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05年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分析人:李明伟
海州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二○○六年七月
2005年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区教育体育局的精神对全区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质量测试和抽样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上学期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期末测试中小学数学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本人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学理念的学习,对全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粗浅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说明
1、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我们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从而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2、命题原则
(1)面向全体,注重“双基”。
(2)灵活开放,注重开放。
(3)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4)“三维结合”,注重发展。
3、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
(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为首位。因为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期末试题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占卷面成绩的70%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本运算
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二年级数学中,不是机械考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而是让学生“根据8+8+8+8写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考查可以看出99%的学生都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他们都会用乘法去计算。所以,没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同样,在五年数学中,我们也不是机械考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是让学生填写“把3.7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是原数的()倍。”如果学生能正确填写,就说明他们已经理解、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体现数学的现实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试题编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年级的试卷中都有这种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来考查数学相关知识的题目。例如:一年数学试卷中,“同学们站排做操。小红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一排一共有()个人。”三年数学试卷中,“小毛家住在三楼。他每上一层楼要用16秒钟,从一楼上到三楼要用()秒。”等等。这些题目都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答卷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用处很大。
(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试卷中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的全过程。例如:一年数学试卷中,“9+3=()+()”;三年数学试卷中,“填单位名称:①1()-1()=1();②1()-1()=999()”等等。这些题目都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注重数学建模,强化应用意识。
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是更加重视数学应用,应用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数学建模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一是数学能力,即对于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因此,应用型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良好试题。这种试题的选择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购物、用水、租车、租船、旅游等等。目的是引导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建模,重视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题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 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试题设计
按照上面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我们首先根据每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教学要求及安排的课时数,制定了“双向细目表”,确定了各部分内容在试题中所占分数的比例,编制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测试题目。具体命题过程中,我们力求稳中求活,活中求新。
具体来说,在2—6年的试题中,我们分别编制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各种形式的习题。其中,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70%左右,分析型、综合型题目占30%左右;
判断题,我们是以教材中的重点并且易混的概念、定义、公式等为主;
选择题,是以一些小巧、灵活的题目为主,大多属于综合型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计算题,在各年级的测查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平均在35%左右,主要形式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多种形式。安排专项测查,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应用题,可以说是数学测试的传统项目,在本次应用题编制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1)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一年级的数学测试题,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编制了填一填,做一做,写一写,算一算,答一答等不同形式的题目。在题目编制过程中,为了减少考试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也努力使试题儿童化、生活化,努力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以达到通过测试训练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综合目的。
二、数据统计
在全区1—6年的考生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913份试卷进行了统计,并以其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1、总体情况统计
2、题目数据统计
注:在总计中,带“——”号的分数不包括一年级成绩。
3、成绩分布曲线
三、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抽调了1913份试卷。查阅了抽调上来的所有试卷,进行了成绩统计之后,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兼半”。喜的是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
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从1—6年的题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较高。尤其是计算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92%,填空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87%,分别高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从学生的填空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因为,在填空题中多数是知识记忆型和理解型的题目,所占分值达到填空题总分的85%左右。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2、创新思维能力强。
“灵活开放,注重创新”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原则之一。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灵活、开放的题目。比如:一年试题中“9+3=()+()”一题,结果孩子们写出了很多种答案:像9+3=10+2,9+3=7+5,9+3=11+1,9+3=12+0等等。还有五年级试题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一题,学生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列式24÷4=6(厘米)6×6=36(平方厘米)6×6÷2=18(平方厘米)36-18=18(平方厘米);有的列式24÷4=6(厘米)6×6=36(平方厘米)36÷2=18(平方厘米);还有的列综合算式:(24÷4)×(24÷4)÷2;(24÷4)×(24÷4)-(24÷4)×(24÷4)÷2等等。可以说形式不
一、不拘一格。由此我觉得,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
3、解决问题的方法活。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又一原则。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我们都编制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明显的就是各年级试题的最后一道。这类题目虽然总体得分率不高,但有很多学生的解题方法出乎我的预料,令我十分叹服。
比如:五年数学中的租车问题“300人乘车去旅游,可供乘坐的车辆有两种。甲种车每车可坐48人,每天租金800元;乙种车每车可坐20人,每天租金500元。(1)设计一种租车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费用是多少。(2)找出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写出来。有一名学生分别这样回答两个问题: 300÷20=15(辆)15×500=7500(元);300÷48=6.25(辆)6.25×800=5000(元)。这位学生的第2个问题的答案与我的预想是不同的,而且比我的预想还要省钱(我的想法是最少要用5300元)。因此,通过这一题,我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如果单独包车,则最少要用5300元;如果随团搭配,则最少要用5000元。所以,我也从心底里感受到“新课程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有一名学生采用列表的方法解答的:
1种2种3种
在这样写出3种租车方案后,他又对比找出了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即大车6辆,小车1辆,共花5300
元。多么高明的办法,多么了不起的孩子,真的是给了我一个十分的惊喜。
4、学习习惯良好。
抽调上来的试卷,90%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混乱的现象。
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有的学校把考试、分析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教研的机会。比如:三春小学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四年级应用题的第5题“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147千米。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4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大约要行多长时间?(得数保留整数)”由于学生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40小时、41小时、42小时。他们在一番争论后及时与我联系,问我哪种答案是对的。当时,我十分欣慰,可以说是因为我预想的目的达到了:不仅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而且,引起了教师的争论和关注。因此,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他们三种答案全是对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这些是我们工作的成绩,我们也因此感到高兴和欣慰。
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比如:一年级“算一算:
1、写出计算过程,再算出结果。第1小题8+6=()”正确率达到98.5%,而“第2小题4+9=()和第3小题5+7=()”正确率则分别为95%和88%。这三个小题大体相同,为什么正确率却有如此差距呢?分析其原因:第一题与书中例题、习题的形式相同,大数在前、分解小数凑整时;第2题则稍有变化,小数在前、分解大数凑整时,写出思考则稍有困难;第3题由于格式出现了变化,是将前一个数分解与后面的数凑整时,错误率直线上升。这说明学生对“凑十法”理解不透,只能机械模仿,对惯常的问题比较适应,正确率高,稍有变化则难以应付,缺乏慎重思考、独立分析、触类旁通的能力。再如:二年数学“商店运来一些书包,卖出25个后,还剩45个。运来多少个书包?又运来18个,现在有多少个书包?”一题,第二个问题有很多学生列式为“70+18”。以上两例说明学生受教材习题的定势影响比较严重,不能仔细、认真地分析问题。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从前面的题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判断题、选择题及应用题的得分率较低。尤其是选择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仅有69%,其次是判断题和应用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接近80%,都分别低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由此可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的思想落后。
2、个别教师的观念落伍。
3、个别学校考试不严肃。
4、个别教师阅卷不认真。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2、改进课堂教学。
(1)新课引入生活化。
(2)问题提出开放化。
(3)练习设计多样化。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改进教学评价。
测评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海州区教文体局小学教研室
2005.7
第二篇: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检测报告
三年级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检测报告
一、班级整体情况
一年级有两个教学班,一(1)班有57名同学,一(2)班有59名同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依然需要继续建立课堂常规。在幼儿园时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有点吵闹,因为才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少数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年级成绩
三、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主要做法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会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一年级的孩子自制能力比较弱,我在聆听的同时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二)存在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课堂常规需要慢慢建立,比如说按时带课本,轻声唱歌等,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也初见成效,但是还是需要老师经常提醒。在一年级最后的评价方法是演唱加表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成绩,但是却存在着声音小,表演动作不美,记不清楚歌词的问题,看来我在平时上课时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还是太少,所以才会出现大家一起唱听着挺好,但是单独演唱就出现了上述问题。
(三)改进措施
一年级的上课纪律并没有成为最大的问题,只要能够用有效的方法激发起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蹲下来”与他们一起“玩中学”,他们都很乐于参与到其中。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决定针对期末评价中出现的演唱声音小、表演动作不美,记不清楚歌词的情况,增加他们上课表演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现欲,希望在以后的评价工作中能够听到他们自信的歌声,欣赏到他们优美的表演。
四、本学期教学中值得肯定的经验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常规的建立要求严格,班干部的培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及团结协作能力。歌唱教学中,在保持学生自然童声的基础上,优化孩子演唱歌曲的声音和状态,树立他们轻声演唱歌曲的意识。我充分利用儿童灵巧的形体,为一部分歌曲加入了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加入表演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唱会歌曲。其余一部
分歌曲我留给学生自己编创表演及简单的伴奏,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五、对本学科发展性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作一些展示的机会,增加他们上课表演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现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更多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在二年级加入葫芦丝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葫芦丝,喜欢葫芦丝,并能简单的演奏葫芦丝。
第三篇:200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0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室对全县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质量检测和抽样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期末检测中小学数学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本人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粗浅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说明
1、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我们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2、命题原则
(1)面向全体,注重基础。(2)开放灵活,注重创新。(3)联系实际,注重应用。(4)“三维结合”,注重发展。
3、试题主要特点。
(1)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放在了首位。因为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期末检测试题以体现基础的基本题为主,占了卷面成绩的75%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卷中没有繁琐的计算题,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填空题第2小题,没有让学生习惯地列比例式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比例中各因素的变化规律填写,意在考查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本质理解,这恰恰是教学容易忽视之处,又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等等。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体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试题编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中都有这种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来考查数学相关知识的题目。试题都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答卷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用处很大,从而逐步培养
学生主动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试卷中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的全过程。例如:“小华新买一辆自行车,车轮半径为35厘米,前齿轮有40个齿,后齿轮有20个齿,小华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这些题目都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注重数学建模,强化应用意识。
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是更加重视数学应用。而应用型试题则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数学建模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二是数学能力,即对于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因此,应用型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良好试题。这种试题的选择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目的是引导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建模,重视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题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试卷反馈评价。
整张试卷面向全体,注重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试卷基础题(基本计算,基本概念题)所占比例较大,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试卷几乎涉及到小学学段中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既定位于小学六年级学习内容,又整合小学学段了的知识。从测评全面性、有效性、实践性、操作性、难易度等方面把握的较好;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试卷特别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三维结合”,注重发展。试卷不仅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同时体现了能力情感的考查。综合评价可以说是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试卷。
三、总体检测成绩分布情况。
1、总体情况统计。
全班37人参加,平均分为71.57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为71.43%;优秀率(85分以上)人,占25.71%;90分以上6人,不及格人数10人。
2、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测试,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班取得了全乡第一的好成绩,忧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
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从整体上讲,学生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一、二大题基础知识题中,得分率达到80%,这说明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切实掌握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这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达到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题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这与教师扎实的计算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学中,我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结果。学生口算题的正确率高,不但掌握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又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
2、解决问题方法活。
鼓励学生采用灵活、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条途径。因此,通过这次考试我们看到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我们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从心底里感受到“新课程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3、学习习惯较好。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这些是我工作的成绩,我也因此感到十分高兴。
表现的不足:
1、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2、思维不够开阔。
3、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欠缺
另外,试卷中还暴露出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对知识的把握理解不透、严重的思维定势现象、阅读理解水平较差、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教学在工作中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教学设计。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因此要根据学生基础,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去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涵的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加工整合。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定位的关键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必须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4)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2、优化课堂教学。
(1)新课引入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们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2)问题提出开放化。
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
(3)练习设计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部分,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主要做法是:①条件开放;②结论开放;③解答方法开放;④问题情境开放;⑤时空开放。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要让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选取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列举筛选法、代入法等等。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策略有:①示范引路,授之学法。②依据内容,设计学法。③因势利导,鼓励“创法”。④揭示规律,指点学法。
4、改进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不要总追求一种模式、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大胆想象,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评价目标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分数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的方法,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与此同时,我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诊断学生的困难,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双重作用。今后我要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第四篇:化学——渭南市2017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渭南市2017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试卷整体考查知识点全面,难易搭配合理,呈现梯度。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试题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2.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化学学科核心价值
工业生产流程题取材于真实的、广阔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问题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化学味,是落实新课程高考对考生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能够考查考生“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正是新课程突出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创造性的科学,化学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复习建议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
-1-的相互关系。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
-2-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
水解平衡:
(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与溶解度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原子结构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键
(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电能
(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
③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
-4-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
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
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营养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机反应:
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还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
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
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
⑥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在二轮复课中,我们将关注考纲变化对新一轮复课的导向作用,重点落在专题训练。在选择题专题中将重心放在有机化合物模块,突破选择题和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大手笔拿下高分数。以《5+3》为依托,认真研做2011——2016的高考真题,归类分析,模块集训,将每一题的考点知识精准化,弄清必考、选考的类型,变式训练,精细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迁移应用的能力,力争在市二模检测中有一个理想的飞跃。
第五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芹池镇中心学校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教学质量分析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新学年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生命线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就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社会上也把教育质量作为评判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标准,环顾我县的教育发展形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已经迈入“深水区”,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教情、学情,认真反思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失误,寻找差距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定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路、策略、方法和措施,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由我对我校2015-2016 学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简要盘点,希望全体师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从成绩中寻找差距,增强忧患意识,从失败中发现优势,增强奋进信心,再创我校教育工作新辉煌。
一、现状分析,明确新学年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1.教学成绩逐步提高。
我校 2015-2016 学第二学期各年级各学科平均成绩与上学期对比情况如下: 在去冬六乡镇联考20个科目中,我校成绩前1/3的只有4个科目,而本学期,我校前1/3的就有11个科目,而且期中有7个科目成绩居六乡镇之首,分别一年级语语文、数学;三年级语文、英语;四年级语文、数学;五年级科学。去冬后1/3有6个科目,而本学期后1/3的减少到了4个科目,分别二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五年级英语、六年级数学。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学科教学基本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特别我校六个年级的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均居六乡镇前1/3。
2.学生以良好学习习惯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本次质量检测抽样卷中发现,我镇一至六年级考生,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还是科学学科,整个卷面书写比上学期较工整,字迹较清晰;数学测试中的开放性试题,考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试题,思路灵活,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三至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初始年级学生习作语句顺畅,高年级学生习作主题明确,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由此可见,我校一些教师已深入领会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县局的检测方向,教学中能够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二、总结经验,为新学年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2015-2016学第二学期优异成绩的取得,表明我镇小学基础教育正在健康发展。反思上学期工作,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1.教师队伍素质逐步提高。首先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教风良好。从上学期“三公开”教学和常规检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教学状态和精神面貌良好,上课教材处理得当,分析到位,教案设计合理,很好的体现了我校“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先学后教教学常规落实”的五环节教学模式。部分课改实验班教师尽心尽力花大量时间研究教材,夯实教学模式,力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悄然转弯变。在上学年中不难发现我校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经常在课前相互研讨钻研教材的心得,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课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先学后教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课堂上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之下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课后相互研究教学问题或探讨、交流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我校的四、六年级几位语文教师,五年级几位数学教师。正是由于我校教师意识思维上的转变,带来了行为上的转变,最后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在上学年月考核和学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可看出,我校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得很好,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明了,教学过程渗透方法指导,真正体现了了“先学后教”,而学生的各科作业内容少了,但精了,语文作业体现了“积累”,数学作业体现了“思维过程”,英语作业体现了“句子练习”,科学作业体现了“实验操作”。
3.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改革工作初见成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校学习阳城二小的主题阅读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校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篇一篇课文独立学习的方法,把每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具体课型为“单元导读”“双基训练”“以文带文(或读写结合)”“展示分享”等。“单元导读课”培养了学生的略读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双基训练课”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识字、解词,同时进行写字练习;“以文带文”或“读写结合”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积累,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践运用了;“展示分享课”
把孩子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升华为能力。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实践,我校语文教师已经喜欢上了“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它不仅使我校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长期的“以文带文”的阅读训练下,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4.校园“读书风”已悄然形成。上个学年,我校师生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孩子们读书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只限于作文、诗文、经典名著等语文领域,还涉及到了数学、科学、英语领域。另一方面孩子们养成了“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上学期教室里、宿舍里、餐厅里、校园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可见孩子们读书的身影。读书已成为我校的“正能量”!已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而不是一股“风”!
三、直面问题,为新学年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增长点。纵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情况,我们虽然在各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众多不足。我校的数学成绩整体不见起色,六个年级就有四个年级的成绩在六乡镇的后1/3,而且其中二年级数学居六乡镇末尾,均分与最高校相差7.2分。高段英语成绩也不理想,五年级英语居六乡镇第五,六年级英语居六乡镇第四。还有部分学科成绩下滑严重,如六年级科学由原来的第一,下降到第四。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差距与缺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1.教学理念更新迟缓。我校学生的读书风气已经形成,但老师的读书风气却还在原地踏步。我们教师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总是用自己原有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殊不知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已经落伍,已经跟不上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已经跟不上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节奏。
2.课堂教学效率仍待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学设计过程全而不精。突出表现有: 备课不认真不及时,为查而备,教学随意;或教案只罗列知识点,少有情境、问题、导语、导学、练习题组及其变形引申的设计;课堂抓不住重点,教学思路和知识发生、形成的导引不清晰,设计和提出的问题缺乏目标针对性,致使学生思考、回答茫然无措。二是行为与理念之间落差较大。有的教师教学意识挺好,但是上起课来行为不当,方法不好,效果不佳;有的所提问题很开放,很适合学生交流,但又不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部分教师过度注重“教”,而对“学”则关注、研究不够;有的课堂要么放不开收得紧,要么又放得过开,收不来;还有的为活动而活动,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或组织不当,学生相互逗闹,动而无得,浪费时间;不少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很少为学生设计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互动交流和共享学习资源的时间;学科思想方法渗透也不够,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训练;三是个别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教改动力不足,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教师长期课堂低效又不愿主动改革创新,不去学习钻研课标核心理念和教材、教师用书的精髓,课程资源眼光狭隘,教学意识、水平原地不动;也不想不去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无重点、难点,过程散乱。而当这些教师一旦分析起教学质量来,把责任直接全推向学生和学校,说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说学校分班不公平,自己班差生多,很少去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教研工作仍相对薄弱。一是校本教研缺乏引领性。我校上学期组织教研活动总是在围绕“三公开”教学进行,这种教研就是听评课活动,教研层次、品位相对较低,课题研究也不重视;二是教研服务教学的功能不强。有的教师为完成任务和个人利益而研,研究不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服务教学的教研理念还没有变成一些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尽管我校每年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很丰富,但教师真正将教研作为提高自己教学能力者并不多,参与只是为了应付。评课时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活动后依然如故,效果不大。
四、研究对策,为新学年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保障
通过对期末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主观、客观的综合分析,对呈现出来的质量水平进行粗线条的纵横对比,综合日常工作中了解的情况,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我们应积极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结构,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1.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一方面新学期要再掀研读新课程标准新高潮。以教研为单位,研读钻研新课程标准。突出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单元教材的重点研究与研讨,使每个教师吃透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在教材编写意图目标的研讨,使每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开展分学科同读一本专书籍,共同研读、学习、分享一些专家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继续落实好常规管理工作。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以“讲实用、讲效益”为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一方面改变以往的“说教案”、“查作业”的单项检查为新学期的“系列检查”。也就是说将从一节课的课前准备(说教材、说设计),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再到作业与辅导(作业布臵)、再到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指导性管理。促使各学科教师真正把备、讲、批、思落实到常规教学中,提高单位时间效益。3.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从上学年开始我们就对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扩模、富模工作。即以五环节教学模式为基础和框架,结合我校教学情况与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不断充实、丰富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法。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综合我校教学情况、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趋势、调研测试中的命题规律,做好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
(1)语文教学方面。上学年,我们在全校大力推进了“单元主题式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虽然还在摸索阶段,但从两次测试成绩来看,效果非常明显。今年暑期,我们又组织全体教师编写了配套阅读的校本教材,为我校的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走向深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加大语文课改力度,一方面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摸索,做细做实各类课型的教学方法与流程,另一方面要探索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解决好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的问题。让它真正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特别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单元主题式”语文教学新模式。
(2)数学教学方面。首先我们要结合“一读(读情境,了解问题)二试(尝试解决问题)三对比(对比自己的解决办法与教材或伙伴解决问题的差异)四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五总结(方法与经验)”的数学流程和“读写说”习惯的培养,夯实教学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好课堂上先学后教的教学常规。其次,要通过开展数学阅读与交流、写数学日记、绘制知识框架图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形式,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与思维方式;第三,根据近几年县局试卷命题情况,尝试进行“数学知识大搬家”的单元试卷编写工作,具体说就是以课本为基础,为蓝本,练习时变题型、变情境、变数据、变顺序,不随意拔高难度、要求,让学生学得扎实,真正做到以“本”为本,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成绩。
(3)英语教学方面。改变以往念、写、背、练枯燥的英语学习形式,要做好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与我校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兴趣。同时针对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高年级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提高高年级英语教学水平。
(4)科学教学方面。科学教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科目,这与我们一向重视科学教学是分不开的,在下学期我们要坚持原先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由重知识向重实验,重结论向重探究过程的转变,在本次的科学测试中三至六年级都设臵了科学探究题,分值基本直占到了40%,我们的实验和探究基本上做了,但学生在测试时却掉链子,不会答,说明孩子们仅仅是在老师或教材的要求下做了,但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道理不明白。以后我们的教学就要进一步适应科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大学生对探究过程、实验过程理解和解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要架起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的需要,单就本次测试来看,语文五、六年级的作文都使用了今年的高考作文素材,六年级语文测试中的非常连续性文本本阅读,设臵的是从火车票中读取信息,五年级的非文本性阅读是从“国家节水标志”从读取信息,五年级的能说会道天地宽中分别考察了学生读书情况、看影视剧情况、上网情况,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三年级从汽车牌照中解读信息。让学生适应这个潮流,不能靠临考试时的抱佛脚和教师的猜和赌,应让学生会从生活中获得信息。从生活中提取哪些信息,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怎样从这些纷杂的信息去关注世界、国家、家乡发生的大事,搜集到健康向上的有用信息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怎样从生活中提取信息,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看电视、用电脑、看书报、但到了用的时候信息与生活经验却很匮乏,这就暴露出我们的学生不是没经历、没体验,需是没用心,没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同时还需要我们教师组织交流、评比等活动去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的习惯。
其次,是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科与学科之间不会融汇贯通,更有甚者,学了加法全用加法解决,学了减法全用减法解决到了一起就晕了。在近几次的测试中,县局在命题时有意的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于是我们的一些数学老师惊呼,数学中考起了语文,我还要告诉大家今次的五语文测试中融入了英语。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调集自己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打破以往的语文就是语文、数学就是数学书与数学老师说的局限,不论是哪里学来的,只要合理,能解决问题就大胆使用。
第三,把教学改革落得更实。语文三至六年级的阅读分别考察了通过初读、浏览、细读、品读等不同阅读方式抽取到不同信息的能力。有一次的数学测试中考查了学生通过三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书写格式与质量的考察几乎涵盖了一至六年级所有语文测试。如数学测试中三年级的用生活中分物品的事例解释360除以3的竖式计算过程,四年级利用天平解释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的过程,五年级用自己的方式解释“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理由等对思维过程的解读或用自己的理解解释数学规律与方法不正是说的能力的测试。所以只有把县局的教学常规改革与进行我校的教学改革必须抓得更扎实、落实得细致,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4、加强教研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有效
新学期,我们要将教研工作的引领性、针对性、实效性落实到实处。一方面改变“三公开”教学内容及安排,数学课堂进行同课异构,同年级几个班同样的内容。语文课堂进行系列课,三个班根据单元导读课、以文带以文课或读写结合课、展示分享课为一系列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以“生动课堂大家谈”为基础,改以往的“个人谈”为现在的分学科“集体谈”的主题式教研。具体做法是分学科按月拟定研讨主题,学期初公布,人人准备,每月最后一周教导处组织全体本学科教师进行现场研讨,达成共识。
各位领导、老师,上学期不管我们取得再大的成绩,成绩只能是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上学期出现再大的失误,我们不必过分沮丧,因为我们还有更加美好的前程。回顾过去,面对成绩,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质量永恒,深感任务艰巨。未来的路就在脚下,唯有坚定、执著、行动、反思,才能让我们的每一步走的扎实、走的有效!让我们精诚团结,再接再厉,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而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201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