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孔乙己》教学设计心得与反思
学习《孔乙己》教学设计心得与反思
学习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中的22个教学设计案例后,我结合《孔乙己》一课,认识到了一些不足,我觉得自己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对比:
首先,对于此课,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结果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绩。学习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中的22个教学设计案例后,我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其次,以前我总是领着学生分析文章深层主题,学了新理念后,觉得应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转向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自找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对而言难度大大降低。这二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件)、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排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明白了文章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实现了难文浅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点忽视全面,恰恰是以点带面;浅教亦不是忽视课文的深度而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关于文章的线索之全是学生自发的。
改进: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
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我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第二篇:教学心得与反思
高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心得与反思
丁西荣
心得体会:
1. 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 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标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5、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说实话,选这门课确实是机遇巧合,身边的同学基本上没有选过这门课的,也比较少人跟我推荐这门课。之所以选这门课实在是因为自己对心理学还是存在很大的兴趣,抱着满腔的热情也就义无反顾了。事实上,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完了全套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觉得自己还是获益匪浅的,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还是都产生了比较多的改变的,越来越觉得心理学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通过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学习,对很多事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看法,思想也相对成熟了很多。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的这学期的成果。
1、通过课程的学习,我理解和掌握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首先,我掌握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理论等,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等内容,了解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的,但是平时却不一定能理解的现象和专业名词,比如“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等等。这些专业名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但是却从没有试图系统的了解一下。现如今当面对一些相对应的现象时,自然而然我也就会想到这些名词。
2、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开始学会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现今社会现象,开始学会将社会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虽然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由于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所以也不会想到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系统全面地剖析问题。比如说,现在当我遇到推销员时,我便会常常开始分析这个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所用到的心理技巧。又或者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或是推销员的解说时,总是会忍不住偷偷开始分析,究竟这又是用到了哪一种心理学技巧、哪一种模式,由此想制造错觉欺骗我们呢?我会意识到这是与我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有关的,我会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于是我会学会克制一些对明星的盲目信任,开始分析这个物品的真实价值,能够跳脱广告的诱惑,看清推销员布下的陷阱,可以说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的收获。
同时对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大量群众围观落水儿童,却无人搭救”“老太太在街跌倒却无人搀扶”等类似现象,我也有了更理性的分析。虽然无可置疑,这样的行为是理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的,但是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这种行为却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这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并不是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再比如对于我们中国人所谓的“面子”“人情味”类似问题,我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体会。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奠定了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许在以前我总是很会强调这些现象的虚伪和做作,但是现在以一种心理学的角度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这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在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情大于法”的。
像这样的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问题有很多很多,这门课的学习也正是让我学会用一种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现象与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当面对一件事,我们能够用一个更加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时,我们也就不再会像以前一样变得易怒与偏激。我感觉《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我慢慢学会了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人与事,以科学的分析来逐渐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
就比如说清楚地认识“晕轮效应”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就说我在学生会的工作,在以前,由于我可能和部的某个干事的关系特别好,那么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她的办事能力比较强,当任务分配时我也就自然的会把一些我认为比较困难又挑战性的任务分配给她,并顺理成章地认为别人的能力不如她,而事实上,后来我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短,在一些能力上,其他人其实比她更加得出色。当我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用“晕轮效应”来分析它时,我才醒悟以前是犯了多大的错误,然后我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上不带偏见的用人,我发现自己的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同
样,对于“刻板印象”也是如此。
再比如,当我学习了“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这一节后,我明白了“要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其实分明很想要接近一个人,可是我们去常常指望这别人来主动接近自己,而有时候我们分明对别人存有着私心,却总是要求别人对我们推心置腹,其实这种心态都是不正常的,后者说是不符合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的交互原则的,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更明白“将心比心”的道理。
再好比当我认识到“自我服务偏差”这种现象的存在后,我也就常常调节自己对事物的心态,尽量减少让自己产生这种现象。我想,相比以前,我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够自我反省了。在以前,我时常会不自觉的把责任怪罪于别人,而且我也从来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过这个问题,而现在每每这样的现象发生时,我就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责任,我想对与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应该说,学习社会心理学让我认识到了很多东西,我让我开始关注很多现象。但,我想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多少有点无奈的吧。也许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心智的成熟,对社会深层次的认识也同样伴随着你对童年幻想,甚至是理想信念的丢失,开始关注一些社会现实,开始慢慢茫然地看不清未来的道路。但是无论如何,人总是要长大,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当我对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我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时,我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篇:《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家作品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为此,教学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兴趣,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加以从主题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对照、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
一、导语设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生字生词的读音和词义。
播放投影幻灯片:(1)注音: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间或:偶然,有时候。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主题: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孔乙己》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教学目标、内容、思路、教法,学法等的设计上,我认为从学生角度的思考还是比较多的: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考虑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诸因素,并尽量依照《课标》规定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制定的。我想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提供极大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设空间,搭建平台。如:学生在回答孔乙己两次出场哪一次给自己印象深的问题时,有说第一次的,也有说第二次的,且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并自圆其说;在对孔乙己语言的赏析时,各抒己见,发言非常精彩。学生思想的火花可以在此碰撞,并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在教学内容上,经反复研读课文,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力争有开放性,拓展性的特点。从整体上说,我这节课问题的设置一环连一环,层次感较强,有一定的深度,条理清晰。
在教学方法上,我这节课定位为:不一味追求“热闹”,不是不须的就不使用多媒体技术。教法上: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点拨法”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读”懂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实现对小说主人公较全面的认识和鉴赏。
学法上: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圈划、朗读、比较、感悟、联想、表达。另外,我还设置了一个学生自由寻找文章内其他赏析点的环节,使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深化并会运用。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评价上,我对学生一贯倾向于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一贯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思路,不可谓没有竭力考虑到学生,不可谓没有精心,精细。然而,当一个学生在回答“你读了‘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句话有何感受?”时,非常激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感到很冷!„„”好一个“冷”字!我心里一惊,虽禁不住赞叹,但是我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从容的,按自己的设计去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本应拍手叫绝的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本应是师生共赴的一次美丽的约会就此擦肩而过!如果我此刻抛开“我”的“设计”,按学生的思路做调整,就一定会是一次精彩的对话!
由此,我想了许多。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日常教学中屡屡发生的类似的现象,已经到了反省和必须改变的时候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的,留有“空白”的。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语文学科的确定性的一面我们应该重视,但是它的不确定的一面更不容“忽悠”。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多元的结论,有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
第五篇:访谈心得与反思
姓名_田凯月__学号__201112120224___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__专业__网络工程__班级_11级本科二班 访谈心得与反思
这次对老师的访谈也借机让我对自己现在就读的专业和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虽然我现在才大二,但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我不得不提前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一想到即将跨出校园走向社会,我们大多可能有些手足无措。很多人都是在做简历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证可上岗,很多早该准备的东西却没有,这些都提示我们应该早下手,在“埋头读书”时也要有时“抬起头来看路”!
(一)要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通用工具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一位大夫告诉我去年他们医院有位研究生来应聘,那位学生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无论是社会实践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方面,其才华都是令诸位老师很是欣赏,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专业课成绩都是勉强过关,还有一门课没及格,这又令大家很是失望、很无奈、也很惋惜,所以医院领导决定开会研究研究,可是研究来研究去研究的结果还是决定不予录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专业功课不理想。
(二)要重视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像上岗技能证书之类等。特别是医疗行业,你说你能力强,单位说单凭面试我怎么能确定呢?但你有相关证书就不同了,那证书是国家承认,同行认可的,他还会怀疑吗?
(三)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一般来说关系网大体分3类。一类是核心关系:包括父母,最要好的朋友,他们是会全力以赴帮助你的人;另一类是较近的关系:如你的亲属,同学等。他们也可以提供给你较为广泛真实的职业信息,能够提供比较中肯的职业建议,也能够给予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帮助。还有一类是一般关系的,他们也可能提供一些职业信息和建议。因此你不但需要与各种关系保持经常联系,而且最好尽可能地进行“良性对话”。
(四)要重视实习、实践机会。相信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将意识的、模糊的、朦胧的东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变可操作的、可触摸的、有经验可循的,因此不要马马虎虎对待自己的实习工作。多数医院单位都认为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是影响员工在单位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大多数医院也都同时反映,新进来的毕业生的最大不足之处是实践能力差,你说我才是个毕业生、有多少实践经验?但医院他说:我要的是来工作的,不是来让我手把手什么都教的。医院不买你的“抱怨”。因此,在实习期间一定要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
且经常实习单位也是你的“第一站”工作单位,这种“开绿灯”的事也是屡屡发生的。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人也不要拒绝领导、同事给你的“份外活”。说不定在你帮忙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启示、收获新的知识、了解新的内情,而且可能得到更多的认可。用领导的话来说是:让你忙、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是在给你很多的机会,是让你在为将来做更多、更好、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准备,让你忙是在给你机会呀!
感觉找工作难是因为我们仅仅是一个人,而不是人才。当你把自己从一个人变成一个人才时就得推销自己。古人云:“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怎样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呢?那还得看你怎么卖,会不会卖?
首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在此之间寻找个适配度,心动之后是该行动了。你得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就业市场不是大众舞场,你可以含羞地坐在角落里等待别人来邀请。招聘单位是“明星”,他们在舞台中心旋转,只和主动前来的人欢舞,那些中途插进来的人往往在他们认为大都是“最可爱的人”,除非你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的董大,除非你是有经纬之才的诸葛亮。
那接下来该是“登”哪扇门呢?大点呢?小点的呢?高不成低不就是大多数人刚开始的态度。小型单位门户小,好进,是创造工作职位的好机器,职位晋升较快,而且也没有太多的人来排挤你。但这前提是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就是那个他们需要的人才!大型单位呢?人家人力、财力、物力无疑都占有优势。但同时大单位的的门槛高,难进!压力大,工作竞争也激烈。但一位师姐也说的挺有道理的。她说:“迈进第一步很重要,但也尽尽是个第一步,它不是所有的未来。有时重要的或许不是目前所处的位置而是下一步迈向的方向。因此眼光要放宽些,在收集职位信息时尽量广泛些,在拟订求职目标单位时宁宽勿严”。
还有就是面试时要表现出来,你是积极,主动的。单位需要的是实际参与推动发展、有开创性的那一类人,他们不招聘观众。因此在制作一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个人简历之外,要用你的表现证明你比其他对这份工作有兴趣的人都更渴望得到它,以最佳状态描述你对单位有多大价值。用你的才干和能力尽可能赢得招聘单位的偏爱,要让他们先明白你能够给他们创造很多利润。大家都明白:“给予比索取更好”,不要让他们一味地认为你是来索取的人。换种角色会让他们招
聘单位对你印象更深刻,相对其他人愿意选择你,认定你就是那个“众里寻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是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