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读了肖川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感受颇多。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做一名教师呢?这个问题不是的在我脑海中翻滚,也着实让我深思。
按照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一、做一名智慧者。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
二、做一名有人道、人格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二篇: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学习心得体会
新化中学教师培训学习《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古人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想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作教师,要懂得轻、重、缓、急。该放弃的就不要执着。这样你就会获得内心的一分宁静与平和,你会顿觉安详和自在,你的生活也就充满了几分诗意。我就认真阅读了《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完全书,掩卷深思,感悟颇多。
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不管是谁,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唯有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更不能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而阅读确是一种学习提升的好方法。歌德就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
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拥有一种“化繁为简,见素抱朴”的心态。教师的诗意在于关注和热爱教育。教师要学会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人与人的交流,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丑恶,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着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在书中,作为教师,应该感受工作的幸福,师的幸福来自于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还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意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
作为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人说,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师资力量的竞争,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团队凝聚力、执行力的竞争,这些个说法都不无道理,但这些因素的提升,归根结底,最终都将回归到原点——学习上,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学习,就不会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抛弃。
2014年10月24日
第三篇:学习《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心得体会
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不管是谁,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唯有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更不能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而阅读确是一种学习提升的好方法。歌德就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我就认真阅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完全书,掩卷深思,感悟颇多。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共有六辑,具体包括:诗意的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聚焦课堂和我的教学主张。其中,收录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67篇。
在书中,肖川教授提出,作为教师,应该感受工作的幸福,师的幸福来自于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还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意中
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川教授说过:“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
作为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人说,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师资力量的竞争,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团队凝聚力、执行力的竞争,这些个说法都不无道理,但这些因素的提升,归根结底,最终都将回归到原点——学习上,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学习,就不会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抛弃。
在本书中,肖川教授提出,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课堂教程,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且,教师的专业成熟,其途径大体上有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这样四种形式。其中,促进教师专业的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学习来有效地进行校本培训。肖教授提出,“在校本培训中,引导教师系统地阅读是极其重要的。”“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阅性地阅读。”
我国古代的“至圣”光师曾说过:“学而不厌,学而不倦”,这里仍然强调的是教师学习,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想一提的是,肖川教授在书本中提出,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思想的老师。”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可以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行的路。”教师——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
第四篇: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宣威中心学校:陆治标
2012年寒假,宣威片区认真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在接受《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培训时,感受颇多。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做一名教师呢?这个问题不是的在我脑海中翻滚,也着实让我深思。
按照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一、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
二、做一名有人道、人格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
2013年1月17日
第五篇: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读了肖川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感受颇多。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做一名教师呢?这个问题不是的在我脑海中翻滚,也着实让我深思。
按照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一、做一名智慧者。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
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
二、做一名有人道、人格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朝阳小学
李业珍
当看到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我马上和老师一起交流,为在我们周围发现这样有着教育诗意情怀的老师而感到兴奋。总觉得有很多感悟但不知从何谈起。觉得教师像一条“渐行渐宽”的河,在平和而从容的自我超越中,在真诚而宽厚的爱中,微笑着默默行走,矢志不移地追寻着做教师的职业幸福。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我们可以尝试去做: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将有关教育现象联系起来,寻找其中的意义,去发现其中的诗意。
你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做得精彩,做得生动,都做成一个成功的案例,这就是诗意。你可以在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你的教育智慧,体现你的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进而,当你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时,你会发现新的角度,发现另类的存在,这也是诗意。你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教育现象的意义,你会发现教育生活中的寻常琐事充满了意义。你让这种感悟习惯化为一种生活的实践,你这就是真正的“参与”生活了。所谓“参与”就是“从自我中延伸出去”的意思。这样做,你就获得了积极的认识能力,你就可以超越平庸的理解。
二、坚持广泛的阅读,并努力地解读你所遇到的每一篇文本,加深理解文本的洞察力。
阅读当然就是艺术,因为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非常喜欢一个这样的定义:阅读其实就是灵魂的一次探险——灵魂在作品中的探险。我们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诗意于是就产生了。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一名教师如果一直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保持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不会总是强大无比的,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这样坚持下来,阅读就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三、创造和谐的的人际关系,这也是诗意化生活的一个方面。
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你能够从他们的支持和慰藉中获得新的精神的资源,你在乎来自这些知音的关注的目光,你在乎他们的评价,在乎他们的鼓励。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你必须看着你的学生就觉得快乐,他们是你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你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你当成师长,更把你当成朋友。他们从你这里天天有所收获,他们对你天天有所期盼。当你的学生告诉你,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事物,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和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