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分析与改进教育叙事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 徐丽娜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努力创造出恰当有力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才会集中精力去学习。
班级中,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作为教师的我知道,这是因为平时的写作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的观察力较差,不善于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因此,营造一个积极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当务之急。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写作兴趣,我会带领学生种豆芽,体会亲自动手做的过程。将种好的豆芽放在教室里的窗台上,让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每天写观察日记。我还会和孩子们一起把牵牛花种在教室的花盆中,让它顺着窗帘架向上爬,让学生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将要描写的小动物请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去仔细观察。慢慢的,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激发他们浓厚的写作欲望,写作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学期,我在讲授《怀素写字》这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班级学生的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展示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进行评价。这时,听到下面的同学不由地发出赞叹。我接着问道:“看到这些作品,你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字,那该多好啊!” 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字给我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同学们,相信看到这一幅幅优秀的作品,你心中的想法就是也想写出这样让人赏心悦目的字,是吗?”学生们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怎样才能练出一手好字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只要你认真阅读就能够找到它。”这时,已经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认真读课文找到答案上了。这样,经过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本课的重点:怀素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是因为他的勤学苦练。并且从中还找到了重点语句“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很多学生将这句话抄在纸条上,贴在文具盒中,这句话成了他们每次写字时的指导语。这样,用孩子们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以上教学案例证明,只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
第二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我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活动分专题讲座,名师论坛,实践指导,名校访学四大环节,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阔了我们参培学员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理论,增长了我们的教学技能,也使我们在同伴的互助与交流中收获了信心,找到了名师成长的途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针对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从两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语文教学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开展工作。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地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为己用,从而快速地提高作文水准。
2、读写结合。
对于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我们要严肃对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可以走“仿写”的路子。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本课写法来介绍介绍一种植物,这为练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介绍一种植物或物品,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样会造成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效应,但事物总是按从大同小异走向小同大异的,没有仿写便没有开始,更别说去创造了。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如何,让其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开始,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也许会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
4、落后的教学方式要改革。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因此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二)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在学生的基础学生得扎实之后,教师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靠读课文,受益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把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也不见得有一部《西游记》或《红楼梦》等小说的内容丰富。因此,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读课外读物,并利用班会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读物的书名、主要内容等,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课外书不像教材那样正规、严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个优秀作家并不是靠在校学过的教材而成功的,而大部分,都是靠这些课外书来取得的。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的创作并不是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我们想不到的创意。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教师给予帮助,他们就会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就不会有《三重门》这样的优秀作品。
第三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进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进
自2011年起,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探索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许多棘手的困难,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涵,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改革信心。我们的改革重点在课堂教学,改革抓手是小组合作学习,改革目标是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继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心血来潮,脑袋发热,既要预期它的美好,更要承担它的风险。所以改革前必须做好功课,弄清几个问题,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
改什么?
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核心素养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来真刀真枪地操练,所以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改革避不开的必经之路。脱离课堂教学,所有改革就脱离了实践阵地,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决定要改就改关键,要改就改症结。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必须要改,而且要改得彻底。
为什么改?
理论层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无论是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还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都是以学生的独立自主为前提,而这些在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觅其踪影的。
现实层面:自课改以来,迫于改革压力,全国各地自上而下都在轰轰烈烈地搞改革。其实在这场教育大变革中,有很多应试遗毒在裹挟着改革的进程和效果。有来自社会与家庭的舆论压力。他们只看成绩不管其它,只要成绩高,老师也好,学校也好。只要成绩下滑,老师也孬,学校也孬;有来自教师的敷衍。多年的教学模式已得心应手,习惯了传统的一言堂,听不得与自己思路相悖的言论,一切备课内容以外的声音都是在浪费时间。领导听课我就课改,领导刚走马上应试。上面检查,下面搪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来自学生的困惑。习惯了老师读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现在反过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去问,他们反倒无所适从了,就像被圈养久了的宠物,放归自然却不知所措了;有来自学校的抵制。很多学校不是不想改,而是不敢改,是怕改革带来的学生成绩震荡影响学校的声誉。所以导致干着两层皮的工作。面上课改轰轰烈烈,实际应试扎扎实实。老师们工作量加倍,学生们课业量翻翻。教师怨声载道,学生精疲力竭。
基于这种现状,学生别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与反思、自我管理,就连上课说句话都要看看老师的眉眼,揣摩老师的好恶,还谈什么独立自主。这样的现状不改怎么能行?
怎么改?
1、统一思想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一个参与改革的成员思想必须高度统一,要有坚定的信念,有高度的热情,有过硬的基本功,有坚决的执行力,有灵活的创造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改革之初,通过班子会议、中层领导会议、教研组会议、全体教师大会,组织各个层面的人员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献,从大的视角理解和把握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降低或者消除教师思想上的顾虑和障碍,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通过问卷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知程度,对课堂教学改革所持的个人态度和观点,对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集思广益,确定自己学校的改革重点。
2、重点突破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必然也是学生。虽然现在有双主体之说,但归根结蒂还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素养的核心部分,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可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可测,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难以靠一节课或一个阶段完成,而且靠讲授也难以达到,是一个熏陶、体验、积累的过程。综合这些理论依据,结合教师的反馈,我们确定了改革的突破口——“以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目前而言是非常前沿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质疑、体验尝试、反思总结、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等素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培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实施前组织教师对国内外此项研究的实践成果做了全面的学习了解,对自己的学生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问卷分析,对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小组的组建、分工、管理、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实科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能够胜任的教师重点培养,示范引领。对不能胜任的教师,重点关注其学生发展,以学生的进步倒逼教师专业成长。
3、分享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广袤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发展有无限可能。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经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们的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独立思考,善总结分析,乐与人分享,敢质疑对抗,能拓展创新,有责任担当……小组管理模式从课堂教学已经延伸到班级管理的各个角落,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可以管理自己,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通过镇内的教科研活动即时地分享取得的阶段成果,同时也在县域内通过现场交流会的形式,与兄弟学校进行沟通研讨。
改革总是伴随着困惑。几年来的改革工作让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养方面受益匪浅,但在知识与技能这边却跛了腿。多次监测学生的成绩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甚至还远低于改革前的分数。经过反思,初步找出了几个原因:一是学校教研室的缺位,对各班级课堂教学跟进不足,没能及时的监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日常教学活动中没有给教师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监测数据;二是教师的缺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过于依赖学生的活动组织,在引导、点拨、总结、提升等环节角色定位不准,缺少对知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三是课堂效率低下,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保证学生小组活动,无节制地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挤占了大量巩固练习的时间,导致学生复习时间严重不足。当然,还有许多客观因素,比如教师流动性大,调动频繁,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成长滞后于学生成长速度,班级小组运用达到瓶颈期等等。
虽然遇到困惑,但是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下,因为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我们相信困惑只是暂时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时间的磨砺,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不动摇。
第四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进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进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生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来说动手较早,在2000年就开始探索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0年借凤城市教学改革年的契机,组织广大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深刻反思过去课堂教学的得失,寻求与课程、教材、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模式,努力探索弘扬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改思路。学校借鉴凤城六中“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本校情况,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总结,确立了“主体目标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目标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前置诊测、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达标检测。这种模式中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为了教,更是为了学,教师通过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理解、怎样思考,不仅了解学生懂不懂、会不会,还了解学生是怎样懂的、怎样会的,必要时给予即时纠偏、点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进而反馈提高。
我们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
一、优化目标
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第一环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思维起点,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精准定位于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但走进我们的常态课堂,就会经常发现,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目标都定位模糊或定位不准,核心素养培育缺失。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笼统。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再次,教学目标设计要重点突出。最后,教学目标要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
二、落实独立预习
自主发展是学生重要核心素养,“独立预习”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但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研究,没有认真组织安排,预习流于表面形式,预习过程没有落实。“独立预习”环节强调自学的自主性、独立性。学校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读、思、做、记”分步预习法落实“独立预习”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读”,即通读教材,了解内容。细读教材,品味内容。边读边画,画出重点。“思”,即思考探究,挖掘知识的内涵。对重点难点,深思熟虑,达到融会贯通。“做”,动手做题,在做中发现问题。对课后习题,先试着解决,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记”,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不理解的地方等,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标记,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针对性。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读、思、做、记”分步预习,突出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分步预习法的实施,师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学习,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三、设置问题情境
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又在解决新问题中发现新问题。通过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化学习既能体现知识系统化,又是一个在探索外边世界中自己个人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比如化学课在讲《酸碱盐》时,向新配制且较浓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出现了红色,但一震荡,红色迅速褪去,这又是为什么呢?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有关工业NaOH生产的资料,发现了工业生产的NaOH中含有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暴露出知识的不完整,而通过查资料或再实验来完善知识结构。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碰撞思维,感悟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和积累实践经验,培育和形成核心素养。
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最为微观具体的层面,是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环节。教学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需要我们转变视角,用核心素养更新我们的知识观、教学观和育人观,指导和引领我们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篇:课堂教学自我分析和改进计划
课堂教学自我分析和改进计划
陈魁禄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调,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发挥少,课堂还不够大胆放手,教学氛围还不够民主和谐。
2、语言亲和力不够,没有放低姿态和学生融为一体。
3、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情境创设还需努力打造。有时鉴于教学任务重,唯恐时间仓促,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造成课堂上有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互动交流的时间太少。师生互动不够充分、灵动,不注重生成,不够高效。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授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角色。
4、作业布置还需分层设置、精心选择。
5、课标理解不够到位,三维目标贯彻不具体。
二、改进计划
1、课程标准是教学进程主要依据,新学期上课前,应认真学习,掌握物理学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将物理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地制定出各部分内容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录和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地选择教学方式。
2、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在课程结构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师的备课应考虑到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课堂演示和实验指导等或若干方面、把本门课中各次课的内容逻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指出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应是早就心中有数了的,这样才能出现即席讲课、活泼自然的局面。只有把课讲到学生的心坎上,才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3、科学的安排提问,提问下不仅能调节讲课进程,同时教师也能在学生回答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益处。教师在提问时应给学生某种提示,让学生感到是同教师一起寻求答案,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提问应体现出下列几点。(1)表现出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和知识水平。(2)与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相适应。(3)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4)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目标。(5)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
4、鼓励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讲课时应有足够的停顿时间,使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或对某个问题作短暂的思考。教师可以走近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以表示欢迎他们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