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徐闻县西连中心小学刘文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作文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他们以后流畅语言的发展,乃至情感的陶冶、世界观的形成,所以说作文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谈进几年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观察思维能力,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无论是说还是写,有了内容,学生才能进行。教者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和知识,为学生的说和写提供丰富的素材,寓写于观察,这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1、要让学生多看多听。多看,要求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看清事物的特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从中领悟有次序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开阔知识领域。
2、要让学生多问多想。让学生养成虚心好问的习惯,对不明白、不理解的事情,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直到清楚为止。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事情在大脑中进行一系列加工,形成深刻印象。多问多想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对学生今后写出思路清晰、言之有序、感情丰富的文章大下良好基础。
3、要让学生多写多记。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对好的词句、精彩片段及时记下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适时写下来。这样持之以恒,就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作需有源泉,要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寻找生活的“源头”,向生活要素材,不仅是小学自己的事,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为此,应通过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开展各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改革作文教学。加大写作量,除单元规定的作文外,还要有随文练笔、日记、读书笔记、生活作文等。中年级可进行“保质、增量、加速”的作文练习。开设语文活动课,可每周安排一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课本剧表演、朗读比赛、新闻以布、故事会、日记宣读等。开展课内三分钟演讲,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参加。
2、注意寻找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观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三、在阅读教学中教学作文,奠定写作基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读要为写打下基础,读要为写练好基本功。所以,应重视作文与
阅读密切结合,强化阅读的吸收与积累。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在阅读中提高认识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与题、事与人、情与理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之作文时善思会想,有言欲发。如《搭石》一文,我教学时特意引导学生从搭石、过搭石、让搭石的种种事件中认识到作者赞美山里的人们具有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崇高品质,从而体现出人们的心灵美。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善于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二是读中积累语言。众所周知不学好语言,就无法写好文章。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和句子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重点的字、词、句中入手,引导学生自渎课文凭借课文理解词语、句子,做到精问导读、自学自问,为运用打好基础。三是阅读分析。通过对文章课题、结构、中心、表达及写作特点的分析,领悟写作技巧。四是阅读实践。阅读中所学的语言和写法必须通过表达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最恰当的时间应当是即堂练,即减轻负担,又提高效率。
四、巧写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小学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批改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多改”为原则,力求保持学生的原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对水平差的学生,应多抓住其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其中用得好的字或词,都要不失时机地多用“好”、“真棒”、“有创意”等来进行眉批。对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仅要评点立意,选材和构思,还要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及时指导不足。如“你的文章立意新颖,条理清楚,表达流畅,感受深刻,若结尾巧妙点题,升华中心,那你的习作更加完美感人,愿你更进一层楼!”教师只要把情感倾注于笔尖,批语,不断给鼓气,树信心,他们一定能从这些评语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更加自尊自强,发愤学习,对写作更加感兴趣,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五、重视作文讲评,提高写作效率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乐趣,处处有词语,就一定能够写出语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好文章。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也头疼,素不知这两种“疼”不是一回事。教师头疼的是不会教作文,学生头疼的是不会写作文,细分析,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作文教学是干什么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道理本来很简单:因为他有用。不是吗?狩猎,教给弯弓射箭;耕种,教给握锄掌犁。教育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不然还要教育干什么!”但是,就作文教学来说,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它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大家都在为之付出努力,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出现“人在心不在,表情开始呆滞,感官开始倦怠,思维开始游离,情绪开始萎靡”的现象,而教师常常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笔者近日听了几节中高年级语文课,发现教师教教材的多,而且层次拔得也高,动不动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段意,总结人物特点。尤其是针对写人物的文章,教师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复制、粘贴基础上,根本对教材没有一点挖掘,即便是对人物形象有分析,也是分析得不到位,如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发方面,教师一味地强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却不知道这些方法具体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中有这方面的指导:“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外貌描写勾勒形象,动作描写反映思想,心理描写刻画真实内心,语言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神态描写出神入化,正面描写是主旋律,侧面描写烘托主人公形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
作为教师,不光要教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从教材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内化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叶老说“教材是例子”,那就要发挥“例子”的作用,不能放着“例子”不用,而对学生生搬硬套,这样,只会桎梏学生的思维,约束学生的灵性,致使现在的作文走入了死胡同。而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要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固步自封”式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只会被禁锢,灵性只会被泯灭。因此,教师首当其冲地要革新观念,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的策略,尽可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争取在“例子”中,将写作的方法交给学生。作为教师观念转变很关键,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平时我们只注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而在作文教学依然采取马不停蹄式的讲解或者只是对学生作文浅尝辄止的讲解,或者是对写作方法的泛泛而谈,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比如,学了一组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要及时总结写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学了这组课文,谁给你留下的感受最深?为什么?他的这些特点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等,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概括。实际上学生在总结、概括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潜移默化地接受写法和反思自己作文的时候,有了这样良性的认识,教师因“材”利导,何愁作文教不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思维、语言的训练,又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并行不悖,可取得“一箭双雕”之功效。
其次,要抓好作文教学和讲评环节,发挥学生互改的作用。小学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知识面不广,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更是“孤陋寡闻”。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育的需求了(不是所有的)。过去,我们教学作文时,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写,至于写什么、如何写、怎么写,教师从不不闻不问,学生写成以后,批语就是很笼统的几个字:内容具体,结构清楚,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乍一看,教师的批语还像回事,细一想不对:内容在什么地方具体了;哪一段的结构清楚了,还是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楚了写者不明白,甚至,多数学生还不明白结构是什么东西;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怎样表达才算明确;语言是局部流畅,还是整篇流畅,含糊其辞,不利推敲、甄别。之所以出现以上质疑,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当回事,学生写是为了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教师这样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两种人,一个心态,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困惑:是学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还是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负担。对于这个问题不言而明。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在讲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写法的指导,或者利用课堂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应“授之以鱼”。课堂作文教学要讲求实效,每次讲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强。比如,针对学生素材选不好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针对学生语言组织不好,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提炼素材,进行语言加工,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针对学生不会确定中心的实际,要多发挥“例子”的作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此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当然,作文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决不能不能放任自流,只是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进行泛泛朗读,对里面出现的错词病句做一个简要讲解,根本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了。讲评时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从哪儿开始讲,在那儿结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流程。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解:一是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二是作文中表现出的共性问题;三是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的地方。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再通过教师重点指导写,学生作文后自改,使作文教学出现一个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文的生动局面。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好生还是差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总是自以为把最好的写进去了,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修改不了。但对于别人的问题就比较敏感了,不仅好生会发现,差生也会发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要从易到难,从教师挑选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典型的文章,然后,按四人小组,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并写上修改意见,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当然老师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批改的动向,并强调批改要求,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扔了包谷,丢了西瓜。
作文教学中要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不假。当面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时,我们也许面带笑容,为学生沾沾自喜,甚至为学生骄傲;当面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时,愁云便写在了我们的脸上,学生不敢正眼看你,见了你躲着走,试想这样的师生关系,他们还想在你的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所以,不管是面对优等生,还是面对学困生,教师的天平要平衡,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关注,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这个群体的形象,教师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将他们同优等生割裂开来,作文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
拓宽写作渠道,加强写作训练。笔者认为写日记能提高写作能力。当初,笔者在初中部教学的时候,很是注意日记的写作。每天要么根据课文内容布臵一个拓展性题以日记的形式去写,要么根据课堂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布臵一个拟定题目让学生去写,要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总的说,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提高。首先,从写日记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其次,日记当中所用到的写法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更好地为表情达意服务;再次,强化了语言训练,不至于在作文中出现前拉后撤、东拼西凑的现象,为教师批阅作文省去了多少麻烦!第四,写日记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选材、立意、体裁等的限制,写法灵活,形式多样,老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还会有不会写作文的?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要善于修改作文,教师要严抓打底稿这个环节。由于学生学业重,时间少,所以,写作文时缺少思考提笔一挥而就,这样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重视这个环节了,学生不会敷衍了事,当任务一样对待作文。学生的底稿要求学生自己改、同桌改,每次改之前教师都要提出相关要求,改过三五遍,教师再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在集中批阅时用时相对就少,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少,在长久的修改训练中,他们潜意识地学会了哪些词在哪些地方不能用,哪些写法适宜这种题材……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严谨笃学,不断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探索作文的教学策略,创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1.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1.3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1.4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1.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1.6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2.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2.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2.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2.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3.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2.3.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2.3.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2.3.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2.4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富强 〈〈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 2002年第2期
6.《写作指引》 《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对于写作文,学生多怀着畏难的心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因为阅读量较城市的孩子少,视野相对也比较窄,因而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的压力相对也比较大。下面就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心得来简单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形成写作套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要求要“凤头”、“猪肚”、“豹尾”,刚开始训练写作时要做到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先写成一篇小作文,能完整地把一件事情叙述下来,就算是入格了。接着就是教会他们要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的外在到内在,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在突出人物的性格这么一种写法;写景的可以采用多角度观察顺序,就像苏轼的那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写物的可以由整体到局部或者是又局部到整体。只要学生学会选择写作的某个切入口,形成套路以后,再慢慢去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作文就不难写好了。
二、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
文学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因此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要观察的物,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用心灵去体会,如在学习到写景的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生活中的蔬菜瓜果,小狗小猫等等都是作文素材的来源。尽可能让学生用心的仔细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有时也可以明确第提出一些事要求他们去做,比如在课堂上讲到关于爱家人的感人故事时,让学生回家也做同样的事情,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作文有了感情基础,才具体生动,读起来才会感人。这是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创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一写,汇成一个素材本,就是作文素材最好的来源。
三、利用好文本是训练学生作文的重要方式
这里说的文本就是指我们手上的课本。教材往往就是最好的范文,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因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文,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的,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由总到分的写法,先总写鹅的高傲,然后以过渡段的形式说明鹅的高傲在于它的步态,叫声,吃相,接着又以鹅的特点为线索分类地向读者介绍。文中的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这种课文的习作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睛,极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弄明白课文的写作结构特点。如文中的过渡段,为什么叫过渡段?如果你认为班里最差的学生都可以弄明白了,就可以列出提纲,然后要求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掌握了这种写法,并用在其他习作中,这也就做到了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让学生从课文中摘抄好词好句,这也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方法。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可以稳步提高了。
四、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
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
1、重视阅读,打好作文的基本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写作也一样,没有素材就很难行文,而作文的素材是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来的。积累第一步就是要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书的孩子是最美丽。因此在每一周我都会利用一节课来上阅读课,课前先和学生明确知识能丰富人的内心,武装头脑,使我们成为有智慧的人的道理,以激励孩子们,让他们爱上读书。阅读量大了,语感在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如果孩子们能说的很流利,就不愁写不下来。但单纯的阅读课学生大多不喜欢,为了激励他们读书,我还采用了朗诵比赛的方法,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诗歌也行。如果他能找到一篇文章,说明他已读了这篇文章,学会了欣赏,从而他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东西,哪怕一句话,一个词,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收获的。
此外,我还经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上阅读课。喜欢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准备时间约是一天,每天课前让2个学生各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把故事梗概复述出来,让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大多比较害羞,但到后来学生慢慢地喜欢这样课堂久而久之,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语感,为写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出彩的语言是作文成功的前提
一篇成功的作文,除了要具备真情实感,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很重要。过于浅显的语言不但会使文章的文采打折扣,而且也容易使学生的作文流于流水账。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积累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此外,每一个句子都是由字词组成的,所以在训练作文之前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作的造句作业。学生造得好的句子多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方法,或者是运用了2个以上的成语,好的作文语句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让学生重视平时的造句作业,把每一次的造句都当作作文语言来训练。久而久之,作文的文采就出来了。自然就能在作文中抓住老师的心。
3、适当练习片段作文是作文成功的要素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成段,由段成篇的。因此适当练习片段作文对于写作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片段作文可以根据文体特征分开练习,但不管是哪一类文体,都可以先从作文的题目练起,所谓“题好文一半”。要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好的作文题目积累下来当作参考。练习作文的题目同时可以训练作文的开头,然后是练习结尾,最后是把主体内容放进去。学生能认真做到把作文的每一个步骤做好了,那么所写的文章自然就比较成功了。
除了要做到上述内容以外,书写也是作文得分与否的一个原因所在,好的书写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老师的心。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练书法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言,临
摹字帖是最好的途径,可以让学生临摹正楷的字帖,使他们的笔画得到规范,然后把字写得更好。
每一篇文章都是个人思想的体现,作文即做人,对于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作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学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多思考多总结,一定能在作文教学上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广元市剑阁县柏垭小学李权颖苟媛媛
作文难,难作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
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据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苍白的,在这一的情节下写出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缺乏生命力的,就更谈不上什么真情实感。因此,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就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想写,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三开放”:
第一,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
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丑恶。力求做到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第二,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做到内容不受约束。
第三,形式开放。在习作题材上可不拘一束,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也可以使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的议论文;可以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使计划,合同等应用文,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谅解的作文课,可以把作文延伸到家庭、社会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
二、开辟四种渠道,引来作文活力
其一,“看”:即观察事物,获取写作材料。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编辑小报等,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就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其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