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国培总结
初中生物国培总结作者: 樊勤学(初中生物 资阳市初中生物512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43 发表日期: 2012-11-30
22:22:45
本人通过这次初中生物国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识到了在新课标下教师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初中生物国培总结
本人通过这次初中生物国培,聆听专家的演讲,观摩名家的教学,与教师同行在网络沙龙切磋,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也是我们教师“充电”的好机会,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下面谈谈我对参加国培培训的总结: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从“统一”到“面对全体”。
由已往的教材比较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考试这一严峻的事实,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考试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在教学中就从知识和能力上瞄着考试。从而出现一些学生在陪读,失去信心,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在浩繁的习题中日夜苦读;同一要求之下,使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消失。同一要求不是面对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惟一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一条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不同的求知愿望,教师对他们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成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能获得一些成就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使人对生活持乐观态度,能把艰苦的学习任务变为乐于接受的事情,能使学习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能提高思考问题敏捷程度。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重要体现就是获得成就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使学生群体呈现丰富的统一。开放性的新课程形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平时少言寡语的同学可能做事比较细致,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可能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突出;平时做事莽撞的同学,可能比较敢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他可能在外出时的联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可能承受挫折的能力,意志力都比较强,在活动处于困境的时候,他的精神可能对其他同学能够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这样差异就不会被教师当作令人头疼的事,而是当作一种财富和底蕴。
因此,新课程形态下,需要教师能够面对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就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使教学过程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二)、从“教会”到“会学”。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好的方法,也是根本性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必要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刻。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据了解,很多教师非常好心,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课堂上把要向学生介绍的概念和规律、列举的典型例题,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讲全、讲细、讲深、讲透、讲到位。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时间而替学生做、替学生说、替学生小结甚至替学生想,有的教师把学生思维上的难点,讲的清晰透彻,天衣无缝。以上做法如果认为教师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则效率可能不低。但是若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则以上做法值得深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而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这样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可能会不“高效”,但从发展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却是“高效”的。其实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
(三)、从“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
以前教学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教育方针相违背,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违背。
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摒弃题海训练,落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优秀教师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应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积累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迹。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像力。
学习阶段: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丰富的想像力。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冷潮热讽。对于学生提出与考试无关的问题,教师不能说:“不用管它,这个问题考试肯定不考。”这种回答会促使学生形成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考试的畸形看法。这种回答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作用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从“总结性评价”到“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按照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大类,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诊断课程计划或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反馈的信息,以此来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它强调的是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为了分等鉴定,区分优劣以实施奖励,它强调的是结果评价。由于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新的教学形态下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秀的学习结果,又要帮助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研究性学习不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紧紧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同时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就使自我评价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不仅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所得、所表现现来的优秀品质和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看法和体验,这是在他评当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教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再来评价学生,除了原有的评价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或表扬,或鼓励,或提醒,或批评。这样,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相辅而行,将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有助于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果。
总之,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点滴进步,教师就要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国培,认识到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
(一)、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1、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将学习内容以学案形式呈现。我校的备课都是以集体备课为主,但是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案的使用,学校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小组合作,组内自学、讨论,当堂展示。
1、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再到全班进行展示。这个环节要顺利进行,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训练有素。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倾听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声音,而且要观察各层面学生的表现,并且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精讲巧练打好基础。
(三)、精讲巧练,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条理。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当堂训练,适时点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1、下发《当堂训练》,并对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2、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规范作业、强化监控,分层次完成《课后训练》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少做无用功。
三、教师专业发展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国培,从教材内容结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观察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培训,是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好机会。
总而言之,参加这次国培,收获极大,要珍惜这次更新知识的“充电”机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第二篇:2012初中生物国培总结
2013初中生物国培总结
我很荣幸能参加河南省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这样的培训方便、快捷又实用,有这样的培训机会,对我来说真的太需要了,国培对于教学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收获,知道想上好一堂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习了很多,同时也反思了自已以前的上课方式。想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做多方面的准备,但是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所以常常会有突发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以下我就简单谈谈这次参加国培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对教师的品德心理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影响教学;而且,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能在无形之中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
二、了解了如何调适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从事任何职业都会有相应的压力,而且,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绝大部分的痛苦与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压力造成的心理痛苦就会不治而愈。
2、别太追求完美,适当地降低目标,别为“小事”抓狂,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放弃,知足长乐,生活中时刻面临取与舍的选择,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才是获得内心平衡的好方法。
3、可以试着和同事多交流多分享,善于向朋友倾诉和求助,别把不开心的事都自己硬扛。
4、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心理调适方法。
三、全新认识了教师的角色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通过国培使我真正认识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重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才是重点,因此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应当引领并配合学生去积极探讨和学习,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也要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与思考。过去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全面认识了新版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材
新课程为何特别注重研究创新?新课程新在哪?课堂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并不完全明白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国培让我深刻认识到《生物课程标准》不再是过去《生物教学大纲》那样重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而在强调“德育为先”,提出“能力为重”,反映“时代变化”,控制“总体容量”,凸显“重要概念”,这样更适合7~8年级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今后我会更加细致研究新修订的《标准》并在生物教学中付诸实践,努力使自己的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从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且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摸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如何贯彻课标,落实课标要求,有一本好教材是第一步,直接的落实者就是我们的一线教师了。通过学习,我领悟到了教材版块的处理与课标的关系,但真正领悟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版块都需要老师去讲解,很多的版块在学生的探究中自然就内化了,各个版块之间其实是相容的,老师完全可以进行整合,可以自由的处理,这样一来,我们就别再是讲教材,而是真正用教材了
五、学习了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视频领略了各位专家学者来自学术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众多专家、优秀教师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看到特级教师们上课时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我想这些都是他们平日里下功夫、花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经验积累,历练了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
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在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这次“国培”使我认识了不足,明确了的方向,更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实践的潜力。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伴我进步、促我成长。我会铭记学习经历;记住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刻;铭记学员们那一句鼓励我不断前行的话语;铭记专家们,领导们为我付出的滴滴汗水,是你们给了我坚持学习的动力,是在与你们的交流中让我获得了真知灼见。最后,感谢李晶教授、高明书教授、周然教授、班主任和各位专家对我们的专题培训和教育指导!紧张和放飞的60多天过去了,现在,我诚挚的向各位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发表评论
第三篇:初中生物国培学习总结
初中生物国培学习总结
2013年10月以来,我参加了2011年国培初中生物老师培训。老师一起聆听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等活动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洗礼,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专家的报告使我了解了很多生命科学的最前沿的知识。例如李玉院士的《走进绚丽多彩的菌物世界》给我们开阔了很大的视野。过去我上课时都把菌类看成是微生物。原来菌物有如此巨大的,象密环菌占地890公顷,10吨左右.又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升守怡教授的《人类形成与民族形成的遗传分析》黄有渠教授的《表现遗传学与癌症》,王丽院长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张丽萍教授的《从糖的角度认识生命》等,这些专家们的报告我开阔的视野,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通过专家的报告,使我学到了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朱正威专家的《生物学科基本思想观念》、《一堂好课的标准》让我认识到课堂是实实在在的。朱正威老师谈到生物学科活动的价值,从生物学科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着重强调抓好学科活动正是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分析生物学科活动的现状及如何开展生物学科活动,认为生物学科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难度较大,很容易流于形式或抓不住培养的要点,导致成效不大。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制订出一个既具有连续性而又有阶段
性,既具有全面性而又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理解吃透教材,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但不是简单的传授基本概念,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本领。提倡实效课堂,弄清教学内选择符合内容的教学策略以防华而不实。又如李颖样长的《生命教育与学校课程改革》中说到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给予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观注学生的持续发展,融入社会的基本经验,给予学生智慧和创造能力。让我对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过去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大部分,忽视了对情感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杨兆山教授的《我国基础教育需要破解的若干问题》中讲到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影响,是教师借助某个平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师要有一个快乐的心态,多做事少抱怨,做事要严谨,态度要认真,这对学生很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有超越的观念,让学生超越自己,帮助学生学会策划。对学生要进行赏识教育,不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照学生的差异和潜质。世界上没有差生,差生是评价出来制造出来的。这些观点让我觉得一个老师应加强自己多方面的素养,提高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王永胜教授《生物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中两个观点我认为是很有启发性的的:
1、好的学科教师首先是一个学科的专家,对学科的性质、价值的把握,能力是最好的方式是表达知识,学科素养提高是第一位,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学生的发展打基础,缺少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常识是活不下去的。例如:青春期的发育、营养、保健等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能使人过
得更健康更快乐。
2、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日记教学叙事方式写自己的教学感悟,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等等。
三、中学生物实验专题研究这一板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内容。它教给我们的不是实验的操作过程,不是如何去做这个实验,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思考。石连旋教授说得非常好:我们不要因为实验而实验,我们不要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研究型教师。我们要发教会学生怎样设计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显微镜,学生都知道它是起放大作用的。它的各部分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那么我们对它进行一些延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对它进行改造?能不能再做其它的用途呢?实验材料的替换性:方法步骤的研究有没有可替代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通过思考,改变我们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指导他们对理论的学习。
四、新课程实施经验分享这一板块。设计的思路是很好的。通过交流符号我们在思想上发生了碰撞,使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我今后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威海环翠国际中学的李静老师的学案导出:根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表达交流,老师点拔,归纳总结。这种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点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精神。江门培英初中杨世德老师的分块教学法:根据课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块教学,每块都有思考题,由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通过抽签的方式由学生回答问题或是以竞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这过程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
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认为这些教学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不过这个环节时间太少,以后希望能加强这方面,这对我们教师的提高更有好处。
五、名校教育考察,课堂教学观摩交流这一板块。我觉得非常好。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和吉林大学附中的参观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1、两所名校都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认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得更好,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采取从进校的第一天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的“三抓”措施,促进每个学生成人成才。
2、逆势而上,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两所中学并不是开始就是名校,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很多困难。生源基础也参差不齐,但他们勇于改革,使以教学改革为主的一系列改革取得成功。
3、学生管理从小处着手。两所学校对学生管理都各有特点,但都从小处着手。如早操进出场不能一哄而散而是列队跑步入场。
4、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听了两个经验介绍会、两节示范课,感觉他们工作都很踏实,不浮躁。
5、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两所中学都有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但都不是高压强求,而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两手抓。两所学校老师待遇都很高并都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三所学校校园硬件建设,各项管理观念无疑都达到了现代领先水平。这是他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生遍布海内海外、群星璀灿、各显风姿的原因。
这就是我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我们初中生物骨干老师培训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班级中的三位班主任老师和每一位学员都感染着我。班里的学员们都很努力,每天都可以看到、听到很多学员的独到发言,从中得到榜样和启示。学习是短暂而紧张的,有些东西还没有经过认真反思,我会铭记学习经历;记住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刻;铭记学员们那一句鼓励我不断前行的话语;铭记专家们,领导们为我付出的滴滴汗水,是你们给了我坚持学习的动力,是在与你们的交流中让我获得了真知灼见。
第四篇:初中生物国培心得
研修总结
曹城办中学
甄更华
从2013 年9月23日开始,我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在网上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这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一种国家级的大规模的专业培训,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一份献给教师的特别礼物,一门门引领教育教学思想潮流的学科课程,一场场专家精彩务实的讲座报告,学员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交流,认真而创意的提交作业,专家、辅导老师的积极耐心的辅导和温暖而有力的鼓励,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他们严谨的作风;学员的一网情深,如饥似渴,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洋溢着对教育的极大热情和真诚,我在这里找到了榜样和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前进……伴随着紧张有序的日程安排,不知不觉中培训就已接近尾声,自己也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和专业素养上都有了一个重大的提升。现将我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坚定了教育信心
一粒粒种子的播种,播种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希望,一种信任、一种责任,由此,我们更感到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教育信心,坚定扎根教育事业一线的决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将这种态度,这种责任,这种信心用我的教育成果来说话,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竭力成为一名甘为人梯的人民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对我们进行的培训,紧密联系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研动态,结合精彩案例,对目前教学实际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困惑和误区进行梳理、分析、点拨。培训我们对教材的重新解构与分析,使我对教材及如何使用教材去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使在教学实践中思路更加清晰,头脑里有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所学习的课程,使原有凌乱、不规范、没有理论支撑、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得到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更新,大脑被激活了。如何从实践中进行科研,如何用科研去应用实践等,曾经的这些问题,曾经让我深深困惑,有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沟通、交流与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同行的商讨与相互学习,通过转变、拓宽、更新、丰富,围绕课程改革,准确把握新课程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实效,争取成为一名有理论水平、有学科知识、有思想善反思勤实践的教育教学引路人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型教育者。
此次“培训”虽将结束,但是教师培训教师素养的提升永远不会结束,“培训”带给我们的知识、思想和精神将会是持久的陪伴和影响。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育者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潜下心来采他山之玉,静下心来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以生为本,在教和研中追求质量和水平,创造出自己在教育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努力成为一名更加受党和人民信任、学生尊重和喜欢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初中生物国培作业
第一次作业:拟解决问题预设,内容包括你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请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作业1
一、解决的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
二、突破的难点
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情激趣,以趣激学,创设师生融洽的情感氛围,为学好生物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预期目标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实现计划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个人,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一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于其中并释放与升华生命潜力的空间。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以情激情,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中缺乏民主、平等的人文精神,“教师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好像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各种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而不是人的情感。这种对师生交往实质的误解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将学生作为“物”对待,视为没有情感的容器,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愉悦、温暖的氛围中,这不仅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自尊、信任、理解等多种情感需要。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体现。要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教师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愿意进行思想交流,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这样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3、充分发挥情感课程资源,体现情感的实践性
就情感本身来说,它既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理论,所以现有的教材很难把情感具体地、生动地表达出来。即使是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性、人文性的教材内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被有些教师操作得面目全非,成了“无情”、“无人”的教育。所幸的是,生物教学资源并不是局限于薄薄的课本中,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为了学生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教室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也许下一个达尔文就会就此诞生。为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成功而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生物教师应尽快地调整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摆脱以往的看图、读书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融入到野外活动中,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深度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样有助于提高保护我们生存家园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步步的思考、分析、判断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动脑、动手的实践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收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实践中生成情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4、在探究与情境创设中提升情感的有效性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室可以多从生活中采集问题,依据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紧扣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如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广泛利用报刊新闻媒体资源在生物教学上有更深广的意义。报刊新闻具有通俗性、趣味性、时效性强等特点,中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其中的知识。因此,利用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报道来丰富生物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具体问题。
5、丰富教育评价方式,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外,还要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老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只有来自内心的真诚的、具体的赞扬才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激发其高昂的学习情趣。其次要学会善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要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学生轻松愉快、推心置腹地交谈。其实,只要想到学生还只是个孩子,我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这样心就平了,气就顺了,自然而然就能耐心温和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我尽力尝试换位思考,并且小心翼翼、想方设法地去启发、教育学生。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老师对他深切的爱。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教育应该是在学生取得成绩及进步时,老师及时地给予真实表扬和肯定;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他必要的肯定和信任,并能帮助他分析不足,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增加学生战胜挫折、解决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素质。通过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积极上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