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笔者在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做了粗浅尝试,愿将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许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没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改往日机械死板的讲授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上的巨大变革,无疑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学生被动适应,死板接受,从而使整个课堂沉闷压抑、难以迸发创造性的火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率,现谈以下几方面体会与同仁交流:
一、要准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权威者”和“遵从者”,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一直以来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感,严重影响了师生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根深蒂固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帜,“穿新鞋走老路”。然而新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人格上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容易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因此,教师只有从传统师生关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实现角色转化,树立为学服务的意识,才能把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才能在放开手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二、要恰当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很多思品课的教师常常抱怨,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倒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往往一节课下来课程进度却难以完成,似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进度成了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殊不
1知这是不合理的目标定位在作怪。很多思品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仍然延用传统的习惯模式、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了老牛拉慢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课改教材凸现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悉心整合教材,恰当取舍教材,精心创设突破重点、难点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感悟教材,体验情感的目的即可。
三、要创设别致新颖的话题和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头戏。寻找新颖的话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成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勇跃探究,主动交流、深刻体验的催化剂。一般来说,思想品德课的理性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在思品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外,多联系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例,多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呜,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使一堂课在轻松愉快、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四、要对学生探究交流中的误区和僵局进行适时的点拔引导。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往往由于教材内容的抽象枯燥,学生认知水平和亲身阅历的有限,在活动探究中容易出现偏离方向或者提不出合理的看法,甚至出现不敢交流的畏惧僵局。因此教师在创设话题和情境时,应有足够的预见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在合作交流中适时的加以点拔和引导,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避免出现僵持或漫无目的开无轨电车,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陈述的意见,我们不要过于苛求,那怕是一句话,或者看似荒诞无稽的论点,我们都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加以恰当的点评,达到拔乱反正的目的,切忌对于交流中的不当恰言论进行简单批评和泼冷水,否则会堵塞言路,造成学生害怕其观点不正确而受到老师批评的畏惧僵局。所以适时的点评和引导起到了打破僵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有科学的合作方式和技巧。
1、师生合作要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牢记教师角色是学生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的铺路石,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见解,包容学生的缺陷、理解学生的困惑,学生只有在被尊重,被理解的过程中,才敢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不完美意见横加指责,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2、生生合作要有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课堂合作的主弦律。生生之间由于朝夕相处,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无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为了使生生合作高效科学,教师可根据情况,将相邻的六人分为一组,注意性格、性别的搭配。一般来说,好、中、差搭配容易带动。在陈述交流意见时应考虑机会均等,往往要更充分的考虑性格内向者,平时不爱发言者,自信心不足者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在不被冷落中得到锻炼。
总之,思品课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海彬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当前,我校正在轰轰烈烈的举行“课堂教学精品课大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想法。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从老师的心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怀疑心理。有的老师只相信教师的讲课功能,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为多讲总比少讲好。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更不相信学生有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典型的怀疑心理在某些老师头脑中的表现。请老师们想一想,你在高一高二讲的知识,不用说将来,到高三学生能记住多少?
2.害怕心理。有的老师认为采用目前的教学方法成绩还说得过去,害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教学成绩会受影响。难道教学改革就一定等于成绩下降吗?你目前取得的教学成绩的效率又有多高?
3.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讨论,内容讲不完,不如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结果,老师、学生都花了很多力气,学生仍未很好的掌握。实际上还是一个理念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讲完”还是“学会”?
4.不求上进的懈怠心理。有的老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既无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和不断上进的强烈愿望,也无心研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不求上进的懈怠心理,也是导致教师过分多讲的一个因素。
我校的《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说道:“观念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认识上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确如此,如果我们不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即使学校再做要求,老师们再听多少高水平的课,也很难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变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课堂教学是否是最有效的?我是否还能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课堂角色重点的转变,要变讲堂为学堂。核心问题是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变“教”为“诱导”、“引导”、“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细节的有效性
1.课前精彩5分钟。上课开始5分钟可让学生轮流讲课,内容可多种多样。
2.课堂答疑5分钟。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当堂完善。有时我们可能觉得离下课5分钟时,剩下一个题目还没讲完,不如干脆讲完。实际上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讲完了,学生学会了吗?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3.当堂内容当堂解决。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就不要拖到课后。特别是让学生看书的内容。
4.给学生明确的课堂小结。课堂教学中无论讲多少内容,都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小结,如这节课学习了几个知识点或几个题型等,不但让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有一个明确的 思路,而且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知识网络。课堂小结要让学生先自己完成。
5.要敢于让学生讨论。要相信,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比我们的讲授要有效的多。
6.把思考的第一时机留给学生。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先让学生思考。例如,实验操作前,先让学生预测实验可能的现象;例题讲解前,先让学生自己解答;课堂小结前,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课堂上要训练学生规范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命题者的角度去审题。
8.课堂上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从阅卷者的角度去答题。能让学生说的就让学生说一遍,能让学生写的就让学生写一遍。听明白了、能说出来、能写出来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三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所有的有效地学习都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要积极倡导,大力实施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注意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1.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建立基于自主思考的合作学习方式。
2.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有效有效讨论。
2.采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3.课堂教学中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
我们经常说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方式落后。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较决定学生的学,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才会有苦学变为乐学、会学、好学,进而老师们才会解放自己,变苦教为会教、乐教。真正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第三篇:发挥学生主体 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主体
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小学 杨玲
随着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的变革,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的过程。在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存在着教师单方面传授、满堂灌的现象,淡化、弱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问题。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使其英语教学能够建立在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动机就是这种维护和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铸造学生的人格力量,激发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形成学生强烈的内部动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二、激发主体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特别是情感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营造英语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1)设境激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2)畅所欲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视学生为过路者,预设圈套、诱引或强拉他们进入教学中,而应该努力创设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联想,积极探讨的空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否则,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就会产生消极的惰性心理。教师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要创造讨论的条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如每单元的look and say板块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语言环境,进行对话,不要让学生局限在教师设计的语言环境中,遇到重、难点时,可设计一些障碍,使学生感到困难。
三、设计主体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是主体存在的依据和条件。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主体。正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一样,主体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离开了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任何人都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离开了活动的人,只能是潜在的主体、可能的主体,只有承担和发动了活动的人,才具有主体的规定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人的活动是一种“人类机能”。
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不管是整个人类的主体性,还是个人的主体性,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不是主观精神的固有属性。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教学,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途径。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交叉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活动就无法交际,要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必须从组织活动人手。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识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目的和内容、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昕、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学生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英语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交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使课堂教学引人人胜,别开生面,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凝聚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外语、计算机的重要性益发凸显,成为获取各种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全国范围内相当多的地方,都把儿童英语教学列入新时期的教学工程。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则成为小学领导和教师所面对的新问题。由于到了初中,学生会更系统地学习英语,且作为一门主课来学。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既要扎实、可靠,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由此看来,要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入门,就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密切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探索的领域很广,教师只要尊重儿童对语言的习得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去做,就能尽快开辟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小学英语教学新路子。
第四篇: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诸城市龙都中心校邱家庄子小学
于桂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高密度的知识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像小学阶段近几年在原来的课程不减的情况下,新增加了《英语》、《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学会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达到上述目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活跃地去完成每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呢?我觉着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革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1、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历史遗留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我们应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摆正“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
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很挖学生的闪光点,极力表扬鼓励,把学生善良上进的一面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学生他想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时间一长,后进学生也就转化为好学生了。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到学生回答质疑、解决问题为终结。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充分备课,将自己的课堂创设为富有情趣的,有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学起来爱学,做起来爱做。像在教“分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五只小猴子争吃一个桃子,小猴子们都怕自己吃得少。要想每只小猴子吃得同样多,不打架,应该怎样分?谁会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收过来了。
4、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
学生的插嘴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启不知,这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达尔文曾被称为“没出息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被老师叫作“笨蛋”,数学大师华罗庚因语文成绩不佳而备受歧视,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数学成绩也考过全班倒
数第一。有的孩子思维活跃,却看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甚至“迟钝木讷”。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既可以掌握在教师手里,也可以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不是知识的“独裁者”。我们应该给自己重新定位。我们不可以否认,教学中许多精彩的片段、灵感曾来自于学生;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见地的活生生的个体,应该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他们应该受到他们的老师尊重的权利,它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以爱赢得爱
爱是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我们都知道: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那么怎样去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主要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无微
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2、树立平等的教学观
平等是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表现在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善于制怒、一视同仁等方面。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实现师生良好合作,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要主动地、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3、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使自
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树立平等的教学观,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从事教学这几年,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我们应该向课堂的35分钟要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某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学习结果也会越来越好。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越强。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略有所悟:
a、有兴趣,就是教师所教的内容,学生可以满怀兴趣地去学。b、有品味,就是学生觉得教师所教知识内容精深,值得品味。c、有新奇,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新颖,学生觉得新奇,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d.有余味,就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到有思考的余地,可以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
由此,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做到“有品味、有新奇、有余味”,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
地探索知识,也就能表现出自主学习的行为。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拳头的周长和脚长的比为1:1;心脏和体积与拳头的体积比为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1;身高与脚长的比为7:1。让学生知道根据这些有趣的比,可以在买袜子、衣服时提供参照等;公安人员可以凭罪犯的脚印,可以算出罪犯的身高等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加强小组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同学提出:圆面积不仅可以用S=2πr 这个公式来计算,还可以用S=1/4 cd或S=1/4πd2 来计算,这时,我及时捕捉了这一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研讨,期待着求异思维的种子再一次萌动。
11充分酝酿之后,学生陈述了S=cd或S=πd2的来由,清晰4
4的思路,流畅的表达不禁使我感叹: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学生就会有意外的创造。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认识,只不过这些认知在学生头脑中可能还是零散、杂乱的,有些还是未必正确的。课前,我请同学自
愿寻找合作伙伴,可以是原小组成员,是最好的伙伴,更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或共同看课本,或一起查阅资料,或提出预习中的疑难点共同讨论。课上展示时,学生们不仅将基本知识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将难点问题“为什么2月这么特殊”,“为什么会有平、闰年之分”也讲得津津有味,还有的同学边指着左拳边将有关记忆大,小月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要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要注重他们自主“探究”,“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如在听一位教师教学“量长短”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听
了这堂课之后,我们发现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 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作业的布置,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课的课后练习,是理解巩固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有选择的安排课后的作业练习,而不要把多做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事实上,学生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机械重复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禁止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作业并体现层次,因材施练。作业和练习的设置呈阶梯式,供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使用。
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低起点、降难度的作业适用于学困生。
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供大多数学生使用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这类题目适用于中等生。在读书笔记中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读后感,并能结合课文中心提问。教师平时多鼓励、勤反馈,作业快速批改,互相订正。
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这类题目适用于优等生。在读书笔记中,读后感要有灵感的、智慧的火花,提出问题并善于解决,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平时多鼓励学生自学,充分挖掘其潜能,总结规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面,现在只是从几个有限的角度作了一些努力与尝试,离“有效”的较高层次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与广大教育界的同行一道,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真正使学生能轻松的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