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评课要点
数学科评课要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符合本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与引导。
三、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2.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3.符合数学教学各领域的教学规律。
数与计算:
(1)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培养符号意识。
(3)提倡算法多样化。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空间与图形:
(1)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统计:
(1)学生有机会经历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1)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五、教师教学基本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2.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
(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2)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程度。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认识的顺序是否一致。
(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3)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关联目标的程度如何。2.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3.课堂教学的调控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程度。(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
四、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优化
(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
(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
五、评教师素质 1.课堂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
(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
(4)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示操作是否规范。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2.学科知识水平
(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
(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运用有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
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
(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习的效果
(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程度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
(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
(3)是否关注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习惯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2.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
(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2)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程度。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认识的顺序是否一致。
(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3)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关联目标的程度如何。2.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3.课堂教学的调控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程度。(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
四、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优化
(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
(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
五、评教师素质 1.课堂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
(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
(4)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示操作是否规范。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2.学科知识水平(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
(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运用有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
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
(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习的效果
(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程度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
(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
(3)是否关注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习惯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评课
小学数学评课模板
()年()月()日,区举行了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本节课中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老师的《
》这节课中,教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
,引导学生
,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中
选择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
》一课,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
。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的过程中,体验
。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又如,也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个学习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以“
”的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有几种
方法,再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摆一摆,最后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得
方法。在引导搭配的表示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在纸上用数字、字母、文字等形式来表示,并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悟的。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经历了实物操作(摆一摆)到图形符号(即用数字、字母、文字等连一连)的过程,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而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能充分地感悟: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等形式的练习。设计这样的游戏类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
”这一道练习题:
,考查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数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
” 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四篇:评课要点
一、导入环节
四个小口算题列在黑板上。教师板书几个应用题,学生对口算题列算式计算。几分钟后老师板书完毕,开始提问。
——腾出了板书时间,提问的口算被列式了。
此环节当干脆利落,方式灵活多样,内容有的放矢。可复习,可检查预习,为的是与本课内容衔相接、做铺垫。用时不在长短,在含金量和意义。
切忌与本课脱节,拉拉杂杂一大堆,胡子眉毛一把抓。枝蔓芜杂,事倍功半。
二、教学目标
直角三角形:学习——应用——题目——生活 ——明了化、简单化、去掉枝蔓。
被什么牵着走?老师还是学生?——当为目标。
重要的是过程还是结果?——有着清晰目标的过程才更加规范,结果才会更好。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操作环节突破重点,把握难点,抓住关键 语文的自读课也要有自读的规范,教会学生设计学习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一文一课。语文的知识点很多,散落在每篇文章里。当有所侧重,忌面面俱到。
首先明确各年级语文教学梯度、本年级的知识目标,其次看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再看本课的侧重点。把文章置于大的背景之下,把知识点各个突破,串成珠子,便可熠熠发光矣。
贯彻大语文的思想,更要关注名家名篇,牢记经典,培养文学鉴赏力,提高文学素养,因为学语文的功能关键在用,通过学文章,学会写文章。
一个瓶子装1.5千克水,需装2千克水,要用几个瓶子?(老师卖力的和学生一起分析 “进一法”。其时,几个塑料瓶静置讲台上,空空的。)
——教具应起到教具的作用。(张会兴)可用塑料瓶盛水,让学生自己判断。
就地取材,实物演示:小纸片,三角板,小黑板。
自制教具,力求实用。如识字卡片,颜色要醒目;课件,图文要清晰。
多媒体:是用来搬书的吗?《孔子学琴》搬原文,晦涩难懂,无效时间过长。
多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它为教学环节服务。如:出示轴对称图形,要一半一半的来。(薛彩娥)低成本,高效率。
四、把握文体,体会特色
《春》抓住江南春天的特有景象。
拓展,要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托物言志的“志”和 “散文的神”,是奇妙的线,抓准它,就会把一盘散沙串成熠熠生辉的珍珠。
诗歌《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是诗歌,就不可只分析内容,要关注诗歌特色,更多的重视朗诵节奏,体会行文的一唱三叹。
古文要关注古文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此类活用,倒装句等。译的层次要逐步提升——信,达,雅(准确、顺畅、雅致)
《陋室铭》的“铭”强调用韵,除一般的古文现象外,还需体会文中的韵律。
诵读,在语文课堂举足轻重。阅读就是创造,每次读都是一个新起点。读前布置和读后提问相衔接。
赞善张雪娟《大道之行也》老师范读——指名同学读(纠正读音,体会节奏: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毕而不兴。从词义上、句义上理解读的节奏)——再找同学个别读——齐读
讨论:原话说一说,自己的话说一说,能否加上自己的评价(不断深入)
——是个不错的例子。读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读的层次要循序渐进:布置朗读目的清晰,点评到位,感悟深入。
《渭城曲》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关注目标,以读引情。注重情感熏陶。层层剥笋,归于“无故人”,此为诗眼。王维的诗中有画,如何体现?美景与别情如何贯穿?
五、学生主体
把预习中的问题展示给大家,把自学的收获在课堂上交流。——仅仅是展示和交流吗?展示的目的是什么?讨论的意义当如何?深入的探讨后要提升到哪个水平?
关注每个层次的同学的收获和提高,并从中享受快乐学习。
提问学生,要甄别答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避免“选择问”、“是非问”和“一呼百应”式的回答。
如何对待学生的提问?尊重个性,让学生有成就感,更严密,共进步。语文的答案是开放的,不用固定的思维框住学生。讨论后能否有意识的让学困生先说?看似自主的课堂,其实被优等生掌控。
何谓真课改?什么是真活跃?讨论环节必须有吗?怎样的谈论有意义?
避免形式,深入实质。课堂要活而有序。让孩子的思维的真正动起来!
六、教师风采
声音微弱,语言平淡,不离书本,不下讲台。——无激情的课堂,怎么点燃学生?
侃侃而谈,张扬霸道,固定思维,习惯套路。——没有自己的时空、思考,哪来进步?
教师的才,是用来做什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是与学生知识衔接,并且不断向更高处引领。而非凌波微步,高高在上。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必要时点拨到位。
如何抓学生的心?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
七、处理教材
授课过程不必拘泥,可将课后练习有序穿插,可将例题顺序作必要调整。
不照本宣科,对教材进行处理,让它为我所用。高屋建瓴,统筹安排。
八、数学特色
细节决定成败,认真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
要体现科学性和严密性,板书。吃透教材。抓关键点。点透知识点。有一定的课堂容量,才能把内容砸实。
举例要典型:火车轨道、电线,直线的无限延长(张建朝)
生活中的轴对称:树叶,人体——合适吗?(张会兴)
分析例题要找准关键词,抽主干,扣题。
讲的很清楚,为啥不会做?——选题跨度大、坡度陡。
九、环节设置
整体布局要详略得当,摒弃随意性。多问自己:这个环节意义何在?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
环节意义明确,目的要求清楚,交代明朗及时,时间具体适宜。
快点讨论啊,看哪个小组快,小组内加分。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问题老师来说吧。
——时间与效果,哪个更重要?是为让学生知道结果,还是明白过程?
还是拿“四分之三”说事儿吧!与其只达到了预期效果的四分之三,不如只完成预设环节的四分之三。环节可以少,每个环节的效果不能少。
对学生点评要到位,点透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追问学生要彻底,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暴露问题的环节最可贵,抓住机会。让学生自己谈谈,自我改正。
及时纠错,当堂补救。追根溯源,亡羊补牢。
讲课讲什么?巡视巡什么?观课观什么?议课议什么?少评老师,多评学生。
十、定向跟踪
失败的课堂,表面看是准备不充分,备课不深入,不能吃透教材,不懂编排意图。实则是教研组活动的欠缺,教务处、教研组组织的不到位。
看课堂效果,跟踪学生;看教研效果,跟踪老师;看学区效果,跟踪什么? 开具处方(薛振武)
1、进一步锤炼数学教师语言。按步骤规范地写例题。
2、进一步研究教材,看课标,读懂教材。
3、关注每个学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如何改进?
1、调整心态:面对困难,真诚反思。不找推脱的理由,而找解决的办法。
2、深挖根源:病症相同,病因各异。会诊结果,及时反馈。
3、有的放矢:研读课标,读透教材。让校本教研走向规范。
4、摒弃狭隘:学区间互学,学科间互学,年级间互学。文科科学化,理科人文化。
5、弥补短板:充分发挥优秀兼职教研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的作用。
6、知己知彼:老师备学生,校长备老师。
第五篇:小学数学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评课心得体会
三思乡中心小学 张红茹
前几天,我县教研室的李主任和刘玉霞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学校安排我先讲了一节,然后刘玉霞老师讲了一节,第三节我们进行了说课评课。
听完各位老师的评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略写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共勉。
第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特别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
第二:改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成“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第三: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在设计练习时,题型要新颖,练习的安排要从基础到提高到拓展,层层递进,不断开放,科学实在。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