家,通过大家一起沟通,研讨,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共同商讨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动有实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并参加了我区校本教研研讨展示活动。以上这些研究活动,同时也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资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的结合,运用情感体验、互动式研讨、反思总结等多种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第五篇:如何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说、能自主探索。冰心女士也认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都揭示了孩子成长的真谛,告诉我们,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
但现实我们广志和其他学校的情况同样是:孩子们的作业,已经由正常的教与学之间的反馈工具,变为“不能承受之重”,异化为应试工具,成为沉重的课业负担。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超课程标准;采用题海战术,简单机械重复;内容千篇一律,忽略学生个体间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差异……
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跳出作业的掌心。那么,如何才能“逃离魔掌”呢?
其实,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环节中,作业最具活力,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跳出作业的掌心,但可以试着努力,通过作业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控制作业数量和提升作业效能两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控制作业数量,理清负担的源头,减掉不合理的负担,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义。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作业一般统一布置,单纯强调知识性,甚至存在惩罚性和超额的作业,这些作业以量取胜,削弱了教师的作业设计和诊断能力,忽略了作业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发展性功能,不利于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要实现作业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实效的学校教学管理,必须汇聚家校共同力量。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在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梳理学科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教师必须按单元知识点要求编写作业,综合呈现基本、拓展、提升思维能力三个层次,从而降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杜绝无效低效作业。作业布置要公开监督,将布置的作业公开,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的监督,以此来制约作业量。
另一方面,提高作业效能,建立合理的负担梯度,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思。减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起源。控制作业数量,仅仅是底线,减负根本在于唤醒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孩子喜爱学习、乐于探究,从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让作业分层有选择,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个性需求、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二是作业类型多元化,增加制作类、活动类、观察类、实验类和探究类的作业形式,尤其是注重增加探究类的作业,实现作业形式的重构与转型;三是作业评价更科学,注重提高作业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多采用等级评价、鼓励性评语、星级评价等方式,还可以引入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人士评价体系,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减负也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现在有个怪现象,学校作业量减下来,家长立马安排各类补习班、兴趣班填上去,继续挤占孩子的休息和活动时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家长的教育焦虑可以理解,但我以为,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优秀、卓越”的孩子重要。唯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从心理减负,才能挣脱作业掌心的引力,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
减负与增效之间到底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可以从一个假设谈起。
试想,如果要为农民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只是限定他们下地劳作的时间,禁止他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答案是显见的,在不能切实改变劳作方式、确保好收成的前提下,农民们决不会轻易接受这种“减负”办法。但是换一种思路,如果为农民们先提供一种更为先进、高效的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办法,让他们不用付出同以往一样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比以往更大的收获,减少耕作时间、减轻负担就会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这就是减负和增效的关系,置之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增效以减负”,效率增加了,学生负担便可随之减轻。
那么,如何实现增效呢?这里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增效”并不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越多越好,而是要真正地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和主动性。
环顾当前教育领域,我们遗憾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有兴趣,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不是每节课对学生都有吸引力。
让教学更加高效,让课堂更有效率,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好玩。学习意味着成长,所以,学习的方法要有尝试、有探索、要富含挑战性,学习意味着发展,所以,学习的内容要多元、广泛、丰富。
减负是个老问题,通过提倡增效来实现减负也并非新观点。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提升课堂效率来实现减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实际上是“向老师要效率”,给老师们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对此,显然还需要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
八年级语文组
201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