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

时间:2019-05-12 23: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

第一篇: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

关于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小学科学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科学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光靠我们教学科学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方面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验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下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有些教师认为小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学生做不做实验妨碍不了多大事情,他们对学生实验不予重视,带有应付心理;甚至有些教师对一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2.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时按课本依样画葫芦,把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都讲一遍,学生再实验,缺少了探究过程中的刺激性、趣味性;3.实验教学前,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实验,以至于课堂实验成功率不高,在学生面前出现实验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以“误差”等理由来向学生解释;4.在进行小组实验时,一些教师只管让学生自己想怎么做实验,就怎么做实验,而根本就没有方法的指导、过程的交流、结果的反馈和总结。这就使得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5.实验教学完全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来演示替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素养更是无从谈起;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明白在课堂中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一、转变理念,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科学方法、科学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科学实验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而且通过学生实验的操作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似的实验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形成严谨细致、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因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等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自己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并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改善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实验有效性

1.激励学生参与准备器材,收集信息是现代人一项基本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剥夺学生搜集材料的权力,而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收集准备实验材料。在科学课的诸多实验中,都可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准备器材,在上课时展示。教师再查漏补缺,把没有或不能收集、准备的器材提供给他们。我们会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也很多。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时,就安排学生在不破坏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情况下去捡各种叶子。学生们兴奋地捡回了一大把叶子,我一看,有梧桐叶、银杏叶、杉树叶、铁树叶、黄杨叶等,形状有圆形的、扇形的、卵形的等、叶缘有全缘的、波状的、锯齿的等,各种各样的叶子都有。再仔细一看,有几组的叶子都是一些破了的、不完整的落叶,没有一片完整的、新鲜的叶。于是我就先表扬他们找叶子真正做到了“不破坏植物、不伤害植物”,然后从别组挑选出他们组没有的给他们,再来观察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又如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我在前一天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食物。第二天上课时我一看,学生带来了馒头、大白菜、米饭、番薯、马铃薯、白萝卜、红萝卜、大蒜、面条、薯条、玉米、菠菜和南瓜等很多食物。在教学米饭、淀粉遇到碘

酒,颜色会发生变化,产生了化学变化后,我让学生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自己带来的食物中是否有淀粉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探究的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纷纷用碘酒小心、仔细地自己带来的食物上检验,并惊讶而又高兴地记录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因观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思维也更活跃,探索热情也更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激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条件限制(如实验室少、器材少、课堂探究时间不足等原因)下,而采取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活动,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主角,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其中在课堂上让一些大胆的学生来动手做演示实验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当然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前提是实验课前,应该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以确保这个演示实验能成功顺利。到上台演示的人选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实验的难易程度来挑选可以胜任的学生,可以是学习认真的学生;也可以是成绩不好但有进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可以是优秀的学生。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就邀请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上台来做“振动的音叉轻触水面”的实验。由于学生在课堂

上演示实验,学习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们都关心着实验会否成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当这些上台学生被我们老师信任、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才会对实验课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把科学学得更好。

(二)科学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有效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预先对实验多做几次,以保证课堂上能“旗开得胜”,使教学内容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当然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由于种种原因,科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而这些课本中的实验也的确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因此,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我们应该有勇气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化繁为简: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失败,再者课堂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花很长时间在一个实验上。但这些实验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一课中,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先是测量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再测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之后比较轻重,得出谁重谁轻。这样一来,课堂时间会不足,学生要测量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是几克,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又认真地研究了本课内容,认为教材只是要求我们比较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从而使学生明白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于是,我就改进了实验方法:直截了当地把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分别放在天平秤上比较,谁重,天平就倾斜谁。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又节约了很多时间。2.化拙为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科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往往有一些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我们稍微动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有异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求知的欲望,引起他们好奇、生疑、新鲜、亲近的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我用卡纸做了一只蝴蝶,再在蝴蝶的正面粘上一块磁铁,用纸盖住,然后将蝴蝶放在竖着的小黑板上,背面向着同学,小黑板的后面用另一块磁铁吸住蝴蝶,做成会飞的纸蝴蝶。纸蝴蝶一上一下地在小黑板上飞来飞去,学生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3.化无为有:我国物理教育界的前辈朱正元先生曾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随着我们新课标的实施,这种实验思想,也已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时,也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这不仅可以为学校节约了部分经费,而且因为材料是

学生身边就有的,可以使他们深刻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科学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临朐县城关街道育新小学

张会芹

魏秀珍

第二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来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理解和探究是学习初中化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老师上课“讲实验”、“画实验”,学生“看实验”、“记实验”、“想实验”的问题还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上的能力欠缺,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有效实验教学的新途径,确保可以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学生有爱动手的天性,对实验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教师就可以设置一定的实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在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时产生思维上的障碍,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想要通过学习来解决实验情境中的难题,有效地推动整个实验的进行和探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给学生讲讲“死狗洞之谜”的故事,学生很快被其中的“疑团”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模拟这个“死狗洞”的实验,同时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大烧杯、阶梯、蜡烛、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试剂和仪器,学生立刻对“死狗洞”进行分析.不一会儿的功夫,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得出了二氧化碳的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相关性质.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科学的分析判断也使得课堂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了积极的学习参与者.这样的实验情境建立,不仅提高了整个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其它性质.二、明确实验目的突出学生的思考重点

初中化学实验具有简单明了、目标明确的特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和内容.初中实验主要包括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概念定理探究实验、定量计算实验和生活小实验,每个实验都具有明确的目的,直击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使学生明白如何来设计、观察、分析,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教师首先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方向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个实验所要观察的方向,注重观察铁丝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而不仅仅只是被耀眼的火花吸引.有了这样的明确的目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会将重点集中在铁丝的变化上,不仅观察到了耀眼的火花,还细致地观察出有黑色的物质生成并且伴有大量的热量生成.接着学生就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将思考的重点放在“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的重点问题上,顺利的得出对四氧化三铁这个新物质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验示范,在开展实验前就对实验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在观察中学生就会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观察,这样有的放矢减少了学生看热闹的心态,引导了观察的重点,顺利的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使整个实验高效、有趣.三、优化实验进程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按部就班、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实验也会使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而丧失探究兴趣.在实验设计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成,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利用学生的思维来对实验进行优化,删减其中不必要的环节,以目的明确、操作精炼易行的实验来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粗盐的提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杂质:硫酸钠、氯化镁和氯化钙.指导学生在除杂时第一要除净、第二不加杂的原则,让学生对除杂的试剂和顺序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很快选择了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盐酸来除杂;然而在顺序上却有了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顺序说出来,通过假设的方法来验证顺序的可行性,假设学生先加碳酸钠再加氯化钡是正确的,则在操作中会发现引入的新杂质氯化钡还需要碳酸钠来除去,这样就出现了加入试剂的重复.这样反复地对比探究,学生得出了这个实验的两个关键点:氯化钡要加在碳酸钠前面,过滤后才能加盐酸.学生得出了合理的不同的实验顺序,优化了实验的进程.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实验过程当中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还让学生掌握了的干扰排除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四、有效实验整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评价反思是学生提高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熟练操作、深入接触后才能做到有效整合、开拓创新.在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后,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在有效整合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与旧知识碰撞出新火花.例如在针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时,学生创新性地提出了是不是碳酸盐和酸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那么硫酸是不是也可以,教师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这个生成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硫酸钙是微溶物,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虽然学生的创新失败了,但是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在二氧化碳的验证时,学生又提出了氯化氢的干扰,学生认为氯化氢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很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而使实验看不到浑浊.学生的这个观点非常好,确实存在这样的干扰因素,教师就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们在实验中加入了盛水的洗气瓶,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使得整个实验更科学、严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值得每一个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结合学生理解和生成,不断地进行实验改进和反思,以使实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上海市闸北第二中学

黄玲娟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习的认知背景。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律,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都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思考总结,旨在探究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动手,勤于实验,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活动卡》,即把生活中的现象COPY重现成学习指导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理解教材上的知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产生质的飞跃。物理学在实现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时,要经过假设、实验、抽象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实验是重要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思考问题大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具体,直观的感性实验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思维方式。实验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正因为如此,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异常重要。课堂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活动卡上的各类小实验、小探究总会让学生十分兴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探索实践的动力,在不断的探索求证过程中形成探求未知物理知识的探索习惯。

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事先安排了以下活动:学生弹钢尺;学生用手触摸声带,感觉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学生击鼓,请学生观察击鼓时,鼓皮上轻质球跳动的情况;教师拨打音叉,请学生触摸发声时与不发声时音叉的情况„„在这大量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到的和听到的,讨论、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之间的联系,再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教师在施教时,从课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导出和延伸,学生始终在操作、演练,在观察、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知识,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必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践探索习惯。

二、创设实验教学的情境性,启发学生勤思考。

初中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比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克服畏惧,在行动上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教师要注意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启发学生勤思考。新课程的教材配置已经有意识地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复杂的现象分解成多个简单现象组成”。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活动卡的作用,创设实验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实验设计,思考实验结果,大胆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争想欲试。

1.实际的生活情境的有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际的生活情境的有效引入,为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引起学生思考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欲望。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让学生用凸透镜贴近书本看书上的字,接着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或同学,看到什么,位置怎样?有了生活情境的渗透,为凸透镜实验做好了准备。而活动卡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设计都十分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好数据。又如《平面镜成像》一课,先让学生回想平日里照镜子的场景,再让他们在课堂上照镜子并提问,看到了什么?怎么形成的?镜子里的你离你自身有多远?有了生活中的实例,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观察、思考,结论就十分容易得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到位,也为后面理解“水中月离水面多远”这样的问题打下基础。

2.梦幻的魔术情境的合理穿插,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梦幻的魔术情境的合理穿插,制造了强烈的课堂悬念,不可思议的梦幻情境除了学生平时很少见,而且充满新奇感,在课堂上展现这种情境,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有效的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例如,在教平面镜成像时,小小魔术盒猜硬币面值;教学摩擦力时,竹筷提米桶;教热传递时,火烧试管中的小金鱼等魔术情境,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惊讶中充满疑问,为什么?怎么会?此刻的学生求知欲很快被调动起来,积极地思考,提高了听课效率。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实验时,除交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观察、思考的重点。教师对每一次实验都尽量呈现相应的情境、渗透生活现象,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精心组织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教学,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思考”过程,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不断的增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思维。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探究。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身边常见物品或废弃物,设计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探究实验一般要在确定实验目的后,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步骤操作。由于是学生初次尝试,难免出错,但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热情较高,教师只要在学生设计方案时、在实验操作出现问题时,给予适当引导或点拨,必将大大提升实验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做杠杆平衡实验时,杠杆怎么调节才能平衡?为什么要水平平衡?又如:(1)双掌互击产生痛感、两同学互相用力推同时后退等现象可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手按喉头发声感到声带振动,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4)相同大小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产生的痛感强,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凡此种种,尽可在课堂上边讲边做,省时、直观、简便易行。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必会为探索新问题打开新的天窗。

四、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勇创新。

初中学生比较好动,好玩,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玩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教师时刻留意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大量现象作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通过引导逐步上升为理性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现象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只要肯探究,物理知识随处可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平时可以将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设计家庭小实验,课内增加学生自主性实验,促进学生善于动脑、敢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活动卡上安排了一些图片解读、进一步探究的小制作、活动等,例如自制简易“小天平”测头发丝的质量、蜡烛翘翘板观察天平平衡的条件、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等等,都有意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不要轻易放过。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特别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弃物做实验,让空矿泉水瓶、废纸、小蜡烛头都能废物利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很贴近生活,从而更加喜爱物理,愿学物理。如在讲《温度》后,请学生根据活动卡的提示,自己寻找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并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再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学生热情与创新精神必将大大提高。在学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设计了用水瓶向里边加不同量的水,击打瓶口,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也有学生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也有学生直接拨动橡皮筋发声,各种简单常见的动作让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增。

五、发挥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辅助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早已进入学校教学工作中,基本被各科教师所喜爱并合理利用。物理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适度地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并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效果不够完善的问题。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有些物理实验在初中学校比较难以操作、实现,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授《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时,通过FLASH动画,展示大楼与电梯之间动与静的变化,展示空中加油机与受油机在空中的加油情况等等,虽然这些都不是实际操作的物理实验,但生动形象的动画显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氛围热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实效。

传统的物理实验器材、过程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而且大大优化了物理实验课堂,丰富的网络视频,动画场景将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勤思考,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探究,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勇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而逐步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科教文汇》2009年20期 孙桂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科教文汇》2009年21期 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3、《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主编:柳斌 中国物资出版社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报告

贺兰县第四中学

李彦

2011年11月承担本课题研究以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下,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了及时反思前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任务,现将前面进行的探索研究作以下总结:

一、研究已经取得的进展

1、更加清晰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实验之初,由于定位的模糊,导致我们的研究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改进实验,制作课件” 上花了很多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受时间、技术水平的制约,完全靠我们自己创新来改进实验、设计实验实现起来费时、费力,比较困难,课题组通过商议,决定适当采用“拿来主义”,只要能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的所有实验,我们既可借鉴别人设计好的实验,也积极自己创新、改进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另外,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的内容过多,每个成员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由于课题组成员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研究的能力不同,使有些内容研究很困难,所以又对研究内容略加以调整,大家共同研究所有内容,使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过去,部分老教师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节省时间,嫌做实验太麻烦,通过每周备课组大家共同的研究,他们认识到实验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所有教师都积极上实验课,老师们能做实验绝不讲实验,甚至一些练习题中出现的实验都通过实验来演示后,再分析讲解,还增加、改进了不少实验。

2、通过第一阶段对学生分组实验课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认为对于程度好的学生用“明确目的----预习实验----讨论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师生共讨出现的问题----反思总结”方法较好,但对于程度差得学生用“预习---教师演示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学生动手实验---反思出现的问题”效果更好。通过中期的实践和研究,并在多个班级实践后,我们得出另一个上学生分组实验课效果较好方式:“明确目的---预习实验----由学生演示----其他学生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师生总结注意事项”,以后做分组实验还需继续实践和研究。

3、整理了绪言、分子的基本性质、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内容的实验设计。

如:本课题组成员---杨克新的《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设计》

实验

1、实验步骤:分别将玻璃棒和小木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棍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

2、实验步骤:分别将足量红磷和白磷放在两支试管里,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盛有开水的烧杯里。

实验现象:红磷不燃烧,白磷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二: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

3、实验步骤:将一支试管倒扣在开水里的白磷上方。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三: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

4、实验步骤:迅速用塞子将实验2中盛有白磷的试管塞住。

实验现象:白磷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一:隔绝空气。

实验

5、实验步骤:分别点燃两支火柴,用嘴吹一支,用书煽一支。

实验现象:两支火柴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二: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整理了部分用动画代替有毒气体的实验或抽象内容,直观形象。

如:以下内容截取自贺兰四中课题研究成员——马向吉

《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探讨》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时易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发生中毒,为保证实验现象逼真和安全,利用可见模拟演示也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模拟液氮的冷冻作用。对液氮、液氧等物质的用途,学生大多数未见过,只是靠死记硬背它们的用途,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种用途的原理,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例如,水通电电解水试验,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去分析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其让老师大讲特讲,还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给学生演示水通电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直观地通过直观感觉得知:水分子先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懂得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5、研究了一些创新实验,并取得一些奖项,课题组成员马向吉老师设计的《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刘继斌老师设计的《高温煅烧石灰石的绿色演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杨克新老师设计的《多功能实验演示器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设计的《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简单实验》获自治区级三等奖。贾淑玲老师设计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6、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并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实验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继斌老师指导的《自制净水器》获自治区级三等奖,刘继斌老师指导的《酸雨模拟实验》获自治区级一等奖,马向吉老师指导的《水电解器》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指导的《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7、课题组成员实验光盘课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李彦老师的光盘课《制取氧气》获银川市二等奖,马向吉老师的光盘课《燃烧与灭火》获银川市二等奖,刘继斌老师的光盘课《二氧化碳的性质》获银川市三等奖。

二、出现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较贫乏,电脑的使用水平有限。我们在备课组会上讨论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际上课时也已用这样的方法上了,但许多实验都有图,用图表示更直观,教师用电脑不会画图,用文字叙述又过于简单,阻碍了我们归纳的内容的上传。我们会请教信息技术教师较好画图的方法并能尽快熟练。

2.课题组成员教师由于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备课组会上研究的较深入,但交来的归纳材料过于简单,有应付差事的表现。下一阶段研究中设法调动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的工作更扎实,做好整理、总结工作。

3、由于学校人事调动,导致课题组成员有所改变;最初研究内容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一些学生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现认为研究内容太多,无法顾及,将这一内容去掉。我已在实施方案里将人员变动及内容变动加以修改。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深化课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一阶段研究什么,注意材料的积累,使本课题能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有一些有关课题的论文能获奖。方案进行修改,更细化子课题及每一阶段要研究的内容,使课题实施方案更有计划性。

2、继续学习,提高电脑使用水平及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整理归纳奠定基础。

3、按照上下册的内容,将我们好的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归纳成册,可作为校本教材,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有关实验的各种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好的实验动画积累做成光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科技创新大赛争取获奖。

4、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小结,鼓励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将实验课实录做成光盘、或选好的实验教学设计报教育局参加区市级评选。

分享到:9

第五篇: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南丰附小 郭志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在接触《科学》教育教学的多年时间里,本人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这一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艰难与困惑,一路走来有颇有感触,以下浅薄地作一梳理与反思。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依然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导致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的对待态度。记得,我第一次担任《科学》教学任务时,由于理念欠缺,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教师再稍作讲解,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就算了事,至于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索,一句话“学校的条件有限”就把本来是非常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给搪塞过去了。有时直接把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致使学生有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不良习惯,甚至不爱上科学课。可见,教师教得多“死”,学生就变得多“死”,久而久之,最后连教师自己都害怕上科学课了。那一段时间,本人一度陷入如此恶性循环当中,直到有一天才突然醒悟:这样误人子弟、殃及社会、损于国家的行为不能再继续了,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要彻底地改变!

非常有益的学科,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束缚,用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素质,加上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树立“做科学”信念

如今的小学生一出生便“坐享其成”这个社会每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造成学生们有一种思维定势:我只要知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结论就好了,而搞科学不是我能做的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破除这一迷信,告诉学生:科学既然别人能够搞成,自己也就有可能搞成,不能把科学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只有那些少数天才科学家才能做到的事。这样树立一个立志“做科学”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因素。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科学每单元教学后总会有一个围绕单元知识展开的小制作活动,于是我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查找小学生科学发明的小故事,并在科学课课前3分钟内介绍,以此唤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例如,一次,有一个女同学在课前3分钟介绍了一则小学生制作“强力电磁铁”的小故事:上海某实验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学习了电磁铁一课后,对制作“强力电磁铁”产生非常大的兴趣,特别向自己在读高中的表哥查问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在老师和表哥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强力电磁铁”,它的磁力足以吊起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听了这一故事之后,许多同学纷纷对这个同龄人表示佩服,并决心也要作出像这样的“强力电磁铁”。之后的科学课展开的对“电和磁”的实验活动,男女同学都显得特别投入,有条件的同学还特意从网上找来电磁铁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又善于模仿,而且同是学生、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他们容易接受,对他们的启发帮助也最大。实行这一方法后,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学科学”,而是认真地在“做科学”,实验有效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实验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

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诱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如教学《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心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温度比冷水高。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一些”,同学们说“怎么可能”,我说“那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下是冷水温度高一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启迪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知识面少,又缺乏经验,对新鲜事物不理解,对新的现象不能解释,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科学课程恰恰是一门趣味性浓的学科,课本的每一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精心作好准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团餐纸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学生预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 “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如在上《水和水蒸气》,我先自己用湿布巾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又让学生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课桌,然后问学生黑板和课桌上的水去哪里了。这一个看似非常寻常的一个动作,一个问题就不知不觉得将学生引到了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魔术实验,让水变成水蒸气又让水蒸气变成水,学生兴致颇高,从而自然的得出水与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于是学生便对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四、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要能创新,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能创新的实验设计者。我们课本中给我们建议的实验方案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中,有个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他们也的确花了不少的时间,可是到了上课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手中的火柴不能用蜡粘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原来,虽然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蜡需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才能往上粘火柴。但在冬天(夏天正好相反)蜡的凝固时间长,且熔化后粘性不大,很难将火柴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而且火柴的一头有硝,让这头朝下粘在铁丝上做实验,一不小心容易直接点燃火柴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改进方法:改蜡为修自行车用的轴承油—“黄油”。改火柴为牙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又到小店买了两包牙签,因为我想牙签不像火柴有一头有硝,经过一番忙碌,实验终于成功了,而且效果很明显,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其实,在我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我们还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说出我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新的实验方法好在哪;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可以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每一次老师修改了实验,并对学生说出想法之后,对学生都会是一种触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启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的不断完善、实验的操作这一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更深更广的培养。

五、理解编者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

《声音和传播》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这几个概念: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变化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等。教学时,我一改教学常态,并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去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发明”电话——土电话。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学生们都很乐意将它当成一种玩具进行游戏,于是制作土电话、及用土电话游戏时,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游戏时,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对方的振膜上,使听筒发生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去了。之后,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都可以在同学们玩土电话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这样,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玩中思索,实验教学的成效要好得多。

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材,创新教材,科学实验将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反之,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当的。

总之,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值得!

小学《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热切的努力与支持、配合与合作。同时,也特别需要《科学》科目的组织教学的领导与教师要努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把《科学》科目教得更加科学、精彩。

2017年5月10日

下载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对于科学课的学习是十分关键,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和适当......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科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科学课程的实施一靠科学内容的教学,二靠实验教学的锻炼。实验教学的......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课大部分知识都需要小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理解、运用。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合集五篇)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提出对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认为加强实验教学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对加强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

    _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九年级《杠杆》教育叙事 实验教学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新......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洪宽中学 王源艳 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样一个教学模式是否成功也要看它的教学有效性。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作者:周红卫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