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磨课总结
我的磨课总结
不参加磨课不知道“磨”的价值。我们小组以王斌老师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前后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两次试讲,多次评课议课,最后获得成功。通过这次磨课活动,大家都收获颇丰。我们组的每一个老师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对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发表意见和建议,努力促成每个环节的任务达成,这一切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1、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群组成员认真学习,深入分析教材,把握住了王老师讲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讨,根据学生实际,一次次打磨教案,设计出了比较优秀的教案。
2、这次磨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很积极很踊跃,每个学生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之中,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较好掌握了本课重点内容。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课上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3、通过这次磨课研讨,我掌握了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本方法,相信自己在以后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更好的驾驭课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二篇: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磨课”是每一位教师必经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促进我们成熟,提升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1月中旬,我们终于迎来了研修以来就期盼已久的磨课阶段,我们忙碌着,协作着;欣喜着,更收获着。
11月29日,三里河完小的乔红老师为我们组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的五年级上册讲读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乔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乔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花美部分时,乔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积累了相关词语。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体味民族奇特时,乔老师又引导学生紧抓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乔老师的课教师导学生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后,我们组的老师静下心,结合各自的观察量表一起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精彩的点评。根据同行的建议,乔老师重新对自己的课例进行反思与提炼,捕捉蕴藏其中的教学规律,及时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反思。通过这样的磨课交流活动,我们真正感受到要上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打磨、反思、不断否定、不段超越的过程。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上,磨课一定会成为一种常态的教研方式,引导全体小语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第三篇:磨课总结
2013年4月21日,我们期盼已久的高级研修班终于在泉城济南开班了。本次研修分为基本式、同课异构式、行为导向式。我们基本式二组的全体成员也随之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在专家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出色地完成了磨课任务。经过一次次打磨,一次次碰撞,一次次激发,一次次砺练,一次次升华,我们的课例终于有了化茧成蝶、玉琢成器的自然升华之美。回首我们的磨课过程就是我们团队的成长过程,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让人奋进。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次研修磨课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团队的无穷力量魅力,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地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更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更新了。“好事要多磨”,那么一节好的课也应该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反复打磨铸造而成的。
我们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三者融合的体现。磨课活动促使我们实时、主动地反思研究我们自己的课堂行为,在反思磨练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其实,“磨课”就是一种有效的备课形式。在磨课开始前,同组教师对同教材的不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使执教者集思广益,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达成对课程的深度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磨课同时也是集众人教学智慧,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一篇教案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就经过了一次次的升华和提炼。在集体中反复观摩、反复修改中找出优点和不足,我们每个人会都会从中获益。老师磨课的过程即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体验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递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体验着教师的快乐与成长,收获着进步与成功。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不断的行动才能获得一次次的新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真正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我们的课例打磨就是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善于思考知识,质疑知识,创造知识,这样循环往复,才能把课本知识转化成智慧知识。我们的专业发展如果经过了这一历程,就可以登上蜕变升华的新阶段。
第四篇: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时光如梭,转眼间本次研修即将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沿着专家的引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学习,最后进入并完成了磨课环节。整个磨课过程,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人人参与,积极行动。整个磨课过程老师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个人的认真、敬业、独到的见解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感动着。真是“为磨精课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一路走来,我们收获颇多。
一、磨课过程规范,保证研修效果。
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经常聚会碰头,探讨遇到的问题。组长每天检查磨课进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即使国庆假期期间,老师们也没有休息,一直坚持磨课。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二、内化践行创新,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之路是漫长而久远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努力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成为学校的常青树。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容置疑,这次磨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绝佳机会。
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教师对新纲要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结合这次磨课,学校组织了大面积听课活动,我们惊喜的发现,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评课时,老师们认为自己的业务提升应归功于这次磨课的磨砺。仇立运老师感慨:“研读让我们充实,打磨让我们提升;研读让我们完善,打磨让我们超越。一次充实,一次收获;一次打磨,一次促进;一次完善,一次反思;一次超越,一次成长!我们成长着,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毕文凤老师总结:“通过这次磨课学习,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路前行。”青年教师于晓梅说:“磨课之于青年教师,好比磨刀石,它会使你快速地磨出锋利的‘宝剑’;好比拐仗,它会助你快速成长和独立;好比镜子,它会照见自己的不足,使你更趋于成熟。磨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中年教师毕孝丽说:“磨课使我增长了见识,更新了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己,感谢这次磨课动,通过磨课学习,深感在新的形势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磨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打造生本课堂。”
这次的磨课活动即将落幕,但我们对教学的思考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我们对教学技艺的打磨和对高效课堂的追求仍将继续„„
第五篇:磨课总结
2012年12月
磨课总结
栾绍杰
紧张有序的磨课活动已近尾声,但自己还沉浸在课堂的研讨中,在交流反思中收获着。
一、磨课提高了钻研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徐老师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剖析知识的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课堂的内涵丰富。
我们在进行《分数乘分数》的磨课中围绕“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利用。增加了对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更加全面。课堂最后我国古代科学家庄子的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回味无穷,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数学思想和文化渗透无痕。
二、磨课提高了教学设计的能力。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整册教材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中有红点例题和绿点例题各一个。对于红点例题的处理,我们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列式,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接着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绿点问题徐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从复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三、磨课提高了数学思想渗透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将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本节课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分一分,折一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
1、数形结合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徐老师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学生在直观的图形认识中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计算方法是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师又借助于长方形图,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找出双阴影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的开放时间和空间里,学生自主的建构了感悟算理的桥梁,逐步体验到由直观操作到抽象算理的过渡衔接,从而达到了对算理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3、数形结合探源。
徐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表达思想,使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从而使每一位的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借助长方形图,让学生观察图
一、图
二、图三,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出分母乘分母所得的积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分子乘分子的积就是取的份数。使算理教学达到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4、课堂总结点明数学思想。
最后教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在本节课上顺利地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要感谢它——小小的图形。当我们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数字与图形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思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它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渗透无痕。
磨课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路且行且思,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