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小学孙立梅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让孩子以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知万物,这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
一、在学校,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比如教师节来临之前,我让每位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要写上自己的祝福语。制作过程中,要想一想这位老师和自己之间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事。结果他们非常用心地做着。教师节那天,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礼物堆满了讲台,有用瓶盖串成的风铃,有用彩色硬卡纸做成的笔筒,有展翅欲飞的千纸鹤,有色彩艳丽的绢花,还有画满各种卡通图案的祝福卡„„再看那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我知道,他们的情绪被点燃了,我抓住时机,马上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和这位老师之间的一件最让你难忘的事,题目是《感恩教师节》”他们马上兴奋地写起来。没想到,只是在他们伤心的时候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轻微的抚摸的动作,一个关怀的眼神,居然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刻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他们在写作中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平时最不爱写作文的学生也能有条有理地写出老师关心他的一件事。我知道,是亲身的 1
体验给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和灵感。
二、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活动课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产生活动体验。比如说,今年开学后,我就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了“贴鼻子活动” “夹豆子比赛”“比绝招”“猜词游戏”等。利用班会和队会课还组织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小实验,比如:“竖鸡蛋” “空气浮力实验”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每周的活动课成了他们共同期盼的日子。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一篇篇生动有趣、童心绽放的日记便诞生在他们的笔下,当我宣布要开辟一个习作专栏时,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从日记中他们每个人都能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日记展示出来。
三、作文强调“生活本源”,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感受多层面的社会。比如,要写一篇以热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我就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工厂,参观工厂;走进田野,看家乡美丽的田园风光;走进各居民小区,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体验活动,既丰富了习作的素材,又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真实的爱。果然,一篇篇饱含深情的《家乡美》在他们的笔下流淌出来。
四、家庭是所有孩子成长的乐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去发现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我要求学生经常利用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爸爸洗袜子,帮妈妈洗地、买菜、收拾房间,为爸爸妈
妈轮流洗脚,做家庭记帐员,生豆芽等。每次活动之后,我都让他们把活动内容写成一篇日记。因为是亲身体验,所以,表达起来情真意切。张凤山在《为妈妈洗脚》一文中饱含深情地说:“我用手搓着妈妈脚底厚厚的茧子,流下了眼泪,妈妈您辛苦了,为了这个家,您四处奔波,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周科璐在《小小记帐员》一文中写道:“没想到仅一周的时间,就花掉了630元钱,我以后一定改掉乱花钱的毛病!”沈天骁在《生豆芽》一文中写道:“白白胖胖的豆子宝宝,顶破了那顶小黄帽,越长越高„„当我把一盘香喷喷鲜嫩嫩的豆芽端到桌上时,妈妈亲了我一口,还笑着夸我是家庭小厨师呢!”好多家长都在电话中说:“我的孩子最近越来越懂事了,还帮我洗脚呢!”有的说:“这孩子还给我生豆芽吃!”这样的体验活动居然成了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传递的纽带。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开始学会观察事物,学会关心体贴父母,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文字倾吐心声。
总之,一篇好作文应该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要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从文章和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而顺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就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产生真实的体验,引发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水平稳步上升。
第二篇:体验式作文之我见
体验式作文之我见
体验式作文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及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第一,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第二,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
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第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比如,在一次“体验观察”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校教师王丽娟老师事先准备一个箱子,请同学走到箱子前去摸里面的东西,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使作文的写作自然水到渠成。这样,让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切体验写出来,让体验与写作交流的自觉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表达的需要。
第四,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四年级一班 赵存兴
第三篇:三年级体验式读写结合教学之我见
点点系体验 笔笔话童心
——三年级体验式读写结合教学之我见
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中心小学 李连红
摘要: “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强化读写结合训练,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阅读教学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这样就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定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训练点 仿写 续写 补写
曾经在一次培训学习活动中,一位老师感慨: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句话既道出了语文老师的辛酸,又说出了语文教学的不易。尤其是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学生的作文现状是: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乱打;没有中心,前言不搭后语,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词汇贫乏;畏惧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真是问题多多,不一而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恰逢学校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的研究,一年多来我立足阅读教学课堂,开始了读写结合的探索。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大纲中还强调每节课要落实十分钟的书写练习。这样每天进行训练,就能唤醒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读写如何有效结合呢?通过收集资料以及实践的探索发现: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生动有趣处发挥想象激趣补写。
补写,是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文章的某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补充写出合乎逻辑的其它部分内容。三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描述,如:《卢沟桥的狮子》对狮子形态各异的生动描写;《五彩池》中大大小小水池的不同形状;《海底世界》对海底动物发出了各种有趣的声音的描写;《黑眼睛的大红鱼》中生动描绘的大海里许多奇妙的生物等。这些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点,最后都使用了省略号,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连接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描绘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二、情感盲点处激情补白。
补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或者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表情达意;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种手段。三年级的学生还只是一个近十岁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体验不足以能理解文本人物的情感世界,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对接口,帮助学生建立起和生活的联系来进行练笔,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的文字运用。
在教授《点金术》这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麦得斯失去女儿这种至亲的痛苦,我是这样设计补白的:一个爱的亲吻,女儿变成了一尊冰凉凉的、没有生命的金雕像,抱着这尊金雕像麦德斯泪流满面,他想起了和女儿在一起的那点点滴滴,请你结合和爸爸相处的情景,以“他想起了”开头写一写。这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他们纷纷写下了和爸爸去游乐场、去郊游、放风筝、荡秋千等各种快乐的场景。而这种种快乐更促使学生理解了失去这一切的麦德斯内心那撕心裂肺的痛,以至于他们哽咽着,眼含泪花地读:“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这样有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有机结合。
三、有特点的句、段处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而且,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习作训练,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的,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
1.单项模仿式。“单项模仿式”就是仿照课文中某一个方面来写,如仿写课文中的一个句式,标点符号、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个人的面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单项训练好比一台机器的零件,零件做好了,就能够为组装成一台好机器奠定基础。如《小孩与大海》一课中,“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在海边,孩子们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铲子,挖沙子,对城堡。”这两句都是通过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了孩子们在海边玩耍时的情景。以此为训练点,让学生也仿照着用动词描写一种活动场景。
2.片断模仿式。“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它不必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必要求有严密的结构。因此,要加强片断的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行成段的概念。三年级是小学习作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应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训练。段的结构形式多样,但总分方式构段的在三年级课文中很常见,如《大自然的声音》《我喜欢昆虫》《动物的远游》等,都有这样有特点的段落。对于这种构段方式的典型段落,是片断仿写的范例。
四、词句优美处学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佳句则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就是要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奇妙。如《山茶花》一课,“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白茶比作飞瀑溅出的晶莹的水花;把墨茶比作一汪碧绿的清潭;把粉茶比作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写出了山茶花的颜色之美。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用上“像”、“仿佛”、“是”这样的比喻词,写写其他颜色的山茶花。有的学生写:那红茶像小朋友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那样灿烂。那紫茶仿佛清晨串串紫葡萄上凝结的晶莹透亮的露珠„ „这样的读中学写,就使学生把自己的学到的修辞方法活化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了。
五、留白处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1、片断续写。如《不瞒真情》一课的结尾,“这时,老舍和高煜年四目对视,深感自己不该弄虚作假,欺骗老师,便把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你是老舍或者高煜年你会怎样说?老师听后又会怎样说呢?请拿出纸和笔写一写。
2、全篇续写。又如《黑眼睛的大红鱼》一课,在感悟到了鱼儿们的团结智慧勇敢的基础上,我回扣前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海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黑眼睛的大红鱼吓跑了大鲨鱼之后,就能安全无忧的生活了吗?那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请你续写《黑眼睛的大红鱼二》。想象丰富本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而在这样的续写中孩子们将这一特点得以充分展示,他们有的写鱼儿们获得了大海之母的魔法而四处伸张正义;有的写因为小红鱼的骄傲,鱼群们遭到重创;有的紧连生活实际中环境的污染问题,抓住“稀奇古怪”一词写出了鱼儿们的各种畸形来控诉环境的污染严重的现实。
六、读写周周练,分层渐进落实单元习作。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一年多来,我发动孩子们坚持读写周周练,每个学生都有经过个性化装饰的积累专用本,统一了四个版块:优词佳句——作摘录,三言两语——概括作品内容或评价,心语香——说心里话,小练笔——或规定题目,或自主创作。我还立足单元习作,确定读写训练点,分层渐进地实现目标。如单元习作《我们的运动会》,为了帮助学生写好运动场面描写,让学生近两周都积累场面描写的优词佳句,让学生从积累感悟中发现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场面描写的转换、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等,以此为训练点进行小练笔,为单元作文打好基础。甚至为了加强他们的体验,我组织他们开展了有趣的活动——两人三足、袋鼠跳„„方法和情感体验都有了相应的积累,学生写起来就有内容可写,既解决了“写什么”又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作文教学就在这分层渐进中完成了一半。由此可见,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在习作课上进行落实,还要巧妙地与阅读积累的过程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分项进行训练,已期达到习作的水到渠成。
总之,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碎琼玉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把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运用有机结合,彼此交融。“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强化读写结合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会坚定地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阅读教学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这样,定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11版
2、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 谭培霞《再谈读写结合》
3、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读写结合三层次>
第四篇: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A·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第五篇:体验式作文教学小议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①,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②。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老师们常说作文难教,学生作文空洞干瘪;其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把作文的镜头对准学生自己的生活,广开清泉之源,自然作文内容充实而丰盈。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③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正是学生自己的生活。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④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验式作文教学正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⑤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在一次“体验亲情”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请学校旁近的一位家长突然“误闯”课堂临时给孩子送来午饭钱,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位母亲,感受亲情,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有着写作兴趣与能力积淀的同学回去后,迅速进入自己的生活角色,作文的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作文写作后,我引导学生编作文专辑时告诉学生:以后每一辑都设有这样的专题。让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切体验写出来,让体验与写作交流的自觉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表达的需要。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⑥,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⑦。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