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19-05-12 01: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篇: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曹杰

语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来看,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又要重视语文素质的培养,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语文情趣等方面有所提高,训练学生把知识转换为适应于新世纪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去,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在词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从词语具有的形象化特点入手。人们在交际、交流思想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就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情色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的过程。如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一文,开头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一词,《现代汉语词语》解释为“只,不过”的意思。放到句中即为“东京也不过是这样。”联系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个词的表达作用:鲁迅满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请,飘洋过海去日本留学,但到东京看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终日赏花跳舞的情景,他极其失望,于是发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感叹。“无非”一词的失望意味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的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的钻研分析把握之上的,各种情感的交织、汇总、升华,也只可能源于对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理解、掌握。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对字、词、句、段等进行仔细推敲。如汉字的音、形、义其内涵就是很丰富的。而句段则有的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有的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构思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于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甚至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另外从整体上去领会,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就能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应领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哪一种呢?是“愤”。其凛然的正气,悲愤的心境,形成了他演讲悲愤的基调,悲愤的语言,可谓色彩鲜明、爱憎强烈。教师在教学时则应进入角色,充当演员,以现身说法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与恨,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象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通过讲述与文章有关的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也可以从寓言、格言入手,让学生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阅读。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还可以选取图画、录像、音乐等特殊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增强他们阅读的敏捷性,感悟文章的妙处。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重视作文教学,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作文中大胆地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最想说、最想做的事,并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心底里真正喜欢作文。

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由作文,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等,只有让他们大胆地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自觉地把写作当作一项必备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语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遍得到了重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变一味地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与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进行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是有独特性,新颖性。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

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排疑解难,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新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他们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他们注意特殊用法,调动知识储备,产生顿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善于通过画面,把握意境,进行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积极挖掘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课堂教学本身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和教室时空,而成为封闭式的教学,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室外、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将生产和生活实际引进课堂,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开设多种活动课程,为学生创造实际观察、参与实践和运用知识分子分析具体事物的场所,让所有学生都来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应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学习和实践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脑力、体力劳动。它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心障碍,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极大地改变他们意志力弱、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完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以及知、情、行、诸方面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二篇: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深入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如在上《园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充分地利用了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

其次,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对教材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运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字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操,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作品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如此,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

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三、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他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新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了知识面。

既然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教师也必须转变处处以教者自居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处处做学生实践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学习有关资料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动脑筋为学生的实践出主意,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实践的效果。

当然,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教师必须要作好的工作。

第三篇: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广水市实验高中 孙建华

摘 要:新课改已经广泛推行,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提下,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多融入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素养 生活情趣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广泛实验。湖北省新课程改革也启动一年多了,面对目前的语文教材模块化的内容设置,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对新课型的反应,我想谈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第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过去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第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学习方式的多元性、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至今为止最为恰当的表述。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新课程标准的这些改革中可以看出,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提下,又兼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说明: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来看,应该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以课文和现实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包身工》时,我就问学生“课文中包身工的生活,你们有体会吗?,他们为什么会过那样的生活呢?”学生在预习完了过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讨论纷纷。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包身工命运的悲剧在于社会制度的黑暗,同时,也跟他们知识浅,文化低有关,思想上还没有觉醒。通过这种讨论课型,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很多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创造美好的生活。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也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生活,热爱求知,热爱读书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以生活为源点,对生活的热爱会激发我们无穷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 时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自觉的、有兴趣,能动的惯性运动。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熟读精思的习惯,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多背诵、多积累的习惯,看书做笔记的习惯,读书、写作相结合的习惯等等。

熟读精思可以让学生自己参透很多深刻的疑难问题。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鲁迅的文章睿智、深刻的底蕴,绝不是某个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索,从而迸发出无数不朽的篇章。

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有所获的成就感。如《致橡树》中的“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我们对“土地”一般的理解就是“立场”、“信仰”“人格”等,但有学生就提出来新观点了,认为“土地”还可以理解为“家人”、“工作”等,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赞同和掌声。多背诵、多积累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看书做笔记的习惯也是一个好习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例如学习《捕蛇者说》揭示主旨的句子:“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在旁边批注“对苛捐杂税的强烈不满和愤怒”等语,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不仅在课内,在课堂以外读书也应保持这样的好习惯。若把看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读书、写作相结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法宝。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和洋溢着文学才华的文章,经常是在读书与写作相伴中诞生的。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做到既广泛地阅读名篇佳作,又勤于练笔,那么写出好文章自然不是难事了。

总之,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我们教师既要熟习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改革,真正把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好。

第四篇:藏语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藏语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在校课堂教育是教学实践的主疆场,任何先进的培育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措施、教学艺术都必然在这个疆场上经受“烈火”的检验,才会出现它们的光芒。

【关键词】藏语文;有效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快速拓展,教师作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虽然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绝对滞后,但是国度大力扶植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社会经济、文化等逐渐实现推进对藏区人才的实现也剖析了新的统一要求。

藏区义务教育阶段是至关重大的,《语文》教育分外主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语文老师要依据语文课程准则组织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中小学生规范书写汉字,注重语言文字的概括运用,全面完整增强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正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它是其他科目学习和后续的培育的中心因素。这也是中国优异文化继承和发掘的推手。所以?Z文教学-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剖析了新的挑战。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成了我们增强语文素养的必须。

一、语文在校课堂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

要吃透语文教学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教学:“把知识、技能教授给同学们的过程”。是师与学生教和学的共同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学科系统知识、技能的教授与把握,促进学生身心拓展。因此可以把“语文教学”的概念鉴定为以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为媒介的师与学生教和学的共同双边活动。

语文在校课堂教育是以语文课堂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还需要了解语文课的概念,按教育大辞典上的把握,“课”的含意应是“按各自的教学内容划分的科目,是一种科目名称。”

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最近这些年教育界各学科教学中一个较看重的问题,这也是引入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词语,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以实现新课程为辅导革新,有效教学已引起了广袤语文教师极大的看重,当前使用“有效教学”词汇的频率与日俱增,有点像新课改标签似的。而深入到语文在校课堂教育中增强语文素养的理论研究十分短缺,因此有必需弄清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思路。

(一)“有效教学”内涵的把握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理论实践化,他强调教学效能的核定。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说明可归结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果取向。而海内有着各种以上的说明:其一为,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说明有效教学。此见解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法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十全十美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培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体现来界定有效教学

这种见解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培育目标。

(三)以学生拓展取从来界定有效教学

这种见解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以上几种见解争议的焦点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各为其观,辩论不休。

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有效性应表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实施和同学们的学习行为变迁来认知“有效教学”-教师实施教学方式、教学措施、教学措施、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习技巧、学习措施和自我管理形成好的习惯的有效性。

三、语文素养增强的有效性

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概括应用能力。“识字与写字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造就同学们的识字兴趣入手,好转在校课堂教育措施,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选用多种措施,实施课外巩固,注重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口语交际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学生普遍用广泛话沟通、细读、背诵和演讲做起,学生在细读和演讲是具有感情色彩和角色风度;“阅读的有效性生成”而应从学生通过阅读具备检索、吃透、剖析和综合的能力,以正确的技巧去阅读,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有效性的生成”重点从学生平时的储备开始,储备是写作的中心因素,储备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写作能力报告学生选择、吸取、加工和改变语言文字的能力,言辞的简练、生动、动人、论证的充实都表现同学们的长进和拓展是有效教学的底蕴表现。

有效教学必然合乎教学法则。同样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以简捷、育人、拓展和二主法则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感知教材、吃透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阅兵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效教学要以满足社会主义德、智、体和美全面完整拓展的建造者和交班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当前,海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拓展性两个维度。

把研究过多地囿于在校课堂教育范畴,就在校课堂教育谈在校课堂教育,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相互作用。准则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辅导性。

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措施

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估措施应包括对同学们的评估和对在校课堂教育的评估,对同学们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技巧,记录同学们的各种长进,报告学生参加在校课堂教育的教程和他们问题的处置的考虑过程。同时也要求有教师教学效率评估,如学生反馈、评价统计等。

五、总结语

藏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从有效的语文教学开始,这样一个基础有系统的工程,不能只学校管理层面领导的关注,也要全员底层小学语文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要我们个别民族地区的学生刻苦的不懈发愤才会达成。个别民族地区社会的交班人和建造者由此起航。

参考文献:

[1]刘实.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2).[2]史冰凝.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3]杨面.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4]回秀尚.浅谈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第五篇:《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成长,走向社会和融入世界必不可缺的共同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人文性、民族性、工具性的结合与体现。当然,这三方面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叉的。语文学习一定要做到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对于字和词我们要让学生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准确、牢固,知道字词的读音和意思;下一步才有可能认真的品味鉴赏课文优美的句段,才有可能感受理解文章的精髓和主旨,如果你连字词都经常搞错,错别字满篇,怎么可能领略到文章的意境;我们不但要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还要走进自然,深入社会,亲自实践,认真思考,进而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观点,闭门造车、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写作文都是不可取的,又怎么能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在课外也要学会积极主动的运用听说读写,如户外的广告语、宣传标语;机关的文化建设、发展内涵等,都涉及到语文,可以说语文的功能无处不在,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当成堆积知识的容器,更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判断、适应这个世界,会正确的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满堂灌输对应的是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教师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因而学习效率一直难以提高。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程改革当中,教师首先要转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让兴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例如在冰心的《纸船》一课教学时,我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为自己心目当中最重要的亲人折叠一只小小的纸船,并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上面,留待放学后回家送给想送的亲人。学生在动手折叠纸船的过程中极为用心,有的还在纸船的外面画上“心”的形状,大部分学生表示要将这只包含着感恩的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然后我导入本课教学,我国著名诗人、现代作家冰心老人也曾经折叠过一只小小的纸船,她的纸船是送给谁的呢?她的纸船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课堂参与度非常高,课堂学习效果较之以前也大大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将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贯穿于整个初中教学当中,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既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创新能力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鼓励他们进行个性表达,鼓励他们创新,允许他们犯错,并在改正错误当中进行反思,提高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童话的开放式结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童话进行续写,想象皇帝会不会坚持到游行结束?皇帝回宫后会对骗子、说真话的孩子如何处置呢?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合情合理的结尾,续写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我们一定要抓好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关键的是要将课堂教学与家庭、社会、自然、生活恰当的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课堂的主主人,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我相信,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学院广德函授站 郑培雷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

    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学习初中语文2011版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长安实验中学语文组李秋美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是......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

    中学教师在艺术素养教学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上教学的思考龙山中学教师:韦 鸿 艺术潜能也是特殊才能,特殊才能不等于天才,后天的环境与后天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许州小学:xzjsh我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5篇范文

    内容摘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狠下功夫,要激发听的热情,重视说的训练,加强读的指导,夯实写的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 积累 运用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04(春)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 陆静霞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