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

时间:2019-05-15 14: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教学法》。

第一篇: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改实践中,探索研究产生了贯彻新课改理念的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其主要特点就是把知识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用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教学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科学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从我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叙述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应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应用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在新课改实践中, 探索研究形成了贯彻新课改理念,适宜于新课程实施的新型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问题教学法,其主要特点就是把知识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用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教学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加深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的理解。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带动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途径。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对问题的质疑权交给学生,利用其好奇与探索的心理,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挖掘学生综合潜能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和相关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2l世纪素质教育的必备环节。要想成为具有开拓意识和竞争精神的人才,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恰恰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问题教学法有其自身优势: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问题驱动为主导,可以引发比传统教学更深入的思考;通过问题探讨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问题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可行性

计算机教学中所应用的“问题”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于复杂但有意义的计算机问题情景下展开教学活动,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共同讨论解决复杂性、实用性的计算机问题,在实施和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认知、分析、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学到了知识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一个感知——认知——求知的良性循环学习系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量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证明,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基础教学实践中,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设计联系实际应用的计算机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吸收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培养新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问题教学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主线,学生是主体,创新是原则。

四、问题教学方法应用分析

(一)问题教学以全体学生为核心

问题设置要适时适度,因人循序。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时,“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过易,学生浮于问题表面,不去深思,不利于认知结构的构建;“问题”过难,学生难以探究其本质,影响学习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都会不同。

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以学生自身特点和学生经验为基础,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问题以阶梯方式由易到难呈现给学生,又遵循有关的认知理论,理清知识间在内在逻辑,按知识的递进关系逐一向学生展示。比如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创设问题为

1、什么是媒体?

2、什么是多媒体?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4、什么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得到答案,可要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还得弄清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

2、什么是载体?

3、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指的是什么?这是第二梯度的问题。第一梯度的问题可以让思维差点的同学回答,回答出来以后要及时给以肯定鼓励,紧接着第二梯度的问题让思维好一点的同学回答。第三梯度的问题是:

1、什么是微电子技术?

2、计算机技术是什么?

3、通信技术是指什么?这类问题因为涉及到比较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博览群书,并且留意收集相关的信息才能回答,所以这类问题就由平时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精于阅读的同学回答。

(二)问题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解决展开,而教学目标蕴含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因而,我们的教学问题特性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即问题的设置是用于完成教学目标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知识目标。通过中职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学习,让广大学生了解最基础、日常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第二,能力目标。通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它知识以及人际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第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社会等问题,使得计算机技术学有所用。

(三)问题教学以实践操作为重点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中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可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上机动手操作的效果比老师示范效果更加印象深刻。我们教师在设置计算机“问题”时,特别注重了“问题”的可操作性。教师在上机实践教学中不但注重引导学生去验证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有争议的问题,更注重引导学生享受主动探索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应用程序的退出方法”时,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知道有三种不同的退出方法,上机实践时,首先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退出应用程序,接着我们告诉学生,除了刚才的方法,还有另外的,大家都动手试试看,看谁还能找

到别的方法吗?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找到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看看都找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总结,退出应用程序共有哪几种方法?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三种方法外,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通过探索学习,又掌握了另外的四种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形成了计算机技能,同时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创新精神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问题教学以能力提高为目的在“问题”设置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计算机专业课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推理及判断,以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同时,积极做到不把思想方法作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在其领会过程中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置身于完成“问题”的全过程之内,注重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注重思路的讲解,不知不觉地将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给学生。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之后,注重举一反三,力求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可以驾轻就熟,产生尽可能多地学习迁移。在设置“问题”时,我们还注重多给学生预留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五)问题教学以创设情境为亮点

在计算机专业课问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性和形象化。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符号等各种信息的功能,创设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问题”。含趣味性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动机。

(六)问题教学以小组协作为载体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五、问题教学方法评价分析

(一)评价功用。问题教学学习过程和课程内容是同等重要的,教学评价不只是一种测试学习效果的方法,还是一种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的工具。

(二)评价主体。计算机专业课问题教学多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情景之中,因此,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检测必将置于实际的学习评价情境之中,由传统的老师权威评价主体转变为教师、同学与自我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从多个层面综合性的评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三)评价方式。问题学习的开放性使得不能采用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评价方式,因此,我们综合应用书面考试、上机考试、现场考试、口头陈述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评价内容。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这五个部分。

能力提高可从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评价。知识获取可从信息收集分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评价

合作情况的评估可从任务分工、任务配合、任务完成情况三方面来评价。

学习态度则从准备工作、参与情况、课堂学习、研究态度四个方面来评价。

最终作品可从作品形式、书面报告、口头报告、作品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六、应用问题教学法取得的成绩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有助于他们思维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使其一生受用。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发展。该法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欲求,丰富了教师发展的视角,引导教师主动“课标”,“煮”教材,“磨”课件,完善学案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反思教学实践,使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真正成了课程资源的构建、生成过程和教师专业技能持续提升的过程。

在2010年全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了ppt一等奖;在2011年全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了word一等奖、excel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2010年和2011年对口升学考试中,我们计算机专业数名同学被陕西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录取。

七、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问题。往往是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二)问题杂乱无章。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有些问题更是与良好品格相悖,比如在学习计算机信息安全这一节内容时,“黑客”是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是:怎样做“黑客”?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必须将学生的思想往健康方面引导。

八、解决方案

“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内在参与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具有探究心;“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启发”认知冲突,大力发掘创造潜能;“点拔”问题的关键处,引导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发现新问题;“引导”问题定向,在自主探究中分析、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更深刻地理解问题。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探索的起点。我们将在不断实验中完善问题教学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第二篇:问题教学法

一. 用“问题”组织教学

二. 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一定形式的有价值,科学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感知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最终完成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一切学习活动回归学习的本质—这也就是“问题教学”的实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问题教学”的实质就是回归学习的本质---王崴然)三. 问题设置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问题教学法的重点是“问题”,核心也是“问题”。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有针对性,要点到“点子”上。然后才可能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深入,最后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师生问答互动中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四. 三. 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一.由教师提问为主,转到以学生提问为主

本节课中只有教师“满堂问”--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而没有学生主动的质疑。

问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并通过学生的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在教学中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可以使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从单一老师提问到学生自己质疑?我认为首先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

二.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本节课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只能往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问题,千人一法,无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反,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尽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三.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问题教学”法所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意识,体现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一种教育观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问题教学”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教师手里,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学生围绕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着貌似热烈的思考或讨论,而这种讨论在本质上却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结果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师只需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有意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或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六.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不是所有的问号都是加在知识点后面,有的甚至幼稚,但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七. 教师的引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由扶到放,先让学生根据顺向思维,发现一些基本的英语问题,再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而这个思考-提问-解答的过程给学生的思维起到相应的拐杖作用,学生解决了最浅的认识问题,才能做下一步思考。

我们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展现多样化的见解,对课本知识深层次理解,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构建属于自己的、清晰的知识体系。教师本身也要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并做出必要的判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哪个更有效率。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学生产生过多的无效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意义,学生思考角度的偏差会导致他们陷入困境,阻碍正确信息的接受。所以,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柳暗花明”的开启人。八. 问题教学不是教师的提问加上学生的回答,而是师生双方围绕问题的情境进行多元化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发现。它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达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思维的目的。

然而,我们的问题教学有的时候似乎已经又走了一个极端,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一一罗列出来,然后由学生去思考、解答。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而忽视了问题教学的本意。

问题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多方面的思考、讨论、研究甚至验证,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所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意识,体现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一种教育观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理念。

九. 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阅读理解题,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然后再由教师讲解语言知识点。这样的“问答式”教学,活动形式相对单一,课堂气氛较低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听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学生的思维很封闭,思维没有伸缩空间,学生的依赖性强,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学生读得少,教师讲得多,以老师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适应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问题教学模式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联想思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教学创设一种思维情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激发状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便为主动获得,十. 问题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提问有着本质区别,传统课堂提问教师着眼于学生“学答”,学生在教师思维框架内活动;而问题教学模式则关注“让学习者提出问题”,它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研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使课堂教学由单向转为多向结构。在阅读教学中采取问题教学模式,教师需在“疑”字上下功夫: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设疑,自行构建知识体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而教师则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引导者,是文本和学生的中介。二是教师设置关键的一两个问题,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或专题上,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引领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十一. 这个环节里,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互问、互答、互考的气氛中互帮互学,思维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有哪些问题我是知道答案?哪些问题是我没想到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为了一种教学的资源,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但学生一般只会提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如单词理解、句子理解等,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十二. 在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1、思考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对学习、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

2、现实性: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应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而提出,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扩展性:能使学生立足课堂,面向课外,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

十三. 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问题教学模式是创设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新型课堂,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探讨研究。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方法应用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

以历史教学为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历史课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因素,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品尝成功的果实,应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技能等方面的方法,都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针对具体问题,找出相应的解答方法,对症下药,那才是正确的!

基本概况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量大,教师应予以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提交学生讨论。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这里所说“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创造的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学法特点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

二是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种”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基本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2)边读边议,讨论交流。(3)解决疑难。(4)练习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我们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三环”为: 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

“六步”为: 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应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基本原则

1、适时原则。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

2、因人循序。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基本方法 新兴“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但是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问题是否有价值?怎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对此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质疑,首先,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可先做几个性格开朗的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发言,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提出问题;同时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要不断训练,形成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质疑,如可采取激励机制。几十年以前,茅以升在教结构力学课程的时候,采用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评分。难度最高、最有创造性,且能难倒老师的就得高分。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各种疑难问题、有创造价值的问题、意义深远的问题接踵而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采取强制手段,如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提出一定量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质疑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2、教给方法,提高提问质量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这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大多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

3、优选教法,凸现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曾经作过这样几个步骤的尝试:

①自我感悟,发现问题这一步是让学生在深入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当学生质疑问难提不到点子上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也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使学生思维既不跑偏又能体现自主性。②梳理问题,突出重点。在这一步,教师教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一般分三个过程:小组交流,归纳;大组交流,划去重复;再读课文,梳理出先后解决的问题。这一步骤进行得好,能防止问题问得支离破碎及教师跟着学生走。注意点: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看看哪些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学会提问,提高提问的水平。要让学生养成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的习惯。问题设计可以采取先大后小,先同后异的方法。

③师生互动,尝试解答这一阶段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凡学生能解答的教师不答,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教师的点拨常常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直接把答案抛给学生。

④及时总结,引发深思通过师生互动,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可持续发展。注意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设问与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过于暴露、直接,又不能过于隐蔽,使学生难于发现问题,要做到“暗示”。为使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克服胆怯和从众等表现,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2、问题教学在理念上,要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智力探险”。教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上。对于问题答案只要有合理性,就要肯定,不搞惟一的标准答案。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首席”,而不是问题解决的“裁判”和知识的“权威”。

3、大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归纳、综合,进行集中性思维,使二者结合。即左右脑的潜能的开发与和谐发展。

第三篇: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又称“五步教学法”。是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开始于以美国教育家 J.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杜威强调人的经验的主观性,他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经验”的过程,是“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体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谐的情境,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确定、解决和应用。

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 5 步:(1)情境。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疑难,产生兴趣。(2)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3)假设。学生应获取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解决。推断何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应用。学生通过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后来,杜威把这一过程修改为暗示、问题、臆说、推理和试证。

杜威的哲学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把自然(客观世界)归结为经验,把德国教育家 J.F.赫尔巴特的教育称为保守的传统教育,而把自己创立的实用主义教育称之为进步的现代教育。但问题教学法重视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在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注意应用,方法和形式强调多样化,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篇: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由此,“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成为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问题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总之,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介(或叫载体、素材等)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是一种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其实,我国古代早有关于问题教学的论述,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等。国外也早有问题教学的若干模式,如杜威的“疑难的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问题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验证假设。表面上看,似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其实,问题仍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独立的见解,主动性被抑制了。

现在提倡的问题教学,则注重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变“学答”为“学问”,把学生的主体参与放在首位,让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使“主体”真正地“主动”起来,课堂教学也能够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服务。

因此,笔者认为,实施问题教学必须注意问题的四大特性:一是问题性,就是所提问题必须经过思考、论证才能回答;二是障碍性,就是所提问题能够形成思维阻碍,引起焦虑情绪,产生求知欲望;三是探索性,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探索的冲动;四是可接受性,就是问题或情景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为什么要实施问题教学

(一)问题是学习的动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生疑”不但是学生产生学习的诱因,而且还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从而进入“愤”、“悱”的境界。所以,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因。

(二)问题是学习的工具

现代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是学习的工具,是学习的载体,应当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探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三)问题是创新的源泉

现代教学论认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是创造性学习、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现代教学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因为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更可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教学,关键是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武器。

三、如何实施问题教学

(一)问题的设置

1、问题设置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

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原则要求在提问时应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特别是信口提问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从学生角度来说,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学中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设计,关键在于是否启动了学生心理上新的需求,是否指向了学生的潜在水平到现实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在学习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需要来进行,设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求应有所不同。如对高中的学生,则应设计具有一定理论色彩和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

(2)启发性原则。问题设置重要的是,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亦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引导学生到思维“王国”去探求。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置开发性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开发性思维。

(3)效益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亦受到学校教育严格的限制。首先,它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其次,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一堂课仅短短的40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问题的前置和后置关系

心理学家罗斯科夫和柏克对阅读时问题前置、问题后置和无问题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测量,他们的结论是三者的效果并不一致:问题前置和问题后置时,学生有意学习的成绩,不论是即时成绩或延后成绩,均优于无问题的单纯阅读;又因为前置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局限在与问题密切有关的内容上,因此在偶然学习(测量与所提问题无关的内容)方面,问题后置的成绩显著高于问题前置。问题前置使学习者的注意只局限在与问题直接有关的内容上,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束缚。

问题前置是指教师把本课内容精炼为几个问题,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置是先学生通读精读要讲授的课程,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精炼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充分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走向台后,真正只起组织,点拨作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前置明显带有教师的主观意图,相对容易把握;问题后置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更高,比问题前置在时间方面更难控制。因为两者都有优缺点,实施时可以进行折中尝试,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常规作业以外,另外布置预习提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预习下堂课内容,并把预习中的疑问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登记学生的疑问,或者融合到教师的提问中去,或者在课堂上单独讨论,对学生的提问同样加以表扬,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对课程的兴趣。

3、问题教学法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一个充满探索方法的学习模式里,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而是更加繁重,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有一套完整的问题教学设计、明确的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和引导措施。

教师要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巧妙地设计问题和调节引导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和学生,设计出优质的问题,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着重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教学,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实施问题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

3、祝中录,《让学生用“心”回答》,《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P32—34

4、任红艳、李广洲,《理科“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2期

5、陈钟钱,《问题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浙江教育网,2004年

第五篇:问题中心教学法

问题中心教学法

摘 要:为明确界定问题中心教学法的概念,探析问题中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阐述问题中心教学法的实施程序,教师可以运用文献法研究问题中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进而探析其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问题中心教学法的定义,最后,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问题中心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关键词:问题中心教学法;理论依据;教学原则;实施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62

问题中心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预设为若干问题,再将每一个问题按照以下四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结提升”依次推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故问题中心教学法也可称之为四步循环教学法。

一、问题中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知识论是问题中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当儿童与世界相遇,与周围的人或事物相遇时,儿童会发现自我的观念与他人、与世界的观念是不统一、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会造成儿童的苦恼和困惑,但是另一方面则能够为儿童提供获得新知识的机会。所以,当儿童处于一种新的环境中,他们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并且能够从中学习到之前所没有的知识。皮亚杰注意到了儿童认知发展上的这种特征,因而他认为教育活动应该为儿童提供新的刺激,当然这种刺激应当在儿童可理解的范围内。一旦注意到了这些刺激,并且对其做出反映,那么知识的建构和发展就会在内心中形成。经过了不平衡状态后,儿童就会将新信息、新观念纳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图式当中,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为“同化”。当儿童无法将新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那么就进入了皮亚杰所提出的第三个阶段――“顺应”。儿童的认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二、问题中心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一)以问题为中心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决定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阐述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战略主题的全面落实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个重难点的解决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管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它??都有共同的学习对象――问题。所以,实施问题中心教学法是全面达成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战略主题的需要。

(二)以发现为目的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理论出发,提出建构主义的知识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发现为目的的,而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为目的。传统的课堂没有注意到课堂的发现本质,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知识传授和记忆的场所。

(三)以探究为手段

皮亚杰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强调教育活动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只有这样做了,教学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他主张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然后得出结论。“发现――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四)以自主、合作为形式

“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为目的,以探究为手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不能再延续传统的“以传授为目的,以记忆为手段”的模式了,必须让课堂教学走上“探究”之大道。而“探究”的形式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另一种是“合作”。所以,自主、合作是问题中心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应用“问题中心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程序

在阐述实施程序前,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阐述:问题中心教学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的问题,也就是问题中心教学法的本质问题。在阐述了问题中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问题中心教学法的本质已经很清楚了。事实上,问题中心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预设为若干问题,再将每一个问题按照以下四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结提升”依次推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循环使用下列四步,这也是我将问题中心教学法也称为“四步循环教学法”的原因。

(一)提出问题

课前,教师在根据《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解预设为若干有逻辑关系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依次将课前的预设问题提出以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如在进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我将教学内容分解预设为下列问题:

1.复习近平方根的定义及其求法。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9

(2)x2-9=0

(3)x2-1=8

(4)(x-1)2=9

(5)x2-2x+1=9

(6)x2-2x-8=0

3.师生共同归纳概括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4.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尝试:

(7)3x2-6x-4=0

下载问题教学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教学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题式教学法

    摘要】 依照新课标,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一、什么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提出问题——启发......

    问题教学法学习心得

    发疑情景之内,明理合作之中——问题教学法学习心得公元前500多年,孔子提出“愤悱术”,开创“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而并非“达”。所谓“启”而不“......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的效果与探索 调兵山第一中学 林汉滨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五环三步”为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与高效课堂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6篇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1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

    关于问题式教学法

    关于问题式教学法 贵州省威宁县牛棚中学 雷斌 等啊等,终于接到了到上海学习培训的通知,2012年5月18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早就出发了,经过三天的旅途奔波,5月20日,终于到达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