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盐山县千童中学胡文鹏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感到“作文难”,“没得写”、“不会写”。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这也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取材于现实生活,避免“没得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老师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就会避免作文时“没得写”。
(一)开展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讲礼仪、创文明的教育,我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做家庭的小主人;在社会上做好人好事,送温暖,搞调查,提建议,做家乡的小主人。然后举行系列活动事迹报告会和成果展览。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
(二)参观访问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千童祠”,班上所有学生都去过,可一写有关“千童祠”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见,他们平日没有留心。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游览“千童祠”。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其中的花草树木,认真欣赏其中悬挂的简介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作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
(三)观察积累
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两种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四)阅读积累
学生作文材料有的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的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同时注重课本阅读积累(后文中还要详述),从他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
心应手。
(五)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二、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避免“不会写”。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目前,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运用范文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讲读教学中,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这种教学,由于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是课文与作文的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好,教学效率也高。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范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在叙述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复杂记叙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复杂记叙文的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重
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怎样写”。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只要解决 “没得写”、“不会写”的困难,学生们“作文难”的状况就会得到彻底改变。当然,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持之以恒的为之付出,不能追求短期效应,应把作文教学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昔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多作自好”等,都是经验之谈。
第二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我是今年刚带三年级的语文课,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很难,刚开始也不知道作文怎么教。通过进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自信心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会提高。因此,每次习作命题,我总是以谜语、故事、图画、情景入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他们的习作要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板报的作文栏内展览„„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组段成篇
“三年级作文要侧重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的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难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学生的习作写不具体,主要是观察不够。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印象不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学生可观可感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触摸,用心灵感悟。观察中教师还要加以提问,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按要求写一两段话,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写尝试总结,用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三、养成积累的习惯,激发写作的兴趣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另外教师可以组织积累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作文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很多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写了,内容也很陈旧,似乎都是曾经说过写过或是别人说过写过的,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作文的目的也无非是应付考试,这显然是教育事业的一种悲哀,同时又是对中华美文的一种亵渎。谁不喜欢美?谁又不喜欢快乐呢?我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发现美并从中获得快乐,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在探索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恰当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读书、悟理,教师利用教学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中华美文的情趣与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品读名篇佳作,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后,再品读“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个比喻句,生动的写出了即将亡了国的韩麦尔先生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他把法语视为祖国的同义语,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格外珍视这节课,并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自己祖国的神圣职责,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更深入体会到“最后一课”的真正意义,那就是法兰西人民将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教者还可以此生发开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会有水到渠成之效。
如果通过品读美文佳句可使学生有一点读书的好奇心或兴趣的话,那下一步就应引导学生仿写,小到句子,大到文章。人从出生开始就学会在模仿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这里既有对各式各样工具的操作,又有标志着人类成长的走路、说话等,作文写是如此。如学习了《安塞腰鼓》,要求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在仿写过程中,可放一些学生喜爱的、符合课文情境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等,这些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再加上《安塞腰鼓》给人们留下的美好感受,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如鱼得水,如某位学生在听过《命运》后,仿照课文进行了新的创作:“山崩地裂,狂飙遽拢,我抓不住命运的僵绳,独自一人,独自一人游弋于旷野,任风吹雨打,雨打风吹。水清了,山鸣了,心静了,月圆了。独坐杂乱无章的陋室,唯一一架钢琴将命运奏起,沸腾了,咆哮了,如雄狮,如巨莽,在苍茫人海间渐渐的凝成一尊雕塑,任风吹雨打,雨打风吹。我魅力依然。”再如一名学生学完《安塞腰鼓》后,写了一段关于“旋风”的描写,读来也很有趣:这旋风,使酷热的空气变得沸腾了,使冰冷的河水立即变得嘈杂了,使疲倦的人立即变得惊慌了。使人想起:洪水冲大堤,雄狮鸣啾啾!使人想起:万里的长城,无际的海!使人想起:出现了又消失,消失了又出现,尔后永远消失了的万千愁绪!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效果很好!当然仿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可以作为一个走向写作殿堂的台阶,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我们归纳写作的规律,掌握写作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就会化难为易。
第四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兼有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想性、工具性的反映,也是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作文的思路。作文之道巧在构思。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道题目应允许学生从各方面去构思,学生愿意写什么,爱好怎么写,应该由他们自由去决定,教师不必强求一律。给范围自拟题的作文训练,用意就在于既让学生有内容好写,受范围约束,又激励学生发挥创见,广泛联想,打破作文神秘感,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每讲完一课,便可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结尾,写几句话、片段、全篇,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
四、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出示命题之后,指导学生围绕命题提取和组织平时所积累的丰富材料,使之为写作服务,达到写得“有具体内容”“有真情真感”的写作目的。
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把简单的材料写得丰富;把残缺的材料写得完整;把一般的材料写得典型;把看似“无情”的材料加以挖掘并写出真情实感;把无序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五、体验生活,想象作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基础,充分想象出合乎逻辑、事理的事物情景,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形式要多样。教师或提供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供一个有充分想象的开头,或提供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或对现有课文的某些情节进行插叙、补叙等。写好后引导学生
反复比较优劣,从中自然领悟到文章用词遣句、布局谋篇之要领。这比教师在台上絮絮叼叼要强得多。
六、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七、引导观察,拓宽学生视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娶亲送经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即使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因为过去的生活往往比较模糊,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
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八、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个个信心百倍,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辅导讲稿)
虎林市业余体校唐金秋
学生写作能力没有很快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重视作文修改,不重视学生自己修改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之不足,大多数的学生作文写完,一遍不看,也不改,得意洋洋一交了之;多数教师则呕心沥血,精细批改,其改后,作文一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知识粗略一看,不留印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屑于修改作文,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叶老师尖锐的指出:“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劳而无功,至多也是老而少功„„”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改文章,怎么修改,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
为让学生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提高作文水平,我在教学中总结运用八种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对修改作文的认识
学生写作文不能绝对无毛病。丢标点、用错标点、丢字、错字、笔误之类,往往就造成了病句,是语言不通——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既不认真推敲,又不认真修改的结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好处,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其一是向学生讲明修改作文的过 1
程,对作文来说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对自己来说,是通过验收作品来锻炼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修改是整个作文过程中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而不是写文章以外的附加成分。既然是这样,作文训练中,修改这一环节的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其二是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多半是反复修改,认真修改“改”出来的。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修改过七遍,杨朔的《雪浪花》仅三千字左右,就改二百多处,这说明修改是避免差错,提高作文质量的保证。尤其是不太成熟的学生,更应从思想上重视作文修改,争取在修改这一环节中,消灭差错,提高作文水平。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作文要达到“自能作文,不待教师修改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修改的方法。
1、咬文嚼字法
学生对写完的作文要慢慢的斟酌、认真的推敲、细细的咀嚼、反复的体会,才会发现和改正毛病。起草时提倡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即使出了毛病,还有修改跟着呢。修改时也就这样急速,就会给文章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疏漏。
2、坐标记法
学生写完草稿后,先自己朗读,在作文红作标记,作为改正的目标,标记符号我事先向学生作了统一的规定,用起来方便,看起来一目了然。有了统一的符号,在作文修改中,加快了速度,又能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3、学生互改法
写生写完草稿后,先有自己修改,然后,再由大家交换,互相修改,这种方法是作文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互改是一个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取得效果更好。
4、一文同改法
学生写完草稿后,先自行修改,再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共改一文,取得借鉴后,再修改自己的文章。从草稿倒定稿,教师的主要力量是用在指导作文的修改上。在指导时,尽量采取口头交换意见、讨论的方式,做到单位“教练”,有的放矢。在修改时,教师先选出一篇带有普遍的意义的习作,印发给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修改。学生在读、审、评、改的过程中学习了修改该知识,取得了借鉴。这样具有示范性、指导性的修改,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5、一文多改法
采取一文多改的办法,可以把口头修改和文字修改结合起来,在草稿、定稿几个环节反复进行。对少数草率、敷衍了事的学生,则严格要求他一改再改,直到基本合格为止。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作文训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是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生作文上百次,竟一篇得意之作都没有,也从来未尝到写出的甘苦。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
生作文要保证质量,来求写作水平的提高,反复修改是保证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还能养成勤于思考反复提炼自己思想的好习惯。
6、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下批语,提倡或建议学生改。要求学生修改时做到:一是朗读一遍自己的作文;二是细心看老师的批改要求及建议;三是具体分析一下自己文章的优缺点,写出“文评”;四是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自己已经认识的毛病,修改或重写一遍,这样做不仅促进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而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大有帮助。
7、学生分组互批,再自我修改
学生修改的作文,不能算是完美无缺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时也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互相批改。评价一篇文章,通常几个人凑到一起展开讨论,求的比较正确,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思路也随之开阔起来,评析时不会再无话可说了。具体要求:一是批改组要把批语或建议写在被评改者的作文后面;二是被评者要重读作文,认真琢磨批改组的建议,然后为自己的作文写小结,再行修改。然而这种做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对小组的批改应进行检查,对合适的地方,要及时订正。学生对这样的修改法很有兴趣,平时不太喜欢作文的同学,做的也很在认真,他们提出的意见诚恳、评语一丝不苟。这样做学生不仅站在一个“听着”的角度去评论,还能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鉴赏,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皮大有好处,有仅可以看别人之长,也能体会自己之短,既是学习过程,也是经验积累,思想水平提高的过程。
以上是我语文教学中经验的一点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变学生一些作为主为读写结合为主,保证了数量,强化了能力;二是变教师的“死批”为学生作文的导言,增强了作文指导性;三是变学生封闭式的作文为开放式的写作,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与文鉴赏力和语言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