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时间:2019-05-12 23: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第一篇: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学习初中语文2011版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长安实验中学语文组

李秋美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一、注重课前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阅读教学之前应该抓好课前阅读预习工作,为课堂教学、分析课文作必要的准备。同时课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摇篮,许多学生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课前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分析和吸收。

有的课前阅读可以粗略的读,了解文章的梗概,目的先做到心中有数,或者说带着阅读中碰到的并无法解决的问题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前阅读作一些指导,提出一些要求和阅读预习提纲:如:

(1)初读课文,明确预习要求。预习作业制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朗读课文,理解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再据老师提出的疑难和训练要求,在预习本上用铅笔完成预习作业,包括写生字词解、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大意,做分练习填空,解答疑难并适当提出疑难。根据课文不同,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如预习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要求学写出中心论点和论据,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例如预习说明建筑园林等方面(3)节选课文,如《丑小鸭》《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荒岛余生》等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整篇原著。(4)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联系的其他文章。课文,可让学生再找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前面学到的基本功在后面课文的预习中自觉地加以运用。课前利用时间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查有关资料,能有效地解决课堂四十五分中教学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不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问题。

如:教学《背影》,许多同学课前阅读预习,阅读了《朱自清自传》,了解了《背影》写作时间、背景,课堂上,有生问道:“生活中,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有要吗?”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能否利用课前阅读中查阅的资料来解决这一疑问。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查阅本文的写作景,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这次是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艰难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尤让儿子感动,因而感动得流泪。

这样的课前阅读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的疑难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

二、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教学中建议语文老师不妨多多采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内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自由、充分的读书时间并不多,有些老往往把学生读书当作一种摆设,常常是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往往是走观花,浮光掠影,学生还未来得及好好思考和咀嚼,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讲解,结果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一知半,或者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只能死记老师的分析,食而不化。久而久之,我们的阅读课上也就听不到琅琅的读声,师生也体会不到朗读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不要轻易干扰学,打断学生,也不要作喋喋不休的烦琐分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不要强求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每在教学《羚羊木雕》一课,由于课文比较长,我是这样安排读书的:

1、全班自由大声通读全文,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把握(这一环节约需10分钟)句话都理解透彻,要允许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感悟。

2、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文中:“爸爸、妈妈、我、万芳”,其余同学为叙述者,(要求其他同学边读边听四位同在处理各自角色的语述、语气、语调把握的如何,有没有表现人物当时的情绪状态,读完后请大家给予评价。这一环约25分钟)。

整节课有自由读、分角色读,评价品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特别是通过听读、评价分角色的读,揣摩到文中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文学性很强的作品,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使

三、用课外阅读促进课内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生和文中人物、文章作者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新大纲规定:“九年制学生阅读量不少于260 万字,”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开展课外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求语文课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个任务。语文教师在完成课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教学指导得力,能够有利于促进课内阅读教学。对此,课改后的语教材,每一册都推荐了三本中外名著和10首课外古诗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当确引导。因为课本上有许多篇目出自课后推荐的中外名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荒岛余生自《鲁滨孙漂流记》;《纸船》选自《繁星﹒春水》;《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等等。但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著, 由于内涵丰富,而且其写作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中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难度,只有老师加以悉指导,才能有助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在开展课外阅指导时,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同学、朋友相互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自己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何种形式,可供阅读书籍少,这已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多给学一些方便。也可以在班内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拓展课内外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目标:以理解、拓展、深化课内知识为宗旨,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使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重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后,指导学生自学《龟虽寿》。

②有计划:要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扩展阅读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语文新课标科书每册都有《名著导读》,教师可具体引导学生分小组读,并做到定期检查,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汇报读书结果

③及时总结交流,展示课外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办墙报,办手抄报,举办读书交流,古诗比赛,写读后感或读书笔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外学习体会,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这样用课外阅读促进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体参与,主动发展。全校学生阅读积极性大大提高,阅读人数、阅读面也更为广泛。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 身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把每周五的两节语文课设为专门的“阅读课”。阅读课上保证人手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本人经常购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实到班级书屋之中,二是动员学生自己购买教师推荐的书目。阅读课上要求同学们手不离笔,随时记录自己喜欢的语句,随时勾画疑难问题并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对学生的“积累本”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展览。通过开设“阅读课”,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阅读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学校没有图书室,也没有宽带,所以学生平时能阅读的除了一本语文书外,可以说就没什么了。学生课余生活也主要以电视为主。开设阅读课后,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课上没读完的内容,他们课后接着读,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学生阅读的范围广了,涉猎的内容多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让他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

其次,阅读课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在写作训练中,学生把自己积累的东西适当地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自己的文章亮丽起来,内容丰富了,论据充分了,条理清楚了,结构严谨了。总之,通过阅读,学生也学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技巧,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再次,阅读课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增加了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交流的内容也丰富起来,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内容和心得体会,谈论无聊事情的也少了。

还有,阅读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可以自己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当地实际情况自行拟订,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综合学习”内容来确定。每次活动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陶冶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目的。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比如在开展“漫游语文世界”口语交际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在“在社会上运用语文”、“怎样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等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准备自己的说话材料,同学们在准备交流的材料过程中,走出了课堂,走出了家门,走进了广阔的社会,走进了多彩的生活。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为更多的同学搭建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一大批有组织能力、有表达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每次开展语文活动,划分活动小组是必不可少的,有小组要有小组长,小组长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有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主持人,主持人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每次活动每个人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样,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大面积提高的目的。

三、结合重大节日或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庆祝或纪念活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比如,举办“五四”征文或“十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活动,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对联、诗歌进行展示交流等,加深了同学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一系列活动,也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等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校园文学社、广播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选用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同学做文学社社长,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参加,经常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习作。选用朗读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广播站站长,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及时进行广播宣传。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进行“每日一句”和“每日一讲”活动,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具有长效性

“每日一句”是每天由一名同学负责为大家积累一句优美语句或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内容不许重复而且必须健康,要求在黑板上书写努力作到工整,其他同学认真抄写在积累本上。“每日一讲”是每天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述自己的见闻或小故事或心得体会等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叙述完整、表达流畅,最好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同学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老师去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本人教学情况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曹杰

语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来看,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又要重视语文素质的培养,在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语文情趣等方面有所提高,训练学生把知识转换为适应于新世纪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去,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如在词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从词语具有的形象化特点入手。人们在交际、交流思想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就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情色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的过程。如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一文,开头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一词,《现代汉语词语》解释为“只,不过”的意思。放到句中即为“东京也不过是这样。”联系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个词的表达作用:鲁迅满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请,飘洋过海去日本留学,但到东京看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终日赏花跳舞的情景,他极其失望,于是发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感叹。“无非”一词的失望意味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的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的钻研分析把握之上的,各种情感的交织、汇总、升华,也只可能源于对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理解、掌握。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对字、词、句、段等进行仔细推敲。如汉字的音、形、义其内涵就是很丰富的。而句段则有的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有的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构思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于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甚至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另外从整体上去领会,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就能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如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应领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哪一种呢?是“愤”。其凛然的正气,悲愤的心境,形成了他演讲悲愤的基调,悲愤的语言,可谓色彩鲜明、爱憎强烈。教师在教学时则应进入角色,充当演员,以现身说法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与恨,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象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通过讲述与文章有关的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也可以从寓言、格言入手,让学生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阅读。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还可以选取图画、录像、音乐等特殊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增强他们阅读的敏捷性,感悟文章的妙处。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重视作文教学,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作文中大胆地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最想说、最想做的事,并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心底里真正喜欢作文。

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由作文,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等,只有让他们大胆地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自觉地把写作当作一项必备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语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遍得到了重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变一味地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与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进行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是有独特性,新颖性。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

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排疑解难,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新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他们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他们注意特殊用法,调动知识储备,产生顿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善于通过画面,把握意境,进行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积极挖掘语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课堂教学本身不应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和教室时空,而成为封闭式的教学,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室外、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将生产和生活实际引进课堂,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开设多种活动课程,为学生创造实际观察、参与实践和运用知识分子分析具体事物的场所,让所有学生都来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师应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学习和实践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脑力、体力劳动。它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心障碍,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极大地改变他们意志力弱、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完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以及知、情、行、诸方面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四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

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主动的意识和能力。第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简答题(共15分)

1.“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3.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是什么?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他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六、论述题(共10分)

试阐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自觉地实施有效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知识,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通过学习心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能够大大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第五篇: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下载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语文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语文素养 陕西省汉滨区五里镇民主九年制学校 杜丽娜 【内容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前李朱小学王学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巨大......

    培养语感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语感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专/潜锡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共五篇]

    孩子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带来的好处不必多说,关于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养成,之前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给大家介绍了不少,如从家长角度写的“快速阅读法,让孩子阅读并快乐着”、从......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范文大全)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 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崔楠楠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蓬安县河舒小学校 吴竞 核心素养现已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精选多篇)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5篇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 一、语言理解能力表现为: 读懂文本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