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

时间:2019-05-15 14: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通过“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交流平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创设想象平台,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

【关键词】:教学平台自主发展。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平台,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1、批判性质疑。

心理学家认为:“疑,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善于批判地接受,才会善于质疑。如:在学习“圆柱与球体的认识”时,通过认识,学生已经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我有意板书:“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疑问:“腰鼓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它是圆柱体吗?”从而更加深了以圆柱体的认识。

质疑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很多学生提出:“5米比4米多1 1

米,也可以说4米比5米少1米。那么为什么能说5米比4米多25%,就不能说4米比5米少25%呢?”经过讨论,弄清了虽然相差都是1米,但与之比较的单位“1”的量不同了,所以结果也不同了。

质疑是认知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在初学平均分应用题时,有学生提出:“老师和书上说的都正好分完,可是五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能不能分?”我为学生批判地思考问题感到惊喜。我鼓励全体学生讨论。结果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每个同学得分两个半苹果”,另一种认为“两人分得两只,剩下的一只谁都不吃”。我告诉学生两种方法都对,都是即将要学到的数学知识,还特别表扬了提问的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都得以提高。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

首先,要精心组织教材,设计吸引学生的情境展开教学。如在低段,可以以游戏、活动等形式学习新课,并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可以解决游乐公园中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乘加、乘减算式,也可以通过摆学具学习乘法口诀„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长方形框和正方形框,感知周长的概念。我让各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挑选一种最喜欢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同学们通过动手制作和积极讨论,最后认为(长+宽)×2计算周长比较简便。有的同学提出正方形周长是否也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呢?有的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计算„同学们各自发表见解,围绕着学习内容积极展开讨论。这时,有的同学摆弄着手中的长方形框说:“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框折成一个正方形框,周长不变。我们还能算出正方形的边长。”由于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所以不但很快地掌握新知识,还触类旁通,求异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其次,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素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协作关系,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改进。慢慢的,要帮助学生养成“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做好预习和复习,为学生的“质疑”“求异”打下基础。在课堂上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敢于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了。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45+39=()。同学们通过尝试练习,组内讨论,得出了不少方法。有的认为45+30+9算起来比较简便,有的这样做:45+40-1,也有的认为可以“算十位看个位,个位满十先进一”。对于同学们的见解,大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求探究性的质疑,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创设交流平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平台,以发展学生自主性。

1、一题多变,交流学习。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变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应用题的练习课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妈妈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钱,买一条裤子用了8元。根据条件学生可提出下列问题:

(1)买衣服和裤子用了多少元钱?

(2)买衣服比裤子多用了多少钱?

(3)买衣服用的钱是买裤子的几倍?

(4)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钱?

(5)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钱?

(6)一件衣服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几倍?

这些问题学生都能独立解答,并能说明算理。将第一个条件改成“妈妈买三件衣服,每件衣服24元”,再搭上前六个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看清原形题与改编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为什么原形题的前三个问题是一步计算,后三个问题是两步计算。而改编题后为什么前三个问题改成三步计算,后三个问题到变成一步计算。再将原形题的问题和条件改成:妈妈有96元钱,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买一条裤子用了8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有个学生说:“这个改编题我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条裤子?”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只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完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最高峰。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先出示例题图:有四个盆子,前三盆各放3个挑,后一盆只放2个,要求一共放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一下子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3+3+3+2=11,3×3+2=11,3×4-1=11,2×4+3=11,6+6-l=11,9+3-l=11等等,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筋,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虽然后面几个算式有些牵强,但也表现了他们追求创新的一种精神。

三、创设想象平台,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如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一堆货物,甲单独运,4小时可以运完;乙单独运,6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堆货物的,需要几小时运完?这是一道有点变化的工程问题,学生基本上会列出第一种式子: ÷(+)=2(小时)。可是,我在巡视中发现学生还有不同的解法。我故意问道:”这道题只有一种解法吗?“果不出所料,刚才被我发现的那位同学很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条件下,完成总任务的 所城要的时间相当于完成总任务时间的,列式是:1÷(+)× =2(小时)。”真妙“我鼓励道”大家知道他的做法有什么奇妙之处吗?“有的学生说到了点子上:他把以前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灵活运用到了这道题上了。我补充道:”他的方法还运用到了我们以后要学的正比例的有关知识。“这是我鼓励大家学习这位同学不拘泥于一种思路的学习态度,从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超越想象变通思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大胆猜想,能在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上“另辟蹊径”、“别出心裁”,而且往往比老师介绍的那种方法更为简捷,易于接受。这说明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那种潜在的创造欲望,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我们教师就正视学生的这种超越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教师提问:“我们该怎样来计算环形的面积呢?它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呢?”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结果学生的回答让老师敢到意外。

学生一: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S=π(R —r)。

学生二:认为并不一定要环形才能用这个公式,只要小圆包含在大圆内部,不管它在哪个位置,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都能用这个公式计算。

学生三:环形面积的计算,我还有一种方法。把组成环形的两个圆展开,得到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就是内圆的周长,下底就是外圆的周长,高就是半径之差。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环形的面积公式:(内圆周长+外圆周长)×半径之差÷2.“环形的面积计算”属选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并没有过多地预料到教学过程中学生 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三的回答思路非常新颖,他是“通过想象,使圆环在头脑中流动一周,形成梯形”的精辟见解,以及完全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师的授课计划。这是一种在学习中向往自由的超越精神的展现,是学生进步和创造的动力所在,是学生追求自身精神文明的完美需要。又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超越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平台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自主意识,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自主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向才能得以培养,其自主性才能得以弘扬。

第二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材料学习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且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的成分,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跃起来。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某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6个生日,你们猜猜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从一年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6岁。”教者问,“小明的爷爷今年26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6岁抱孙子的爷爷吗?”学生哈哈大笑,一想也是,那有26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充满疑问时,教师说:“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就明白了”。在兴趣盎然中学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且最终为生活.学习数学的 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兴趣可运用教具,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是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它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会学习”,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比给金子要好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具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般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法的运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 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有效地方法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赞可夫认为:“学生不只是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学习过程正是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关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在课堂提问时部分教师往往满足学生正确的答案,一个或几个学生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答错,则一概不予追究,由于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下次不定答对。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结论。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是怎样知道的?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起到交流的作用。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学习方法上或思维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产生错误的根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各有其独到的方法,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 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境界。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安排学生量一量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捕捉相关的数学信息。在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及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又如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条船,你认为怎样分才合适?这些实际生活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真正教活。学生在生活中,在操作中学,其自主学习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规范的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学校在初一年级实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步探索了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模式中主要有三个环节,即自学、交流、展示,为上好这几个环节,需要学生具有三种能力一是自学能力,二是合作交流能力,三是课堂展示能力,下面简单的说一说我在培养学生三种能力的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也有自学的,但多数对课本内容泛泛一读,收获很少,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重新引入,重新讲解,所以对自学就放弃了。在新形势下,我们如果不指导学生的自学,学生的自学仍然只会是一句空话,我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一)给学生不断输灌自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经常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二)指导自学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我对学生指导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学时做到“三读”:粗读、细读、精读。其中,“粗读”是指学生自学时拿过教材先把内容读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了解知识点及教材的结构如何。“细读”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仔细推敲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题。“精读” 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思考其中的重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

(三)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四)利用制度促进自学习惯的养成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我在评价上制定一些方法就是每天早上通过小组长、课代表、老师检查的方法。其中小组长检查本小组的成员,课代表检查小组长并抽查小组长,老师抽查的方法,把检查的结果记入量化分,三种检查的量化分的比重是不同。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常用的方式是“兵交兵”,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必须学会合作交流。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同学是很难取得自主学习进步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我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一)通过分组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条件

我们在进行学习小组分组时,将全班同学按优、良、般、差进行合理分配,每个小组都有自己优势科目的同学,都有自己劣势科目的同学,便于小组开展“兵交兵”活动。而且,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排位时,也是按照“一帮一”的原则,合理搭配小组的力量。通过以上做法,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实现“双赢”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差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成绩好的同学愿意帮助差生吗?差生遇到困难时愿意向成绩优秀的同学求帮助吗?而对于这种情况,我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帮助别人会使自己倒退吗?“遇到学习困难怎么办?”等问题讨论,让全班同学同过主题班会统一认识:只有合作交流才会实现“双赢”。一赢:成绩较弱的同学因为被成绩优秀的同学帮扶而得以提高;二赢:成绩优秀的同学因为帮扶成绩较弱的同学而使自己理解知识的水平进一步深化。使班级营造出差生愿学,优秀生愿教的合作交流氛围。

(三)通过“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将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我们让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弱的同学称“一帮一”学习对子,让他们彼此之间鉴定帮扶责任状,明确帮扶的目标,措施,具体做法。在进行成绩评价时,只要成绩较弱的同学取得进步,那么帮扶他的优秀同学也受到表扬和奖励。通过这种做法,将学生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节课有45分钟,至少要拿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探究和展示。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课堂展示人次的多少是决定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积极参与课堂展示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在教改过程中,我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

在教改之初,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往往有很大的疑惑:怕出错,怕同学、老师笑话,不敢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内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只要你敢参与,哪怕是你讲错了,就凭你参与课堂的勇敢精神,我与其他同学也为你喝彩!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消除顾虑,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培养参与积极分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教师要先培养一批积极分子,给其他同学一个榜样带动作用。老师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这些同学组成课堂展示的派头兵,其他同学在榜样的带动下,也不免遥遥欲试。

(三)在全班评选课堂参与积极分子

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的两个组长统计出自己负责的五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依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参与次数多的同学用红颜色的笔在每个小组的黑板上方表扬出来。对于参与次数少的同学,老师了解情况,进行思想爱教育,让这部分同学自己定出第二天参与课堂展示次数的目标,第二天进行跟踪。通过这种做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参与氛围。

(四)评选课堂参与积极小组活动

在此项活动中,我给各个小组制定统一的评比标准,根据各组参与人次的多少、参与积极性的高低,参与质量的好坏评选积极小组。此项活动可以用于一节课的学习小组评比,也可以用于一周的学习小组评比。通过树立榜样、表扬积极、鞭策落后,搞好小组评比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这半年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做法,很多观点比较肤浅,有些想法还不成熟,仅供大家参考,诚盼与大家在不断研究、实践、总结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真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尤其如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般而言,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善,要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三、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育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参与,又必须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成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中,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第五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成为广大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弊端尤为显著.针对该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为大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提供指导,以促进网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现状;自主学习

根据行为理论研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行为不但包括如交流、查找和训练等经过观察研究和测量的外在行为,还包括记忆、分析等内在的隐性思维[1].网络自主学习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学习者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促进大学生的个人专业成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297份,回收279份,问卷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267份,问卷有效率为96%.性别、专业、年级分布合理,符合研究需要.从登陆网络教学平台的频率看,学生们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来进行网络学习,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还有待提高.从平均每次在线学习时长来看,63.3%的学生可以保持在0.5~1h.网络学习的质量与在线时间没有必然的决定关系,但在线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习质量.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学生能够保持1h以上的原因是:教师将登陆时间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看,“学习感兴趣的课程”、“浏览教师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和“查找作业信息或上传作业”是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目的,其中“浏览教师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所占百分比最高,达到了86.1%.关于网络学习的接受和适应程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50%以上的人对于网络学习很感兴趣,只有很少一部分,约10%的学生仍习惯于传统课堂的面授.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时,仅有16%的学生能够完全不受无关信息的干扰,完成网络自主学习任务;74%的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网络信息的影响;其余10%的学生则由于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学习专注力较差,经受不住网络其他内容的诱惑,疏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计划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下去.调查者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时分别有72%,66%的学生偏向于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46.7%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的功能存在欠缺致使平台使用率不高,师生互动不充分,学习效率不高;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媒体资源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高的认同,但32%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提供的资源种类单

一、更新缓慢.

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从调查中发现,建设水平不高是制约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的关键因素.由于校园网络连接速度及稳定性的因素,常常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更新速度缓慢等现象的出现.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未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受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及操作水平限制,多数课程平台仅限于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下载,发布通知及问卷发放等简单功能.研究型学习、学习论坛等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块并没有得到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再者,平台的资源建设往往优于教学,而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多是依据知识结构,并非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设计出的学习资源经常是与传统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相差无几.

2.2自主学习计划不合理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学习时间和方式,但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导致了学生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即使部分课程的教师在课前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指导,但网络学习往往缺乏教师实时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律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难以有效实施.尤其当面对网络游戏、聊天和视频等诱惑,常常会迷失在网络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3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脱节

根据调查发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的使用目的是完成作业和浏览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教学内容为主,而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则以下载资源进行复习,完成作业为主.尽管多数教师会将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源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但主要的学习资源内容仍与课堂教学内容类似.这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反复学习,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缺失,若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常常无法明确学习目标,不能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面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束手无策,这成为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1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及自我评价一系列的行为无疑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应用[2].如何提高资源的丰富度,及时地更新和管理信息资源,对提高教学平台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相关模块的开发和使用,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考评及对课程的有效管理,如教师培训、奖励政策和监管手段等,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3.2制定可靠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

网络学习计划要科学、周密和切实可行,既讲究原则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定计划主要是针对课余时间而言的.因此,制订学习计划必须从科学、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入手.网络学习过程中,不能盲目毫无章法地学习,由于不能及时地获得教师实时的学习指导,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尤为重要[3-4].作为网络自主学习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教师的相关学习指导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功能模块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探究和协作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

3.3注重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是以前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所欠缺的.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面对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可能会面临来自自主学习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挑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建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搭建桥梁,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理论和方法外,适当增加远程实时教学、网上异步交流、实验教学、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等形式的活动[6-7],不但能够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网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实践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大量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课上和课下的网络学习重新组织和反思所学,并与其他的学习者协作建构知识.面对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变,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各个阶段,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有效性[8].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进度及相关问题进行处理,以应对全新教学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1

[2]潘庆红.Web2.0环境下学习行为的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形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1):35-39

[3]吴耀宇,吴凡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144-145

[4]史先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107-110

[5]林秀曼,谢舒潇,吴芸.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9):57-61

[6]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7]王永花.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4):73-77

[8]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67-70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良好教学平台 促学生自主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东曲国岱杨爱华 摘要: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把数学课堂教给学生 古冶区古冶小学 王振英学科:数学 看了《听名师讲课》一书对特级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黄泥河小学高艾玲【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摘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随意的拿一些情境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我们就会进入误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摘要] 本文通过六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教学媒体的介绍,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并研究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电化教学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摘要】 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无效提问是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反之,有效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