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来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理解和探究是学习初中化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老师上课“讲实验”、“画实验”,学生“看实验”、“记实验”、“想实验”的问题还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上的能力欠缺,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有效实验教学的新途径,确保可以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学生有爱动手的天性,对实验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教师就可以设置一定的实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在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时产生思维上的障碍,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想要通过学习来解决实验情境中的难题,有效地推动整个实验的进行和探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给学生讲讲“死狗洞之谜”的故事,学生很快被其中的“疑团”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模拟这个“死狗洞”的实验,同时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大烧杯、阶梯、蜡烛、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试剂和仪器,学生立刻对“死狗洞”进行分析.不一会儿的功夫,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得出了二氧化碳的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相关性质.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科学的分析判断也使得课堂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了积极的学习参与者.这样的实验情境建立,不仅提高了整个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其它性质.二、明确实验目的突出学生的思考重点
初中化学实验具有简单明了、目标明确的特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和内容.初中实验主要包括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概念定理探究实验、定量计算实验和生活小实验,每个实验都具有明确的目的,直击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使学生明白如何来设计、观察、分析,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教师首先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方向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个实验所要观察的方向,注重观察铁丝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而不仅仅只是被耀眼的火花吸引.有了这样的明确的目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会将重点集中在铁丝的变化上,不仅观察到了耀眼的火花,还细致地观察出有黑色的物质生成并且伴有大量的热量生成.接着学生就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将思考的重点放在“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的重点问题上,顺利的得出对四氧化三铁这个新物质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验示范,在开展实验前就对实验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在观察中学生就会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观察,这样有的放矢减少了学生看热闹的心态,引导了观察的重点,顺利的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使整个实验高效、有趣.三、优化实验进程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按部就班、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实验也会使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而丧失探究兴趣.在实验设计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成,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利用学生的思维来对实验进行优化,删减其中不必要的环节,以目的明确、操作精炼易行的实验来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粗盐的提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杂质:硫酸钠、氯化镁和氯化钙.指导学生在除杂时第一要除净、第二不加杂的原则,让学生对除杂的试剂和顺序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很快选择了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盐酸来除杂;然而在顺序上却有了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顺序说出来,通过假设的方法来验证顺序的可行性,假设学生先加碳酸钠再加氯化钡是正确的,则在操作中会发现引入的新杂质氯化钡还需要碳酸钠来除去,这样就出现了加入试剂的重复.这样反复地对比探究,学生得出了这个实验的两个关键点:氯化钡要加在碳酸钠前面,过滤后才能加盐酸.学生得出了合理的不同的实验顺序,优化了实验的进程.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实验过程当中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还让学生掌握了的干扰排除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四、有效实验整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评价反思是学生提高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熟练操作、深入接触后才能做到有效整合、开拓创新.在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后,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在有效整合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与旧知识碰撞出新火花.例如在针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时,学生创新性地提出了是不是碳酸盐和酸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那么硫酸是不是也可以,教师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这个生成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硫酸钙是微溶物,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虽然学生的创新失败了,但是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在二氧化碳的验证时,学生又提出了氯化氢的干扰,学生认为氯化氢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很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而使实验看不到浑浊.学生的这个观点非常好,确实存在这样的干扰因素,教师就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们在实验中加入了盛水的洗气瓶,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使得整个实验更科学、严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值得每一个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结合学生理解和生成,不断地进行实验改进和反思,以使实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报告
贺兰县第四中学
李彦
2011年11月承担本课题研究以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下,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了及时反思前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任务,现将前面进行的探索研究作以下总结:
一、研究已经取得的进展
1、更加清晰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实验之初,由于定位的模糊,导致我们的研究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改进实验,制作课件” 上花了很多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受时间、技术水平的制约,完全靠我们自己创新来改进实验、设计实验实现起来费时、费力,比较困难,课题组通过商议,决定适当采用“拿来主义”,只要能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的所有实验,我们既可借鉴别人设计好的实验,也积极自己创新、改进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另外,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的内容过多,每个成员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由于课题组成员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研究的能力不同,使有些内容研究很困难,所以又对研究内容略加以调整,大家共同研究所有内容,使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过去,部分老教师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节省时间,嫌做实验太麻烦,通过每周备课组大家共同的研究,他们认识到实验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所有教师都积极上实验课,老师们能做实验绝不讲实验,甚至一些练习题中出现的实验都通过实验来演示后,再分析讲解,还增加、改进了不少实验。
2、通过第一阶段对学生分组实验课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认为对于程度好的学生用“明确目的----预习实验----讨论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师生共讨出现的问题----反思总结”方法较好,但对于程度差得学生用“预习---教师演示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学生动手实验---反思出现的问题”效果更好。通过中期的实践和研究,并在多个班级实践后,我们得出另一个上学生分组实验课效果较好方式:“明确目的---预习实验----由学生演示----其他学生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师生总结注意事项”,以后做分组实验还需继续实践和研究。
3、整理了绪言、分子的基本性质、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内容的实验设计。
如:本课题组成员---杨克新的《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设计》
实验
1、实验步骤:分别将玻璃棒和小木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棍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
2、实验步骤:分别将足量红磷和白磷放在两支试管里,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盛有开水的烧杯里。
实验现象:红磷不燃烧,白磷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二: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
3、实验步骤:将一支试管倒扣在开水里的白磷上方。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三: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
4、实验步骤:迅速用塞子将实验2中盛有白磷的试管塞住。
实验现象:白磷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一:隔绝空气。
实验
5、实验步骤:分别点燃两支火柴,用嘴吹一支,用书煽一支。
实验现象:两支火柴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二: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整理了部分用动画代替有毒气体的实验或抽象内容,直观形象。
如:以下内容截取自贺兰四中课题研究成员——马向吉
《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探讨》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时易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发生中毒,为保证实验现象逼真和安全,利用可见模拟演示也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模拟液氮的冷冻作用。对液氮、液氧等物质的用途,学生大多数未见过,只是靠死记硬背它们的用途,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种用途的原理,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例如,水通电电解水试验,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去分析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其让老师大讲特讲,还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给学生演示水通电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直观地通过直观感觉得知:水分子先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懂得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5、研究了一些创新实验,并取得一些奖项,课题组成员马向吉老师设计的《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刘继斌老师设计的《高温煅烧石灰石的绿色演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杨克新老师设计的《多功能实验演示器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设计的《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简单实验》获自治区级三等奖。贾淑玲老师设计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6、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并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实验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继斌老师指导的《自制净水器》获自治区级三等奖,刘继斌老师指导的《酸雨模拟实验》获自治区级一等奖,马向吉老师指导的《水电解器》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指导的《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7、课题组成员实验光盘课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李彦老师的光盘课《制取氧气》获银川市二等奖,马向吉老师的光盘课《燃烧与灭火》获银川市二等奖,刘继斌老师的光盘课《二氧化碳的性质》获银川市三等奖。
二、出现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较贫乏,电脑的使用水平有限。我们在备课组会上讨论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际上课时也已用这样的方法上了,但许多实验都有图,用图表示更直观,教师用电脑不会画图,用文字叙述又过于简单,阻碍了我们归纳的内容的上传。我们会请教信息技术教师较好画图的方法并能尽快熟练。
2.课题组成员教师由于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备课组会上研究的较深入,但交来的归纳材料过于简单,有应付差事的表现。下一阶段研究中设法调动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的工作更扎实,做好整理、总结工作。
3、由于学校人事调动,导致课题组成员有所改变;最初研究内容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一些学生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现认为研究内容太多,无法顾及,将这一内容去掉。我已在实施方案里将人员变动及内容变动加以修改。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深化课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一阶段研究什么,注意材料的积累,使本课题能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有一些有关课题的论文能获奖。方案进行修改,更细化子课题及每一阶段要研究的内容,使课题实施方案更有计划性。
2、继续学习,提高电脑使用水平及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整理归纳奠定基础。
3、按照上下册的内容,将我们好的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归纳成册,可作为校本教材,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有关实验的各种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好的实验动画积累做成光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科技创新大赛争取获奖。
4、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小结,鼓励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将实验课实录做成光盘、或选好的实验教学设计报教育局参加区市级评选。
分享到:9
第三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作者:周红卫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1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1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量。
1.2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
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1]
2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1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
(1)上好绪言课,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3)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户地里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2用情景导入新课,设计有效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的导入虽然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成功的课堂开头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所以讲好每节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
用了提问导入、直观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联想导入等方法,把抽象乏味的化学概念用形象有趣的比喻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例如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化学式新课导入——直观导入法(多媒体展示个人身份证)【导入新课】中国人口有十几亿,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从身份证上能读出代表个人的一些信息。而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就有3000多万种,那么每种物质是不是也有各自的“身份证”呢,以便我们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化学科学家,终于人们统一了认识,“化学式”就是物质的“身份证”,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2.3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面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学校,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
(一)自从课题申报立项成功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终身学习等能力。
(二)其次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1、通过在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评价观的转变,推进探究性学习。
3、构建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途径与措施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5、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三)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首先做为教师本人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实验教学往往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几种仪器,以教师讲授和单独演示为主,学生没有亲自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严重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教学思想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教学当作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让学生不仅动口、动脑,还要亲自动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找知识生长点和知识的延伸点,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基本前提。
第二:教师角色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放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认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提出探索性问题,科
学引导思维发展,并对学生的分析、解答从鼓励的原则上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科学性原则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好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新颖别致,又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诱惑力,还要具有广泛的讨论空间,创设一种情景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明确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中来,并带着问题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并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例如,我们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2)适时发散,开拓思维
如何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维,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千方百计启动非智力因素,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处理,通过变换问题结构、已知条件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再及时引导进行收敛,突出主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我们把教材规定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和变通:
(一)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可见度校尽管操作较简单,但如果由教师在前面做,学生们在下面观察,效果就会很不好。而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
(三)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二、具体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
1、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有关方件及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和材料,并不定期的组织交流学习。
2、精选实验班级与执教教师,以保证实验研究顺利进行。
3、建立课题研究交流学习制度,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教学观摩活动,每个实验教师每学期初必须制订研究计划,期未写出阶段性小结。
4、建立资料信息收集制度与实验研究过程记载制度,保证实验过程资料的完整性。
5、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借鉴学习他人经验,建立本课题专用网页,组织课题组到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
三、课题进展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探究性学习教育不是阶段性的,不可能立马见效,探究性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借此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刺激,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来刺激学生发现新问题,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需挖掘实验教学潜能,特别是实验复习课,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实验的观察,更不能是新课的重复,而应创造性设计实验----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而又侧重知识综合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问题具有一定挑战性从而积极思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和再创造,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若长期坚持对学生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会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持久的、稳固的品质----即创新精神。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通过上一阶段的事实,我们在理论上有了丰富,实践经验上有了积累,对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和分寸有了把握,对今后深入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做好课题总结;整理深化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重要,教师需提升整体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以此提升教学管理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改进与增设实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学生的好奇心理作为推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特点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铁树开花”实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知识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整体教学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实验设计内容进行创新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针对实验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管理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创新目的。具体措施为:
(一)针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针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改进,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方案。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测定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针对容器与实验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指导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时候,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与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在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操作,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理解实验知识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实验教学进行增设处理,创建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烧碱知识的时候,应建立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模式,明确具体的反应情况,开展溶液的推测工作,使得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再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利用科学的集气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记录实验反应情况,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初中化学实验活动中,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三、开展实验操作活动
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完成当前任务。且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猜想与假设的方式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之前,教师需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科学选择实验仪器与药品,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活动,在学生探究期间,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观察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例如: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知识的时候,需合理使用实验原料稀盐酸与大理石,在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验中搜集数据信息,在合理实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总结化学实验问题的答案,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同时,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搜集数据信息,使得学生在实验中探讨与归纳,更好的总结知识,在合理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况下,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首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差异,使得学生在交流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明确思维障碍情况,纠正化学实验思维偏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期间,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实验,正确的面对实验困难,在了解实验现象之后,能够最大化的学习与理解实验内容。最后,在实验教学期间,教师需创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客观进行评价,?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协调各方面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此优化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提升疑问实验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大教学管理工作力度,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疑问,使得学生根据初中化学问题学习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结语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明确各方面教学目的与内容,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科学的工作方式,提升初中实验教学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小飞.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策略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92.[2]王争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110.[3]王发应.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绿色化改进[J].化学教育,2017(15):60-62.[4]倪海燕.应用微课程助力老师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7(95):152.作者简介:
冯宝玉,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