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4: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

第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

任素娟

李老师这样的写道:我们这里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努力使学生既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善于交往,善于发现,与人合作,这也是学生以后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李镇西老师从以下四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一、应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人文关系氛围。

同学之间能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处。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去游玩。课堂上一起交流、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平等,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我们班级体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才会有战斗力。

二、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的培养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新型师生关系。李老师这样说:

1、我这里所说的的师生平等,主要是只是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互相尊重,思想互相交流。

2、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是绝对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感染互相“征服”的关系。古人也曾这样说道:师不必贤于弟子。有了这些教育思想,我们就更应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探究一些问题,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热闹,怎么会不平等呢?学生学习的积极怎么会不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张显和发挥呢?

新型的课堂应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完成这一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甚至我们不能解决的困难。我们应与学生一起交流认识、探究问题、争鸣观点。此时的师生应是平等的,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我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人。(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这样就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向心力,能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最佳境界。

三、班级管理变“人治”为“法治”,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更为突出的是体现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民主推荐班干部;班会课是民主生活会,不是老师的一会堂;对班级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收了算。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感到了教育的公平,这样也才能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责任心。学生有了平等意识,班级的氛围就和谐了。

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常试参与社会事务

李老师这样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就是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些班级以外的参与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能力锻炼,而且会使学生把平等、民主这些初相的概念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例如,在进行队列队形比赛中,学生互相鼓励、互相约束、严格要求自己,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最后效果很好。这样的活动使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就跟顺利更出色的完成了。

第二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教学有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主题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关于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要点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环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激励学生争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是思品课教学中值得重视、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想就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第三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了解环境状况,明白环保道理。

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要从获取大量感性认识开始,现在要让孩子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就必须引导他们去了解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了。只有了解了环境的现状,他们才能知道怎样去保护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教师首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他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教师课前便要求学生广泛地收集“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方面的故事,鼓励他们准备在课堂上讲环保故事。课时伊始,教师的一个《日本的富山事件》的故事,把学生迅速地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了破坏环境的可怕后果。当讲到环境破坏的内容时,孩子们大胆地走上了讲台,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英国的大气中毒事件》、《日本的废水鱼中毒事件》、《美国的“黑风暴”》、《长江特大洪灾》以及《撒哈拉的过去》等等骇人听闻但又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学生从故事中懂得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为地破坏环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人类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无情地报复和惩罚;只有自觉地保护环境,才能让自然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其次,尽管孩子们从故事中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毕竟是中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它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仍不够深刻。此时,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向学生播放了有关环境破坏(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大气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和环境保护的实例片段和文字资料。课件集图画,文字、解说于一体,既阐述了以上几种资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揭示了它们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种种恶果。真实形象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孩子们时而感叹、赞美;时而惊讶、痛恨„„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过的情景,了解到了从没有了解过的事实,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破坏,后患无穷,必须马上制止;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必须立即实施。这样,通过教师、学生、多媒体三方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中明白道理,同时也为导行环节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深入讨论。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得到了发展。”

明理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一场质疑、解疑的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使明理过程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不仅对学生弄懂问题,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基于这种认识,在讲故事、看实例片和文字资料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对环境状况提出问题。孩子们争相发问。发问之后,授课者

按照问题的逻辑联系,由浅入深地加以梳理,即:日本的富山事件说明了什么?环境指什么?环境和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言解答问题,关键处教师加以点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教师又将“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一题分解为以下四问: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产生哪些恶果?保护环境的行为有哪些?有什么好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穷追不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最精彩的是当讨论到环境破坏有哪些方面时,有一位同学竟然一口气谈了如下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声污染、滥砍滥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人口剧增等等。联系课外知识,讲得生动具体,同学们热烈鼓起掌来。而在分析“恶果“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孩子们各抒己见,甚至进行着激烈地争论。有的说:“全球性气候变化(暖)”;有的说:“酸雨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的说:“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珍稀动物频临灭绝”;还有的说:“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更有一位同学说:“生态灾难越来越多,人类只有死路一条”„„实际上,对问题的议论越透彻,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识也就会更深刻。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思想品德课一定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美好思想,这也是环保教育的主旨所在。

在最后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说:“要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有的说:“要向别人宣传环保知识,还要主动制止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还有的说:“要保护有益,珍稀的动物”;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环保”„„

从学生的讨论中看出它们是受到了教育。可是,在生活中他们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为了更好地实现导行的目标,教师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更深入地自查互查活动。要求它们以小组的形式查一查自己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并考虑今后该怎样做?孩子们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他们发现: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丢垃圾;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盒,经常使用塑料袋,过量使用清洁剂;浪费用水,偷摘花朵;攀折树枝,这些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也属于环境破坏的范畴。孩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自己在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看来,环境保护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呀。所以,他们在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环保口号的活动中,把自己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设计为了一个个言简意赅的环保口号:“乱丢垃圾,行为可鄙;攀折树枝,行为可耻”、“环保环保,从小做好”、“环保卫士,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夸,破坏环境人人抓”、“环境搞得好,生活更美好”、“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等等口号,这是他们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的最好证明。

四、延伸活动,进行实践。

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明理导行,知行统一。法国大教育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的学生仅仅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理论只有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机会来了,刚刚上完这一课,学校正开展创办市级“绿色学校”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既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也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

这一天,天气很热,同学们以“学雷锋,服务社区”为口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校为家乡清扫街道。孩子们一扫平日的娇生惯养:不怕脏,不怕累,干得个热火朝天,把整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和劳动能力。

在净化校园和美化班级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校园里,干干净净;教室里,整齐清洁。孩子们主动把自己亲手栽种的小盆栽带回学校,美化校园,并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小绿世界”,每天精心的照顾,让朵朵花儿越开越灿烂„„

利用节假日,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家乡环保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认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破坏的现状,还带回了许多纪实的照片,也认识到保护环境,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喜的是,在班级环保知识竞赛中,班级有85%以上的同学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环保知识,几乎100%的同学能保持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规范行为,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书目:《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地球在哭泣》

《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第三篇: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

1、在规定的时间内叫他们自己解决,叫他们多动脑筋,不许求助,不许探讨,不许抄袭,叫他们自己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看看谁的方案最好

2、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3、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表现自已的机会,使他们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展示,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的劲头,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今年我所教的高三7班陈乔铎同学在班里的每次值日、扫除从不迟到,值日认真,还肯于帮助别人,最可贵的是每当教室门口有纸时,她见到后都能随时拣起来,从中我看她关心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她的行动影响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班中维护保洁卫生、主动劳动已蔚然成风,而徐静本人也通过劳动表现出的优点带动了她在其它方面的进步。

“晨检”这个属于班主任“专利”的阵地,我们把它变为一个短小的集体活动时间,由干部主持针对班、校社会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王博、厚玉贞、侯啸峰等不过都是普通同学,但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他们变得积极、大胆、信心足了、思想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班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的长处也得以表现出来。

二、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到集体是温暖的。这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研究证明:人的友谊的深浅,感情好坏,对交流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班级气氛,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班风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在班级建设中注意营造这种气氛。可以说在得到别人爱与爱别人的同时,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种友谊使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又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良好班风形成的内驱力。

对待个别同学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一次因老师拖堂下课晚了,第二节课后有几个同学陆续迟到,我非常生气,没问清楚原因,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们,并让他们放学后留下好好的认识,事后我反省自已不冷静的态度,放学后当这几个同学带着一种不满的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我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他们看到我真诚的态度也诚恳地说:“我们也不对,借机会有意迟到。”师生在相互理解和谐的气氛中,使矛盾冲突化解了,在这种气氛中每当班里有犯错误的同学,他们都能主动承担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将功补过,久而久之,班上没有歪风邪气的市场,大家都有一种自我约束力,这就逐渐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制约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一个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风就会不断形成。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已管理自已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

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

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此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总之,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第五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他们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

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读后感(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时咏梅 邮编:452470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要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想象、表达、操作、探索的兴趣和意......

    如何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数学问......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实质就是一种灵感思维和发现精神,或者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产生的思考再现。表现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能不......

    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孩子从小比较单纯,对社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对人没有什么戒心,对自己的物品也没有什么防范意识,手机啊钱包啊什么的丢了好几个,仍不能引起重视。这是......

    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爱更理性、更人性上周听了学校三位老师的报告,深有感触的是赵美平老师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啊,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让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腾飞......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五篇)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在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能力培养的

    在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 能力培养的方案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发挥语文课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汉语......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