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小学二年级数学制定者:叶梅丽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共59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中等学生占多数,还有个别学生较难辅导,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
(一)》、第八单元《加与减
(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工作计划《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又如,在探讨“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与边的长短没关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挪动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的边;用两块不同大小的三角尺,比较它们的对应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知识。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如,计算102+129=?学生在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后,在进行实际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都应受到鼓励。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洗衣机”这一节,研究“如果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能有多种做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五)保持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孩子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意识,也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得比较好,那么就要在这学期里将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以保持和优化,将这些转化为孩子的内需动力。注意倾听、认真作业、爱好阅读这一些需要养成的习惯,孩子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的,要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地加以强化,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特别是认真作业这一项,平时作业中要严格以待,让孩子在每一次作业中都要意识到我要认真完成。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以后地有效学习打下基础。本册教材在课后有比较大的练习量,首先就要让学生保持书上作业的整洁和正确率。
(六)完善计算练习的评价方式
计算是这一册比较多的内容,而计算恰恰是班里孩子比较薄弱,也是比较不感兴趣的一块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愉悦地情境中有效地展开计算的学习,进行计算方面的练习,形成有效的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差别,肯定做得正确率高的孩子,让学生明白,计算首要的是正确率,然后在保正正确率的情况下,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量比较大,难度系数也比较大,学生特别是计算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对计算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进行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表扬制度,对每一次作业全对的学生都有所奖励。多进行口算比赛,并把口算比赛作为计算课学习的一项常规进行。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在比赛中不断地提高计算能力。
(七)根据班级特点,扬长避短
班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师的教学应该努力地去缩小这种距离,让在前面的孩子继续保持进步的态势,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在教学中要关注孩子差距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比如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自我的练习,有效地利用多余时间。而慢的学生,如果课堂上比较完成学习任务的,要在课后加以补习。
第二篇: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名。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其中极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100字—150字之间,少数能写200字左右。汉语拼音巩固比较好,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有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还需要提醒改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家庭作业,再加大阅读量。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清楚地口头表达较为复杂的句子,孩子有了初步的说话、写话兴趣。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以及写话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2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
(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
(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2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4、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巩固认识的550字,会写的250字。
难点:如何正确的阅读。
(五)教学措施
1、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4)学期中组织学生开展“汉语拼音听写大赛”“生字找茬游戏”,巩固孩子拼音的读写和生字的认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3、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课本教学内容
第一周 2.13——2.17
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3、小青蛙
第二周 2.20——2.24
4、猜字谜
语文园地一
第三周 2.28——3.3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第四周 3.6——3.10
4、四个太阳
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 3.13——3.17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复习
第六周 3.20——3.24
7、怎么都快乐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六
3.27——3.31 4.5——4.7 4.10——4.14 4.17——4.21 ——4.28 5.2——5.5 语文园地三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语文园地四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语文园地五
复习
12、古诗两首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
语
文
园
地
4.2第十三周5.8——5.12
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第十四周5.15——5.19
18、小猴子下山
七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八
第十七周 测
第十八周 测
第十九周 测
第二十周 测
5.22——5.26 5.31——6.2 ——6.9 ——6.16 6.19——6.23 6.26——6.30 语
文
园
地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古诗复习
21、小壁虎借尾巴语文
园
地
词语复习
单元复习与检
单元复习与检
分类复习与检
综合复习与检
6.5 6.12
第三篇: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历史是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历史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学期的历史教材是在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基础上,以叙述世界现代史为主,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作重点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了解现代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外历史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被列为副科,因而极不重视。尽管在初中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有接触,但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初中会考对毕业、升学无影响,再加上初中会考开卷考试,题型简单,所以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有的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线索都搞不清。进入高一后对新的要求很难适应。
上学期期末区统测,成绩令人担忧,我们的平均成绩61.11,及格率59.02
%,优良率3.28
%,低分率2.73
%。区平均成绩66.08,及格率74.33
%,优良率
2.25%,低分率2.7
%。
差距是明显的,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已逐渐开始适应高中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难度有了明确的认识,正努力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会考中都能顺利过关。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1)
习现代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现代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现代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
(2)
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
能分析、概括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上升为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2)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3.分类目标
(1)
从19世纪中期起,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找寻真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包括中国解放以后的历史说明:社会发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断进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但这一制度已经初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趋势。
(3)
中外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注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中外各国历史的发展说明,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
4.教学质量目标:
会考合格率确保95%,力争100%。
三、具体实施计划周次课时内容 层次 章节 知识内容 知道 理解 比较
第一周第一课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
第二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前后的中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第三课时“五四”运动√
第二周第一课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二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
√
巴黎和会的实质及其后果;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独霸远东的作用
√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第三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第三周第一课时国共合作,开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国民革命运动的挫折√
第二课时(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第三课时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四周第一课时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希特勒上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影响
√
第二课时(二十七)1927—1937年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长征√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由
√
第三课时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九·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五周第一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论持久战》的发表√
√《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全局的科学论述
√
第二课时英法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三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非洲的开始: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法国的惨败;不列颠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第六周
第一课欧战爆发后的中国:日本在华组织伪政权;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制造国共摩擦;解放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
第二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与转折:苏德战争燥发;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
第三课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北非与意大利的胜利;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意法西斯溃灭;波茨坦会议;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第七周第一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新中国的建立:重庆谈判和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第二课时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联合国的建立;美苏”冷战"的展开;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
第三课时欧洲共同体和战后的日本: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日本经济起飞√
5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八周第一课时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课时5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第三课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威望的提高√
第九周第一课时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现代史复习
第十周第一课时
中外现代史联系比较
第二课时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一课时
期中质量分析
第二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
(一)第三课时
世界近代史复习
(二)第十二周五一长假
第十三周第一课时
世界近代史综合练习
第二课时
世界现代史复习
第三课时
世界现代史练习
第十四周第一课时
中国明清部分复习(15世纪至中国鸦片战争前)
第二课时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一)第十五周第一课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
(二)第二课时
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复习
第三课时
中国史综合练习
第十六周第一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
(一)第二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
(二)第三课时
中外史联系比较
(三)第十七周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
(一)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八周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
(二)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十九周第一、二课时
会考模拟
(三)第三课时
试卷分析
第二十周第一课时
答疑
第二课时
考前指导
第三课时
会考
四、具体实施
.进一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再次精选习题。
2.提高课堂效率,确保课堂纪律的稳定,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信心,找原因。
4.请求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5.必要时请求家长的帮助,做好家庭复习工作。
6.十七周以后,确定10%的学习困难生,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一帮一”互助。
7.加强与教研员的联系,及时了解会考动向。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做好模拟试题交流工作。
五、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本人从教高中多年,平时注重积累,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待教学工作责任性强,善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历年任教年级的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此次会考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达到100%合格率。
2.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能力,为部分学生高三“三加一”做好准备。在复习阶段,少部分学习困难生课外需进行补习,临考前需要年级组、家长支持配合,做好全体学生复习的督促工作。
3.本人目前注重收集网络资料并进行有效筛选。选读各类历史书目及教参资料。与教研员、七宝、闵中、三中等同行的交流渠道畅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有:教材配套练习册、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高中历史解析》等。这些资料本人已全部做过。目前学生平时作业以教材配套练习册为主,习题内容有选择性。复习阶段计划增订《高中会考模拟与精练》加强训练,先已得到教研组、教导处核准同意。
5.单元测验由本人自己根据会考考纲要求命题,并请求年级组安排在课余时间统一测试。
六、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目前本人的教学在校范围内处上游水平,在区范围内处中游水平。主观上强烈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正不断修改教案,更新教学手段。但苦于缺乏名师指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学校能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希望课堂教学能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终身受益。
对整个高中教学有较完整的思考。在高一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力争人人通过会考,同时为高三综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兴趣入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吸引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喜爱历史这门学科,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到高三“三加一”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一批已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从高一开始就重点培养。高二时,尽管不开设历史课,但也设想通过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形式对这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重点培优。
七、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有完全依靠课堂40分钟,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着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学会,课后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培养更多的学生会学。不断加强义务钻研,提该业务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篇:高一历史学科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涉及到经济史4个专题,文化史8个专题的授新课,教材内容多,学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每个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编排不够系统,学习上没有贯穿始终的一条主题线。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与联系。
本学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会考复习,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都比较重要,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联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绝大多数学生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基础参差不齐,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要求的各专题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复习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会考内容
3、加强基础题训练,以适应会考的要求,力求在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历史必修2、3的模块测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必修2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必修2专题6、7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专题7、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专题2、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必修3专题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必修3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期中复习、迎考
必修3专题7
试卷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必修3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会考复习
必修3复习
会考复习
必修3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会考复习
会考复习
会考复习
第五篇:高二历史学科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着重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世界格局的变化及过程,高二历史学科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主要涉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苏东巨变后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学期还要开始对必修一政治史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综合联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高二学生基础一般,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节内容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复习掌握必修1教材的内容。在高一会考基础上再深入理解,加强事件之间的联系。
3、加强基础题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历史解题能力的指导。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内容{摘℉自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