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3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第一篇:《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今后要保持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从认一认生活中的物体的形状出发,到最后的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即,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特别是搬运桶装水这一环节特别好。学生们都忍不住要来试一试,有些小朋友都忍不住站起来了。可见学生对此的兴趣是特别浓厚的,相信他们对圆柱体朝一个方向滚动会记得特别牢固。②让学生在玩中学,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记得最为牢固,因此让他们滚一滚,摸一摸,搬一搬、搭一搭等活动中,记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特征。

二)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反馈。

在课堂上,我关注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及其反馈,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有错,及时让他们自己纠正,不由老师代替,在一次次的改正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如在“你说我找”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物体举起来,查看是否正确,一有错误,我先问问他们让他们拿的是什么?应该拿什么?你拿的是什么?然后让他自己再去拿一拿。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

班级中不仅有成绩好的小朋友,也有一部分是成绩怎么理想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把一些好玩的,简单的题目给他们来做,在一次次回答、重视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摸一摸”环节,我特意找来几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小朋友让他们来摸一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虽然有错,但还是给他们机会再次去摸一摸,直到摸对为止,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板书完整,教学反思《《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从介绍物体的形状开始,将实物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把各种形状的图贴在黑板上,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另外所有的学生自我发现的知识将他们写在了黑板上,让他们直观的看到。

五)学生的表现。

由于本节课需要学生操作的活动非常多,我课前一直在担心,一旦放开让他们去操作,最后能不能收回来。学生的表现令我非常惊讶,竟连最为调皮的几个小朋友表现的都非常好,让他们停,马上就停下来,并且身坐正了。还有一些小朋友,在我示意停地时候,虽然球掉地上了,也没有去捡,可见,他们对纪律有着充分的认识。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如此,我也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的机会。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该进的:

1、对教学流程还不够熟悉。在上课的几个小时前,我还在思考,教学流程应该是怎么样的,下一个环节会是什么。可惜,上课的时候还是记不住整个流程。有好几处都忘记了。如介绍完桌上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忘记应该如何小结等。

2、时间的把握。整节课上的过快,特别是对各个物体的形状的介绍这一部分,才用了4分钟左右,与试教时用的时间还是相差比较大的。另外,没有充分意识到游戏时间是可以拉长或缩短的,以至于最后的一个环节“搭一搭”,学生所用的时间特别多。

3、没有充分进行预设。

①方嘉慧认为,圆柱体不是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我的做法是让她到讲台前去演示,我单独跟她讲为什么她的想法是错误的。现在想来,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想让她演示,然后让学生判断,圆柱体究竟是如何滚动的。让学生也有一个动脑的过程。最后也应该表扬方嘉慧,能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

②碰到金艳星弄坏了学具这一类事儿。我应该自己多准备一份,和她交换一个学具,而不是冷漠的说一声“我知道了!”

③沈天辰能够把桶装水搬出去。此时更好的做法可以是让他再搬回教室,让他说出“累”,这一声“累”相信对学生来说,更有信服力!然后让其他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比较省力的方法。而不是有我把水搬回教室,告诉其他小朋友沈天辰很累我的处理方法。

在整个的磨课过程中,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最快时间里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周兰

第二篇:《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1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要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注重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平时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课堂开始,我先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快递员叔叔包装快递的情境,他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就问怎么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面装更多的东西呢?是随便堆在一起还是整齐的排好呢?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的说出按顺序排好。接着开始分组活动。

在分组活动中,孩子们的基本上都能按活动要求完成在固定的盒子里平铺一层,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小组不能很好的合作,出现了争抢实验用具的现象,有一组就按分工很快的完成了活动任务,他们把老师分发给他们组的三种物体和三个纸盒合理的进行分发,两人一种物体的平铺活动,完成后并把平铺的个数分享给组内的其他成员,看到后我及时的给与这个小组表扬并奖励,让别的小组也按照这个小组的方法进行操作,其他小组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2

本周上了《认识物体的形状》这一课,上完后感觉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在这段时间,实验都是由我在投影仪下演示完成的,这节课的实验也是。我带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块,橡皮以及螺母和一个方形盒子。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一起数能在这个盒子里放下多少个,然后指导他们把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很关键,要简洁清晰,我参照了教师用书上提供的几个提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分别是:在数完乒乓球和木块后,提问“为什么木块装的比乒乓球多?”;装螺母前提问“螺母会有几种装法”,装完后的提问“为什么竖着装比平着装的更多?”;最后提问“木块和乒乓球有其他装法吗?为什么?”。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也很准确。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较大,很清晰,让学生容易把握关键点。

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我是跟着学生一起填,把我填写的结果投影在屏幕上,告诉他们应该填在哪里,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把日期以及数字填错。哎,当低段的老师要耐心,再耐心啊!现在天气很热,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但要时刻告诉自己多一点耐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深吸气,抑制住了自己跳动的太阳穴。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3

本周带着一年级孩子学习了《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课堂学生的常规更好了,整体状态好,积极发言,参与度很高。

本课的研究目的:

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新课开始之前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对前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本课探究活动研究就更简单了。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把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

探究活动二: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在这两个探究活动的处理上,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的一些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开动大脑,尝试各种方法,因特殊时期,所以上课注重孩子们思维参与,他们说方法,我用他们的方法演示,所以本课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二中,孩子们打开脑洞,想到了很多方法。在橡皮擦的摆放上更是想法很多,从不同的面摆放。这个部分不知道老师们在上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些孩子长的那面立起放,但是超出了盒子的空间,不知道大家这种算不算呢?

通过前面探究活动实验,孩子们对最后一部分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张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孩子们积极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本课参与度,孩子们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孩子在参与中。这样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课堂,我很喜欢,希望孩子们一直保持探究的兴趣。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4

在进行本节新课前,我依然让学生回顾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学生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了。

随后让同学们开启了小挑战模式,一起来“看谁摆得多”。在介绍比赛规则时,“平铺”这个摆放规则,加上一次示范,大家都理解得很到位,随后的课堂实验中没有学生将材料堆起来放。

挑战正式开始前插入观察每种材料的形状,大体情况都是先说了平面图,例如:乒乓球—圆形;橡皮—长方形;木块—正方形;螺母—六边形。指点到大家说的只是一个面,这是一个立体图形,才能够答出:乒乓球—球体;橡皮—长方体;木块—正方体;螺母—六棱柱。

开始挑战活动,在挑战活动中乒乓球和木块请每个班级请两组学生来摆放都是9个和16个,很直接的体现了它们的不同方向形状都相同,占据盒子的空间都相同,所以数量相同,但是想要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时,一直感觉提问的方式不太如意,学生理解不到老师的点,回答结果都偏离了。

反而在第二部分挑战橡皮和螺母得出不同侧面占据空间不同,所以摆放数量不同,这一结论时还更容易,更直观。

今天的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板书问题,刘老师提到将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再根据实验来推翻各个推测,得出实验结论。倾听学生的发言,着重点在黑板上标记,进行及时的反馈。板书——课堂总结,敲重点。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5

《认识物体的形状》本节课是让孩子们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去认识物体的形状。

在进行平铺活动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铺,我特别在活动之前借助投影演示了乒乓球的平铺方式,并告诉学生所有的物体一样高,不能有的高有的低,不然就不叫平铺(为什么要这样解释是因为在第一个班上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了让盒子填的满满的,于是把最后几个橡皮竖着放)一方面是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平铺,另一方面是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记录!结果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有些小组又翻车了,因为在第二次平铺之前我给孩子们的问题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平铺方式,于是,我就看到了有些小组在铺正方体的时候把正方体的角斜对着放,留下的空间也就容不下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了,于是他们在记录单上记录的便是正方体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铺结果是不一样的!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想在讲述平铺的时候关于平铺的概念应该多加一句,用尽可能多的这种物体把盒子填满,直到不能铺位置,在演示的时候也最好选择用正方体来平铺!另外,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试着把这些形状转个方向,看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平铺结果!

第三篇:《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精选)

《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已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听众、观众、知识的接受者,而一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者、自主者、合作者。从而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通过课后自我反思,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点做得还是不错的。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正方体,怎么样的物体能滚,会怎么滚。同时创设了各种小组或同桌活动的探究活动。“分一分,比较物体的不同。”“搭一搭,体验曲面能使物体滚动。”“滚一滚,体会球与圆柱体滚动的不同。”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环节,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感知四种物体的形状,了解它们的特征,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并没有为学生准备学具,而是事先请同学带了牙膏盒、饼干盒、固体胶、魔方、骰子、乒乓球、网球等一些物品。课堂中通过这些生活中常常出现的物品来认识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在认识了这些形状后,我又提问“在我们的教室中,有没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呢?”学生们通过观察找到了橡皮、书、音箱、笔、教棒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知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足之处: 受物品影响,课堂中在交流时,小部分学生并没有停止操作认真交倾听,手里还不停的在玩带来的物品。由于球比较难“控制”,课堂中时不时的会听到球掉到地上的声音,学具操作的调控还需多注意。在摸一摸,滚一滚后,讨论这些形状的物体有什么特征时,有学生先说到了球、圆柱体是能滚动的。适时的提问“你知道球、圆柱体为什么能滚动吗?”可以引到因为它们有曲面,所以能滚动,把面的特征与能否滚动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更顺了。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学会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第四篇:物体的形状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能将这些物体进行初步的分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能将这些物体进行初步的分类。在动手实践中积累对几何体的经验。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积木,你想用这些积木搭什么?

师:那就按你们的想法来搭一搭,看哪个小组搭得最漂亮。不过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老师要请你们管理好你的积木,如果你的积木不听话就牢牢地把它抓在手心里。

学生操作活动(每个小组准备四种形状的学具若干个)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认识球

师:哪个积木不听话?(让学生举起球)师:怎么不听话了? 生:会滚 师:为什么它会滚呢?

生:它是弯曲的。(请3个左右的学生回答)

小结:因为它四周的面都是弯曲的,我们叫它曲面,曲面可以使物体滚动。这个会四面八方滚动的,我们叫它球。你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个形状的?(媒体出示不同的实物球)探究二

认识圆柱体

师:还有哪个积木它也有曲面?找到它把它举起来。师:它也有曲面会滚动,让我们来滚一滚。(学生动手操作)

师:它也会滚,那它听不听话呢?为什么? 生:上下两个面是平的。

师:弯曲的面我们叫它曲面,猜猜像这样平的面我们叫它什么? 生:平面

小结:正是有了平面我们才能把积木搭起来。像这样上下两个面是平面,是一样大小的圆,中间的面是曲面的形状,我们叫它圆柱体。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媒体出示不同的圆柱体物体)

探究三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动手操作

师:通过曲面和平面的区分我们认识了球和圆柱体,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积木,请你们拿出和老师一样的积木放在桌子上,其余的积木放进盒子里。

师:每个人拿一个积木,请你们来摸一摸积木的每一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面?说说你摸的这个平面是什么形状的?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面,你能不能根据这些面的特点把它们进行分类呢?

(小组讨论)(请最快的一组上来分教具,有不同分法继续上来分)

2、辨析图形

师:看看同学们的分类方法,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意见想发表吗?(由学生讨论出正确的分类方法)(若没有人提出不同想法,教师针对不同分法提出意见“你们小组把它们分为一类,那它们每个面的特点完全相同吗?”得出一个积木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而另一个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师:像这样六个面中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形状叫做正方体。师:那这个

我们能不能叫它正方体?为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形状叫做长方体。(如果这里学生有疑问,可以让学生继续探讨,有关面的特征,得出结论)

师:它们都是长方体,谁能说说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吗?

通常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的特殊的长方体,它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面是长方形的。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看图区分四种形状

媒体出示实物图形,让学生将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2、练习二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3、练习三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摸得准? 由一生上台摸物体,介绍给大家摸的感觉,其余学生猜。

第五篇:物体改变形状以后案例与反思

《物体改变形状以后》案例与反思

荆州区八岭山小学 罗治国

“研究弹性物体的共同点”教学片断:

师:(师出示一个吹有气的气球)问:当我用手按这个气球时,它有什么变化?手松开后呢?

生: 用手压气球时,气球会被压扁,松开手后气球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师: 让我们来做一次这个实验,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实验,教师提醒学生: 实验时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再观察对它们施加各种作用力后外形发生的变化,最后观察去掉这些力后外形的变化)

师: 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吧!

生: 原来气球是圆圆的,当我把它往下压后它就变成扁的了,等我松开手后它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

生: 我们小组也是这样。

师: 如果用其他的物体做类似的实验,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现象呢?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试一试。(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生(边演示): 我拿弹簧做了实验。原来弹簧是这样的,我用力压后就压扁了,松开手它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生(边演示): 我们也是用弹簧做的实验,我们是把弹簧向外拉,发现弹簧被拉长了,松开手后,弹簧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生: 老师,我对他的还有补充。原来这个弹簧是直的,我用力折后就变弯了,松开手它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师: 不错,富有创造力。一个小小的弹簧你们就想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其他小组呢?

生: 我是用钢尺做的实验。钢尺原来是直的,我用力后就变弯了,去掉力后它又变成直的了。

生: 老师,我的实验结果跟他们不一样,我是拿橡皮泥做的实验。我把橡皮泥搓成圆球,用力压它就被压扁了,松开手后它仍然是扁的,没有恢复成原来的形状。

师: 是吗?有没有和他一样的同学? 生: 我是这样的。

生: 我们小组也是这样的。我们还拿黏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也没有恢复原来的形状。

生: 我们拿海绵做了实验。原来海绵是长方形的,用力一捏,就变成一团,松开手又恢复原来的长方形。

师: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有些物体被我们压扁或者拉长后,形状会发生变化,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但是有些物体就不行,如橡皮泥、黏土等。

生: 像气球、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等物体受到力时,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当去掉力时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师: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其实物体的这种性质就叫做“弹性”,而这种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教学反思:

1、《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我想本环节的活动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应该是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

2、科学来源于生活,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学生喜爱的玩具--气球引入教学,然后对身边其他弹性物体展开研究,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对于学生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小组的实践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延伸出更多对于科学未知的兴趣和思考才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下载《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

    教学反思——感悟形状(大全)

    《感悟形状——几何形的脸》教学反思 海桥中学梅建华 本课是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是点线面造型的重要部分,是让学生在已经了解了点线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2.物体的形状改变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2.物体的形状改变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 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第一课里学生对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是对常见的力——弹力的研究。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物体分类》教学反思1 科学活动《按物体名称分类》这一内容比较开放,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在分玩具、分水果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物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幼儿在......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