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二十多年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如果师生关系处于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就能营造出良好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老师高高在上,因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而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不利于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出现事倍功半。作为一个老教师,受一些“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影响,加上性格较为急躁,在很多时候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用老师的权力去逼迫学生服从自己,出现过不少师生关系紧张的时候,结果就是自己和学生都不愉快,达不到教育教学效果,即使学生表面服了,但其内心也是不服的。这些教训,使自己真正认识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也因为这个原因,这次研讨会我就毛荐自遂,主动成为发言者了。
二、要关爱学生。在随英德市首届“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到肇庆中学、顺德一中等地交流学习时,感受最深的是指导老师——广东教育学院的王玲教授在点评时说的两句意思相近的话:一句是“成功的班主任=爱心+智慧”,一句是“没有爱当不好班主任,只有爱也做不好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和蔼地对待学生,包容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弟妹、亲儿女,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刚毕业时,我在省铁子弟学校做初一的班主任,听小学部老师说,这班学生在六年级时以纪律散漫、不服老师管教而出名的。我带着刚工作时的一腔热情,课间与他们一起交谈,课后或与他们一起走路回家,边走边聊,或与他们一起打球,一学年对全班所有同学家访一次以上。三年耐心细致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与我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师生关系非常的和谐,他们的也学业进步很大,全部升上了高一级学校,其中马新燕以当年全县中考状元考上广东省交通学校。在之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由于身体原因,脾气较躁,但我对学生仍然很关心。比如任03届高三班主任时,大部分课间时间我仍是在课室,或回答学生提问,或做思想工作,或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有个叫陈翠梅的学生(张校很了解的),高考前由于心理压力大而失眠,我带她去看医生,之后三天的中药都是叫老婆煲好后我端到课室去,使她很感动,高考发挥很正常,上第三批线。为了关心、了解学生,我在家里摆了两席,请了十八位同学吃饭。一系列的关爱,使师生关系融洽,班风、学风不断向好,我班的高考成绩当然也最好。
三、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老师是为人师表,一定要当好表率,以身作则。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留长发,那我就一定做到不迟到,不留长发;要求学生集队集会迅速,我也就会早早的到;要求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纪律,我就不会与其他老师站在一边聊天。劳动时与学生一起搞,或做示范;跑操时,尽可能与他们一起跑;对学生说到做到,承若的一定要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理,久而久之,就好赢得学生的尊重,就会征服学生,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要构建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高中学生。我的做法一是按照魏书生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设立很多的职位,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职务,如仪容仪表检查员、班规落实检查员等,而且都有相应的权力。此外,有的班干尽可能实行轮岗,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豪感。二是班会课尽可能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去组织,班主任只起个画龙点睛的点评。学生普遍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少。三是其他方面如一些活动的组织等,也让学生组织。这种民主管理受到学生欢迎,提高了老师的威信,减少了师生间的冲突,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其他还有一些方面,如要尊重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等,由于时间原因就不一一详谈了。我相信,只要有心、只要用心,老师们就一定能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二级:李谢凯2011、12、5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朱维全宋辉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关系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未来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呈现出许多新情况,面临诸多新挑战。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时期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和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权威的形象逐渐被打破,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传统教师的角色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和谐,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说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身份来看,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体作用。因此,高校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师生关系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2.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觉得处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形成彼此尊重信任,待人热情、诚恳、乐观等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师生间相互尊重、互相关爱,既陶冶学生的情感,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智力的发展。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也会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外,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
3.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过程顺利实施。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双边合作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这不仅对教师是一种激励,会使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配合教师达成教育目的。反之,则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赞科夫曾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①师生关系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巨大的教育因素,教师对此因素把握得当与否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对教育过程的顺利实施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新时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虽然总体上讲,当前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多重因素致使学校师生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师生关系冷漠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日新月异,知识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资源,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即可拥有知识资本。这样,师生关系也会随着这种市场关系而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自身的职业操守都在受到质疑。一方面,教学方式、教学空间的变化使师生之间交流更多地仅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而缺乏相互的充分了解和沟通,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趋于冷漠。另一方面,①(苏)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
4功利主义思想使部分师生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为利益交换的过程,淡化了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此外,指标性的科研任务和商业化的社会兼职占用了大量师生交流和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业务质量的时间,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职业操守的评价,师生关系冷漠也就成为了必然。
2.师生关系功利化。高校教育产业化的推行改变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致使师生之间缺少产生更深层次感情的基础。就老师而言,有些教师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把师生交往作为权力寻租甚至是利益交换的工具,给师生关系掺入利益因素,使学生对老师缺少必要的信任和尊重,缺乏敬畏感,老师也因此对职业失去神圣感,造成恶性循环。就大学生而言,教育被部分人等同于商业服务,从而将教师的辛勤培育视为金钱换取知识的服务过程;一些学生还将物质利益作为向教师换取成绩、取得荣誉的工具,不仅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也可能导致自己精神追求的淡化,产生利己主义思想,从而成为社会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师生之间关系的功利化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3.师生矛盾过激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在客观上主观上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思想道德水平、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师生间又缺乏必要的深入沟通,这就容易造成二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但有时也把握不准自我,往往个人理想与现实要求产生距离,这时教师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当与学生在某些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时,师生间就会产生矛盾。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知识传递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教师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与学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日益凸显,师生矛盾将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甚至有时还可能呈现出过激化的趋势。
三、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的几点建议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②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既
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②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导力量。因此,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新型的师生观是相对于传统师生观而言的。传统的师生观提倡“师道尊严”,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是绝对的“权威”。但是从效果来看,这种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封闭或心理逆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平等交流。而新型的师生观则认为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体系中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学生的选择和建议以及学生的内心感受。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变化等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都是我们的职责。”③这样,教师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随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增多,学生会减少对教师的陌生感、敬畏感,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可以说,相互平等、相互尊敬的新型师生观,是增进师生沟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
2.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随着教师职业活动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调节教师的行为,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整体协调和导向的功能。因而,调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体现,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师德修养。第一,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用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树立威信。第二,教师要严格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避免损害学生利益、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发生。第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形成彼此尊重信任。第四,要注重教师的语言、仪表、风度、法纪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做出表率。因此,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对建设和谐的高校③(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形成正确的矛盾观,科学合理地处理师生矛盾。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其特殊性。从出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成长历程来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个人身心发展与社会基本规范的要求之间尚存在着诸多矛盾,自身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问题。可以说师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产生与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将矛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甚至引发师生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分析并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勤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甚至尽量避免误解的产生。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成长的现实状况出发,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既要严谨认真,又要富于理解;要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人民教师身份,要始终把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平.反思:大学师生关系缘何陷入功利化冷漠化境地[N].中国教育报:2011-1-3.
[3]马俊刚.高校师生管理渐行渐远[N].中国青年报:教育版,2007-11-16.
[4]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6,(05):65—69.
[5]田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4l—42.
[作者简介]
朱维全(1980-),男,辽宁省普兰店人,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宋辉(1979-),男,河北省兴隆县人,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第三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四篇:新时期初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新时期初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玉溪六中宋润波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时期、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并探索策略。
我认为目前师生关系中的问题,主要有:
1、紧张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系列理性法则去规范要求学生,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教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
2、偏见型。部分老师对学生有‘偏见’,总喜欢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大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反感,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在班上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家里受批评,造成的后果是厌学、辍学,跟人打架,对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利。
3、疏远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不强,互相不理解,对对方都有所顾忌,这导致彼此之间关系的疏远。
4、矛盾型。在处理某些事时,可能方法不适,造成了学生的反感,就加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于是,背后辱骂教师者有之,给教师起绰号者有之,与教师对着干的有之,个别还采取离家出走或自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5、扭曲型。教师是一种神圣的特殊职业,但由于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淡化。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染上了金钱色彩,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玷污了学生心灵。
那么,这些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历史的原因。众所周知,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根深蒂固。很多老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往往会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不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果是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也易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逆反等问题行为。
二、社会的原因。时代的变化给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注入了新的内容。以前,教师是社会成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改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受教育的人口大大增加,家庭文化层次迅速提高,同时社会其它人群的文化层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学历层次提高缓慢。因此,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度降低。
三、教师的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师德滑坡、教师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及教学能力退化。
1一方面教师由于工作繁重等因素,社会生活信息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教师,日益显现出理论功底不厚、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的现象。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信认度降低了。
四、学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初中生发育加快,身心发展提前。尤其在心理方面,他们正经历着一个叛逆的时期,无一例外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面对远比家庭教育规范和严格得多的学校教育时,学生往往一时又习惯不了,所以哭鼻子的有之,与老师顶着干的有之,甚至出走亦有之,表现为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
五、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识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造成学生对教师理解度降低。
针对以上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和谐、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自觉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二、尊重学生,平等交流。
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一种朋友的关系。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也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真诚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尊重和爱护,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也只有尊重,才能在师生间真正架起一座通往美好心灵的桥梁。
三、热爱学生,正确对待学生。
爱是师生关系的溶解剂。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来自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它说明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我们的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教育关注的不是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哪些方面更聪明。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光点”,然后赏识学生的“发光点”,使之成发“发光面”。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我希望每位教师都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理解、信任学生。
理解、信任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理解、信任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初中生,好胜心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总喜欢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教师要深入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阂,多为学生着想,耐心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必定会把老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六、一视同仁、宽容学生。
一视同仁和宽容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基础、智商、身体等方面的原因,成绩有好有差。教师应公平地、以孩子的心态、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心里想着每一位学生,眼里看着每一位学生,爱心惠及每一位学生。要多倾听学生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身上存在的缺点,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是与时俱进、提升自己。
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才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平,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转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墨守成规的紧张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研究型课堂,师生互动,共生共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
学媒体、教学手段,频繁地在课堂中使用。这种“新”无疑容易使学生佩服,既树立了教师的威信,更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只有这样,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才更容易做到民主、尊重与理解。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
八、加强教育,自觉尊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育,使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尊师的自觉性。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种种权力的意识,更应培养学生尊师的思想,理解教师的育人心情,体察教师的工作甘苦。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师生关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都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关注师生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使师生真正步入彼此的心,焕发出更大的教育活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对于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关心;对于学生,老师应该给予理解,应该呵护。爱如空气,人人需要;爱是阳光,谁沐浴它,都会感到温暖。我们尽力做好每一步,让师生情更真切!那么,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提供条件!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全社会尊敬的教师吧!
参考书目:
[1]《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载《教育探索》,200年第4期(总第106期)
[2]《构建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载《陕西教育》,2003年第四期
[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 黎洪盛 《浅谈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第五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丁 娟
初等教育系05级综合文科专业
[摘要]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打造和谐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就此话题对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意义以及一些相应构建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事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完美整合。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当前教育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因而本文主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沟通与交流。
一、“和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一词的基本内涵
“和谐”本意指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气氛等。其古义有和睦协调;配合恰当、协调,也有和解与和好相处等意思。“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矛盾对立面同一状态的哲理学说。对“和谐”一词,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完美配合、协调和统一的最佳状态,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阶层、社会、自然界等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均衡,融洽,协调而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互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自身的发展全面健康的状态。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
1、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谓之和谐呢?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在心理层次上能够使人感到满足、愉快,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情感,并可以换取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在距离层次上,它不是一种极端化的两极师生关系,而是保持一种和而不随,宽而不纵的适佳距离。和谐师生关系的宗旨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人格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以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而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互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2、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本质内涵在师生关系上的特殊表现。具体主要体现在:
(1)师生在心理上相容性较好。指师生间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较好,彼此间能够感到悦愉、欣赏和接纳。
(2)师生间为实现共同目标彼此认同、感情上相敬相亲、行为相近。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是构成师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3)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往积极性高。教与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这一特定的情景中,为着共同的目标,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
(4)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影响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
智力的结合,更注重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综合发展。所以,当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不断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中国教育中有一句古训说:“亲其师,信其道”。(语出《学记》)这句古训深刻而精辟的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喜欢和乐于接纳他所教授给的东西。因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偏科毛病这一现象也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换而言之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尊重、支持和爱的需要,就能产生动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势。
(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
德育,它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而师生关系对德育效能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谐性、互动性、民主和平等性、多层面性和需要的相辅性,符合这一特征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实施过程。另外师生关系对德育活动和德育效能起着制约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及其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教育过程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关爱,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以激情去体验人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和怀疑,他们就会在冷漠中变得冷酷无情,在怀疑与自私中变得势利圆滑。同时,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
(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的任务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学生,能把课堂变成自己生命中知识的延伸,从而就会对学生和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会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好每一堂课和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力求树立和保持在学生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老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从而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从学生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温暖情意,从而把老师当作自己敬佩和学习的榜样,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上的课,才会把上课当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保证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样师生就能在一种良好氛围中把教和学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其重要性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首先得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下努力完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呢?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我们一再强调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接近、了解关爱学生,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和行动中去重视和研究学生,及时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和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要尊重和宽容学生
学生,他们是人而非物,因而也是有自尊的,毫不例外他们也会时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至于宽容学生,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因而比较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就一口否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相反,如果教师时刻做到尊重和宽容学生的话,学生不但能很快接受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也能迅速改正错误。所以我们更为提倡——宽容远比惩罚更有效。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心里尊重和敬佩老师。
很多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类型是: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一类型的。知识方面要求渊博也就是专业知识要过硬,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不仅要拿得出一桶水,更应该是一条涓流不息的小溪。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对人
格修养的要求。教师所进行的职业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行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烙印。因此,学生喜欢知识、人格修养、道德品质都优秀的人,只有以这样的人为榜样,自身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四)正确定位角色,确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中的两大角色,教师和学生,其中他们的关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好角色。那教师因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有三点:
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教科书的盲目执行者。
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教科书的代言人。
③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而非知识的复印者。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在当前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都一切向“分”看齐,一切都为“分”而奔命。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也必定是紧张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必须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单一评价令天赋不
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于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代替代单一评价,即不仅要强调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情感体验、探索能力、协作创新精神和交际能力的评价。具体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从而建立起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整个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构
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本文的探索,意在抛砖引玉,目的是能引起共鸣,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双锁,易秀龙.浅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J].理论月刊 , 2005,(11).[2] 崔东云.对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5,(09).[3] 朱渝成.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初探[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5,(04).[4] 于晓光.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 , 2005,(09).[5] 王蜀苏.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0).[6] 杨建平.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江苏高教 , 2005,(05).[7] 盖志毅,苏双平,温春卉.从学校文化视野看和谐校园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8] 王武军.精心营造校园文化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宁夏教育 , 2005,(11).[9] 元国江.构建和谐校园思想的解析与应用[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 2005,(07).[10] 钱尧钟.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J].文教资料 , 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