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

时间:2019-05-15 15: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应怎么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目前,参加新课改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变化。然而,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课改新理念和实际有效教学之间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老师们还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担忧,下面我就此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供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是决定这次课改是否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方面都要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师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又不能盲目的试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允许失败,失败了就会贻误一代人(也就是说不允许失败)。

二、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三、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开放的课堂体系。现在,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式的关系(但绝不等于放任自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其中的含义有二。第一层含义:是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过多的考虑课程的系统,而是以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第二层含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学生会做、能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实话实说”,在“误”中“悟”,“探”中“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象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一问就答,自问自答或是异口同声答,气氛热闹非凡,似乎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细心观察,仍然是“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的局面。听到的是教师在肯定个别学生的完美答案,看到的是小组讨论中好生的手舞足蹈,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情况,没有纠错,没有碰撞,没有火花,终究没有改变教师牵着学生去钻教师设计好的“圈套”,还是在重复做着“请君入瓮”的事情,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长此以往,必定使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受压抑,思维火花不再燃烧。还有一种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熟的。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放任,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四、建立现代的课程观。就是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思考到。课程价值最终是落实到学生身了,而不是在老师身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遵循“教学从生活中来”的教学原则),也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这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成为一句空话。

五、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课堂组织上看,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一节课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但没有一次取得教学实效;有的课,教师让几组学生分别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戴上漂亮的头饰跑来跑去,只不过是为了做四五个简单的口算题,造成了大量有效数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形式要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数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我们在调查与实践中发现,许多合作已经变味或变质。现象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只顾自己,关心分工后自己承担的任务,没有关注同伴的表现。现象二: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现象三: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现象四:争执吵闹不断,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效率低下,耗费时间。现象五:重视评价个体,忽视评价群体。从教学评价上看,要处理好尊重学生与正确导向的关系。《新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多用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又要把握赞赏的层次、度以及频率,还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亦给予过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点滴的创新思维也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确是非。如果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适度性、真诚性,对学生的错误不加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六、注重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应是教师在课后,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教学反思中有在教学中的经验,也有不足。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反思应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是“有的放矢”,是完善教学的“良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处处获得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标准,树立的观念、方法远不止以上所述,某些见识也仅为一孔之见,仅以抛砖引玉之用,不足之处望加以指正。应该提倡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理解“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反思并上好课。要认真学习,明确新课改的方向,要理解和刷新并落实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站在时代的浪潮中,与其共生长,同发展,去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树立必胜的信念,处处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则教学效益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增强将是指日可望的事,这样,更将圆满完成新一轮的课改任务。

第二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课堂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来,我们的教学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应怎么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担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看的一些理论书籍说一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什么是新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二、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这次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三、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其中的含义有二。第一层含义:是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过多的考虑课程的系统,而是以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的。第二层含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学生会做、能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实话实说”,在“误”中“悟”,“探”中“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得俨然象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有一种现象描述: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一问就答,自问自答或是异口同声答,气氛热闹非凡,似乎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细心观察,仍然是“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的局面。听到的是教师在肯定个别学生的完美答案,看到的是小组讨论中好生的手舞足蹈,然而这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情况,没有纠错,没有碰撞,没有火花,终究没有改变教师牵着学生去钻教师设计好的“圈套”,还是在重复做着“请君入瓮”的事情。长此以往,必定使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受压抑,思维火花不再燃烧。还有一种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就可以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放牧式的角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缩手缩脚,该出手时不敢出手。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熟的。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决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

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决不能为了所谓的“生本主义”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放任,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四、建立现代的课程观。就是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思考到。课程价值最终是落实到学生身了,而不是在老师身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遵循“教学从生活中来”的教学原则),也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这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成为一句空话。

五、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课堂组织上看,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一节课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但没有一次取得教学实效;有的课,教师让几组学生分别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戴上漂亮的头饰跑来跑去,只不过是为了做四五个简单的口算题,造成了大量有效数学时间的浪费。我们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形式要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效组织。如对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应具发散性,思维指向应多元化,要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形式确实发挥实效。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数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但我们在调查与实践中发现,许多合作已经变味或变质。现象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只顾自己,关心分工后自己承担的任务,没有关注同伴的表现。现象二: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现象三: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现象四:争执吵闹不断,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效率低下,耗费时间。现象五:重视评价个体,忽视评价群体。从教学评价上看,要处理好尊重学生与正确导向的关系。《新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多用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又要把握赞赏的层次、度以及频率,还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的问题亦给予过的赞赏,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勤于赞赏,哪怕是学生出现了错误,对其中点滴的创新思维也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应真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明确是非。如果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适度性、真诚性,对学生的错误不加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六、注重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应是教师在课后,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教学反思中有在教学中的经验,也有不足。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反思应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是“有的放矢”,是完善教学的“良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处处获得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标准,树立的观念、方法远不止以上所述,某些见识也仅为一孔之见,仅以抛砖引玉之用,不足之处望加以指正。应该提倡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理解“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反思并上好课。要认真学习,明确新课改的方向,要理解和刷新并落实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站在时代的浪潮中,与其共生长,同发展,去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树立必胜的信念,处处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则教学效益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增强将是指日可望的事,这样,更将圆满完成新一轮的课改任务。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就是学科的总和。

2、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师、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与统一,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3)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学习中,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遵循“预习-展示-反馈”这一基本模式。目前我县推行的是“四环节”教学模式。

二、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

例如:

传统的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凯洛夫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四环节”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所有课改名校都有其特定的教学模式。所有名师都其特定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吴正宪的“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

三、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吗?

1、李炳亭说:“没有模式的课堂叫胡搞”,“学校的产品是课堂”,“产品”就应该有相应的质量标准。

2、拿 “教无定法”来反驳教学模式只是断章取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这个“法”就是教学的基本常识或基本规律。从“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学必须经历的三层境界。

3、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规范师生的课堂行为,是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相应的课堂应有相应的最佳模式,有模式便于老师们“有章可循”。落实课堂模式不是为了束缚教师的手脚,而是为了给课堂教学“保底”。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交规”,类似于“红灯停、绿灯行”。

4、尊重模式其实就是在尊重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法则,任何课堂都需要基于“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基本环节,任何学习方式,除了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别无他法。

5、教学如果脱离开基本的常识,而鼓励教师去自由发挥,那教育教学管理则因无章可循而导致一团混乱,“无序教学”正是我县当前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所在。

6、倡导使用模式教学,核心是倡导发挥学生的作用,什么教学都不能忘记了那个比金子还珍贵的词——学。

7、推行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三个“不普通”:

让普通教师教得不普通;

让普通学生学得不普通;

让普通学校发展得不普通。

全国课改名校都是“泥腿子”学校,道理就在这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普通学生。

8、对“自学、展示、反馈”的理解

(1)学习就是在经历中体验。学生,就是在“学”中“生”。

(2)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学生。

(3)自学是让学生在学校不掉队的最好方法。

(4)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9、推行模式的目的:先从基本模式入手(遵循模式),再突破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成为名师。

四、各地的成功经验

1、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2、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3、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

4、岳阳许市中学“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模式

5、株洲景弘中学的“一三六”模式

6、冷水滩马坪学校的“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

上述学校的共同特点:

1、都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找到了出路;

2、都是学校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手段推动课程改革;

3、都限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提倡让学生自己体验教材,自己理解教材(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1、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又叫“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2、“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3、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一所“六无学校”的蜕变

(1)当年的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六无学校”:一无资金、二无优秀师资、三无好的生源、四无专家引领、五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六无民办学校的灵活机制和体制。

(2)现在的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教育厅聊城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实验基地”、“中国创新教育杂志社重点调研基地”、“全国合作教学研究基地”。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已达40万人次。

(二)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1、“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五、“四环节“教学模式简介

新课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的在于构建新课程背景下“对话、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学——议——评——练。

1、学: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现场、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实验、做模型、做游戏等)。

2、议:讨论、交流、汇报。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

3、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点拨的环节。

4、练:练习、运用、巩固提高。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

六、“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第一环节:学

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现场、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实验、做模型、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即自主学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完成的环节。

1、基本要求: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关键要制定学案(自学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2)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出现。

(3)力戒探究性(体验性)知识变成陈述性知识。

2、什么是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

(1)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实际上一堂课就是落实这三维目标的过程。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解决“会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极目标,是解决“乐学‘的问题。

对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灌输达成,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不同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获得的价值观也不同。

(2)自学指导就是教学目标的习题化。

3、如何设计“自学指导”的举例

4、对自学的理解

(1)学习就是在经历中体验。学生,就是在“学”中“生”。

(2)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学生。

(3)自学是让学生在学校不掉队的最好方法。

(4)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5、关于“学”的几点说明

(1)学生的有效学习依赖于教师对“自学指导”的设计,它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压力。

(2)“自学指导”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问题化,让学生看了之后能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和自学后的要求。

(3)“自学指导”重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4)自学即自主学习,包括独学、对学和群学。

(5)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

(6)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可能一朝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6、放手让学生自学的理论依据

(1)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

(2)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教授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北京分别有95%、88%、37%的初中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完全读懂或大部分读懂语文、数学、物理教材。

(3)欧美教育界认为,当教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甚至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消了探索的过程,就等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4)有效学习理论认为:问题是引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

(5)心理需求理论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尝试。

(6)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7)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会降低,而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

(8)刘良华教授说,“自学是唯一能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掉队的可靠方式”。预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如果学生能通过预习把问题全部学会,那这节课就可以不需要其他环节和流程。

6、让学生“学”的好处

(1)有利于组织教学。

(2)既解放了老师也解放了学生,特别是解放了学生思维,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3)体现了“三为主”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5)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教材体系、有利于挖掘教材的教学法因素。

(6)已被特级教师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的教学实践所证实。

7、几点启示

(1)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是整个文本的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贯穿于目标、建议、评价之中。“体验”一词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例1:山东潍坊一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如下规定:

a、要选用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三篇以上;

b、如有背诵要求,在背诵完成之前,教师一般不作过多分析。一般文章,学生不读两遍不要分析;

c、每堂课,诗歌、散文作品诵读不少于五遍,其他文章不少于三遍,重要的部分要全部朗诵,而不是一人读大家听;

d、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15分钟;

e、有具体教学目标的,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结果。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例2: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明提出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分成五个环节:

引导创设问题环境;

师生平等探索讨论;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自我评价巩固成果;

求异创新延伸问题。

他强调: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交流。

(3)在七年级《生物》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应对我们有所启迪: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具有正确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远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因此,教科书中的每一节课都不急于把结论告诉你们,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让你们自主地学习。教科书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先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再开展探究、实验、观察、讨论、阅读和游戏等活动,并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久而久之,你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是让你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5%。

(5)李镇西在武侯实验中学做了个实验,他上《狼》这篇课文,在一个班是使出浑身解数地讲,讲得激昂澎湃、绘声绘色,在另一个班则不讲,放手让学生学。结果组织两个班考试,不讲的班成绩竟然高出讲的那个班14.5分。

(6)美国学生总结的几句话,对我们应有启迪: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7)李炳亭说:“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

第二环节:议

是指讨论、交流、汇报。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

1、基本要求: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要特别注意在“学”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分析;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4)鼓励标新立异;

(5)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2、关于“议”的几点说明

(1)“议”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议”的话语权要尽量交给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积极参与及时地给予鼓励。

(3)在“议”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畅所欲言,敢于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

第三环节:评

是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讲”的环节。

1、基本要求:

(1)分析比较“议”这一环节中出现的各种观点、意见、方案、办法等,辨明是非,比较优劣;

(2)归纳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并以板书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3)教师要注意将规律与结论拓展开来,以期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4)要特别注意简洁明了,注意启发,力戒重复啰嗦。

2、关于 “评” 的几点说明

(1)先学后议,不学不议,不议不评。

(2)“评”的过程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教师是“评”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

(3)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透过学生“议”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更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并能举一反三,寻找内在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议”与“评”的方式

1、先议后评

2、边议边评

3、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是组织学生议、评的常用形式。

第四环节:练

是指练习、运用、巩固提高。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

1、基本要求: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2)注意练习的变式呈现。

(3)课本上的习题必须在课内完成。

2、为什么要及时训练?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及时训练是防止遗忘最有效的方式。

(2)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记忆内容、记忆材料与记忆量有如下关系:看到的书面材料(10%),听到的信息(20%),目睹的情景(30%),边看边听获得的内容(50%),听到、看到并经自己转述的材料(70%),读过、说过并动手操作过的材料(90%)。

(3)这一环节是“三为主”中“以训练为主线”的具体体现。

(4)通过“练”才能更进一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3、关于“练”的几点说明

(1)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2)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3)对后进生的作业要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4)要杜绝课堂作业(一般指教材上的习题)课后化。

七、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经典名言

孔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陶行知: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得格外明白了。

王 坦: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在同伴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是无可替代的。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

巴西教育家佛莱雷:“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改变传统刻板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发展学生个体思维水平,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沟通包容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4、提高各层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学业成绩。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范畴

1、学生完全可以依赖自己的能力解决的基础性质的知识。

2、重难点知识。

3、学生或者老师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4、学生学习时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或者意见分歧较大时。

5、进行知识总结或者探索知识规律时

6、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四)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把“合作”等同于“合坐”、“合并”。小组划分不均衡,组内分工不明确。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2、过分关注“合作”的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得课堂热闹有余,冷静不足,中看不中用。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今后难以独当一面。

3、合作形式和内容单一,把“合作学习”片面等同于“小组讨论”。渐渐形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浮躁虚夸,华而不实,肤浅不深入的学习品质。

4、未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合作方法,名“合作学习”实则“不合作”。少数参与、强者话语霸权、弱者退缩观望、吵嚷打岔抢说、不妥协不会补充、发言依然是个人见解。

5、老师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

(1)讨论内容、讨论时间、讨论时机、讨论方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上课时是临时编导,无问题、无主题、无任务驱动。生成问题质量低,没有讨论价值。

(2)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未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随意性严重。

(五)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1)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

(2)教师要培养学生做到 “五用”: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3)教师要做到“五让”: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4)概括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经历和感悟。

(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前提

1、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三讲三不讲”教学原则:即讲容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学生已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

2、要相信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交流,适应于任何教育教学过程。

3、导学案的设计是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重在设计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有价值的问题。

八、实施“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意义

(1)“四环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四大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2)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理论。

(3)体现了“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一新课程理念。

(4)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进取、宽松的校园文化。

(5)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教师负担。

九、如何构建“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1、宣传发动

(1)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让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a、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b、少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c、教师的成长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

d、学生基础差、班额大照样可以搞教改。

(2)由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解释工作,让学生接受并认可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知道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

2、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如何准确地把握“自学指导”的设计。

(2)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议”、“评”活动,在学生“议”、“评”活动中如何点拨学生思维。

(3)师生互动中可能再生成哪些新问题。

(4)对于重、难点问题,如何作好铺垫并有层次地习题化。

(5)如何设计课堂和课后练习题。

3、力求人人过关

(1)各备课组、教研组开展新模式教学观摩,进行新模式教学研究,制定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制度。

(2)学校组织新模式教学比赛,力争让教师人人过关,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掌握基本模式,并运用于日常教学。(比赛是最好的培训)

4、严格督查考核

(1)用行政手段推进课改。值日领导每日检查“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执行情况。

(2)学校制订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是:追求学生课堂上的成功,而不是追求教师课堂上表演的成功。)

(3)把新模式的实施与学校常规检查挂钩,从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逐步制定相应的规则。

十、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操作技术

1、编制一张导学案。

2、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给学生一个学法指导:独学、对学、群学。

4、坚持一个课堂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5、明确一个基本任务:学会不会的

(二)高效课堂的评课有 “五看”

第一,看状态。“好教育写在脸上”,听声音,看动作,察表情,让快乐融入课堂;

第二,看参与。一节课有多少人次的发言,有多少人参与互动,又有多少人游离于学习之外。

第三,看流程。“自学、展示、反馈”是否得到落实。

第四,看效果。那就是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五,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有没有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是否打断了学生的发言。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马兰庄初级中学吴建杰

听了王教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这一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中更深刻的体会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新课改一定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首要任务。

我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听了王教授的报告是我更深的了解数学课程理念的具体表述:数学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战性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目标三维,内容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多样,教学评价多元,课程管理多级。

实施新课程也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原来我只是照本宣科,认为教材是根本,不愿灵活处理,现在认识到,要对教材的深化理解,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在教学设计能力上,以前我不注意板书的合理性,写哪里写什么都很随意,其实不然,板书是给学生的示范,更应科学合理。

和现行的实际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比较实际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弊端。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课程过多,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学生负担过重;面对新形势我能到底怎样搞好课堂教学。因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和攻坚战。

我们要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尽管这些年也曾提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项目标,但真正关注的是“双基”目标。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我发现有两种极端倾向:一是部分青年教师,接受新理念快,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课堂活泼,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二是一部分年长教师,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了“双

基”的落实,而忽视其他目标。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双基”是中国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加强双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当地拔高要求,偏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2、处理好接受性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些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是也发现,这些学习方式有的只能在公开教学上运用,有的流于形式,更有的根本不敢谈起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学习方式不甚理解,尤其是对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应用有误解。

理解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内涵及其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以下一些观念:(1)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不能“一刀切”;(3)要善于依据不同学科和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4)要实事求是,探究活动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实际、地区特点的形式;(5)接受学习方式不能全盘否定,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这里还要强调说明的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过于偏向接受式学习而讲的,不能理解只有用了探究式才体现新课程理念。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浪费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达到最低目标,有必要用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须的基础知识。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

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现在教师普遍采用的主要策略有:(1)让问题进课堂;(2)让合作学习进课堂;(3)让多媒体技术进课堂;(4)让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课堂。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

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诸如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但是仔细观察,也发现有不少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讲什么。存在很多问题:缺少必要的规范和训练;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讨论;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花费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反馈;缺少正确的评价;时间和效率失调等等;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乱乱哄哄、该讲的没有讲清楚,该听的没有听清楚,课堂秩序失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实”与“活”的关系,成为落实新课改的关键。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既要重视个性,又要面向全体;既要重视人文性,又要注重科学性。要正确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以下几个关系:(1)优生的培养与学困生扶植的关系;

(2)鼓励、表扬与实事求是的纠正、否定的关系;(3)自主、自由与必要的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系;(4)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必要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关系(活而不乱)。

课堂教学不能以丧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代价,不能以压抑学生的愉快体验、积极思考为代价;求“活”,不是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活动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追求学生脑力劳动的适度紧张,思维活跃,体验加深,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效率。课堂教学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总之,王教授的报告在多方面对新课程进行了阐述,我们教师也会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这些理论搞好课堂教学,并且不断地摸索创新,是新课程教学真正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有益于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

学习体会

科目:数学

单位: 马兰庄镇初级中学

姓名: 吴建杰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之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之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创设 情境

条件

价值

种类

误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学习动机理论者认为:在现实的生活学习活动中,当遇到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们才会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而在引入新课,问题展示时,如何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吸引过来,就是我要说到的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

创设恰当的适合当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就必须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深挖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必须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价值

1、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中,自然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来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种类

要创设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我认为分四种:

1、故事化情境

案例:在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中,以小马和老牛的一段对话来引导学生怎样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我以ppt的形式来演示,它即形象又生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了。

2、生活化情境

案例:在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中,我以农民在采摘橙子的图片做引导,再以一个玩笑似地铺天盖地的橙子图片问学生想将来成为老板吗?那就找出题中所包含的等量关系,学生其乐融融地解开了。

3、问题化情境

案例: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引用当地有名的古塔,以及东方明珠塔来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高度,一开始,学生抓耳挠腮,欲罢不能,但又跃跃欲试,通过尝试也会了。

4、资料化情境

案例:在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应用中,以一组极为震撼的河床干涸的图片,即引来了学生情感的关注,又引来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的应用,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在新课程理念下,情境创设因而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就造成了有些老师走进了误区,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全然不顾是否脱离了教学,能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情境创设方面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情境创设有始无终

案例: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老师就来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讲完了,我们来研究故事里的数学问题”。学生们刚刚听到的故事的热情一下子就给这可恶的“数学问题”浇灭了。

2、情境创设主题不明确

案例:在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有位老师以太阳和月亮来打比方,好像学生难以接受。

3、情境创设没有科学性

案例: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4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一节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老师这件衣服原价200元,实际上只花了160元,大家说说这是为什么?

4、情境创设不符合实际,也忽视了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案例:在讲到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为什么是0.618》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引入的:现在流行以帅哥靓妹来形容一个人长得好看,为什么呢?答案是人的眼睛如果处于黄金分割点上是就好看。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接着又说到为什么女同胞总喜欢穿高跟鞋,也是因为当人的下身与全长的比构成黄金分割时,就显得苗条。结果,很多初三女生穿起来了高跟鞋。其实老师若再提醒一句,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穿会影响骨骼的发育生长,会变成畸形,相信她们女生就不会再去要爱美了吧。

总之,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而且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的技能,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钱忠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浙大附中李烈明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师生生命的交融;学生获得的也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有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震撼;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会龙中学 代明绍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本期4月份教学活动周交流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教学模......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以上课堂的实质只是知识的灌输,其表现是课堂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遗忘。这里没有对智慧的刺激,没有对道德、审美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谈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