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5 14: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张付林

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特别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只有“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就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并对教材进行开放、充实、超越,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教学案例的有效呈现。

关 键 词:课堂有效性教学预设教学效率生成资源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和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数学教学呈现出一片新面貌:老师们逐步认同了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四个注重”:即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是,为什么不少教师认认真真地备了课,并在课堂上认真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呢?笔者认为,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课堂上没有关注有效的教与学。这里实际上体现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一件事”两个不同的理念,思想不一,定位不一样效果定不同。本文试通过这几年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体会和实践,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性认识

(1)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

浙教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已经过多次实验改革逐步进行完善,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符合生活的实际,所列举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合适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再创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我不局限于书本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求其方法,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得出了三种具有创意的方法,从而丰富了教材的知识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2)变换例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变换例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例题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例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自己无关,因此学生对学习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将问题的背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内容,即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二是把例题转变为多样化,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改变条件和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努力探索,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曾有人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我们认为,学生才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实践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预设精化,为课堂有效资源的生成培育土壤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默契配合,尽情演绎生动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二次函数应用

(一)时,为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课前布置每位学生每人准备一根16cm长的铁丝,然后在上课时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问题:用你手中准备好的一根16cm长的铁丝,请问:⑴你能围成一个矩形框吗?⑵比一比每个同学围成的矩形框大小相同吗?⑶量一量、算一算你围成的矩形框的面积多少?⑷你能使围成的矩形框的面积最大吗?⑸如能,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围成的?这样围成的面积为什么最大?⑹用这根铁丝你还能围成什么图形,能求出它的最值吗?⑺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二个矩形框,有几种围法?⑻如果要围成的二个矩形框的面积之和最大,那么这根铁丝分成的二段长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这样几个问题深深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学生的生成资源丰富,这就要求老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课题引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最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可见,情景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预设,准备好学生熟知的事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例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情景设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为课堂有效资源的生成培育了土壤。

2、关注解题优化,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精辟地谈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合作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为了低效的“放养”;

一些情境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创新的最好体现应反映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优化解题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氛围。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凡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的解题过程不肯反思,解题方法得不到优化,导致解题死板,应用不灵活。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优化解题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3、注重课后知识提炼,让知识结构更有序有效

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不可能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在课堂上解决,一堂课下来,有些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但更多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模棱两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提炼:⑴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内容从新进行罗列和梳理,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⑵对课堂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重新思考,有没有其它更简单方法,一道题有几种解法,如果改变它们的结论和条件,又有没有新的思路。⑶做好数学笔记,把课堂上和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整理,寻找错误原因及时订正,并用笔记形式给予记录和反思。⑷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创新,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做到从老师布置的一道题目中,获得更多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后对知识的提炼和反思,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因为教师也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里解决。一节课只有 45分钟,哪些新问题需要在课堂上放大?哪些问题引发课后再思考、再讨论,这些都是新课程给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

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开放、充实、超越,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其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就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的教学才既重理性又不轻感性意识的生成过程教学,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王德军主编

2、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余文森

3、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马复

第二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特别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只有“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就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并对教材进行开放、充实、超越,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教学案例的有效呈现。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教学预设;教学效率;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36-02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和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数学教学呈现出一片新面貌:老师们逐步认同了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四个注重”:即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是,为什么不少教师认认真真地备了课,并在课堂上认真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呢?笔者认为,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课堂上没有关注有效的教与学。这里实际上体现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一件事”两个不同的理念,思想不一,定位不一样效果定不同。本文试通过这几年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体会和实践,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性认识

1、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

浙教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已经过多次实验改革逐步进行完善,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符合生活的实际,所列举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合适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再创造,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我不局限于书本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求其方法,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得出了三种具有创意的方法,从而丰富了教材的知识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2、变换例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变换例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例题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例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自己无关,因此学生对学习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将问题的背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内容,即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二是把例题转变为多样化,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改变条件和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努力探索,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曾有人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我们认为,学生才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实践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预设精化,为课堂有效资源的生成培育土壤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默契配合,尽情演绎生动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二次函数应用

(一)时,为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课前布置每位学生每人准备一根16cm长的铁丝,然后在上课时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问题:用你手中准备好的一根16cm长的铁丝,请问:(1)你能围成一个矩形框吗?(2)比一比每个同学围成的矩形框大小相同吗?(3)量一量、算一算你围成的矩形框的面积多少?(4)你能使围成的矩形框的面积最大吗?(5)如能,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围成的?这样围成的面积为什么最大?(6)用这根铁丝你还能围成什么图形,能求出它的最值吗?(7)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二个矩形框,有几种围法?(8)如果要围成的二个矩形框的面积之和最大,那么这根铁丝分成的二段长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这样几个问题深深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学生的生成资源丰富,这就要求老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到师生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课题引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最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可见,情景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预设,准备好学生熟知的事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例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情景设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为课堂有效资源的生成培育了土壤。

2、关注解题优化,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精辟地谈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合作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为了低效的“放养”;一些情境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创新的最好体现应反映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优化解题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氛围。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凡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的解题过程不肯反思,解题方法得不到优化,导致解题死板,应用不灵活。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优化解题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3、注重课后知识提炼,让知识结构更有序有效

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不可能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在课堂上解决,一堂课下来,有些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但更多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模棱两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提炼:(1)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内容从新进行罗列和梳理,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2)对课堂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重新思考,有没有其它更简单方法,一道题有几种解法,如果改变它们的结论和条件,又有没有新的思路。(3)做好数学笔记,把课堂上和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整理,寻找错误原因及时订正,并用笔记形式给予记录和反思。(4)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创新,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做到从老师布置的一道题目中,获得更多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后对知识的提炼和反思,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因为教师也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里解决。一节课只有45分钟,哪些新问题需要在课堂上放大?哪些问题引发课后再思考、再讨论,这些都是新课程给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提出的探究课题。

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开放、充实、超越,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其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就来自我们的教学实践: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的教学才既重理性又不轻感性意识的生成过程教学,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

(上接235页)不但使学生把书读薄了,同时也让学生把书变厚了。

二、阅读中表达的方式

1、表演――演课文情节,在具体情景中表达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的场景,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在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景”,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课本剧是表演的最好方式。

2、想象――自主建构,在审美想象中表达

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形象而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最容易为这种想象和梦幻插上美丽而有力的翅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用形象而又生动的言语带入审美情境,用言语的诱导和音乐的渲染展开学生梦想的翅膀,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发展情境,深化情境,凭借表象进行想象,可将书面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绘或记述的那一客观事物或尽量接近那一客观事物,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

物、如临其境的心理状态,调动起阅读兴趣。

3、理解――理解中表达,启发深层感悟

阅读理解后的这种表达是理解的深入,表达是否合理明确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如果说理解是学生对外界输入信息的接受,那么理解后的表达,则是学生在接收信息后,经过整合,再将信息作为阅读结果的输出,后者对前者来说,应该属于更高一层次的阅读。

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潜隐性和长期性,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是学习的核心部分。但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思索,独立寻找结果,深入理解,形成深层感悟。

4、争辩――争辩中表达,开发创新潜能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阅读表达也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表达,在表达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姜 肖

辽宁省庄河市向阳小学 116400 888ice8888@163.com)摘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情境创设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 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产生兴趣时而引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和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只有 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握教材

我们现行的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科学的,合理的使用教材,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材。

(一)认真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注重对教材的加工、归类重组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知,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教学《有几辆车》时,教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法,究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里都是自己不断地琢磨,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算法,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更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程度。

(三)、例题的转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文化与生活背景的差异,教材中有些例题与一些地区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教学与施教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素材,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会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看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对学习素材作了如下重组与诠释:①呈现实例,初步感知。投影出示生活中有关角的照片,指出生活中藏着的角。②动手操作,建构概念。描一描:教师提供一些图形,如五角星的轮廓、红领巾的图形,一些多边形等,请学生描画出图形中的角。③类比迁移,构造模型。让学生做角,尝试比较角的大小。④实践应用,拓展延伸。用纸来折角。这样组织素材,着力表现出“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逻辑结构,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这样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五、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让我们满意,都要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产传递正能量。作为教师,要永远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善于发掘孩子所拥有的潜在能力。作为评价,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而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1月

(2).《新课程研究》2011年1月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4).《现代教育教学导刊》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庄河市向阳小学

第四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乐学,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力,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思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独特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人的讨论,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还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的不良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加以解决。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学中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乐学氛围。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活而不乱、积极探究”的教学氛围。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我先讲了一个古时代一位国王与象棋大师戏言奖赏的故事;在讲《复数》第一课时时,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接受效率

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传授,常常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随时调节课堂知识容量

有效控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容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知识量的多少进行控制。

(2)控制讲课的速度

在一节课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讨论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效率。

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得到成功体验

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1、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2、注意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搞清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三、教师的感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交流,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肢体表现都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而在愉悦的情绪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智力的发展,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注意抓住每一个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表扬与鼓励,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此外,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用错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此外,教师应多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做学生的朋友、合作者、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关心、信任和爱,从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爱信任的话语都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活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和依赖,采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会提高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体验数学“生活”之味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铃声过后,教室里还是热闹非凡,我也不作声,悄悄的走近电脑,当“中国申奥成功”的录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里“刷”的安静下来,孩子们个个摒着呼吸,认真观看。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申办奥运会的国家是“中国”,这一声音在班级里传开时,全班的孩子都沸腾了。这时,我趁势抛出一个问题: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是几时几分?(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将这个令千百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时刻与时、分的认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接着,我又播放了许多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明星夺冠的精彩画面,每出现一个画面,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的直呼明星的名字,随着孩子们的惊呼,教师适时出示“中国选手刘翔于希腊时间8月27日几时几分夺得金牌?”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初步接触几时几分。把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把生活情境贯穿全课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同学们带来了布娃娃、机器人、苹果、小汽车、奥特曼、梨子„„等许多自己喜欢的物体。)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运用有效教法,感受数学“抽象”之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一)拨一拨,为学生释疑解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能令孩子茅塞顿开。

如: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知识不难理解,可是当出现:面向西时,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面向北时,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这类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的回答出正确答案。教学时,我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方向盘,并在数学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方向盘:当面向西时,把脸面对方向盘,并把西朝上,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学会了这个方法,只要方向盘在手,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

再如:教学《我们赢了》。对于一些特殊的时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读出,如:9时50分、10时55分„„。教学时,我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来解决这个难点:把直尺对准时针,如果没有超过10,就是9时,如果超过10却又没有到11,就是10时„„。这样就很少读错了。教学《作息时间表》时,孩子们对“经过时间” 的计算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一些需要退位思考的计算,如:课间操8:45—9:05,用了()分。像这样的计算如果有钟面还好,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数钟面上大格”的方法来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可是如果没有钟面,怎么办呢?教学时,我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排竖式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同时强调进率是60,而不是10。另外,还可以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解决,可以5分5分的数,也可以10分10分的数。学会这些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计算,错误率也降低了很多。

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二)做一做,抽象知识具体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如:教学《线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面对如此抽象的教学内容,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忆它们的定义及特征,而是引导学生去操作,去想象,去感受,去经历思维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条3厘米的线段,如果我把这条线段一端固定,延长它的另一端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在本子上画画看。只要老师不说停就请同学们一直画下去。”

一段时间后学生议论纷纷:

生1:“老师我的本子不够长了。”

生2“如果这样延长下去,再大的纸也画不开。”

师:“在纸上不能画了,我们可以在大脑中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直画下去,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此时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在和学生一起想象,没人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断了自己的思维。一段时间的安静之后,有的孩子悄悄地睁开眼,有的同桌二人在小声议论,有的慢慢地举起了手:

生1:老师它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线,画不完的。

生2:它无边无际。

生3:不,它有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找不到。

师:你能确定这条有多长吗?

生4:它画不完就没有长短。

师小结:像这样的一条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就是射线。我想此时孩子们已牢牢地记住了什么样的线是射线。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我想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

(三)玩一玩,在玩中获取知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我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三、引导有效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下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作者:周红卫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何谓“有效教学”呢?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教学论专家......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无锡市广新实验小学陈知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一些教育理念,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了激情,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方......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焕发生机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谢艳敏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和培养。 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