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措施
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反思
宫明明
(吉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四平136000)
指导教师:刘春明(副教授)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实施以来已经过去十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未达到改革的预想效果。虽然学生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是学校,但是学生教育 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素质的快速提高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学生;教育环境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Gong Ming-ming
(College of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instructor: LIU Chun-ming(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in the past ten years, bu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did not reach the anticipated effect of reform.Although the main place to implement education is the school, b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 education from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rapidly is the need for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communities.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chool;student;education environment 我国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此次的课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替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允许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特色编写地区的教材,出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革我国的各学科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成为了一个导向、课堂教学重外在轻内涵、教育经费的不足等。针对于目前新课程改革出
现的问题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新课改革的的认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此次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都该体会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本教科书,而重在教育
观念的深刻革命。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1.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新课程改革教学上需要教师慢慢地体会
新课程的理念,仔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学会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需要
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从考察知识转向考察能力,从考
察结果转向考察过程。高考改革必须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过于注重考察知识的方向
转向考察新课程要求的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向[2]。新课标中提出了多
种素质教育、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途径,比如理科教学中,教材的编排符合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内容上具有逻辑性和衔接性。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学
本质和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究的过程;是大胆敢于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和献身精神。
1.2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理解
传统课程实施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重视
已有结论的死记硬背和被动模仿,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此种模式已广为垢
病[3]。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实质是师生和生生交
往的过程。没有互动就相当于教学没有发生。作为一种个体与群体双向建构的社
会性交往活动,现代教学关注的是一种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仅是主体还可以转变角色,改当小老师,把课堂由学生来驾驭,引导其他
学生进行活动,讲解他们不同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大家一起讨论并得出结论,最
后再由教师给予补充[5]。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
1.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
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
展和全面发展。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行动在于教师在课堂上从实际出发,分层
备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在课前对所有的学生都有
所期待,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意愿。即使是假装不想学习的学生,也有想
学习欲望,想获得科学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
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
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深化基础
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6]。
黑格尔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入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
业都不会成功” [7]。一个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自然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新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功底,更需要有一
个合适的专业引领。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恰当的引领,更能加速自己成长的步伐。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教学不仅可以改进教育
实践,而且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
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当代国内外教育界
也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
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反思教学行为作为课程理念的深入,保证了教师们不断
获得关于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也有利于课改实验在高中的不断拓展、深化。
只依赖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认识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奥苏泊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得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8]可见教师不仅仅要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
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基础。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
行为的反思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了解教育改革制
度,研究各种教学情境中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进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
2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明确课堂是面向学生全体的,由学
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在教学中,教师会安排一些可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创新、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与发展是新课改的两大主题,学生在课堂条件下如何学习、如何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大基本依据[9]。
2.1掌握学习方法,做好预习
预习是在教师布置好预学提纲后学生进行的有效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
行找到提纲上相应的知识点并对教师设计的预学案做出相应解答、做好笔记。通
过预习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新课中的简单内容,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或者查找资料
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就有了了解,对教材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做到了
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对老师的授课也有所侧重和希望解决自己心中疑难的愿望。
通过培养学生对资料阅读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当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外参考书、工具书等来解决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同时开
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2课堂上,发散思维,多多质疑
课堂教学是教师导学的过程,不是从前的教师设置问题,学生绞尽脑汁解决
问题,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
学生勤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自己潜在的智慧。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学习,勇于进一步思考再提出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和学和谐地碰撞创新的火花,达
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效果。
2.3课后及时消化吸收,强化记忆
预学和导学之后的固学过程是不容忽视的,要给学生养成先复习在做作业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记忆强化,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速率。课下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知识,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3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是新课改的后盾
家长的对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支持以及社会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环境,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家长和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具有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学生仅仅获取书本的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知识内容体系的快速更新、技术改革的迅速发展,需要学生学习知识多而繁杂,学生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大量的知识,而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才是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会学、巧学、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功能绝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对自己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学会生存[10]。这才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理解了课程改革的目的后,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培养孩子的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能力,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通过日常的生活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轻松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当中。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会出现偏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对新课程认识模糊。目前,对于新课程改革在社会中的宣传可以通过媒体、报纸、教育频道等,通过宣传可以使社会了解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优点和益处。4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国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情况、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正在逐步的解决。
新课改革的进行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2] 田建荣,贾锦钰.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中国科学研究,2009,(3): 7~9
[3] 欧璐莎,吕立杰.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教师学习[J].中学教育学刊,2012,(2):68~
[4]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2
[5] 张伟.如何上好生物公开课[J].中学生物学,2012,(1):42~44
[6] 罗滨,陈颖.高中中等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0~21
[7] 曾慧.试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特点[J].科技经济市场,2007,(6):132
[8] CALDERHEAD J,GATES P.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159
[9] 李松林,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向推进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8~29
[10]曹云,论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变[J].新课程研究,2010,(176):16~18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措施
2012-2013永城市龙岗中学
推进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自主的发展”的原则,真正体现市教育主管部门“有效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我校特制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有效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具体落实市教体局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使全校上下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学校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构建开放式的、完整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育人才队伍。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景杰
副组长:李新文、万青春 成员: 各年级组长及教研组长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2、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本学我校提出的课程实施口号为:“三熟”“三练”“三勤”。“三熟”即熟悉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三练”即练说:说教材特点,说设计思路,说教学得失;练笔:写教学日记,写案例分析,写教学心得与反思;练耐性:对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研究有耐心,对新教材的尝试要有耐心,对课题研究要有耐心;“三勤”即勤学习,勤思考,勤总结。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在培训形式上,我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青年教师拜师、观摩研讨、学术沙龙、打擂比武,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使广大教师都能够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我们倡导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规律让学生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以12字方针为指标,即: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12字方针提出的目的也是强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不看教师讲的有多精彩,关键要看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时间。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始终记住这样一句话: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都可成功。
4、教育科研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2)以七年级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全面、自主的学习。
(3)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挥校、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4)教学评比。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5、评价与考核
努力探索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办法,采取多元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什么是质量?特色就是质量,就是一流;特色就是生命,就是创造。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探讨是无止境的。我校还将继续努力,保持并加大对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开发力度,在对新课程的实施研究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和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和策略
江西省上高中学 付龙伟
内容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高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词以上。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势在必行,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撰写阅读报告,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
关 键 词:课外阅读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训练阅读报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生动写照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听力理解、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基础。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语言技能目标中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六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23万词以上;八级30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
现行高三英语教材(人教版)中有三个单元与英美文学作品有关,200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理解A篇考查了对名著《小妇人》(Little Women)简介的理解,这更说明了文学作品已经走进中学教材、走进高考,高中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势在必行。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学生外语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质量久居不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重、考试负担重,致使他们仅能应付课外作业,满足于读课文内容等有限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课外阅读和高考关系不大,读与不读成绩都差不多。另外,学生自身兴趣以及教师的错误引导也是重要原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自主阅读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感召力的作用
古人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一般都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本身的行为可以影响班级里很多同学。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更要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能将各类好句随口道来。这样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而仰慕、效仿。如果教师自己是个知识贫乏的人,在课堂上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就不能让学生信服。只叫学生读书而自己不读书或者不善于读书,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
二、化整为零变不可能为可能
教师要学会帮学生算笔帐:如果每天课外能坚持阅读15分钟,以每分钟100个单词计算,每天就能读1,500个词,30天就是45,000个词,365天就是547,500个词。即使一年之中只读300天,也至少能读45万词,而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对八级目标的要求。如果每分钟阅读速度为200个词(据统计这是高中学生泛读应达到的平均速度),一年就是108万。这个数字看起来简直是天文数字,但这个天文数字只要每天抽出15分钟就可以实现。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要坚持阅读。笔者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就是:“Did you read yesterday(昨天你读书了吗)?” 读书的同学会很自豪地将手高高举起,没有读书的同学则会羞愧地低下头。氛围影响人,环境改变人。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三、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如:猜词、略读、扫读、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大意、了解重点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等。
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克服读必出声、逐字阅读、手指引读、转动颈部、纠缠生字、不当返读等不良习惯。
刚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笔者会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坐姿端正、精力集中;
2、默读,阅读时不要颤动嘴唇、不要出声;
3、心读,不要用笔或手指指点着助读,影响速度;
4、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扩大阅读视野,不要逐字逐词地阅读;
5、避免“回视”现象,回视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的意义;
6、养成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猜不出而又不影响对主要内容理解的,可暂时丢开不管。
通过长期的训练,笔者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他们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精挑细选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做好学生书籍挑选的参谋,尤其要指导学生挑好第一本书。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所说:“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读性(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真实性(尽量阅读外国人士编写的文章或经过改写的语言地道的阅读材料),还要注意所选题材的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性。
1、赏析性阅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校图书馆里有许多世界名著简写本,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有《双城记》、《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几十种。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无论是记人,还是叙事,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视野,丰富英语语言,领悟文化的差异。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阅读《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等报刊杂志,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不仅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还体验了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另外,附后的配套练习还可以检测阅读效果。
2、扩展性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目前,教材里很多内容都涉及当代热点问题,我们在课内不可能一一展开。所以,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课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达到既能丰富课内所学知识,又能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如在教学高一第四模块第三单元Tomorrow’s World时,鼓励学生阅读ET(《外星人》),80 Days Around the Earth(《环球八十天》)和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地心之旅》)等小说。
五、实战演习强化阅读冲刺训练
开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阅读冲刺训练,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以正常速度读5分钟,数一数共读了多少行,然后从停下来的地方往后面数同样的行数,用铅笔在空白处做个记号,尽量在4分钟之内读完;然后再从停下来的地方往后面数同样的行数,尽量在3分钟之内读完;继续往下数,最后争取在2分钟之内读完相同的行数,这时候,学生可能只能抓住几个单词,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让眼睛快速移动并从文章中获取些内容。最后再让他们以正常的速度阅读5分钟,数一数共读了多少行。和第一次的5分钟相比,所有学生都有了提高。经常有规律地重复这种阅读冲刺训练,肯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快速阅读变得容易
起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也定会提高。
六、阅读报告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
阅读报告用于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英语读物的情况,报告应包含标题、内容介绍、精彩语言、阅读推荐指数(5~1颗星)和读后感言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应在班级为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可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到讲台前汇报,也可将阅读报告张贴在班级英语角,供其他同学欣赏。
阅读报告改变了被动阅读、选择正确答案的训练方法,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或听取阅读报告,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开阔视野,丰富英语语言,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且还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平时做课外阅读训练题和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不能说毫不相干,但关系不大。做题时学生阅读到的是一个个“考点”,魂牵梦绕的是“对还是错”,大量训练后的感觉是一个字——累!而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根本没有。真正的课外阅读除了内容上的“课外”,还有时间上的“课外”,是指学生自主地在课外时间进行的大量广泛的课外读物阅读活动,是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的阅读活动。当然,有时候安排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去磨练考试技巧还是必要的,毕竟学生还得面临升学这道门槛。
结束语指导学生英语自主课外阅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给我们指导学生英语自主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指导高中学生英语自主课外阅读时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使他们能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境界,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自己领会文化的差异、体会阅读的情趣,自己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成功的激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魏立明,刘丽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英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范泽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4
5.张红波.让英语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4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
------乐都县高级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现状自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施三年来,我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扎实推进新课改工作,深入开展新课程研究、培训、总结、管理,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取提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我校开展新课改工作实施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应对新高考和使用新教辅,四方面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实施新课程方面
1、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新课改形成了统一思想和认识,根据《青海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的精神,构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高中课课程体系,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的培训工作,选课指导,课程管理和学分认定等工作。制定了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领导管理责任。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课改实施与推进,不断制定和完善保障新课程实施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促进我校普通高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2、教师配备和教学设施配备
教师配备:我校在编教职工149人,学历达标率90%,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为100%,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中、高级教师70余人,省、地区级、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20余人,基本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师专业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高考工作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师德师能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
教学设施配备:学校教学设施逐年得到改善,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对各类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提高教学质量批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课程设置、实施与管理 课程方案设置上,我校认识到位,必修、选修课和实践课开设都是按照上级部分指导意见开设的,按照规定的课时计划开足了课程,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形成了国家课程计划相一致的课程结构体系,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的需要。我校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开创《大学》、《劝学》、《师说》、《弟子规》等文学朗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将其内容实践和校外实践来开展,校内开展了:高一新生军训、艺术周、演讲比赛,各种报告会,大合唱、文艺节目演出等比赛,这些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了锻炼熏陶。我校艺体教学连续多年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数几十名艺体生被艺体院校录取。校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搞好社区服务,如:清扫大街,参加县级歌咏比赛、绘画、大型团体操等。
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学校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方案,建立严格的学分认定工作制度和学分认定诚信制定。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学校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出勤和模块考试成绩档次进行综合评价。在模块考试期间,学校进行了宣传发动,严格每一个细节,保障考场秩序,一旦学生因违反考试纪律而将受到校纪校规和取消成绩的处罚。
建立健全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机构,分工明确,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学校实际,教务处,教研室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学教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机制,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才能在质量竞争中取得最大的优势。老师备课根据学情在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进行充分备课、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低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实践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的“磨课”活动、骨干教师的公开课、优秀教师的“献课”活动、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专任教师课件制作大赛以及课堂教学同课教师的“同课异构”讲课等活动。在这些社会活动中,要求每节课的理念都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符合“五个转变”和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4、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在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课改成效的技术保障,也是课改的主旨。从课改一开始,我校即着眼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关注点,开展以此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抓住了课改的中心要领。实践证明,这一工作不仅使管理者逐步梳理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我校采取了跟踪听评课,推门听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总结和反馈了教学情况,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2)注重教师师德师能培养,打造名师。发扬先进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学校都要请获得表彰的优秀教师,在学校层面组织进行示范课的讲课活动,我校对青年教师坚持实施“结对子”青年老师培养工程(135工程),师徒互相听评课,互帮互学。对中年老年教师,狠抓教育教学风格,特色的形成,力争成为骨干和名师。
(3)学分管理与认定工作。学分管理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新课程精神在管理评价上的直观体现,我校对学分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持续几年进行了学分管理实验,形成了学校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对于学分分配,学分获得,学分认定,学分计方算方法都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对于补考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全体教师对于学分管理认定工作已经基本认可并掌握了操作方法,从而确保了新课程实施能从根本上的到落实。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分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考定学分的认识,更加关注教师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
(4)从师资上来看,虽然保证了全部学科(包括选修课)的开设,但综合学科,音乐、美术师资数量仍有不足,有的体现为结构不合理。通用技术学科和研究性学科上问题更为突出,安排了一些其他学科老师代课。(5)选修课程必修化是一个围拢我们的问题。教师、学生没有选课自由,发的什么选修教材就上什么选修课。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按相关要求,电子档案、纸介档案、记录、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需要学校和教师完成的内容过于繁复,劳动量大,重复性劳动过多,如何将其合理整合,删繁就简,这是一个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的问题。
(7)部分老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不能充分放手。虽然学习的是新课改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老师没能发挥好合作学习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内容不恰当,学习的合作时间不充分,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师课堂失控拖沓等方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形式上。
二、学业水平考试方面的现状和建议
我校高一年级时部分科目便开始赶教学进度,以便到高二时能挤出更多时间进行复习,来应对学业水平考试;高二已经分了文理科,对学文科(理科)的学生要应对理化生通用技术(政史地)的学业水平考试,必然腾出一些时间来复习,(甚至在课程表中多安排这些科目,才能保证考前学完考试内容)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虽然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但学生不一定卖这个帐,还有可能滋长考试中的作弊之风,学校虽然也提出了以抓学业水平考试促高考的口号,但对文理分科的高考学生来说,高考科目的促进是可行的,对非高考科目的促进就只是口号了。建议分散考试科目时间,将原来在高二学年较为集中的考试学科部分调整疏散到高二第一学期和高二第二学期,落实各学科结课即考。
三、立足校本教研,从容应对新高考
在课改工作刚开始,每位课改老师都参加了省、县级组织的课改培训,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很关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新理念,以“校本教研”为切入口,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课题研究。也邀请了课改省份专家到校来讲座,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参与课堂小问题的课题研究,来作为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以摸索出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我校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应对策略,注重“有效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内化所学知识的理论特点和方法论要求,确保学生实现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延伸能力不断优化,并有效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和必要的学习习惯,达成“基础理论素养”的优化,关注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养成,克服急功近利心理,难免出现以考定教。随意增删教学内容的短视引为,着眼于教育事业后劲的优化,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和谨慎设计的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和考等一系列关系,注意克服以教学时间取胜的高耗低效的学习习惯,创造性地理解和实践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新课改研究性学习及其他各类技能素质类学科在培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动力手动脑能力,关注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性地理解和实践相关学科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导向,并由此思考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思路和方法。
四、选好用好新教辅
为指导新课标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校用好教辅材料,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习,教辅资料的选用完全符合省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教辅资料,教辅资料对学生,教师的实际帮助都很大,发挥着短时间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各位教师重视对教辅资料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
总之,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只短短三年时间,但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必将进一步完善。
2013.4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马营小学“课改推动年”活动措施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你还不够vvv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按照上级有关新课改精神要求,积极进行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全体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
二、措施目标:
1、通过新课改,探索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校本课程。
2、通过新课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通过新课改,转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4、改革评价体系,探索中小学考试内容、方法及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2、积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进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主动探究等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
3、深入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
4、在原有学校特色与校级兴趣小组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以绘画、书法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成立开发小组,积累第一手资料,力争早出成果。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5、完善实验工作的档案管理。认真按照区教研室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
1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实验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五、新课改的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选择学校教学骨干深入新课改第一线,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工作的骨干示范作用。
2.教师培训。
(1)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新课程实验跟踪培训。
(2)建立与新课程实验工作相吻合的校本培训制度。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实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坚持学校教师发展主体化,倡导研修与行动结合,反思与借鉴结合,协作与分享结合,参与与沟通结合。
3.经费保障。学校将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程的实验中的设备、教学仪器添置,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
4.坚持教研为新课程实验服务。
(1)以课堂星级评估为载体,组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各实验组统一备课格式,进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每一学科每周有一人上研讨课,互相参与评课。
(2)每个实验学科必须每周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工作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并要有活动记录和评课记录。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学科研讨活动(某一们学科或多们学科一起)。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协作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研究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和学科中心组组织的课改案例交流会、课改实验分析会及各种研讨活动。
6.舆论保障。通过有效载体,宣传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支持课程改革,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