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5 15: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

第一篇: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

王利利是心理学专业大二的学生,他不太喜欢心理学专业,特别不爱学教育心理学,学习成绩不很好。一天,同班同学张晓对王利利说:“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非得下功夫学不可,我妈妈不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她从教后走了几年弯路,工作总是事倍功半。后来她下决心学习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终于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现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一直做班主任工作,是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省级模范班主任,还兼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有一些学校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妈妈兼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我妈妈一天可忙活啦”。王利利听了后,下决心要端正态度,学好教育心理学。

结合案例谈谈中学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高中p5)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结合案例谈性格的形成。(初中p40)

一位事业有成的公司管理人员赵女士41岁才谈婚论嫁,42岁喜得贵子。然而,她生的孩子不仅体重比一般孩子要轻一些,只有2.25公斤,到孩子17个月的时候进行了智商鉴定,鉴定的结果是弱智。赵女士很难过,也很无奈。

结合案例谈谈生育年龄对子女的影响。初中(p55)

今年14岁的童童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学习也很好,父母对他要求也非常严格。今年年初,童童的爸爸由于遭遇车祸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妈妈伺候爸爸在医院住了三个多月。这期间,童童放学后成了无人看管的自由人。放学后经常去上网,他在网上接触许多淫秽的东西,对上网越来越痴迷,有时还包宿,吃住在网吧。这些情况,爸爸妈妈都不知道。今年七月中旬,童童在晚上十点种左右从网吧回家的路上,强奸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童童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感到十分震惊。

结合案例谈谈初中生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初中p93)

一天,高二一班班主任张松强正在办公室忙着批改作业,突然有班上的学生近来说:“张老师,马跃的妈妈找您。”张老师忙说:“快请家长进来!”马跃的妈妈进来后显得很不高兴,刚一坐下,就很激动地说:“张老师,我今天来是想与你沟通一下马跃的情况。”“好啊,我先跟您汇报一下。”张老师热情地给马跃的妈妈倒了一杯水。他接着说:“马跃自从上高中开始学习越来越努力,成绩稳步上升。他是班上的文体委员,组织能力很强,班级的文体工作十分出色。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大家都很喜欢他。特别是前不久学校举办了一场讲演比赛,马跃夺得了冠军奖杯``````”听了张老师的介绍,马跃的妈妈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她依然心情十分沉重的对张老师发泄起对自己儿子的不满。她说“马跃自从上了高中后,一天比一天主意正,和我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你一说他,他不是嫌你唠叨,就是说不要你管,我都多大了。因此,我们娘俩常常处于冷战状态,我很苦恼,这孩子怎么不理解妈妈的心思呢?”“总是这种状态吗?”张老师忍不住问道。“也不是,有时侯他高兴时,也把学校一些事情说个没完没了。”张老师笑了:“这就是高中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完全正常的。”听 1

了张老师这么一说,马跃的妈妈笑了。

结合案例谈谈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的特点。(高中P96)

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的孩子们仍然玩的兴高采烈,谁都不肯躺下睡觉。这时,张老师说:“谁能先躺到床上10分钟,谁就要优先玩玩具,谁今天中午不睡觉,谁下午就不能玩玩具”。张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齐刷刷地躺下了,不一会儿,就都睡着了。

试用有关学习理论进行分析。(p112)

壮壮今年九岁,他很聪明,也很淘气,刚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壮壮的妈妈对他的要求却异常的苛刻,壮壮得了98分,妈妈非得用得了100分的与他比。无论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只要有一点差错,就非打即骂,并且说壮壮脑瓜子太笨。有的时候在亲友聚会的场合也当着众人的面说壮壮学习不好,是猪脑子、脑积水。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壮壮自己渐渐失去了自信,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结合案例谈谈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P143)

李老师在教学中想了很多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李老师对待学生作业潦草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不到半年时间,班级的40多名学生的作业,都写得认真仔细,工工整整,由于粗心、马虎而作错题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试用有关学习理论进行分析。(p112)

小强非常贪玩,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完成英语作业。对此,当乡长的妈妈也无可奈何。一次,小强放学后放下书包就要出去玩,妈妈说:“做完今天老师留的英语作业才可以出去玩。”小强听了妈妈的话,做完了英语作业,高高兴兴玩去了。从此以后,小强的妈妈就采取这种办法教育孩子学习英语,小强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试用有关强化原理进行分析。(p113)

德西(E.L.Deci ,1971)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大学生进行一种他们很感兴趣的智力游戏。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为报酬组,即被试每解决一个智力问题可得到一定的报酬;另一组为无报酬组。结果发现,报酬组的大学生在能够得到报酬的时候解题非常努力,但在后来没有报酬的条件下,则对那一智力游戏不再感兴趣了。

根据动机理论分析上述实验的结果(P139)

小卓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每当爸爸问起他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时,小卓不是抱怨老师教的不好,就是埋怨同桌干扰了自己的学习,从来不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有一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不及格,小卓认为试题的难度太大。就这样,小卓的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

结合案例谈谈归因理论。(P144)

莱珀(M.R.Lepper,1973)等人在幼儿园进行了一项研究:儿童中有一部分人本来很喜欢用彩笔绘画,但实验者对其中一部分孩子进行了奖励,送给被奖励的孩子每人一个小奖杯,这样一来,这些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当孩子知道用彩笔绘画再也不会得到奖励时,就不再继续画下去。

根据动机理论分析上述研究的结果(P139)

某中学生平时的学生和生活都很正常,但一到了期未考试复习期间,就心烦意乱,即使想好好复习取得好成绩,但每次都事与愿违。自己感觉比平时用功,但效果不好。问题:试从心理学角度帮助这位同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期未复习环节抓好。

这位学生的问题是知识应用的环节出了毛病。(p182)

练习打字的时候,初学者总是一下一下地打,这说明他没有形成打字的技能。当打字的技能形成以后,就能连续地击键了。写字也是如此,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总是看一眼写一笔,但往往写的歪歪扭扭。当掌握了写字的技能后,写一个字的过程中连续的,写的又块又好。

结合案例谈谈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p186)

射击时,初学者持枪不能保征使用规范的姿势,瞄准时枪晃动很大,当确信已经瞄准目标后,造成击发时动作过大,因而弹着点偏离靶心较大。当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完成某种活动所选择的所有局部动作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因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高度统一的。

结合案例谈谈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p186)

一位小学教师在给小学生讲动物的概念的时候是这样讲的:“同学们,什么是动物呢?动物就是有生命、自己能活动的生物。例如,马、牛、羊、猪、狗、猫等等。”结果,学生对动物的概念掌握的不准确,他们认为动物都是大个的,像蚊子、昆虫等不是动物。结合案例谈谈概念教学。p174)

12.开汽车对初学者来说,手脚配合是不熟练的,手握变速杆换档时,脚没有及时踏离合器,这样变速过程中便出现了打齿轮现象。当驾驶技术熟练以后,每次变速,其他相应的动作也同时做了出来,这时开起车来便轻松自如了。

结合案例谈谈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p186)

张老师刚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做初中一年级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开学不久,他发现班级的学生表现比较松散,虽然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但学生之间依然是缺乏联系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学生彼此之间生疏,缺乏交往,没有明确的集体目标,集体活动离开老师就组织不起来。班级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面对这种情况,张老师十分着急。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班集体的类型(p241)

赵老师今年被评为高中年级优秀班主任,谈起他所带的班级,他总是津津乐道:“我带这个班已经三年了,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这个班突出的是它有高度的自主性和高度的凝聚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在班集体对每个成员有强大的吸引力,集体舆论的质量很高,成员之间交往非常频繁,心理相容,争相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具有优良的班风。”

试谈班集体的类型、赵老师的班处于班集体的哪种阶段。(p241)

朝阳一中初二一班有一个以张强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一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成员之间互相信赖等。但是这个群体也常常使班主任严老师感到伤脑筋,原因是他们的学习都不太好,也常常由于观点不一致而与老师发生冲突,或与班级干部闹对立情绪。严老师曾经两次在班会上批评他们,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这使严老师感到很茫然。

试谈严老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以张强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p252)

今年五月,张华老师接手了初三一班的班主任,为了做好工作,他首先对班级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班级的状态进行了评价:班集体有四个主要标志,其一是班集体中具有了能把多数同学团结起来,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学生骨干和班干部队伍。二是同学之间有了共同的感受和语言,交往频繁,相互关心,相互合作。三是班级大多数成员开始关心和参与班级活动,并且愿意为班级活动的成功付出努力。四是班级规范和班级舆论初步形成,班级的影响力、吸引力增大。但是班级的目标还尚未十分明确,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不太突出,班集体对成员的约束力和吸引力有限,凝聚力不高。

试谈班集体的类型、张老师的班处于班集体的哪种阶段。(p241)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有“不打人骂人”、“上车不排队不买票是不道德的”,而不能作出概括性的回答。有的学生对“五讲四美”的内容、意义、要求都能讲出来,但却不能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试谈学生掌握道德概念表现出的水平或形式。(p210)

小芳是初中3年级的学生,她比较聪明,学习也很吃苦,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可是近

半年来,小芳一到考试就紧张、不安,这使她在考场上出现心跳,甚至头脑一片空白等症状。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不起来的。而且最近越来越严重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小芳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试谈小芳的心理状态极其成因。p278)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进行了一个心理实验。实验者先对某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言语和思维能力的测验,然后从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任课教师,说这些学生的测验成绩很好,预示着他们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再次对全体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这20%的学生全都提高了成绩,低年级提高的更多,教师对他们的评语也普遍比其他学生好。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是从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即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试谈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和影响

(p311)

赵刚是某工科院校的高才生,去年通过了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非师范类人员申请教师资格的考试,如愿以偿地到一所初中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校长看赵刚的素质不错,又有工作热情,就让他到一个“老大难”班,这个班有几个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已经换了几个班主任但效果不理想。赵刚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起早贪晚地抓班级的组织纪律,又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在班级强制推行,对由于有心理问题而违反“纪律”的学生,赵刚不会按照班级心理教育的规律办事 而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很狠地批评。一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赵刚的班主任工作不但没有什么起色,和那几个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关系却越来越僵。赵刚十分苦恼地找到校长要求辞去班主任工作。

试谈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p284)

王岩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次物理竞赛中名落孙山,从此他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心理辅导老师没有马上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而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给他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国乒乓球名将邓亚萍曾一度失败,她并没有灰心丧气,而将眼泪咽下去,刻苦训练,再展雄风;一个是残疾青年张士柏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不幸,成为生活的强者。讲完以后启发王岩思考:在挫折面前,积极的行动应该是什么。

试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的说服教育法。(P285)

第二篇: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单选、多选

一、单选题: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选题标准:A理论性C历史性D社会性

2.中等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学生主体原则

C理论性原则D操作性原则

3.确立研究课题要考虑的课题价值有A历史价值C社会价值D反思价值

4.研究者在教育活动的自然情境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其心理的科研方法是

A实验法B 观察法C调查法D 经验总结法

5.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有关材料,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的科研方法是()A实验法B 观

察法C调查法D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记忆7.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反映学生具有那种注意品质: A 注意稳定性C注意广度D注意

转移

8.人在知觉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

9.引起并维持人的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动力是:A意志C需要D兴趣

10.人脑中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是: A记忆B感觉C注意D表象

11.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A 意志 C.需要D. 兴趣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记忆B.思维 C.注意 D.感觉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C.注意 D.感觉

14.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A.知觉B.感觉C D.错觉

15.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甜蜜的歌声”、“沉重的音乐”等现象都是 A.知 B.感觉C.联觉 D.错觉

16.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注意

17.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属于: A.感觉B.知觉 C.想象 D.感觉

18.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属于:A.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9.人们经常做梦,梦属于: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0.是有目的、自觉的想象是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1.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式、模型、符号等描绘,在头脑里形成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A.有意想

象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2.不局限于现有的描述或描绘,在在头脑里独立创作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A.有意想象B.无

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3.想象的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的认知加工过程,表现形式有B 比较C 抽象D.概括

24.有明确的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A.思维B.情感C意志 D.认识

25.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A性格C感觉

D.联想

26.个体在认知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A.思维特征B 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

D.认知特征

27.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A.思维特征B 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认知特征

第三章 心理的发展

28.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是:A心理成熟B心理变化C心理活动 D心理发展

29.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是:A童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30.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B生理成熟C环境教育D母体的健康

31.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B协调C互动D顺应

32.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4、5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33.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10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34.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12-15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5.思维具有单维思维和思维自我中心的特点的儿童是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6.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阶段儿童的思维的特点为 A单维思维C 自我中心D.静止性

37.前运算阶段(2-7岁)阶段儿童的思维的特点为 B多维思维C 思维的可逆性D.去自我中心

38.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阶段儿童的思维的特点为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 C 自我中心39.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社会性C平衡性D 顺应性

40.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0-2岁属于()其中2-3岁属于()4-5岁属于

()6-11岁属于()12-18岁属于()18-30岁属于()30-60岁属于()60以

后岁属于()A.信任与不信任阶段B自主怀疑与羞怯阶段C 自主感与内疚感阶段D 勤奋与

自卑阶段 E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的混乱阶段 F亲密感与孤独感阶段 G繁殖感与停滞感阶段 H自我完善感与

悲观失望感阶段

第四章 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41.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是指A童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42.情绪不够稳定,有时又执拗,是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的点: A 小学B 初中D 大学

43.在整个中学阶段,哪个年级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C高一D高二

44.性成熟是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A 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 儿童期

45.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A有意注意不断发展C思维的逻辑性

大幅度提高 D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很快

46.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是哪个年龄段的情感特征:A 少年期B 青年期青年初期D 青年晚期

47.我国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4、15—

17、18岁之间,此阶段又称:A少年期B青年期D青年

晚期

48.心理学家都认为情绪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是:A10—12岁C14-16岁

D16-18岁

49.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阶段的学生属于A小学C高中D 幼儿园

50.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属于哪个学段的学生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A小学C高中D 幼儿园

51.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属于哪个学段的学生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A小学C高中D 幼儿园

52.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属于哪个学段的学生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A小学C高中D 幼儿园

53.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属于哪个学段的学生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A小学C高中D 幼儿园

54.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属于哪个学段的学生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A小学B初中C高中D 幼儿园

55.辨证思维获得了明显发展属于哪个学段学生认识发展的主要特征 A小学B初中D 幼儿园

56.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属于哪个学段学生认识发展的主要特征 A小学B初中D 幼儿园

57.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表现为B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C 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矛盾 D 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58.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表现为 A独立自主与依附性的矛盾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C活动能量与认识发

展不平衡的矛盾D 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59.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是:B生存C适应D发展

60.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此给予反映的连接,因此其理论被称为:A顿悟说B试误说C刺激反映说

6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错误过程,其理论称为A顿悟说刺激反映说

62.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或用人们喜欢的活动强化不喜欢的活动,被称为A强化原理B定势原

理C桑代克定律D普雷马克原理

63.教师或其他指导者通过强化学习者的每一步成功引导他达到目标,这是维持C强化D消退

64.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停止强化,反应概率则下降,这是A强化B维持C停滞

65.当某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强化时,斯金纳的理论认为这是A强化C停滞D消退

66.程序教学的关键是:A有教师的良好指导B有好的教材D有良好的教学管理

6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A组织学习B强化学习D检查学习

68.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者是B班杜拉C桑代克 D 布鲁纳

69..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研究者是A斯金纳B班杜拉C桑代克 D 70.提出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个学习基本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班杜拉D 布鲁纳

71.观察学习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这四个阶段有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 A兴趣 B需要 C 能力72.“学习即是顿悟”是哪个学派、哪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A斯金纳B班杜拉C桑代克

73.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金纳B班杜拉C桑代克 第六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74.根据动机与行为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直接近景和间接远景动机B内在和外在动机C主导

与辅助动机D直接与间接动机

75.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近景和远景动机主导与辅助动机D直接与

间接动机

76.根据动机在动机体系中的作用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近景和远景动机B内在和外在动机D直接与间接动机

77.出于想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尊心

78.出于获得和保持长者们或集体的赞许和认可表现出要好好学习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D自尊心

79.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体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直接远景性动

机D间接远景性动机

8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是: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D负迁移

8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阻碍作用,这是: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正迁移

82.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A 相同要素说C概括理论说D 分析综合说

8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方法称为A 学习动机C学习理论D 学习目标

84.早在1976年提出元认知的是A桑代克斯金纳D布鲁纳

85.元认知能力的核心是A自我认知B自我监控 C 自我观察D自我体验

86.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B班杜拉 C 斯金纳D布鲁纳

87.提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班杜拉C 斯金纳88.以认知的观点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的动机理论称为A认知理论B人格理论需

要理论

89.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班杜拉D马斯洛

90.最早对桑代克的迁移学说提出反对意见的心理学家是B班杜拉 C 默瑞D马斯洛

91.单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A 认知策略B 理解策略C 支持策略D 巩固策略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92.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采用A启发式B举例说明D讨论

93.教学中观察教学标本、演示、参观等属于:模像直观C语言直观 D启发式

94.变式概念: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95.学生应用知识、了解课题中的条件任务、课题结构在脑中建立课题映象,此阶段是:A课题内化B有关知

识重现C审题并形成课题映象D课题理解

96.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回忆使学生头脑中有关的知识复活起来,这个过程是A课题的类化知识的重现C审题并形成课题映象D课题的理解

97.在学生应用知识时,学生通过思考把握具体课题内容的实质,从而根据已有的知识,做出解题方法的判断,这个过程是A课题的类化B有关知识的重现C审题并形成课题映象D课题的理解

98.在感知事物基础上的直观属于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99.通过教师对相应事物形象化的言语描述,使学生获得相应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D动作直观

100.以事物模拟形象为对象的直观形式属于A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101.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A知识C智力D 智能

102.观念性和内潜性属于何种技能的特征A动作技能C 运动技能 D舞蹈技能

103.学生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是A动机激发B知识应用D知识巩固

104.对所学知识的持久记忆是A概念形成B知识应用C知识理解

105.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是A概念形成C知识理解D知识巩固

第八章品德心理

106.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的品德成分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认识C道德品质D道德判断

107.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的品德成分是A道德需要B道德意志

108.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A道德习惯B道德毅

力C道德品质D道德意志

109.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

力。皮亚杰称这个阶段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为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10.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就是好的,皮亚杰称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品德品德发展阶段为

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11.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支配自己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对成人或规范采取服从的态度,缺

乏是非善恶的观念。柯尔伯格称之为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B相对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C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

112.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称为 A 行为B 品质D 信念

113.第九章 学校群体心理

114.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称为 A组

织 B 群体 C个体 D 团伙

115.一般说来维系学生正式群体的主要因素是:A主观因素B客观因素C内在因素116.学生彼此间生疏缺乏交往,无明确集体目标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集体属下列哪一种:A榜样示范性B简单复合型 C初具雏形D理想成熟性

117.学生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是那种群体的特征A学生朋友群体 B学生假设群体118.彼此相悦相容是班集体的那种特征: A目标特征 B情感特征C认识特征 D行动特征

119.定向统一是班集体的哪种特征B 情感特征C 认识特征D 行为特征

120.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哪种心理现象的最好写照: A服从B从众C认同D模仿

121.学生班组属于哪种群体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假设群体 D.模范群体

122.学生班级中的兴趣小组属于哪种群体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假设群体 D.实际群体

123.工人、农民、学生等属于哪种群体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D.实际群体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124.心理咨询中最首要的规则是:A关心支持B认真倾听C保守秘密D理解尊重

125.一般来说中学生每次咨询应控制在:

126.心理咨询是A意志行动过程B.认识活动过程C.人际互动过程D.情感活动过程

127.心理咨询具有A组织性 B.纪律性.严肃性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128.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称为B教师认知C教师威信D教师的效能

129.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A教师的期待B教师的认知D教师的效能感 130.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

A.教师的效能感B师生互动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罗杰斯效应

二、多选题: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标准是:A社会性2.中等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D理论性原则E操作性原则

3.教育心理的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报告

4.确立研究课题要考虑的课题价值主要有:C科学性D明确性E可行性

第二章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5.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B意志6.表象具有的特征是:A整体性C理解性7.人的需要的特征有C永恒性E自然性

8.知觉的基本特征是: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E直观性

9.遗忘的基本规律有:10.注意的功能有A E.传导功能

11.注意的品质有 E.注意的直观性

12.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的特点为D.刺激物的选择性E.刺激物的新异性

13.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 A

第三章 心理的发展

14.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C平衡性

15.皮亚杰认为适应的实现形式是:B顺从D内化E迁移

16.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D 抽象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7.皮亚杰认为处于前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维思维 D静止性E感知特性

18.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逻辑推理E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19.维果斯基认为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A文化工具食物工具E心理工具

2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所具有的功能有:A 形式更高一级的超我调节本我的需要D 管理不为超我接受的冲动E 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2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所具有的功能有:A 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B 调节本我和超我的需要

向理想目标发展

第四章 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22.初中生的想象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A想象的有意性日益增强B想象的再造性得到巩固C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D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E想象的自然性有所改善

23.初中生呈现的,随年级升高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的心理特征主要有:

24.现代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许多新的品质。主要表现在B发展性D生动性

25.高中学生情感与少儿相比较具有新的特点:A 情感定向基本定型 B 强烈爆发与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

26.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民族差异 D性格差异乡差异

第五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基本规律是习得率D反应率E

28.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A适应性行为B习得性行为C因果性行为行为

29.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引导过程30.布鲁纳认为学习各学科时包括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知识的迁移D顺应

31.布鲁纳强调,应让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A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B学习态度和方法C学科的基本

内容 D学科的体系E学科的原理和法则

32.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何种

联系A非人为的联系B人为的联系C实质性的联系D广泛的联系E间接的联系

33.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快速高效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提出的两条教学原则是(B 民

主性原则C 结合贯通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 量力性原则

第六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34.奥苏泊尔认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包括:B成功内驱力C自尊内驱力内驱力E自我提高内驱力

35.班杜拉把期待分为:A能力期待B人格期待C结果期待D效能期待E行为期待

36.学习动机的理论有

37.根据迁移效果把迁移分为:A一般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横向迁移E正迁移

38.根据迁移影响方向把迁移分为:B负迁移C特殊迁移E正迁移

39.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把迁移分为: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E顺向迁移

40.根据迁移内容把迁移分为:A一般迁移B 特殊迁移C 横向迁移D纵向 E顺向迁移

4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B内容充实说E 资源管理说

42.迈克卡将学习策略分为A 动机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 资源管理策略 E 目标导向策略

43..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有 D元认知

策略E 元认知形式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44.45.46.47.48.49.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A动机激发B学习准备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运动技能的形成特征是: 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加里培林对运动技能阶段划分:声的外部语言阶段 内部语言阶段

50.影响学生应用知识的因素有状态。E知识的巩固程度

51.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方法有A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B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C运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D给概念下定义。E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52.有效练习的条件有 A明确的目的要求B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C掌握正确的练习速度和质量要求D练习次

数和时间分配要合理 E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第八章 品德心理

5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 道德目标 54.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是:B公正阶段D不可逆阶段

55.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判断能力水平划分为: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56.我国学生道德概念的掌握表现出的形式与水平:

57.我国儿童青少年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无道德信念时期道德信念萌芽时期道德信念初步形成时期道德信念确立时期

58.道德情感表现形式有: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理性的道德情感

59.道德意志一般来说表现方式是:节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第九章 学校群体心理

60.群体特征:

61.群体种类:

62.班集体的类型:;;63.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教育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

64.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65.在群体中,个体心理与行为会受到在场他人影响而发生变化,表现为:社会助长;社会惰化;去个性化,竞争

与合作从众与服从

66.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集体目标的确立;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开展;行为规范的内化;正确舆论的形成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67.心理咨询运作方式有: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训练

68.目前国际学术界共同认可的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是:A权力支持 D认真倾听 E

绝对信任

69.学校咨询中咨询发起的方式有:70.咨询中基本沟通技术有:

71.下列属于性行为偏差的有:难

7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73.74.75.76.77.78.79.我国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我国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表现在:我国教师的行政管理角色表现在:教师效能感可以划分为:教师威信的主要来源是:自然权利;教师的人格影响;影响教师威信的自然权利因素: 教师成熟的自我意识的结构

第三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位母亲,与女儿关系日益紧张,她感觉和女儿越来越无法沟通。女儿高三,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会考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她平时经常看电视、上网,我看着很着急,我说她,她却说“我有打算,你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说时偏要说”。在孩子上初三时,发生过一件事:数学老师要她去老师家补课,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不错,而且住的又比较远,就没有去,可从这以后,老师总是挑她的毛病,于是她向妈妈述说,希望妈妈能找老师评理,可妈妈没有去,并告诉她:“你各方面努力做好,老师就不会再批评你了”。至此,女儿认为妈妈软弱,不关心她。结果,女儿数学成绩下降,中考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时,女儿得知同桌的母亲对孩子关怀备至,心里更是不平衡,回家后经常找碴和妈妈争吵。有时候她明明考了80分,却偏偏告诉妈妈自己不及格,并说”你不用把我想的太好,也不用把我想的太坏”。妈妈说“只要你生活没有遗憾,就是妈妈最大的满足”; 女儿说:“遗憾早就有了,现在说什么还有什么用?晚了,已经来不及了”

试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帮助这位母亲?

原因: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

建议:首先,妈妈要摆脱“无法沟通”的观念,要将女儿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表达方式上应采用平和舒缓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对女儿的关怀、理解以及对女儿所受的心疼表达出来,采用各种灵活轻松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5.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

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要点:(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答题要点:1.人格特征分析。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2.人格影响因素分析。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3.教育策略。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

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总是听一会,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有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又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1:请首先分析该学生的主要问题行为有哪些?

2:分析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运用哪些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分析]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

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案例1]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

[分析]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急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急躁的人容易灰心。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急躁的人易怒。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急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因此,训练小学生学会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2]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来信,来信说:“我这人,整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爱说话。其实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性格开朗,善于言谈,但我却不知与同学说什么。我想说的,我所想的,我觉得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所以我不愿与同学说话,总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这种心情一直困扰着我。我会把自己做错的事、别人也许并不在意的事反复思量,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太笨,因而很难过,甚至会在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哭,总是处于苦闷状态。我最难过的还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晚上睡觉时,我会想起一天里发生的事,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我会总想,并且会非常难过,这样我就非常地难以入睡。睡不着,我又难过了,因为我会想明天的课,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会打瞌睡,耽误课,这样我就更难过。我非常痛苦,心情也总是处于压抑、郁闷的状态中,甚至不想活下去了。给您写信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我想向您倾诉,想问我的心理是否有病,是否应找心理医生来看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这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不良情绪即抑郁所致。

抑郁表现为少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仲。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惘,失去信心。一点儿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懊悔,总是过分自责,自怨自艾。遇事总往坏处想,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对别人,又总认为样样比自己强。这种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表情冷漠,他们自己也常诉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严重者甚至会萌发轻生念头。

造成抑郁性格的原因颇多。(1)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和虐待,在学校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挫伤了自尊心。(2)自幼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受到别人的歧视,易形成过于敏感、多愁善感等性格特点;再遇不测,一点点的失败、挫折等都会使他们郁闷、耿耿于怀,使抑郁的性格越发明显、严重。(3)生活过于单调,思想闭塞,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4)家族中发生了重大不幸,学习又力不从心,心理负担过重等。(5)责任感过强,对事物要求过于完美,因而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自身,导致对自己失望,恨自己无能,形成抑郁的个性。

[案例3]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分析]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4]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分析]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5] 不愿长大的孩子

男孩子萧俊,从出生后就开始和爷爷奶奶生活。奶奶是位退休医生,爷爷也是个文化人。他们对孙子爱不释手,衣食住样样精心,萧俊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妈妈爸爸在澳门工作,回来看他的机会很少。后来,萧俊的父母提出要让孩子去澳门上小学时,老人坚决不同意。所以,萧俊一直到现在,还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奶奶管孩子周到,事事帮助孩子动手。爷爷溺爱孩子,要什么就买,不要也买。家里还有二爷爷,有钱,总是买最贵的玩具,成套地

买。吃的用的总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爷爷奶奶也不放松。他们要求孩子也很严格,教育孩子诚实老实、遵守纪律、礼貌待人、做事认真„„但是,溺爱、保护也多。上学后,老师们都喜欢他,因为他认真,努力,特别听话,学习好。只是做操时动作不太协调,做值日连笤帚都不会用,跑步经常摔跤,下课同学们玩他只是在那里看着,挨同学们欺负他从来不告状,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好品质,没有加以注意。一次班里小组劳动竞赛,因为他小组没有拿到第一名。同学们急得都埋怨他。下课后,他哭了,还自己打自己的脸,嘴里不停地说着:“叫你笨,该打!该打!”同学们发现后去叫老师。老师安慰他说:“你不笨!只是现在比同学慢一点,长大点就好了。”他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是笨,很长时间了,我自己知道。”老师发现了萧俊的问题,就想找个同学帮助他,于是安排了一个活泼的小队长下课时和他玩。可是没有多久,小队长跑来说:“萧俊又哭了。”原来,同学和他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在地上划一条线,谁也不许过这条线,谁要是过了这条线,被对方抓住,对方就可以打他一巴掌。萧俊听了以后,默默不语,也没有动作,同学闯过线来,他抓不住,自己又不出击。没一会儿,萧俊哭了,自己躲脚说:“我笨,我不会玩。”在家里,萧俊的脾气越来越急。放学回家就要吃饭,吃不上就叫喊,对面楼都能听得见。奶奶有时气极了就说:“不听话回澳门吧,我不要你了。”他还会不停闹下去,直到精疲力竭地睡去。可是,到了学校,从来不向老师同学发脾气。他对老师说:“我不愿长大,想回幼儿园里去。”

[分析]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为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孩子社会化障碍的例子。

什么是“社会化障碍”?就是说,这个孩子只适合永远在他爷爷奶奶的精心呵护下生活,离开家就完了。在家里,他如鱼得水,在外面,他像失了网的蜘蛛。他一走出家门就会撞墙,到处都是他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孩子几乎彻底地家庭化了,送不出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爷爷奶奶虽然对孙子一片爱心,却不懂得一个最基本的教育原理——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社会化,家庭教育是为了把孩子送出去,不是为了把他留在身边。要把孩子送出去,你就不能让家庭和社会差别太大。萧俊在家中享受的溺爱和保护是学校里和社会上绝对无法提供的,难怪他在学校,甚至在父母家里他都感到不舒服。你为什么要让孩子过得这样舒服?爷爷奶奶的失误就是,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和自己亲,离不开自己,只知道倾其所有让孩子享受,而不知道教孩子学会和其他人亲近,不知道帮孩子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生活。结果他一出去就碰钉子,于是本能地往回缩,希望回到那个不负责任,没有竞争,遇不到挑战、处处有人伺候的幼儿园时代去。

要把孩子送出去,孩子必须有在社会上生存的一般能力。这种能力只能是孩子自己慢慢锻炼。家长一味包办代替,孩子只会越来越无能,到学校必然受嘲笑。受嘲笑就窝一肚子火,又不敢向老师同学发泄,只好回家闹。这就是窝里横。所以,谁把孩子惯得很无能,谁自己最后准成为孩子的出气筒。爷爷奶奶目光太短了,他们为了孩子眼前的快乐,牺牲了孩子的未来。老人的观念比较难于改变,所以孩子父母要把孩子带走是完全正确的,可惜他们没能坚持。事以至此,要让这个孩子跟上其他孩子社会化的步伐,要花费很大精力,而且要极其耐心,因为补课比学新课要难得多。而前提是——必须让孩子离开爷爷奶奶。这孩子对爷爷奶奶已经依赖惯了,也欺负惯了,不离开,谈不到社会化。爷爷奶奶没有代表社会教育孩子的意识,他们只知道代表他们自己。

[案例6]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分析]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案例2 考试过后,试卷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道。

“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

“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小康回应说:“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像这样的事情下次再发生。”

“简直难以置信!”小蓉抱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 “我才得C,”小冲补充说,“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糕,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问题: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如何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归因倾向?

案例3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

案例4 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小蓉,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约“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时,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抓到什么科目就复习什么科目。对于小蓉来说,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很多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同学或老师,还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问题太简单。最后,小蓉其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得知成绩后,她对自己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请利用学习动机、知识分类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小蓉的学习行为。她对文理科知识的类型有和看法?对数学能力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这些看法对她的学习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她的学习行为在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归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1 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案例2 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 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

案例4 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

分析角度: 1 成就动机 2 环境转换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 4 家庭教育 5 老师教育管理 案例5 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

分析角度: 1 环境改变 2 归因 3 学习动机 案例6 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性格有点内向,容易冲动、反叛。常常与同年级其他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玩,与班上同学一般。家庭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程度一般,高中毕业。父亲个体经商,母亲在一事业单位上班。与父母沟通一般,喜欢在中午放学后去游戏机室、网吧等地方玩耍,下午上课常常迟到,还编出各种理由搪塞老师,上课总是睡觉,不完成作业。

分析角度: 1 该生性格特点 2 家庭原因 3 同辈群体影响 4 社会风气影响 5 学校老师管理 案例7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案例8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案例9 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正在教“cock”(公鸡)这个单词,突然有个学生坐在位子上,用广东土话怪强怪调的问:“英语里有没有鸡姆(即母鸡)?”顿时,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用平静的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个发出怪声的同学看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开始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然后,这位老师又把话题一转:“**同学不错,不但想学“公鸡”这个词,还想知道“母鸡”这个词,现在全班同学都要多学两个单词,但是,你刚才提问的语调不好”。接着他又讲了英语中的语调问题。

请问这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是否得当?为什么?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 案例10 4岁神童看课外书遭老师批评后跳池塘自杀(图)点击查看

2008-03-20 09:59:36 来源: 长江商报网友评论 3465 条的一名志愿者。长江商报3月20日报道 她2岁上学,14岁上高二,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校内池塘自杀;她14岁时就成为一名高二学生,并有望在15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然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短短的5 个月的时候,她的梦想在这个春天戛然而止。她死在校内一个约3 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遗书,留下她的老师、同学,留下以泪洗面的双亲。在枝江市,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神童。

事发

看杂志被抓,老师要见家长

覃瑶,女,1994 年8 月28 日出生于枝江市百里洲镇,毕业于刘巷中学。2006 年9 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枝江一中,任数学科代表。

今年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约9时30分,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主任李开松随机到教室外查看纪律,发现覃瑶在英语课堂阅读课外书籍——《格言》杂志。

“我清楚地记得,我就覃瑶的问题只讲了三句话”,李开松回忆,英语课上完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李开松走上讲台强调纪律。这是李开松第三次看到覃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覃瑶这个星期不能‘创星’(一种激励措施,表现好的可以获得一颗星)”;要“找覃瑶的家长交流交流。”

覃瑶的父亲覃世雄是枝江五中的数学教师,与李开松彼此认识。覃世雄曾经叮嘱李开松:覃瑶年纪小,爱玩,“对她要管得严一点儿”。

“花逝”

留遗书,校内池塘自杀

上午接下来是体育等课程,覃瑶与平时一样上完了课,并无任何异样。唯一的异常就是中午吃饭时,她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叫一名要好的女同学帮她“带一包方便面上来”。

下午五六点时,李开松上完课后,发现覃瑶不在教室,从其座位上找到了写在笔记本上的绝笔信,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年级组报告,同时通知家长

由于该校学生出校门必须由班主任老师开具假条,因此,保安非常肯定地说:“孩子肯定没出校门!”当天,高二(1)班全体同学未上晚自习及第二天上午半天课,全力在校园内寻找。师生找遍了所有想得到的地方,但大家都一无所获。把学校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唯独学校的两个池塘没有找。3 月7 日,靠近校门的池塘安装好抽水机开始抽水,抽水到半夜12 点左右,抽水机吃不到水了,大家决定次日再继续抽水。

3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靠近校门的池塘内发现了覃瑶的遗体。“孩子的尸体已经在池塘里找到了,身体陷在淤泥里,头发在水里漂”。

成名

连跳数级,12岁保送重点高中

“覃瑶从小就十分聪明,称神童并不为过”,说起覃瑶,母亲谢凤娥一脸的骄傲。

2006 年11 月8 日,宜昌三峡商报曾以《12 岁枝江女孩的高中生活》为题报道了覃瑶,文中称覃瑶为“小神童”。该报道称:在今年(2006 年)秋季枝江市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编者注)保送录取的128 名学生中,有位名叫覃瑶的女孩年仅12 岁,身高1.45 米。初来乍到,一些师生和送饭菜的学生家长见到她后都以为她是一名小学生。

覃瑶出生后一直跟着当教师的妈妈谢凤娥在当时的凤良小学。覃瑶两岁那年,谢凤娥把她送进了本校的学前班。在两年的学前班里,覃瑶表现出了聪慧的天赋,她对拼音、识字、唱歌、数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识别生字能过目不忘,对数学百位内的加减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结果。于是,覃瑶的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读书。“由于年龄偏小,当时她没有学籍,直到初中才补办学籍”。覃瑶上小学一年级时,年仅4岁。从上一年级开始,覃瑶一直保持超前的学习态势,她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就预习了四年级的全部课程。参加四年级考试时,“考了个四年级第一名”,顺理成章地跳入了五年级。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时,她又预习完五年级全部课程,在五年级下学期时进入了六年级。小学阶段的6 年学习时间,覃瑶只用了4 年。

2003 年,因妈妈工作调动,刚满9 岁的覃瑶到百里洲刘巷中学读书。刘巷中学校长吴朝元回忆:覃瑶是一名既注重发展、又极富个性的孩子,她除学习成绩优异外,还能歌善舞、弹琴,爱好体育和电脑。因此,该校对她综合素质评定为5A,完全符合保送重点高中的条件。时去北京当志愿者。”,谢凤娥不无惋惜地说,现在,覃瑶走了,还谈什么梦想?!“之所以连连跳级,是缘于覃瑶的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 班主任

“她是十分开朗的小孩”

“意外!”、“震惊!”、“真是没想到!”覃瑶自杀后,认识覃瑶的老师、同学都觉得十分意外。“覃瑶是个性格外向,十分开朗的小孩!”李开松昨日说,覃瑶既是他的学生,同时又是他所任数学课的课代表,由此可见对这个孩子的偏爱程度。他声音嘶哑地说:覃瑶平时十分活泼,蹦蹦跳跳十分讨人喜欢!坐在覃瑶后一排的刘雯和姚国胜说:覃瑶年纪虽小,但学习成绩还可以,在班上有三四名很要好的同学。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长陶明轩也认为:以覃瑶的脾气,竟然会自杀,非常让人意外。

“我曾与覃瑶交流过三次,她很开朗活泼,但也许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教育孩子循序渐进,尊重教育规律很重要”,昨日,枝江一中的校长董云意味深长地说。

父母

“我们没有拔苗助长”

“我认为孩子愿意跟我交流,主要是她觉得我懂她。我的女儿曾说:只要有妈在,天都不会塌!”昨日,覃世雄、谢凤娥说:孩子出事后,他们面对了来自各界的太多指责,但这并不是事实。

覃瑶死后,社会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说:“这个神童是被逼出来的,学习成绩下滑,她妈妈也打,而且比一般人打得凶”。

谢凤娥昨日对这些说法十分愤怒和无奈。她说,自己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注重言传身教,以及尊重孩子,他们很少打孩子。初中以前可能打过,但上高中之后就没有打骂过孩子,这些说法纯属误传 “女儿都悄悄问我,将来她生小孩,希望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呢?”谢凤娥昨日愤怒地说,覃瑶连这么隐私的问题都和母亲交流,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母女感情之深吗? 据谢凤娥介绍,覃瑶也有好玩的天性,每年假期的作业,她都是先玩后做。覃瑶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坚持读课外书籍,至今她除通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外,还阅读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

“在整个枝江毕竟12 岁能保送上一中的只有覃瑶一个!”昨日,谢凤娥掩饰不住对女儿的思念。记者了解到,覃瑶的遗体于3月9 日上午7 点火化,随后就运往百里洲下葬。

接下来,覃瑶家属经过与校方的协商,达成了补偿协议,目前,校方已先行支付了8 万元补偿金。枝江一中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覃瑶的绝笔信 爸妈:

请原谅我做出这不孝的决定。

我知道你们会很伤心。但是,请不要为我而损害你们的健康。否则,我会心(此处有一个心形图案)疼的。

我记得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一个跳楼自杀的(同学)。当时,您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我知道,我一直是我们(笔误,应为你们)这一辈子唯一的女孩子。哥哥(指覃瑶的姨爹黄小华的儿子),弟弟,这也许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叫点儿(覃瑶的舅舅的儿子唐点)了,还有王宜都是男孩子。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受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特别是李开松一直都对我看得很紧。他说不能看课外书籍,但你们都知道,我不看书是不可能的。于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后,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你们。

爸、妈,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但请暂时不要告诉唐点,好吗? 女儿

2008.3.6绝笔

附:请代我把那本《欧也妮·葛朗台》》交给王念(覃瑶的好朋友),多谢了!作者:刘渐飞)(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请分析此案例中的“神童”的特点以及她的压力和苦恼? 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 过早开发对儿童发展有哪些消极影响?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怎样才能使儿童像儿童? 怎样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

第五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

一、案例分析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 “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 “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一、案例分析(答案)

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二、案例分析

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最近,空前的恐惧击碎了小李夫妇俩对孩子的甜蜜梦幻。孩子已将近3岁了,自从5个月时左眼眶磕伤被包扎后,就发现孩子表现不正常,但并没引起夫妇俩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事态的严重:他的左眼视力非常差,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并在拿东西时,触摸目标特别困难,甚至不能判断自身位置……夫妇俩深感事态严重,询问街坊邻居,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孩可能患了什么眼疾?(2)导致小孩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病产生还有哪些原因?(3)如何矫治,最佳年龄是什么?

二、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案例2.根据所给材料分析:(1)小孩可能患的眼疾是弱视。(2)婴幼儿期遮盖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引起;先天遗传,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两眼曲光度不等,斜视。

(3)最佳期在3~5岁。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让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的活动,以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健康眼有下降情况,可将该眼的遮盖物拿开24~48小时,即会恢复。

三、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三、案例分析(答案要点)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四、案例分析

幼儿在想像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 “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答案要点)幼儿想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2)情绪对想像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

五、案例分析

幼儿在想像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 “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幼儿想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2)情绪对想像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

六、案例分析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X X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七、案例分析

1.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2.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 “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

心理医生说: “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根据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3)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七、案例分析

案例1.(答案要点)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仅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案例2.对案例的分析如下:(答案要点)(1)听了生理医生的话,“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女士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 “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下载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看电影迟到的人 • 心理学家以去电影院迟到为例,对人的几种典型的气质作了说明。假如电影已经放映了,门卫又不让迟到的人进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 一......

    心理学案例分析

    “孩子该不该惩罚”的心理学基础分析 1541394 前几天,老师通知孩子在学校做作业太拖拉了。建议我在家执行拖拉了就惩罚,不拖拉就表扬的策略。这一策略道出了中国大多数家长和......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位生物老师。和往常一样,她穿着漂亮艳丽的衣服,显得格外精神,自信。她带来了教学仪器,小心地端放在讲台上。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上课了。她先宣布了上次考......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压力”山大 “压力”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压力太大”,“难以承受的压力”等的感叹和抱怨,同时,我们也常看到因“压力太大”......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 体罚事件。老师因为学生没做完作业,一气之下,打了学生,造成学生受伤。1、原因分析:在本案例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实际上在往下研究,......

    心理学案例分析

    1、做一个小实验:举起你的双手,手指伸直,让十指交叉。请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艺术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思想型”......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对求助者(client)多方面资料的收集,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条件。寻求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援助途径。 案例研究的意义: 1、是一种参与式、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