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给中职生上好数学课
如何给中职生上好数学课
神木职教中心李娟
众所周知,近年来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中职学生由中考筛选分流而来,总体来说,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根本上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
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我们传统教学观念的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未恐避之不及,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3、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付出再多的努力与汗水都得不到回报,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改善上述现状
1、树立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伟大的或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成为当今世界闻名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真人真实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师生结合实际,互学共探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数学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切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排除学习压力和障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数学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目的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写一两个教案就能解决,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将是我们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中一个长远的重任。
第二篇:如何上好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一提到数学课,总感觉就是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听课,做题,讲题,考试,对于曾经也是学生的我来说毫无上数学课的欲望,甚至有抵触的情绪,现在自己成了一名数学老师,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应根据教材、学情做好有效备课。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挖掘有效资源进行教学编排,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我们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更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这两者基础之上,我们再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制定好教学目标、确立好重难点,并设计好教学步骤。只有做到了有效的备课,我们才能更好的上课。,情感准备;
1、要热爱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觉得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数学教师每天都要上好几节数学课,这时候你更不要吝啬你的爱,要做到爱每一堂课和爱每一个学生。只有用心去爱学生,你才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才会更充满激情的讲课。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课也可以是充满温馨、充满欢乐的,才会更用心的上课!
2、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不佳在所难免,而且很容易把生活中的种种感情带到课堂中。之前课备得再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课前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快乐的课堂。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即时调整。
二、利用各种手段上好数学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要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土豆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注重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趋于形式,耍花样,看似小组讨论,实则大家闲聊。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聆听学生的见解。把探索落到实处。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
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六、善于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但是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学生的素养、接受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教学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 学分类的时候,让学生说进行分类的方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答案各不相同,教师这时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更认真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
1、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就要善于懂得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引导和感染学生。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什时候用平稳的声调,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加深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在课堂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有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例如:学数字或者方向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用肢体动作一起来感受,会马上记住,并比较牢固。
第三篇:怎样上好数学课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二、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数学课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已学习过的公式、法律去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开展竞赛,激励先进
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这一心理特征,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经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解答。开始主动解答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不关心。后来我在思考题的下面写上1、2、3等等名次的序号,解答对的经老师批阅后,在名次序号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开展了竞争,使学生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学生发现了我写思考题,就立即簇拥到黑板前来争着做,以争取好名次。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没能解出来,回家后继续废寝忘食地思考、解答,晚上还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将解好的答案告诉我。
四、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学习体会
怎样上好数学课?
发布者:卓艳玉发布日期:2010-06-23 23:41:53.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情境、探究、体验和评价等方面入手,大胆转变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教学效果突出。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情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上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8页《分类》这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百货店”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归类、摆放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产生了分类的欲望,接着又创设了整理小朋友学具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开发智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中,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我们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这样既保持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动手体验,享受学习乐趣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而数学里的理论知识同样来源于实践。儿童是天生的体验者和探究者,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多是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的。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通过实践操作加强训练学生的推导能力,从多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奥妙所在,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对称》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我们安排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画出对称轴。学生在折、剪、找、画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对称图形两边的大小、形状、图案等都一样,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操作性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突出学生“体验”二字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五个步骤:
一、是确定体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课本时进入“主体”角色。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开动思维机器,处于思维振奋振荡阶段。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是指导实践操作。要努力激活课堂教学方式,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
四、是组织交流评价。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允许学生争辩,合理的意见要采纳。同时教师也作相应的反思,并帮助学生矫治“学习错误”的积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受挫的感慨,以及相互竞争的力量。
五、是引导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创新。
四、评价激励,强化成功意识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我们要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以鼓励、启发为主),并在教学中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不仅需要我们备课精心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益求精,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意见:(一)备课
一、准备阶段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二、备课阶段
1、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二)教学
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3、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 “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4、课堂上应多讨论、合作、交流讨论、合作是学生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5、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2009-11-05 20:14:29)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视点
教育 教改 凸多边形 课堂教学
上周,我区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高效课堂工作,参与了我校的语文、数学听评课活动,对我校的教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听完后感觉受益匪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周边各校的教改进行得轰轰烈烈,有的学校已经初有成效。我校在校学生多,班额也比较大,在教改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步子迈得相对谨慎些。但校领导非常重视高效课堂的研究,多渠道、多形式的在教师培训上功夫,老师们无论从理论还是观念上都已经为下一步的教改奠定了基础。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着实践与反思。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调整教师的教
首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至少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了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最后,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冲动,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教师用让学生摆有规律的火柴棒,考考老师第几个是图形共有几根火柴棒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知敏锐,想象丰富,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概率《用列举法求概率》时,教师用扑克牌、彩色玻璃球、骰子等实物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试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使得整堂课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由a,b,c符号或数值的变化引起图象的形状或位置的变化,动态的画面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或同伴的互助中,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 课堂中 “一言堂”贯穿始终,学生无权、也无机会畅谈自己的观点,稍与教师的观点相驳,就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批评,学生再也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与信心。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及时或置之不理,按原来的教学设计继续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摸着教师的脾气走,逐渐失去提问的动力与积极性,也不会在另外的场合提出不同的观点,把课堂完全地、主动地让给老师“表演”,做一个安静的观众。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方法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讲,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的也不要讲,如果是重难点部分,学生解决不了或解决的不透彻了,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讲。好多时候,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出乎我们的意料,是我们的勤奋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智慧。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老师讲的太多,对学生“放”不开手,教学方式放不开,课堂内容也放不开„„因为不敢放开,显得教师很疲劳!学生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她们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通盘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凸多边形的外角和时,先在黑板上画几个凸多边形,让学生考虑,一开始差不多都认为外角和是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增加的,但科学的结论,它却是一个恒值,由此产生的惊奇,就成了学生探究的动力。适合的问题情景能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相信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的教改活动将蓬勃发展,三中作为一个大校,有责任也有信心在教改工作中迈出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也必将使三中从辉煌走向辉煌。
第四篇: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小学生天真好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管讲自己的,不关注学生的学情,那么课堂效率就得不到保证。怎么就能轻松上好一年级数学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 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 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 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 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 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 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 中注意力。
三、采用游戏,竞赛性的趣味教学。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尊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夺红旗、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 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 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也要学会善于倾听。在小学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喜欢举手发言,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师,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见解,这样就难于产生思维的碰撞。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学到的东西就是单一的、没有创新的。所以倾听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记得那次猜数游戏:我拿一张卡片写了一个数,这个数我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地告诉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学生每次都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地猜中我手心里的那个数。而且兴趣极高,猜了一回还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学甚至还要求我这节课一直进行这个游戏。是啊!如果能根据知识的要求,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然是上策。
六、善于表扬与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制订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 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 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第五篇:上好数学课的认识
上好一节数学课的认识
徽县银杏学区教师:韩彦平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怎样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众所周知的。数学哺育着人养成诚实、正直、严肃认真、踏实细致、机智、顽强等当今时代迎接挑战不可缺少的精神。因而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使之形成数学观念具有数学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
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相关因素: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紧扣课标的具体要求,既不能把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同时,要体现三维要求。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学,教师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了解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结合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要求、已有的知识和是经验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亲手用萝卜、土豆、纸板等做一个长方体,学生在切一切,拼一拼的 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
三、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
1、教学目标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教师为了更好的 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把握课标、教材要求,恰当的处理、使用教材。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测。同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导入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例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首先让学生用手中的七巧板,白出各种图案,学生摆的是兴趣极高,这是,教师让学生算一算,你摆出了,几个图形,一共用料多少块小棒,早学生 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导入课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就为后面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过程中,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 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 终身课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是教学回答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教学:
1、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
2、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充裕,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主体意识凸现,能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学数学。
5、学会数学地思维,敢于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6、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积极举手发言,应答面广,质量高。
7、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8、能有效的提出富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讲解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9、能引导学生参与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实践、交流和总结。
5、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随即调控能力强。
6、精讲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例如,我在教学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出现多种答案且争执不下,这时教师可以板书出各种答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对答案逐个分析,求得一致的结果。对一些开放题材也可以组内合作讨论。例如:三年级有这样一道题,全班有48人划船,其中大船每条限坐6人,小船每条限坐4人。要租多少条?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能过学生合作研究,列举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各租几条最合理。让学生研究,得出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充裕,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六、巩固练习的巧妙设计
巩固练习的巧妙设计,要体现以学生的 “练”为主,同时体现练习的分层设计
1、练习设计科学合理,难易适中,面向不同层次的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自选题型来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性强。把握难点,围绕学生学习目标组织当堂测试,学生目标达成率在80%以上。
七、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然而一节好课是没有具体的标准,但应该达到一些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符合课标、目标明确、导入富有情趣,教学过程扎实、高效,练习分层,多媒体的恰当使用等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是:
1、教学中有时对数学课程与教科书的体系机构,内容及其组织方式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小学数学体系结构缺乏必要的了解。
2、教师中只能抽象笼统地描述数学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措施无的放失,对是否已经达成教学目标心中无数。
3、对自己设计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教学中,我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都比较单一,缺乏对教学问题和组织教学的设计。针对好课的标准和存在的困惑,我认为,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同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利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媒体,使知识的呈现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练习设计要体现分层优化设计。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每一次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