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同的家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儿歌。课文把蓝天比作白云的家把土地比作禾苗的家把树林比作小鸟的家把大海比作鱼儿的家把地球比作我们共同的家既传授了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教育。课文的可读性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其次还要直观的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共同的家》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全文共6句,1—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既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短、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时期,他们认识事物总是循着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规律进行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坚持形象直观、启发诱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讲和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共同的家》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孩子们很喜欢。但“家”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单纯的理解就是居住的地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的设置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创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提高理解的深刻性。在本课中恰当地运用设问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通过质疑解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传授,还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新理念。我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语言艺术及自己对“环保”的正确认识去教育与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环保”的正确态
第二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8篇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共同的家》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诗共五行,1至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借助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美好的家园,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字卡、图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这一课,,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组图,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习。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五行诗,用打比方的手法讲述了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文里行间突出了一个“爱”字,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个“爱”的教育、如何紧紧抓住情感教育,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贯穿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地球的教育,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我校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学生的年龄观察(朵朵白云飘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6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绿油油的禾苗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禾苗离不开土地<6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土地是禾苗的家”>;种类繁多的鸟儿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鸟儿离不开树林<3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各式各样的鱼儿尽情的在大海里游来游去,鱼儿离不开大海<8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大海是鱼儿的家”>;不同的民族手拉手、中同版图、地球,揭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真幸福,<5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后又出示全诗内容和填空练习,以点击鼠标播放的形式,一次次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整堂课我设计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借助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第二,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分组讨论作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延伸了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本节课上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扫清生字障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目的: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学会用( )是( )的家这个句式自由创编。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很美很美的小诗《共同的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家中。
2、上节课你已经学会了什么?(生自由说:生字,词语,课文,蓝天是白云的家……同学们学到的可真多。)
3、字词考验: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学得怎样,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呢?(生,有)师出示课件卡片,指名认读,再开火车读。
4、猜字游戏。今天淘气的苹果娃娃觉得大家读得特别认真,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想不想玩?
[通过游戏复习旧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
1、生字宝宝对你们的表现太满意了,他们想约你们一起去它们家里玩,想去吗?下面就由老师来带路,请同学们打开书56页,拿出你的小手指,指好路。(师范读,注意停顿)
蓝天‖是白云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大海‖是鱼儿的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全班齐读《共同的家》
3、师:哪位同学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指名读)
师:读得好不好,生点评。师(高兴地):把掌声送给他。
[适时的指导能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学生水平。]
三、理解、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白云的家在哪?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好像看到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在飘,带着喜爱之情去读就能读好了。
生按要求练读。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欣赏动画:禾苗在土地茁壮成长)
师:同学们能像刚才学习那样提出一些问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仿照教师提出问题:禾苗的家在哪?,有学生提出后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禾苗的家是土地。)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土地是禾苗的家吗?(因为土地给禾苗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所以禾苗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温暖的家。)
师:让我们读出种子家的温暖吧。(生读)
同桌合作学习第三、四行诗,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练习朗读。指名汇报。
(3)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谁来按照刚才老师的方法试试第三行?(指名读)(课件欣赏动画——小鸟飞来飞去)
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唱歌、捉虫子)它们心情怎么样?(愉快!)
师:看来,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4)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我们来看看第四行。(课件欣赏动画:鱼儿在大海里游)
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儿的家呢?(生答)
师:哦,原来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里,在大海里,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师:一起来试试,读出鱼儿自由自在的感觉吧!
(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师: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是的,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画)由蓝天、土地、树林、大海等就构成了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地球。(课件出示)
⑵看! 师:播放课件:自然风景瞬间欣赏,边介绍地球上的美丽的风景。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看了那么多图片,你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样?(生: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的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同学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让我们幸福地说:
学生幸福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老师也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自豪地说:
学生自豪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地说一次:
学生骄傲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5)师:地球不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们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听课的老师们再听听你们自豪的声音。
师:有一首很美的歌曲也叫《共同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歌曲《共同的家》。
3、师: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请大家连起来读读这首诗!
4、师:你们看,(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及画面)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5、这么美的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我们来合作读课文,好吗?
(引读:蓝天是…土地是…树林是…大海是…地球是…)
6、这首诗可美啦。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大家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生:好。谁已经背出来了? 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看一下课本。(生背诵全文)
7、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有责任保护好它,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师:蓝天是白云的家,蓝天那么广阔,除了有白云,还有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蓝天是(太阳)的家。
请同学们看老师收集到的图片。(出示课件)
让学生说说蓝天是( )的家。
(2)那么土地,树林,大海它们还是谁的家呢?你们想不想说,那你们就选择你想说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同桌交流。)
(3)先让学生交流,师再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
师: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小到一只蚂蚁,大到一个地球。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
2、设问引导拓展
(1)师:那小朋友的书包呢?它会是谁的家?(书包是书本的家。)
(2)师:那学校呢?它又是谁的家?(学校是学生的家)
(3)师:那草原呢?它会是谁的家?(草原是羊群、牛群的家)
(4)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再仔细想一想,还有哪里是哪里的家?这样吧。你们同桌三人。一人说一句哪里是谁的家,
(课件出示;( )是( )的家)(学生想象说话)
生交流完成课后习题2。……(老师节选几句写在黑板上)
3、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4、师:其实呀,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句子有顺序地连起来,也就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了。所以,今天的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当了一回小诗人,真了不起!送给自己一份热烈的掌声。
五、简结转新,升华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跟老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做个爱护地球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家,保护美丽的地球。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就会更美丽!
六、作业超市,课堂延伸。
师:学完了这课,你准备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呢?
生:我要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生:我要画一画小鸟、禾苗、白云、鱼儿和他们的家。
生:我想学唱《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这首歌,老师你能告诉我哪里有
生:我会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会用小神笔画一画我所知道的“谁是谁的家。”
生:我会积累,我要把本文的词语积累到词语花篮。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用于上课的课件,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中来。事实证明,这节课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都非常不错。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识字教学
导入时先让孩子回忆与父母在一起最开心的事,体会家的温暖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先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入手,看看学生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再从句子中脱离出生词,让学生认读,先让独立练习,再指名带读。在这里面我重点处理了一类字“云”和“子” 。 “云”在读完词后,让学生尝试组词,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有的组“云朵” 、 “彩云”,还有的想到了“乌云” 。 “子”我重点是通过“种子”和“孩子”来认识“子”在独立念时读三声,而在这两个词中读轻声,老师指导读词,轻声读得短而轻。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而种子是如何生长发芽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亲身经历,所以老师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话,学生练习朗读这句话,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最后再将词语打乱顺序进行开火车练习。
低年级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不能脱离句子,脱离语境,只有在语境中学习才能理解和学会运用。
二、品读文本
本课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引学第1行——自学2—4行——共同体会第5 、 6行”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学习第一句时,先引导学生想象白云在家里时的自由自、快乐的心情,再通过指导朗读。有了第一句的朗读基础,在学第二句时学生就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师再适时地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就会上一个层次,第三句不用老师指导,也能后边想象边读出感情了,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的教、引、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朗读前四句话,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背诵奠定基础,而且还让学生有个简短的休息,一举多得。在处理课文的难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这句话时,我是先让学生欣赏地球上的事物的图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在出示“地球是(xx)的家”,让学生看图填空,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动物的家,更是我们人类的家,那我们用一句话说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填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解决了难点。
三、句式练习
在落实句式练习这一重点目标时,我主要是分几步进行递进式的渗透,最后让学生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一次练习,在学习第三句“小河是鱼儿的家”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小鱼在小河里会有哪些朋友,由此引出“小河是(xx)的家”,在插图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表演朗读前四句话后,让学生观察这四句的特点,这四句说的都是谁是谁的家,再出示“大山是(xx)的家”和“(xx)是(xx)的家”,有了前面的基础,第一句学生填的很快,后面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并进行运用。第三次练习是“地球是(xx)的家”,这句话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句式,再有就是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总的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学生的朗读层次性还是体现的不是很到位,这主要是老师的指导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更够使学生的朗读上一个高度。第二,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在平时还有长抓不懈。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3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言而喻,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为了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利用字卡一列列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能争着大声朗读生字。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一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以及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学生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苏派教学强调情感朗读,只有在入情入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精髓。本课是一首抒情性较浓的儿童诗,所以我设计以读为主,以导助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示范、评议等方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思维能力的发挥和语感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次练习,让学生们当一回小作家,分组合作编一首诗:蓝天是的家,()是羊群的家,泥土是()的家,()是()的家。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课后,我觉得学生思维空间是广阔的,需要我们去开拓。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身上所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我倍受鼓舞。虽然课已上完了,但学生的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还在等待老师们去满足他们的欲望。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比如:在回答如果小鸟、鱼儿、种子、白云在家里会怎么样?孩子的回答只有:快乐、高兴。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教师缺乏课堂机智,在处理生成性问题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让学生回答小鸟在家里会想什么、干什么时,学生回答会想妈妈肚子饿了,想找虫子吃,显然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主题,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说说小鸟的家怎么样,才不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可见教师的应便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至关重要。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用于上课的课件,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中来。
在教学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引学第1行——自学2—4行——共同体会第5行”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互相提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在读、提问、汇报的同时,让孩子们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体验,让孩子们愿学、乐学。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由于奖励机制不够,课堂气氛较冷,学生都讨论不起来。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阅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朗读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突出。最后的说话练习涉及面不够广,学生的语言训练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5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进行的:
1、听音乐进教室。
着眼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音乐状态,为师生交流这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2、 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我设置了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这一环节,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合听觉上感受到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随之产生,达到了德育的目的,这一部分完成的交换,为以后的歌曲学习埋下了伏笔。
3、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歌曲的学唱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聆听,学生自己学唱的方式,这样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更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同时,我也强调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相互教唱。在一内容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4、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我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这是对前段教学内容的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是整堂课的部分。
最后,我让学生在优美,深情的歌曲欣赏中,在想象着美丽、无污染的绿色世界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审美体验离开教室,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展现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并且达到了德育的教学目的。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歌曲的结束句学生较难地掌握切分节奏,唱的不是很到位。还有学生的演唱技巧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最后的总结也是老师自己了,没能让学生自己发出倡议。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的话,我还会更加注重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创新!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7
一年级学生阅读《共同的家》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三个层面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思路的链条,完成一次认知的飞跃。从具体的我家开始,进而理解共同的家,最后理解我们共同的家。为此,教师对文本必须进行深入钻研,然后才能以六岁儿童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情感得到升华。同时,自己享受一次成功教学的喜悦。
首先,以孩子们熟悉的家为话题,交流自己的家在哪,家中有哪些成员,成员之间对家的感情如何。在交流的情境中完成识字:家。教师及时小结很重要,要点是温暖:家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住所。我们上学从家里来,放学回家里去,它是温暖的港湾,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然后质疑:我们共同的家在哪里?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以其他动物、植物、物体的家在哪为话题,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学习理解他人的家在哪。理解:白云家在蓝天,禾苗家在土地,小鸟家在树林,鱼儿家在大海。完成识字:土、禾苗、树林。完成写字:大、土、云、禾。此环节重在建立这样的认识:自己有家,她们也有家,我们共同都有家,为理解我们有共同的家做铺垫。
最后,以我们共同的家在哪,有哪些成员为话题,交流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在交流中完成学习生字:共同、地球。在这一环节突出三个要点:一、共同的家值得共同珍惜;二、共同的家包括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三,地球的所有成员就是本课“我们”指代的内容。“我们”所指代的内容比第一课更加广泛。指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所有物体。
原文的插图限制了对“我们”的这种理解。如果“我们”单指人类或者少年儿童,显然不符合原来文本的含义。如果将地球比喻成一个家庭,那么地球的家庭成员不仅包括所有的人种,也包括地球的所有生物,也包括所有的无生命物体,比如:蓝天、白云、土地、大海,这才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真正含义。不可自我设限。
教师对教材文本理解到位,训练学生语言才会找到着力点,也才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保护我们共同家——地球。地球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关心,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依赖,成员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这样才会强化体会“共同”的确切含义。突破理解“共同”词义的难点。《共同的家》为我们提供了贯彻“深入浅出”教学原则的最好文本范例。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8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到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积极巧妙地开发了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在最后一个环节里,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还设计了这样练习: “蓝天是(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是( )的家。” 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里,我看到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认真十足,偶尔还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精彩的回答。不足之处是阅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朗读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突出。
第三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进行的:
1、听音乐进教室。
着眼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音乐状态,为师生交流这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我设置了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这一环节,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合听觉上感受到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随之产生,达到了德育的目的,这一部分完成的交换,为以后的歌曲学习埋下了伏笔。
3、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歌曲的学唱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聆听,学生自己学唱的方式,这样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更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同时,我也强调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相互教唱。在一内容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4、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我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这是对前段教学内容的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是整堂课的`部分。
最后,我让学生在优美,深情的歌曲欣赏中,在想象着美丽、无污染的绿色世界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审美体验离开教室,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展现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并且达到了德育的教学目的。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歌曲的结束句学生较难地掌握切分节奏,唱的不是很到位。还有学生的演唱技巧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最后的总结也是老师自己了,没能让学生自己发出倡议。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的话,我还会更加注重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创新!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阅读《共同的家》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三个层面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思路的链条,完成一次认知的飞跃。从具体的我家开始,进而理解共同的家,最后理解我们共同的家。为此,教师对文本必须进行深入钻研,然后才能以六岁儿童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情感得到升华。同时,自己享受一次成功教学的喜悦。
首先,以孩子们熟悉的家为话题,交流自己的家在哪,家中有哪些成员,成员之间对家的感情如何。在交流的情境中完成识字:家。教师及时小结很重要,要点是温暖:家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住所。我们上学从家里来,放学回家里去,它是温暖的港湾,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然后质疑:我们共同的家在哪里?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以其他动物、植物、物体的家在哪为话题,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学习理解他人的家在哪。理解:白云家在蓝天,禾苗家在土地,小鸟家在树林,鱼儿家在大海。完成识字:土、禾苗、树林。完成写字:大、土、云、禾。此环节重在建立这样的认识:自己有家,她们也有家,我们共同都有家,为理解我们有共同的家做铺垫。
最后,以我们共同的家在哪,有哪些成员为话题,交流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在交流中完成学习生字:共同、地球。在这一环节突出三个要点:一、共同的家值得共同珍惜;二、共同的家包括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三,地球的所有成员就是本课“我们”指代的内容。“我们”所指代的内容比第一课更加广泛。指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所有物体。
原文的插图限制了对“我们”的这种理解。如果“我们”单指人类或者少年儿童,显然不符合原来文本的`含义。如果将地球比喻成一个家庭,那么地球的家庭成员不仅包括所有的人种,也包括地球的所有生物,也包括所有的无生命物体,比如:蓝天、白云、土地、大海,这才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真正含义。不可自我设限。
教师对教材文本理解到位,训练学生语言才会找到着力点,也才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保护我们共同家——地球。地球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关心,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依赖,成员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这样才会强化体会“共同”的确切含义。突破理解“共同”词义的难点。《共同的家》为我们提供了贯彻“深入浅出”教学原则的最好文本范例。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3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言而喻,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上课伊始,我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认识他们?(随机贴上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为了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利用字卡一列列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几乎都能争着大声朗读生字。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教师语言要贴近孩子的'心灵。课间我频频用儿童化的语言小白云小禾苗快乐的小鸟活泼的小鱼谁来夸夸你的家激励学生朗读的欲望,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中来,切身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与骄傲。一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有很强的表演欲,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以及让学生戴上蓝天、白云等头饰,表演朗诵,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升化主题:即如何爱护地球。学生纷纷言说不要乱摘花不要乱扔纸屑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达到了情感目标。
苏派教学强调情感朗读,只有在入情入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精髓。本课是一首抒情性较浓的儿童诗,所以我设计以读为主,以导助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示范、评议等方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思维能力的发挥和语感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次练习,让学生们当一回小作家,分组合作编一首诗:蓝天是的家,()是羊群的家,泥土是()的家,()是()的家。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课后,我觉得学生思维空间是广阔的,需要我们去开拓。从整堂课来看,学生身上所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我倍受鼓舞。虽然课已上完了,但学生的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还在等待老师们去满足他们的欲望。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比如:在回答如果小鸟、鱼儿、种子、白云在家里会怎么样?孩子的回答只有:快乐、高兴。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教师缺乏课堂机智,在处理生成性问题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让学生回答小鸟在家里会想什么、干什么时,学生回答会想妈妈肚子饿了,想找虫子吃,显然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主题,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说说小鸟的家怎么样,才不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可见教师的应便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至关重要。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4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到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积极巧妙地开发了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愿望很强。在最后一个环节里,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我还设计了这样练习: “蓝天是(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是( )的家。” 让学生充分说谁的家在哪里,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里,我看到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认真十足,偶尔还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精彩的回答。不足之处是阅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朗读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突出。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用于上课的课件,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中来。事实证明,这节课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都非常不错。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识字教学
导入时先让孩子回忆与父母在一起最开心的事,体会家的温暖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先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入手,看看学生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再从句子中脱离出生词,让学生认读,先让独立练习,再指名带读。在这里面我重点处理了一类字“云”和“子” 。 “云”在读完词后,让学生尝试组词,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有的组“云朵” 、“彩云”,还有的想到了“乌云” 。 “子”我重点是通过“种子”和“孩子”来认识“子”在独立念时读三声,而在这两个词中读轻声,老师指导读词,轻声读得短而轻。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而种子是如何生长发芽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亲身经历,所以老师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话,学生练习朗读这句话,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最后再将词语打乱顺序进行开火车练习。
低年级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不能脱离句子,脱离语境,只有在语境中学习才能理解和学会运用。
二、品读文本
本课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引学第1行——自学2—4行——共同体会第5 、6行”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学习第一句时,先引导学生想象白云在家里时的自由自、快乐的心情,再通过指导朗读。有了第一句的朗读基础,在学第二句时学生就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师再适时地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就会上一个层次,第三句不用老师指导,也能后边想象边读出感情了,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的教、引、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朗读前四句话,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背诵奠定基础,而且还让学生有个简短的休息,一举多得。在处理课文的难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这句话时,我是先让学生欣赏地球上的事物的图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在出示“地球是的家”,让学生看图填空,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动物的家,更是我们人类的家,那我们用一句话说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填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解决了难点。
三、句式练习
在落实句式练习这一重点目标时,我主要是分几步进行递进式的渗透,最后让学生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一次练习,在学习第三句“小河是鱼儿的家”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小鱼在小河里会有哪些朋友,由此引出“小河是()的家”,在插图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表演朗读前四句话后,让学生观察这四句的特点,这四句说的都是谁是谁的家,再出示“大山是()的家”和“()是()的家”,有了前面的基础,第一句学生填的很快,后面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并进行运用。第三次练习是“地球是()的家”,这句话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句式,再有就是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总的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学生的朗读层次性还是体现的不是很到位,这主要是老师的指导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更够使学生的朗读上一个高度。第二,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在平时还有长抓不懈。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6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共同的家》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诗共五行,1至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借助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美好的家园,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字卡、图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这一课,,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组图,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习。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五行诗,用打比方的手法讲述了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文里行间突出了一个“爱”字,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个“爱”的教育、如何紧紧抓住情感教育,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贯穿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地球的教育,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我校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学生的年龄观察(朵朵白云飘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6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绿油油的禾苗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禾苗离不开土地<6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土地是禾苗的家”>;种类繁多的鸟儿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鸟儿离不开树林<3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各式各样的鱼儿尽情的在大海里游来游去,鱼儿离不开大海<8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大海是鱼儿的家”>;不同的民族手拉手、中同版图、地球,揭示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真幸福,<5幅图,在最后一幅图上出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后又出示全诗内容和填空练习,以点击鼠标播放的形式,一次次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整堂课我设计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借助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第二,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分组讨论作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延伸了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本节课上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扫清生字障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目的: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学会用( )是( )的家这个句式自由创编。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很美很美的小诗《共同的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家中。
2、上节课你已经学会了什么?(生自由说:生字,词语,课文,蓝天是白云的家……同学们学到的可真多。)
3、字词考验: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学得怎样,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呢?(生,有)师出示课件卡片,指名认读,再开火车读。
4、猜字游戏。今天淘气的苹果娃娃觉得大家读得特别认真,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想不想玩?
[通过游戏复习旧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
1、生字宝宝对你们的表现太满意了,他们想约你们一起去它们家里玩,想去吗?下面就由老师来带路,请同学们打开书56页,拿出你的小手指,指好路。(师范读,注意停顿)
蓝天‖是白云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大海‖是鱼儿的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全班齐读《共同的家》
3、师:哪位同学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指名读)
师:读得好不好,生点评。师(高兴地):把掌声送给他。
[适时的指导能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学生水平。]
三、理解、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白云的家在哪?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好像看到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在飘,带着喜爱之情去读就能读好了。
生按要求练读。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欣赏动画:禾苗在土地茁壮成长)
师:同学们能像刚才学习那样提出一些问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仿照教师提出问题:禾苗的家在哪?,有学生提出后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禾苗的家是土地。)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土地是禾苗的家吗?(因为土地给禾苗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所以禾苗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温暖的家。)
师:让我们读出种子家的温暖吧。(生读)
同桌合作学习第三、四行诗,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练习朗读。指名汇报。
(3)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谁来按照刚才老师的方法试试第三行?(指名读)(课件欣赏动画——小鸟飞来飞去)
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唱歌、捉虫子)它们心情怎么样?(愉快!)
师:看来,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4)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我们来看看第四行。(课件欣赏动画:鱼儿在大海里游)
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儿的家呢?(生答)
师:哦,原来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里,在大海里,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师:一起来试试,读出鱼儿自由自在的感觉吧!
(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师: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是的,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画)由蓝天、土地、树林、大海等就构成了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地球。(课件出示)
⑵看! 师:播放课件:自然风景瞬间欣赏,边介绍地球上的美丽的风景。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看了那么多图片,你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样?(生: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的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同学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让我们幸福地说:
学生幸福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老师也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自豪地说:
学生自豪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地说一次:
学生骄傲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5)师:地球不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们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听课的老师们再听听你们自豪的声音。
师:有一首很美的歌曲也叫《共同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歌曲《共同的家》。
3、师: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请大家连起来读读这首诗!
4、师:你们看,(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及画面)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5、这么美的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我们来合作读课文,好吗?
(引读:蓝天是…土地是…树林是…大海是…地球是…)
6、这首诗可美啦。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大家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生:好。谁已经背出来了? 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看一下课本。(生背诵全文)
7、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有责任保护好它,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师:蓝天是白云的家,蓝天那么广阔,除了有白云,还有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蓝天是(太阳)的家。
请同学们看老师收集到的图片。(出示课件)
让学生说说蓝天是( )的家。
(2)那么土地,树林,大海它们还是谁的家呢?你们想不想说,那你们就选择你想说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同桌交流。)
(3)先让学生交流,师再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
师: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小到一只蚂蚁,大到一个地球。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
2、设问引导拓展
(1)师:那小朋友的书包呢?它会是谁的家?(书包是书本的家。)
(2)师:那学校呢?它又是谁的家?(学校是学生的家)
(3)师:那草原呢?它会是谁的家?(草原是羊群、牛群的家)
(4)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再仔细想一想,还有哪里是哪里的家?这样吧。你们同桌三人。一人说一句哪里是谁的家,
(课件出示;( )是( )的家)(学生想象说话)
生交流完成课后习题2。……(老师节选几句写在黑板上)
3、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4、师:其实呀,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句子有顺序地连起来,也就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了。所以,今天的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当了一回小诗人,真了不起!送给自己一份热烈的掌声。
五、简结转新,升华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跟老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做个爱护地球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家,保护美丽的地球。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就会更美丽!
六、作业超市,课堂延伸。
师:学完了这课,你准备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呢?
生:我要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生:我要画一画小鸟、禾苗、白云、鱼儿和他们的家。
生:我想学唱《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这首歌,老师你能告诉我哪里有
生:我会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会用小神笔画一画我所知道的“谁是谁的家。”
生:我会积累,我要把本文的词语积累到词语花篮。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7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设计了用于上课的课件,尽力使平时不敢举手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朗读学习中来。
在教学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引学第1行——自学2—4行——共同体会第5行”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互相提问题,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在读、提问、汇报的同时,让孩子们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体验,让孩子们愿学、乐学。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由于奖励机制不够,课堂气氛较冷,学生都讨论不起来。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
阅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朗读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突出。最后的说话练习涉及面不够广,学生的语言训练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共同的家》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歌。本单元课文内容围绕“家”,从不同角度安排了4 篇课文。有写家庭生活的;有写动物生活的;有写大自然事物的家,延伸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本单元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课文意思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5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理念:
第一、阅读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1 、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共同的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2、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底气关系的感悟,从蓝天白云、树林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第二、识字方面:《新课程标准》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君子动口不动手”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敏繁分琐析相当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且耗时大。我觉得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比如: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
教学思路:
《共同的`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会两个生字“云、子”,会借助汉语拼音读文,做到三不。能初步懂得课文内容。下面说说第二课时的安排。
第一,导入。以及具亲和力的语言,学生熟悉的内容我的两个家引入,让学生猜猜我有几个家,问题很简单,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家就是有爱的地方。
第二,新授。我根据教材句势相同的特点,从家入手,联系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以读带动说,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其间,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树林欢唱的小鸟,泥土冲破土而出的种子,以及利用一些反面例子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延伸了课文内容。
第三、背诵。也是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告诉学生要找规律,找窍门,事实上也就是告诉学生文章的写作顺序,为后面的仿写习作打基础。这样做,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儿歌中的这内容背诵了下来。正像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的:“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教。”的境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导之以理,授之以法,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第四,识字。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分析汉字的结构,是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的;分析字形特点,如一些象形字“火、山”等,再有利用熟字学新字,也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本课中共有三个生字,我重点采用的是分散识字。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本节课重点学习“个”字,学生可以选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来记忆这个字。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以后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孩子们为阅读和口语交际、写作的基础。为此每学习一个生字,我都要安排组词,然后就是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这样,要求学生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以致用,学生对新学字词的记忆更深刻.
第五,作业。本次作业我设计了两个梯度,第一是人人必做的写话练习,这样做学生对新学字词的记忆更深刻,进而扩大识字的天地,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孩子们在实践中自然会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是选做的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首小诗,也就是由句到篇的过渡。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有难度,尤其是对于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但是我觉得只要学生能够写出生活中所见、所想,写出自己心中的想象的事物,做到文中有物,能够涉及到一点点的写作顺序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有收获的。
第四篇:《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教案
太康县毛庄镇石庄小学
闫淑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教学方法
在熟读诗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五、[课件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五)、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六)、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八)反馈检测
通过小组交流,指名提问、巡视等,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针对性指道
(九)、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第五篇:《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共同的家》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讲述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诗共五行,1至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分别指出“蓝天、土地、树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生活的美好。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学会用()是()的家这个句式自由创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很美很美的小诗《共同的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家中。要想打开家的这扇大门,我们先要过关,寻找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有没有信心。好,请进入字词关
1、开火车读词语:
2、生字宝宝对你们的表现太满意了,给你们拿来了金钥匙,让我们开启大门,一起去它们家里玩,想去吗?下面就由老师来带路,请同学们打开书56页,拿出你的小手指,指好路。(师范读,注意停顿)蓝天‖是白云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师:哪位同学大声地把课文读出来。(指名读)师:读得好不好,生点评。师(高兴地):把掌声送给他。
3、各种形式读文。
全班齐读《共同的家》[适时的指导能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学生水平。]
三、理解、感悟课文,背诵课文。★(1)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白云的家在哪?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好像看到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在飘,带着喜爱之情去读就能读好了。生按要求练读。
★(2)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欣赏动画:禾苗在土地茁壮成长)
师:同学们能像刚才学习那样提出一些问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仿照教师提出问题:禾苗的家在哪?,有学生提出后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禾苗的家是土地。)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土地是禾苗的家吗?(因为土地给禾苗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所以禾苗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温暖的家。)师:让我们读出种子家的温暖吧。(生读)
同桌合作学习第三、四行诗,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练习朗读。指名汇报。★(3)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谁来按照刚才老师的方法试试第三行?(指名读)(课件欣赏动画——小鸟飞来飞去)
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唱歌、捉虫子)它们心情怎么样?(愉快!)师:看来,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4)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我们来看看第四行。(课件欣赏动画:鱼儿在大海里游)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儿的家呢?(生答)
师:哦,原来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生活,只有在水里,在大海里,它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大海就是鱼儿的家。
师:一起来试试,读出鱼儿自由自在的感觉吧!
★(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师: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是的,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画)由蓝天、土地、树林、大海等就构成了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地球。(课件出示)
⑵看!师:播放课件:自然风景瞬间欣赏,边介绍地球上的美丽的风景。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看了那么多图片,你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样?(生: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的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同学们就像花园里的花朵,让我们幸福地说: 学生幸福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3)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老师也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自豪地说: 学生自豪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地说一次: 学生骄傲地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5)师:地球不仅是你的家,他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们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听课的老师们再听听你们自豪的声音。
3、师: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请大家连起来读读这首诗!
4、师:你们看,(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及画面)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5、这么美的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我们来合作读课文,好吗?(引读:蓝天是…土地是…树林是…大海是…地球是…)
6、这首诗可美啦。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大家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生:好。谁已经背出来了? 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看一下课本。(生背诵全文)
7、这么美丽的家园,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有责任保护好它,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师:蓝天是白云的家,蓝天那么广阔,除了有白云,还有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蓝天是(太阳)的家。请同学们看老师收集到的图片。(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蓝天是()的家。
(2)那么土地,树林,大海它们还是谁的家呢?你们想不想说,那你们就选择你想说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同桌交流。)(3)先让学生交流,师再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说。
师: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小到一只蚂蚁,大到一个地球。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
2、设问引导拓展(1)师:那小朋友的书包呢?它会是谁的家?(书包是书本的家。)
(2)师:那学校呢?它又是谁的家?(学校是学生的家)
(3)师:那草原呢?它会是谁的家?(草原是羊群、牛群的家)
(4)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请再仔细想一想,还有哪里是哪里的家?这样吧。你们同桌三人。一人说一句哪里是谁的家,(课件出示;()是()的家)(学生想象说话)生交流完成课后习题2。……(老师节选几句写在黑板上)
3、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4、师:其实呀,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句子有顺序地连起来,也就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了。所以,今天的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当了一回小诗人,真了不起!送给自己一份热烈的掌声。
师:有一首很美的歌曲也叫《共同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歌曲《共同的家》。
五、简结转新,升华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跟老师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做个爱护地球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家,保护美丽的地球。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就会更美丽!
六、作业超市,课堂延伸。
师:学完了这课,你准备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呢? 生:我要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生:我要画一画小鸟、禾苗、白云、鱼儿和他们的家。
生:我想学唱《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这首歌,老师你能告诉我哪里有 生:我会把这首小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会用小神笔画一画我所知道的“谁是谁的家。” 生:我会积累,我要把本文的词语积累到词语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