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www.xiexiebang.com 教育整理)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www.xiexiebang.com 教育整理)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会满怀热情,以万马奔腾之势投入到课改的最前沿,本着“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认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用书的修订提供最切实的依据。
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开展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几年来的实验工作分下面几个方面总结:
一、领导重视,身先士卒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管理,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小组,由校长牵头担任组长,副校长、主任分别担任副组长,具体分工负责各科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下设组员,分别由教学骨干组成,在全体教师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我校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探索研究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涵义。
一开始,对于何谓课程改革,一部分教师就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走进了误区,以为只是换换课本教材而已,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课程改革。学校的领导小组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专门订阅了有关的书籍、资料,先后多次请来县教研室权威人士到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组织有关教师到县内外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学习和讨论活动,使老师们认真的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人教版的学科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通过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标中系统地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教师们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义,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活动。
我们还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观念中做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上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发展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转变;教学地位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教学方法上实现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们教育观念转变了,在教学中有较完整的教学思路,如:现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备课、上课、提问、辅导、课外活动,都注重考虑如何体现课改精神,教师们的深入研究,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实施课改的气氛。
三、抓好特色,参与课改
要想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靠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开展了三项校本培训活动。
1、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学期教研组根据周次及学科排出备课一览表,按表依次活动,并制定教研活动登记表从内容、参加人数到中心发言人,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由备课组长如实记录。学期结束,学校检查登记,整理归入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档案。
2、开展讲、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这已经成为我校常规,课改组的老师则必须上2节以上,在听了老师们的评课后,要写课后反思。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总校课堂教学比赛。强调参赛教师在课的设计中体现课改精神。我校先后多名教师进入了决赛,他们的课都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如李敏艳老师上的《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又如王秀环老师上的《百分数》,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激起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但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更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印志娟老师上的英语课,大胆创新,课堂上通过电教手段,现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用英语。
3、提倡反思和研究。科学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在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特案,只要学会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问题,并进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都值得反思;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也值得反思;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独特性,更值得反思。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期望与现实之间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理论的选择与实践的整合之间也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和探究问题,就会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形成对研究方法的需求;就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情景和教学案例,选择改革思路和教学对策;就会自我评估改革成效,产生思考和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会在理的问题解决之后又感悟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反思和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以研促教,深入课改
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因此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把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指导课题研究。教师们针对课改实验中的难点问题成立了《在喜爱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研究》两个课题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顺利通过市级教研部门验收,而且参与研究的教师发表的论文、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等都获得了市级奖励证书。
五、初见成效,积极推广
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却充分显示出课程改革的强大生命力,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掌握了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规律,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骨干。教师们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分别获得国家、省、秦皇岛市以及县局的奖励。
2、学生学习思维活跃,创新意识浓厚。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喜爱创新型的课堂学习,学习成绩更上一台阶,而且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六、问题与反思,正视前进中的困难
几年来的课改工作,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的问题与反思。
1.观念更新仍需持续努力,重点是加强校长培训解决部分领导教育观念根本转变的问题:
2.配套资料尚不完备,学校应解决与新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及教学用具问题。
3.教师的专业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学校应解决好如何根据课改进程解决后续的培训问题。
4.学校应解决处理继承与发展,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与工具性,评价与考试等关系问题。
5.加强实验资料的档案建设,解决学校实验记录不够翔实的问题。6.加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制指导力度,解决各校所开设的课程地方性与学校性不明显的问题。
几年来的课改工作,我们先后市、县区领导和教师的检查调研和参观学习,他们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的许多方面都给予了肯定,这对我校的课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我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满怀信心,齐心努力,克服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将不骄不躁,继续以科学的、系统的科研方法、勇于创新的精神,力求在今后的实验中深入研究,抓出实效,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报告
边滩教委会
二00四年四月十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报告
自2003年9月以来,我乡九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从此我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转发落实《青海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和《青海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评估方案》,使我乡课改工作正常有序地展开。现就课改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进行自查汇报: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教委设立课改领导小组,对新课程实验专人负责。积极提供课改动态、先进经验、实验成果、信息服务和交流,对课改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教委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教学条件,2002年9月初级中学微机室建立,2003年9月给每所小学配备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投影仪五台、投影片两套。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加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师资培训。并将各项培训作为学校、教师的考核指标。90%的教师进行了乡、县级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100%。
2、制度管理:我们认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所有中小学课程,有计划的进行课改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机制。《学校量化考核表》、《中小学校长考核细则》、《中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教师津贴发放办法》、《教师教学行为准则》、《课堂教学评价细则》、《教师教学常规量化细则》、《教研教改制度》等,对学校、校长、教师各项考核办法的改进和革新。加强了教师的课改新理念和自我促进感。使每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转变观念,渗透新理念。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主体互动、方式多样、过程动态、内容多元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师生的新型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3、注重课堂教学:①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致力于教师的行为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案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成立备课小组,用电脑设计教案,实现教案共享。全体教师灵活应用教材,将教案改革推向深层,以便更多、更合理地整合、组织教学活动。②实行《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大力倡导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有效参与、创新的时间和空间。③推行《边滩教委中小学教师激励用语》形成了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整个教学过程凸现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学生的阅读、调查、第二课堂得到充实。
4、加强教研教改:走进新课程,深入新课程。我们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教学探讨、研究活动。自2004年9月实施新课程以来,邀请专家不断地进行新课程培训。11月28日至30日经县教研室引进,邀请西宁市城东区教研室主任马立谦,北大街小学、小泉小学的四名优秀讲课教师对全乡教师进行为期三天的课堂实验和新课程探究。随后,就《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师角色如何转换》、《教案改革中的问题》等课题展开研究和探讨。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效果明显。2004年9月开学初,教委教研组推出有效、持续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研修的《边滩教委教师工作手册》,将研究计划、教研课题、研究过程、课堂实录、学生培养、教学反思、经验论文等纳入一册,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依据。形成了有利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集体研修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购买《走进新课程》VCD光盘十张,轮流在中小学校播放,探索、研究新课程的课堂结构、教学理念。各学校的教研会、探讨会、实验课、经验交流会层出不穷,教育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改观。
5、课程资源得到开发:充分利用、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正确处理国家、地方、校本的三级管理。根据当地实际,编印了《边滩教委校本课程》正在试行阶段。我们注重了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第二课堂学生广泛参与,丰富多彩。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开出率100%,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九所小学的电脑设备和其中两所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构建了我教委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和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年龄日趋老龄化,缺少必要的心理和经验准备,长期的习惯已成为自然,适应不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培训。
2、基础设施差:部分学校校舍紧缺,教学仪器、器材缺少,给新课程的实施增添了较大的难度。
3、课堂教学有待优化:部分教师的角色转换慢,师生互动还不能密切配合,课堂活动往往相互隔离,“专讲、专听”的模式还不能改变。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4、校本课程开发还有难度:教师在学校所处的地位较低层,了解和掌握的信息较少。工作负担重、时间少,参与课程开发实有困难。
三、今后的打算:
1、加强教师队伍的新课程培训:继续加大新课程培训力度,每年只少进行一次“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带领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及校长参观学习、吸取经验、研究实际,以点带面将课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对新课程实验加大资金投入,合理使用完善教学条件,配备必要的设备,以满足教师培训、探究和有关活动的基本需要。
3、积极支持教师参与课本开发:一线的教师不但需要各种时间、物质或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而且需要同情和宽容。我们要强化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都拥有相当的课程理论与技术之后,再“大胆”地进行课程开发。这是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反之会阻碍课程的开发。
二00四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报告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报告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调查问卷”,从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转变,对云霄县列屿镇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关键词]
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调查
一、调查时间、对象与方法
2011年5月,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列屿镇3所小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对象有小学的校领导10人(男8人、女2人)、参与课改的教师60人(男45人、女15人)。调查问卷主要从参与课改的教师对课改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入手进行编制,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只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为了 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调查实施时,共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其中校领导有效问卷10份,教师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课程改革的态度,首要是准确把握课改理念,科学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实质。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学观转变为教师的实践,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课程目标管理
为扭转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局面,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内容精细化,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目标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随着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发展,课程目标有了一定的变化,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我们对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了调查,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开发困难,乡土教材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很难适应各年级学生的真实需要。
(二)建议
针对以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可以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逐渐培养出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第二,完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各自的教学特点,在反复学习、研究、听课的基础上,学校要制定出“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操作要点”,可以从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关注学生差异、培养非智力因素、作业布置、多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三,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对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立体式评价,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教师等方式,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第四,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材及教辅材开发。学校、地方可以组织当地的骨干教师进行开发,可以征得当地高校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同样可以征得多方的援助,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关于课改初期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坚定学校的课改决心,更好地推动课改事业,帮助课改学校解决不同时期遇到的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技术问题。《现代课堂周刊》现面向全国学校,征集课改初期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普遍困惑和关键问题。
二、调查对象
课改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三、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10个选项,从“教师理念、技术支撑、学生学情和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全面调查课改初期存在的问题。调查问题设计如下:
最多可投5项,另请将您认为重要的问题在下跟帖,谢谢!
课改初期,您遇到哪些问题?(按重要性排序)
①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④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⑥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⑦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⑧学生不习惯独学。
⑨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⑩测验成绩下滑。
问题排序:
其他问题:
三、调查方法
调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问卷式调查:博客投票;论坛讨论;重点学校深入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2年3月16日到4月8日
五、调查结果
截止到4月6日,共有88人参与博客投票,“香山论坛”跟帖63个,收到4所学校调查报告。
1.找出问题——困难最实际 博客投票情况如下表:
1.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35(40%)
2.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 40(45%)
3.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46(52%)
4.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16(18%)
5.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56(64%)
6.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29(33%)
7.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32(36%)
8.学生不习惯独学 11(13%)
9.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10(11%)
10.测验成绩下滑 34(39%)
从博客投票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
统计所有跟帖,在对课改问题的重要性排序上,占据第一位是是⑥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占据第二位是⑨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⑧学生不习惯独学并列第三。
学校提交的调查报告和论坛、博客的跟帖集中指向两大问题:教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建设的力度。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在课改初期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三方面:导学案编制、小组建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是课改路线图,小组建设是课改施工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目的地。
另外,①和②得票率高说明,教师的观念陈旧依然是新课改的顽固症结,④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这一选项除了在投票中得到16%外,其余地方几乎没有涉及,这说明,在一线课改中,配套设施对课改的制约不大。课改初期考试成绩的下滑,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社会评价还是以成绩分数论英雄。在课改初期,成效不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也是一个大课题。课改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改。
2.分析问题——成败在教师
导学案是课堂的路线图,没有这张路线图,课堂就会陷入迷惘的泥潭。网友跟帖,反映出路线图制定受阻的实况:
第一,从制定层面看,导学案的编写受制于教师的时间和能力。如网友卢望军说:“能好好编导学案的人不多,能编好导学案的人更少,前者是时间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节节课编写导学案挑战着教师的时间,教师对课改理念的了解不深和解读教材能力的不高又导致编写出的导学案质量不高。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像学科知识培训一样,加强对教师导学案编写的培训。
第二,从使用层面看,绕不开经济问题。网友掩帘听雪说:“编制导学案要大量的纸张,我们一个学校有2300名学生,每天每门课的导学案如果学生人手一份,那是一笔大开支。这个费用学校担不起,现在又不能收学生一分钱,所以,我们没法印制导学案。”发展的前提是生存,印刷费用不解决,即使导学案设计得天衣无缝,也只能束之高阁,而不能用于实践。
第三,从管理层面看,一般学校还没有形成导学案审核和评价制度。一份导学案,不管是不是符合学生学情,也不管是不是体现学科特点,更勿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只要教师编制出来,就经由印刷、发放到达学生手中。这就直接造成了导学案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间接掣肘着高效课堂的高效。
小组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发生的基本载体,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使得高效课堂的构想流于设想。
第一,组员搭配不合理。江西的肖水平老师说:“各小组的整体实力难以分配均衡,所以难以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从而难以形成各小组学习竞赛的氛围,有的小组内的成员合作学习的欲望不强。”而科学的组员搭配,需要老师对所有学生全面了解。
第二,教师评价不到位。连加分这样最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都弃之不用。缺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就缺什么。缺少评价,是小组形同虚设最重要的原因。而小组评价,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大部分教师嫌烦畏难。
第三,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新浪博客的投票结果看,⑦学生脸对脸坐趁机作乱的也占到35%,这是其一;其二,老师虽然讲得少,把舞台让出来了,但让出来的舞台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优生的用武之地,教师担心小组学习有“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倾向;其三,合作学习费力又费时,造成教学进度的迟缓。网友西和玫瑰说:“时间总是不够用,小学生对于预习很难搞清楚,抓不住重点,不会思考,回答问题容易涉及到课堂内容以外的无关话题。” 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高居博客得票榜首,几乎是课改初期让所有老师头痛的问题,也是使得教师缺少课改信心和耐心的原因。
导学案的编制,小组建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初期遇到的最重要的3个问题。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河北冀州的刘莉老师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中,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习惯及引导者。”教师即条件,显然,环境的创造者和习惯的引导者非教师莫属。所以,课改的成败在教师,学生,从来就不是新课改的阻力,只要教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赖学生,利用学生,学生就能爆发巨大的潜力。
3.其他重要问题——校长即体制
教师为什么不热衷课改,除了能力、认识、工作积极性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博客和论坛跟帖网友对这个问题做了细致的思考和分析。校长即体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杜郎口课改的成功,首先是缘于崔其升校长的强力推进铁腕管理和坚守的毅力。网友胡建明说:“领导们的不团结,干的在干,望的在望。”网友刘晓乾说:“领导不重视,评价要成绩,教师不敢进行课改。” 网友周广玲说:“领导理念跟不上,认为课改要以成绩下滑为代价。”网友海波《手持旧船票,难登新航程——课改半年后的现状分析》第一条详细论述了领导对于课改的决定作用:“应试教育当道,应试思想根深蒂固的年月,成绩决定着一个校长的前途,要想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改革要么是虚假,要么是半途而废,甚至是因噎废食!到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甚至偃旗息鼓!”
六、调查感悟
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课改带着对传统教育传统课堂的质疑甚至颠覆走过了艰难的十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新课改依然任重而道远。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盘踞在教师的脑海,新陈代谢非一朝一夕之功;官本位思想和政绩至上思想,使很多校长不能潜下心来做真教育;参与课改就意味着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更多的辛苦,在教师待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挑战着基础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课改初期,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将踏踏实实开展课改工作作为评价校长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校长潜下心来扎扎实实课改。务虚不务实地课改,不仅无益于课改,而且打击了真正课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不遗余力转变教师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广大一线教师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革命了,技术不是问题。3.导学案的编制和管理,小组的建设和评价,班级文化建设等实际操作问题,急需要有具体制度和具体标准来规范,寄希望于一线教师个体摸索,无异于愚公移山,精神可嘉,但效果欠佳。
4.倡导教师读书和学习,切实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面临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知识结构老龄化甚至思想认识老龄化问题,不学习不更新的教师群体,将成为课改最大的阻力。
5.规范管理,从源头遏制乱象。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问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调查问卷
老师,您好!为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了解教师对实验中有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请您协助我们完成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问卷的统计结果将为新课程的调整和进一步的课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不涉及对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和工作情况的评价,希望您能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您的基本情况(请您填写或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的号码上打“√”): 1.您的学校所在地:①省会城市 ②地市县城区 ③镇 ④乡村 2.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3.您的年龄:____________岁 5.您的任教年级:①小学一年级 ②小学二年级 ③小学三年级④小学四年级 ⑤小学五年级 ⑥小学六年级⑦初中一年级 ⑧初中二年级 ⑨初中三年级 6.您的任教科目:1语文2数学3音乐4美术5艺术6品德与生活4.您的教龄:____________年 7品德与社会 8健康与体育 9科学 10 政治 11 历史 12 地理13 生物14 物理15化学16外语17历史与社会18其他7.您的学历:①中专(高中)②大专 ③本科 ④研究生
二、在题号前面的括号里填上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序号(只选1项):
()8.您参加了哪一层次的培训?
①国家级②省级③县、区级④校级⑤没参加
(注:如果第8题您选择了⑤,那么9-11题不必回答)
()9.对您来说,最有收获的培训方式是
①讲授②报告或讲座③有指导性的讨论、研讨 ④阅读文献⑤其他:()10. 您认为参加了培训对您的教学
①有很大帮助②有一些帮助③帮助很少④ 没什么帮助
()11.参加培训后,您最大的收获是
①了解了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目标 ②转变了教育观念 ③改进了教学方法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⑤其他
()12.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缺少课程资源②缺乏指导③学生不适应④家长不接受
⑤缺少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⑥其他()13.您认为这次课程改革①很有必要,必须改②条件还不成熟,暂缓改 ③没有必要,不必改④改不改与我关系不大,没想过这个问题
()14.新课程与教材对您来说
①很适应 ②基本适应 ③不太适应 ④很不适应
()15.据您的了解,大多数家长对新课程的态度是
①支持 ②基本支持 ③不了解 ④反对
()16.使用新教材以后,您备课的时间
①增加很多 ②增加一些 ③没什么变化 ④减少一些 ⑤减少很多
()17.您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完全能够达到 ②大部分能够达到 ③只有一小能够达到 ④根本达不到 ⑤说不清楚
()18.当您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您通常会
①自己想办法解决②与其它教师交流③请领导帮忙④向专家请教⑤暂时搁置⑥其他___________
()19.您认为新课程的内容难度
①过难 ②很难 ③适中 ④稍易⑤过易
()20.你俩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
①主动参与,气氛活跃 ②少部分学生表现活跃 ③听讲为主,很少师生交流④大部分学生听课不太认真 ⑤其他
()21您在教学工作中
①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 ②有时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 ③很少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④从不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
()22.您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后,您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
①工作量增加了②工作量没有太大③工作量减少了
()23.您认为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与以前的相比
①有很大改进 ②有一定改进 ③差别不大 ④比以前稍差 ⑤远不如以前
二、请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填上您认为合适的选项诒(最多选3项)
()24.您认为在本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利条件中:
①教师业务能力增强 ②教学物质条件好 ③学校文化氛围好,容易接受新事物④领导重视教师和教学 ⑤学生水平比较整齐.基础条件好⑥其他___________
()26.您觉得使用新教材的难点在于:①缺乏课程资源(如各种教学设备、资料、校内外活动场所等)②教师不适应③学生不适应 ④家长不接受 ⑤其他()27.参加课程改如指掌期实验以后,您最大的收获是
①业务能力提高了 ②教学观念的转变 ③教学态度有所改善
④自我形象有所改善 ⑤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⑥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⑦其它()28.与以往所教学生相比,在新课程实验中,学生
①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好 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 ③学习态度有所改进④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⑤更加喜欢学习了 ⑥其它
三、对于这次课程改革,您有什么活要说?(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