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精选)
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
从2004年起,国家级课程改革在新泰市实施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新教材的使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
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致同学们”这一节用了11幅插图,而第一章用了35幅插图;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的课后作业:2.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普通砖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同学中交流测量结果;3.自来水公司是用水表测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会读出水表上的数据吗?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高压锅、电冰箱、飞船返回舱、记忆合金、纳米技术、绿色能源;九年级物理讲利用内能做功时,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运动及参照物;
2、能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学习过程]通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如何选择参照物?
[对应练习]„„
如:
4、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内容编排上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讲质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计算题时还要有那么多的要求:必须写公式,必须带单位,除号得用分式等等,学生感觉很难。况且,密度的单位kg/m3、g/cm3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复合单位,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第三章运动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过此类计算题,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把题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把二者的顺序颠倒一下,先学第三章。
2、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学记数法。在密度的计算题中,大多数同学不会科学记数法的计算,对于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么做;再有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也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还有像繁分式,学生不会化简,如不会把 化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楚。
3、课时安排不太合适
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法,本节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这几个环节,说出猜想,作出假设,制定好计划,做出实验,收集出数据;第二课时分析、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完不成。另外本节探究的实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初
中
物
理
新
课
改
心
得
物理组
马晓军
第二篇: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心得
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心得
晋宁县双河民族中学侯兴辉
我校位于晋宁县的山区学校,靠近县城的农村学校生源差,竞争激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新路子。前一学年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当时又带着一个毕业班,走的步子很小,不敢放手。但现在通过前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我反思很多认为新课改要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义无反顾的走下去。现 把 本 人 的 一些 粗 浅 认 识 与 大 家共享,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也可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补充和修改。
一、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模式:
进行新课改固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校的教学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觉得每堂课采取下面的模式效率要提高些。
1、课前预习。该部分主要针对第二天要进行的新课,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的重难点,知道老师要求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分析具体的内容,布置多种方式的预习作业。如,第十四章让电灯发光部分就要求每个小组周末回来时制作出一个简易的电路,并在预习本上写明其制作材料和过程。这样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前埋下伏笔。
2、课前三分钟。我校基本上养成了提前三分钟进入课堂的好习惯,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提前进入课堂状态。由本班的学生自主进行,其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例如,有朗读重要知识点,有学生讲故事,有学生讲个小知识点或针对前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自编道题目进行训练等。
3、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反馈。由于预习作业参差不齐,所
以有必要教师对其点评,同时鞭策不认真的学生。
4、导入。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教室的布置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
5、教学内容。该部分是整节课的核心,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式教学,例如,探究电路的家庭用电部分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去接个家里的灯泡,你会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比教师说明书式的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印象深刻得多。又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
6、小结。作为这节课的画龙点睛部分必不可少,起到总结和加深印象的作用,我经常采用全班一起来大声的说出重点的做法。
7、预习作业的布置,该部分起初的时候我也很不习惯,但为了和下一节课做好衔接,并让学生提前知晓和本节课的联系。所以尽量在末尾时安排。
二、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新方法:
既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就迫在眉睫。个人觉得以下方法可以采取。
1、将全班按六人一组分为六组,其分组方法可以按成绩也可以按对学生的了解灵活制定,主要是方便学生组内讨论,分工合作。
2、将全班按成绩分为三层,A层,B层,C层。主要任务是分层布置任务,特别是遇到难度大的章节,要弥补优等生“不够吃”和差生“吃不了”的情况,所以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意义在此。
3、简单章节交给“小老师”来完成,例如,水资源,感受信息等简单章节,可以提前辅导“小老师”,让其
在课堂上帮助完成教学,同时使学生眼前一亮,跃跃欲试,调动学习氛围。
第三篇: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新课改总结
司马睿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
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普通砖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同学中交流测量结果;3.自来水公司是用水表测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会读出水表上的数据吗?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高压锅、电冰箱、飞船返回舱、记忆合金、纳米技术、绿色能源 ;九年级物理讲利用内能做功时,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 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四篇: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马尔康中学 梁新琼
在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改中,我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虽然学习物理新课改的时间较短,但收获不少,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由于有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很明显的变化就是睡觉的同学明显少了,抢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多了。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物理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学生的预习,课内探究、课堂展示等环节都是依据导学案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物理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物理学案的设计不仅仅是书上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不仅仅是填空题或者是大量的练习题,而应有一定的思考题,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符合学生思维的梯进性。
2、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在讲述《声音》时可以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教师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棉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铁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3、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好导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改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课堂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与难点
新课改一大亮点就是课内探究,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什么都拿来探究,而应探究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重点,解释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才能顺利完成教学。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太依赖于物理学案,好像没有学案就不知道怎么去看书,怎么去预习。
2、学生太看重评价加分,而忽略了本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知识面窄,往往制约了他们点评与讲解的深度,而老师的引导有时会耽搁一定时间,从而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4、学生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课没有预习的时间。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教师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五篇:高一物理新课改几点心得
今年本校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作为参与本次课改的一名物理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都带给人们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实际上在这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理论学习中,我们对物理新课改也有几点心得。
首先是教育目标理念新。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过去我们主要培养学生时主要是以高考为指挥,往往更多关注参与高考的那部分学生,而现在新课程注重全民教育,要求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与此相呼应的,新教改注重结构上的选择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着抓住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们在起始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之中。
其次是教学内容重新合理安排。
实际上,高中物理难学,是我国高中学生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原因之一就在初中与高中内容衔接中出现的一个“台阶”上。对此问题,新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更为合理。例如拿鲁科版新教材的《必修一》和人教版旧教材相比较。鲁科版在绪论之后,是先安排运动的描述,接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然后是相互作用,之后是力与平衡,最后才是力与运动。而人教版的第一册是绪言,之后就直接进入到力的学习,然后学习直线运动,接着是牛顿运动定律,再接着是物体的平衡,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力对于此时的学生过于困难抽象,而先安排运动的描述这一章,比较简单且与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近,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的要求偏低,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高中就接触较难的力学部分而使得学生觉得物理太难,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新教材的安排,就避开了这个问题,它给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登高。第三、新课改要求课堂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四,新课改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备课压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询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而且不管是有几十年经验的高级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外,作为第一批课改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为后续年级加入课改做好开头工作。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作出适宜的“剪裁”,依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适合本地区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备课方式得到扬弃,新的备课观念生成。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师备课在我们自主备课的同时,更强调了集体的交流和研讨。集体备课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我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
最后,我们也不可以忽略它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1、新的教科书对学校配件的要求较高,而我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学校本身器材不足,有不少教材上要求的仪器装置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看。例如瞬时速度的测量装置—光电门,学校没有这种器材。学生仅仅通过看书本上的图片,基本上没有办法理解光电门测瞬时速度这个原理。
2、许多需要掌握的配套内容教科书上没有。
如在讲到“速度和加速度”时,仅仅介绍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却没有讲到平均速率。而平均速率是很容易和平均速度弄混的,学生很会认为它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教材中可以明文给出。这内容在教材中不出现,而配套练习的题目中却常常看到,可见平均速率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3、配套练习的错误率较高,难度偏大。等等
总而言之,我想我们此后会努力克服困难,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学资源体系,努力在不断的磨砺与创造中迎来新课改的成功。
高一物理课改心得与体会
高一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最困惑的问题是:教与练的矛盾。
我们最担心的是新课程的评价,在教学中一边在课改一边还在传统教学,使得教师很疲惫而且学生信心不够。有些老师虽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进行教学,可是心里都是惶惶的,新的高考方案究竟如何定锤?有的学校有两张脸,说是新课程,实际还是按老样子上课,只是坐等其它学校的实施情况。而如果按照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及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但征订的教学参考书由于题目没有按照教学指导意见编写,导致教学与练习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和题目不会做,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高一学生由于在初中是使用新课改教材,更多的是强调探究,对计算能力要求淡化,导致了同学在解题规范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学生解题时,没有相应的公式,仅出现一些数字的计算,没有形成物理解题所要求的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和留有思维痕迹。我们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较好;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但感觉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方面欠佳;作业存在抄袭现象。
对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处理。
A.注重体验。新教材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新教材中改变最大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恰当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具体点:我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B.适度探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其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但在教学中应适度探究。能直接得出结论或学生有过类似经验的问题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没有必要追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人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C.把握节奏,面对高考。对新教材难度和深度的把握应同时参照高考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可能会对以后的高考造成损失。教材可以是实验教材,但学生不是实验品,高考是我们老师、同学和家长必需严肃面对的现实。
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加强物理的规范化:
物理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理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应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具体的来说抓好以下几点:
A.养成画图习惯。图象是最直观的思维辅助形式,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是建构正确的物理图景。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而且这种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思路很容易受到文字的误导和干扰,思维空间受到束缚。
B.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尤其是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对于字母的上标和下标的书写也是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
C.“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D.物理规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过程写到卷面上。
教材处理的困惑: 必修(I)
P37、作业
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加速度变化相同; P64、范性形变
P65、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种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P87、当合力一定时,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将随着分力间的夹角而改变。两个分力间的夹角越大,分力也就越大。
P109、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对于重力加速度也是这样吗? 必修(II)
P9、如何理解功的原理
P26、作业
1、A、如果物体的动能有变化,其速度也一定变化 P29、重力势能的变化的表达式
新教材的课程目标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了解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理新教材中改变最大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恰当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具体点:我们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又迎来了一批新的高中生,也第一次尝试用新课改的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它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技能,使其主动进行体验性与探究性学习,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比如读教材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完之后学生有何活动,教师怎样“导”、学生如何动,教师都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逐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从和同事的交流学习以及多次的培训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帮助学生跨上高一学习的台阶
高一物理从知识和方法上与初中物理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容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和方法特点,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高一物理学习存在的几个难点:
1.矢量的概念 如:力、速度
2.数学的难度加大。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象的应用等等
3.概念和规律的复杂性 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运动的速度;
4.空间关系的建立 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5.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三.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1.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2.加强观察与实验,渗透物理思想。一定要把从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
3.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太多,必要的物理公式和常数需要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4.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此外,还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个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充分预习;有疑问让学生先讨论;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所选择。
我校高中生源基础较差,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这机遇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关系到学生发展、民族进步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的探索与思考。学生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它的学习重在理解,但我校的现状为:普遍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底子薄,学习物理更加困难,久之会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采取恰当措施,具体为:
一、利用学生的自尊心理鼓舞、激励,进而增强学习信心来维持学习兴趣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活动,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心理需要。中学生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所以他们会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在学习上更想获得成绩。
二、合理进行课堂设问,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质点”时,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一辆长途汽车向南京行驶,离开金湖车站有100公里。这100公里是指车头还是车尾到车站的距离呢?问题较新奇,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只须稍加点拨,“质点”模型就在学生脑中形成了。
三、巧用实验,造成现象与学生认识上的反差,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兴趣 悬念实验,比如说:“物体总由高处向低处滚”是学生的常规认识,如果我们造成物体不从高处向低处滚的情景,看起来有悖常理,但这样做就可以造成悬念,调起学生学习、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再谈为什么,学生的兴趣陡增,注意力就更集中了。之后再让学生思考,进行讨论,兴趣来了,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有了,本来枯燥乏味的一节内容学起来就津津有味了。
四、把握测试难度,利用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来提高兴趣
每一次考试,学生都把考分看得很重,尤其是单元测验,考分低了,学生就认为这个单元学习失败了,根本不会去考虑现有的知识较之以前己有所提高。老师能利用这一心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一些基础知识,由浅入深地放在试卷中,把握好试卷的难度。(毕竟考试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这样,就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鞭策了学生要特别注意理解和掌握双基知识。
2006年9月份开始,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原课程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把科学探究既作为教学目标,又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将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这七个探究要素分别是: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其难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于科学探究的教学应该像对于科学知识的教学那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各个环节能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在第四节探究噪声的污染和防治的途径,其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让学生经历搜集证据和评估这两个环节。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是引入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的前提,也是探究式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探究。学生开始提问随意性较大,有的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则抓不住关键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猜想和假设,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预测和判断,寻求可能的解释。它是制订和设计实验的依据。猜想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想,即使胡思乱想也没有关系。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事实经验来猜想和假设,从而提高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学生们都能根据事实经验作出一定的猜想。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学生们自然懂得了要用实验来分析论证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
四、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评估与交流
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由于学生的探究不可能都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科学,因此让学生经常在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中,发现自己的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或作出改进,增加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
五、注重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课程中很多探究由于器材和课时的限制,很难保证其深度、广度。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人教版实验教材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个栏目,列出了许多课外探究课题,供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那么怎样帮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和实验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提供指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探究中明确提出自己的问题,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从身边易得的器材中,去寻找实验所需的代用品,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并撰写探究报告。
2.适当降低难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记录和表述常常含糊不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探究内容中任意选取一项。在学生接触探究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利。
3.为学生提供课内交流的机会。虽然探究活动的目标重在经历和体验,但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能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探究为学生提供范例,课外探究使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探究一切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都将取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