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28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二十八】
教师该怎样去爱学生
——读《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后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使学生将教师要求自觉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建立威信不可或缺的前提。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教师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呢?读了《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一书,颇有收获。
爱学生,要宽严有度。
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
怎样才是真诚宽容的爱?怎样才是尊重学生?教以正,管以严。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形,人无管教不成才”。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是需要管束、渴望管束的。在他们说错话、做错事、走弯路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急着批评埋怨他们,而是努力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提醒他们,及时的伸出手拉一把、扶一把,特别是在他们迷惘或困惑的时候,给他们指明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一般来说,我谅解犯错误、做蠢事的孩子。这种谅解能触动孩子自尊心的最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灵中产生一种促使他纠正错误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孩子不仅深深悔恨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且以积极的行动将功补过„„常有这种情况:比起那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惩罚行动来,谅解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要强烈得多。” “真正的教育能手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从道德上给予评分时,不是使用尖锐的、严厉的字眼,而是首先使用具有细微感情色彩的常见词语。”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散漫、懒惰和拒绝管束是不可以宽容的,它是意志薄弱、没有理想、自私自利、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心的表现,对这种状况的宽容不是爱。现在的学生,需要教师适度的“专制”。现今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规则意识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是非观念的缺失。当我们向学生灌输做人理念的时候,有时必须采取“专制”的手段,不必尊重所谓的“个性”,否则就会把他们尊重得不成样子了。在我们的周围,因为过分“尊重”学生,造成不良后果的事常有耳闻。有的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努力做到了与学生“亲密无间”,最后造成了上课时学生毫无纪律,丝毫不尊重老师的状况,这样也就根本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教学了。与学生过分的亲近,缺失老师应有的尊严感,也就不能做到对学生的严而有度。
爱学生,要善待学生。
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作为老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老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记得上学期,我们班的一个成绩中下生,平时在班上也是少言寡语的一个男生,在他的日记中提出了他的困惑,老师的工作是那么的辛苦、繁琐,要他选择是绝对不要当老师,他好奇我为什么就选择了这个职业。为了解答他的疑问,我特意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来,他又在日记中写到了这件事,他觉得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老师的重视,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此后,我发现他变得比以前要开朗了,还经常能在上课时发现他举起的右手。
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作为老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
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一个有威信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宽容本身就是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魏书生老师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努力使别人快乐,也能使你自己快乐。教育教学的整个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赏其亮点,激励其进步,信任其言行,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受,那教师就有了威信。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真才实学地教育学生,真知灼见地感动学生,让师生关系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最高境界。
附录:《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目录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目录
第一章其身正,不令自威 ——做个人品出众的教师
有威信的教师应该“有人格做背景”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首先教育好自己
尊重,树立威信的起点 师道需长存
“文人相轻”要不得 提升教师的德性修养
第二章本领是树立教师威信最好的武器 ——做个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师 先有金钢钻,再揽瓷器活 优化课堂教学
让教学充满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尊重个性,因势利导 教师是职业,更是专业 成为专家型教师
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第三章尽职尽责的教师,学生才会敬佩 ——做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教师职业理当成为富于责任感的事业 应对教师责任与权利的冲突 敬业,珍惜自己的职业
乐业,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保持永远不变的激情
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
第四章尽心尽力的教师,学生才会感动 ——做个富有亲和力的教师 爱学生的教师更有威信
宽容是通往威信殿堂的必经途径 发自内心的情感,比知识更有感召力 维护威信不能“高高在上”,要蹲下身来 让师生关系永远阳光灿烂 怒发何需冲冠 学会欣赏他人
一定要懂得自我克制
第五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做个起表率作用的教师 为人师,也为人表 三分教,七分带
“身教”不如“心教” 做一个美的使者 细节之中显师表
第六章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做个声誉良好的教师 教师应当是一个诚实的人 讲信誉、守信用、诚信为本 教师威信也从谦虚中来 爱护自己的形象 让学生信服
不要影响其他教师或学科教学 化解矛盾,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
第七章学生心中自有一杆秤 ——做个公正开明的教师 没有尊卑,只有平等 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度
“阳光操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绝不放弃后进生 正确对待学生意见平等对待学生监护人 剔除“教师霸权主义”
第八章艺术性地处理问题 ——做个有智慧的教师 要善于“笼络人心” 学会与学生促膝谈心 掌握师生沟通的技巧 轻松应对教学尴尬 走出语言表达的误区 不断积累实践智慧 锤炼表现力
第九章宽严有度、教管有法 ——做个管理有方的教师 让批评在学生心中生辉 “民主”与“专制”相得益彰 严格课堂纪律和班级守则 严慈相济 适度惩戒
“杀一儆百”不如“悔过自新”
尊重学生,并非允许他们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第二篇: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系列材料27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二十七】
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能不说是其直接原因。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就轻;课堂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重。由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可以说目前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程度不同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困境。
一、尽管素质教育正向纵深发展,但诸多的原因仍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
下面仅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些剖析。
(一)“五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思想障碍。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过:“我们的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同时,我们的应试教育搞得得扎扎实实。”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一套“五中心”的模式。
l、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一般的课堂教学对此并没未达成共识,不少的课堂,“主体”却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得围着教师转,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于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2、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虽说新课程改革已搞了多年,但不少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似乎教学只囿于课堂。因而,教学变成了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教学,致使学生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三缺乏”一一思想上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学习上缺乏自学能力,便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3、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尽管目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正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新方法、新理念得到广泛实践。但教师、家长、学生并没有真正从以前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由于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唱主角,因而教学活动便是教师按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讲解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生的基础,接受的能力则考虑甚少,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4、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不少教师的眼光只看到课本,固守课本,自然课堂上的讲解便以一本孤立的教材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只有学科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则名存实亡,活动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尽管写进了课程标准,列入课时计划,却始终难以付诸教学实践,成了一纸空文。
5、一切讲解以应付测试为中心。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仍然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教学仍秉承“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理念。教学老是跟在考题的后面瞎跑。多考的多讲,少考的少讲,不考的不讲。特别是毕业班更是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为普遍推广的“经验”。
(二)“五个一”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显性表征。
下面五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一讲到底,满堂灌。讲风太盛是各种教学的通病。课堂上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人认为:不讲似乎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到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的埋怨,领导责难;我没有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了你答不出,便是你(学生)的问题了。因此,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讲得过多,讲得太细,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时间。难怪有学生向教师呼吁:“还我自读权,授我自读法,留我自读时。”有的课堂上虽有几个点缀性的提问,其目的是服务于讲,本质仍然离不了一个“灌”字。
2、一练到底,满堂练。有的教师又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单,上课做题单,讲解对答案。”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是可有可无、机械重复的练习题目。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白费时间,徒耗学生精力。
3、一问到底,满堂问。强调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却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堂堂都是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岂能不低?
4、一看到底,满堂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也不动脑动手。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5、一乱到底,满堂乱。有的老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纪律松驰,管理混乱。课堂如“放羊”,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学生思维的五种缺陷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隐性表征。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从当前课堂教学看,学生思维活动很不充分,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五种缺陷。
1、依赖性。现在的学生多“唯书唯上”,书本上怎么说,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去思维。平时死记,考试死答,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缺乏变通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思维的封闭状态,这是出现“高分低能”的症结所在。
2、单一性。不善于从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前因与后果、偶然与必然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常常表现为孤立的线性思维,表现出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和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多求同思维而少求异思维,多横向思维而少纵向思维。
3、无序性。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顺应同化,建立自己的认识结构,不善于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少学生毕业了,对已学过的内容还是七零八落的,呈无序散乱状态,构不成知识组块,组不成知识网络,理不清知识层次,建不起知识系统。
4、浅露性。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的真谛。不懂得去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明象,循文悟道。因此,阅读中大多只能领会浅表层的明示信息,而发掘不出深层的隐含信息。
5、缓慢性。思维迟钝而不敏捷。阅读速度慢,作业费时多,作文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不善于联想和想象,举一而不能反三,触类而不能旁通。
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决不是责难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必须综合治理。
二、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要从源头进行整治、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一)切实转变观念。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质量观,效率观,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注重实践能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三)加强实践演练。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要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其二,敢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三,积极开展大教研活动,给每位教师搭建广阔的实践舞台。
(四)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培训,多个层次的实验演示,制定符合师生实际、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活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思维的全过程,把每一个过程折射出的共性东西记录、提练、提升,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选自《中学教研》2011年第2期2
第三篇: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系列材料29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二十九】
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中国教师报—中国名师大讲堂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2.课前要“胸有成竹”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34.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3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36.平等、民主的课堂很重要4.巧用课前三分钟5.第一印象很重要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7.做一个真实的人8.要了解你的学生9.给学生自由的空间10.课堂要立规矩11.给学生一个期望12.和学生有个约定13.课堂管理要管放有度14.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15.要有一颗包容的心16.把爱给每一位学生17.保持亲和力18.赏识你的学生
19.切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20.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21.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22.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23.让你的眼睛会说话24.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25.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26.身教重于言教27.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28.努力实现有效教学29.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30.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31.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32.控制好课堂的“活”33.将游戏引入课堂
37.善待学生的错误38.让学生自己“认错”39.善意“忽视”不良行为40.表扬和批评要适度41.把握好公正的天平42.善于委婉地劝诫43.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44.正面教育效果好4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6.帮助学生赢得信心47.巧用个别谈话48.“一帮一,一对优”49.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50.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51.多看学生的闪光点52.巧设物质奖励53.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54.慎用您的课堂语言55.用心对待“个别生”56.签订课堂管理合同57.用好学生舆论监督58.给孩子认错的勇气
59.教师要有细心、慧心、恒心和耐心 60.放宽胸怀,学会等待61.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62.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63.学校里没有相同的课堂64.用心呵护课堂的秩序65.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66.“课堂”管理工夫在课外
第四篇: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9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九】
如何构建“好课堂”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的课堂呢?
★搜索正确的课堂元素:构建“好课堂”的前提
所谓正确的课堂元素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主要包括“好课堂”的标准、“好课堂”的文化和“好课堂”的艺术等。
1.把握“好课堂”的标准,让师生有据可依。
“好课堂”的标准在于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平台,而且是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既可以由教师的经验和兴趣生成,也可以由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生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允许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生活故事,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进步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同伴发展的喜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给以适当的压力与动力而不是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从而感受到挑战,以努力达到能力、技能与思想上的新水平。在这样的过程中,全班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均受到关注,学生不会因为其天资不同而形成关系尖锐的等级,每一位学生都会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确保学生学习行为的顺利进展。可以说教师不仅仅是在教知识更是在教学生。
2.积淀“好课堂”的文化,让学生接受熏陶。
“好课堂”的文化在这里主要指教师使用恰当的课堂语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
一方面,“好课堂”的教师语言是十分讲究的。首先,它注重语气委婉、温和的一般疑问句,而尽量避免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如“×××,请把门关上,好吗?”,而不是“×××,把窗户关上!”;其次,它注重使用“我”的感受而尽量避免强调“你”的行为,如“我不喜欢上课说话”,而不是“×××不要说话”;再次,它善于对事不对人,如“上课吃东西是不妥当的”,而非“上课吃东西的同学站起来”。
另一方面,“好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催人奋进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的是一个敢于质疑、追问的环境,设置的是一个勇于合作、参与的情景,让学生一进入这样的课堂,就会立刻产生一种条件反射——主动学习、积极合作,善于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也掌握了帮助学生的最佳时机。
3.掌握“好课堂”的艺术,让学生体验美感。
“好课堂”的艺术在于,教与学的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
教师“教”的内容不能一味地平淡无奇,也不能一味地激情饱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同时还要用激情同化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全力学习;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教”的内容
添加一些“调味料”,这些“调味料”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奇闻轶事、可以是幽默笑话、也可以是自己的杜撰,学生的感情在“调味料”中起伏的同时也巩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
在教师教的过程中还要强调课堂的“音乐感”。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加快语速以及声音忽高忽低的讲解,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惊奇和惊喜。
★采取恰当的课堂措施:构建“好课堂”的关键
所谓恰当的课堂措施在这里指的是教师运作课堂,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的平台。它包括提高教的能力、激发学的兴趣和促进师生互动等。
1.提高教的能力,树立新的教师形象。
教的能力在这里不仅仅指的是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指的是让学生如何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符合他们年龄阶段认识水平的新知识,也非常容易理解经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导入的新知识,而以陌生的事物来记忆或理解陌生的事物却大为困惑。
比如,当教师用学术性的语言来讲解复杂的物理原理或数学公式时,能够在第一遍听懂的学生为数不多,除非学生都实际上达到教师的理解水平。
因此,教师传授了知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需要下一步教会学生如何来理解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怎样尽快理解、记忆这些知识,并最终具备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探求学的方法,创设新的学习路径。
学的方法在这里指的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它包括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和学习机会的及时利用等。
“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的方法应该在课堂上被师生重视。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应每个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善于支配时间,抓住最佳学习机会,学会在“恰当的时间里做恰当的事”。
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学习,学期结束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因素以外,这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失效的重要原因。
3.促进师生互动,塑造新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局限于人们常说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它着重强调的是“教”与“学”的多维关系,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多种相长。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学记》中,“教学相长”原来指的是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施教的相互促进,亦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的不足,在“学”的过程中又发现自己“教”的欠缺,从而使两者相互促进。同时,“教学相长”也启迪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需要谦虚谨慎,放下架子,注意从学生那里获得教学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摘自2009年8月《中国教育报》
第五篇:金陵外国语学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18
【金陵外校教育理论学习材料之十八】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构建新型课堂模式
——关于课堂管理的几点想法
怎样能让课堂教学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研究,培养出外在精神风貌与内在意志品质高度统一的现代文明人。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某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课堂上以老师讲、学生学为主要模式。教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循规蹈矩,传经布道;学生不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俯首聆训。这种做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从而教得呆板、保守,孤僻、中庸,使良好人生的养成、高尚人格的形成都受到限制。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值得广大教育界同仁重视和研究。本人自知浅薄,斗胆把一愚之得作如下陈述。
一、营造热烈的课堂民主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否主动积极参与,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角色的确立和教师情感的发挥紧密相关。那么究竟怎样去做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片面型师生观,建立平等信任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甚至相反的见解;机智处理打断课堂教学的学生提问,使学生消除顾虑,敢于大胆发言。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总之,教师心中要有课本,更要有学生,课堂就能变成一个活跃的研讨会场。
其次,教师要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人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是幕后英雄,合辛茹苦,不抛头露面,却培养了无数的“明星”,导演出无数令人难忘的人生之旅;还有人说教师是道旁加油站,公路里程碑,在学生这辆汽车需要的地方就随时出现,才使得汽车拉力赛更精彩。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做到这样,也完全能够做到这样。
第三,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重视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情感性。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行为能激发兴趣,感染情绪,唤起热情。同样,期待的目光,可亲的笑容,得体大方的姿态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鼓励主动大胆的课堂理性辩论
作为教师,在课堂就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我们要积极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可以设辩题以理服人,例如:在学完萧乾的《枣核》以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并不等于改了民族情感”,提出正反两方面辩题,正方:加入外国国籍的人,同样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反方:爱国不应加入外国国籍。显然,持正方观点同学可以用陈嘉庚、1杨振宁、李政道的例子来驳倒对方。还可以不确立标准答案,以据服人。例如:学完课文《伤仲永》以后,可以提出“人的成才是智力因素占主导,还是非智力因素占主导”这一辩题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已去寻找依据,折服他人。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以理服人。例如:学完课文《死海不死》之后,让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死海若干年之后会因水份大量蒸发而干涸吗?”最新资料表明死海不会因此而干涸。因为死海边缘浅、中间深,干涸后,海水退入较深海区,海洋面积缩小,蒸发量也就减少,这样刚好和约旦河的注入量达到平衡,面积不会再缩小。
三、引导逆向发散的课堂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和信息,要让学生在获取精心筛选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更高明的创造性思维。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一节课的知识信息是一块铁的话,那么加上一些德育内容就是镀了金,而加上思维品质的内容就是提高了含金量。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逆向的课堂创造思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筛选那些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做好训练计划,力争体现多解多变,求同求异的原则。例如:学生在学习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时,可以把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学生可以领会出这两篇文章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前者是夸张、渲染、讽刺的风格,后者是幽默、滑稽之中浸透着辛酸。还可以在学生学完“环境对人才成长有重要影响”这一政治课题时,指导学生做《近墨者未必黑》这篇作文,或者指导学生阅读《爱莲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总之,要想造就一批能经得起时代大潮考验的新世纪人才,就应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创设实用多极的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涉及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品性、知识、能力千差万别。因此,课堂教学也不应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科的特点,从培养人而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能力的角度,创设出实用的、丰富多彩的、有助于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师生互动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体现“导学、精讲、勤练”的原则,搞群言堂,精讲启发,把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反馈校正。还要体现过程研究的原则,多问“为什么?”“何以见得?”“不这么办会怎样?”。举一反三,授之以渔,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甚至其类似然;不仅知现象,还要知本质,甚至由此会产生的其他现象;不仅知结果,还要知过程,甚至还会产生什么结果。还要体现全面全体的原则,尊重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的特点,各学科、各年级、每个人都要兼顾。
搞好课堂教学,培养新世纪人才,是笔者与各位教育界同仁的光荣职责,以上说法,挂一漏
万,还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