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

时间:2019-05-15 15: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

第一篇: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

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

一、实施课改以来,高二数学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1.认真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神

高二数学备课组是一支经验丰富,活力无限的队伍,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关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认真体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神、教材的指导思想,并能想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在理解课改精神方面,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考虑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虑数学在学生终生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树立“以本为本”的教材观

“以本为本”即是以课本为基本教材。课本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一种载体。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找准标准、课本、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课本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树立“以本为本”的教材观。

3、处理好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高考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因此,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入手,注重“双基”永远是教学的重点。

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个别知识点的教学,常常好心地期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讲深讲透,无限地扩张内容、拔高要求,从而淡化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这是不符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

如:函数部分,有些学校把复合函数的相关试题拿来让学生练,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二、课改一学期来老师普遍感觉存在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新课改一个学期以来,经过备课组各教师的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困惑一:

1.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严重滞后,远远未能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教学手段仍然还停留在“三个一”(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的原始状况上,造成新教材中好多需要信息技术手段予以呈现、组织教学的知识点只能靠口耳相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除了要上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外,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资源的作用。

2.普遍的大班制已明显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转变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实现如此理想的学习模式,一个现实的做法就是小班制下以小组为单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经验做法,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就目前情况看,实现如此转变,力不从心。

3.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新理念还没有完全领会,做的还是老的一套。如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小结作业”这种“小步走,小转弯,爬低坡”。我们并不反对这种接受式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容易控制课堂,容易把握节奏,容易完成任务,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要

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它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方面还是不够的。

4.新课标课本习题较简单和基础,而市面发行的各类教辅参考书几乎都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偏、难、超标现象严重,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解决方法

1.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新课改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点的未点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也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不够。其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学生反馈也听不明白,知识掌握不牢固。

如何才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呢?我们认为数学本身是有魅力的,要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保持长久的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强调思维,安静的思考)引向深入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至关重要,并对此做了初步的探索。

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方程》一章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课堂引入可以这样设计:(借助多媒体)给出一张姚明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来啦!同时老师加以说明,姚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这个时候,老师说“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姚明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打篮球的),接着老师问:在正常情况下,篮球在空中的运行轨道是?(学生回答:抛物线),进而引出本课研究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在初中我们学过抛物线,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冲破初中的界限来学习抛物线。我们知道,当01时为双曲线,那么,当e=1时?

2.抓住“重点、难点”,巧设疑、妙导思。

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通过具体问题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以在学生易错点处设疑导思,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易错点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

困惑二:关于教材内容处理的几个问题

1.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我们觉得高一学生刚入学的半学期比高三还要辛苦,因为这一个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彻底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不少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并不被重视,到了高中却十分重要,这些内容如何处理呢?利用开学初一周左右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效果好不好呢?我们认为,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做适当的补充与拓展,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最 大(小)值问题,在学完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等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案例《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这样不仅复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而且又让前后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事实上,二次函

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新课程给了我们更大的难处:在前一轮教材中,解不等式移到了集合之后,在讲二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而新课程则把解不等式的内容放在必修5中,少了不等式的相关内容,函数中许多精彩的典型问题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解决办法:适当扩充,注意把握度。

2.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教学问题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有具体要求与建议,教材紧扣标准的要求,设置了大量的探究与应用问题,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实施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数学建模历来都是学生最为害怕的内容之一。主要原因是题目太长,信息量大,普通学生根本没有信心把题目读完,更不用说分析解题思路了。特别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多数例题、习题,从数据收集、画散点图、选择函数模型、求函数模型、检验直到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结束,较顺利也要20多分钟时间。我们担心的是:高一刚开始就很难,使学生长期处于恐惧之中,仅存的那一点学习兴趣也会消磨殆尽。

解决办法:关于数学探究的教学,在初始阶段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希望通过不断的提示,让学生慢慢适应,最终能摆脱教师的帮助而独立完成,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改的任务,而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策略方法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做扎实。

困惑三:如何让学生学会“先学”

1.学生的依赖思想严重

现在的中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都是老师指使做什么就做,老师不安排就不做,而到了高中,仍然很难改变这种学习习惯,这种严重的依赖思想是多数学生的表现。

2.学生不知道怎么自学

课前预习或自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

3.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高一学生科目多,很难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到了高二,所学的科目随着减少,本应该更好的、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安排。数学科目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有些学生因为在高一的数学没有学好,把这种思想带入了高二,加上不会安排时间去学习,导致越学越差,甚至有放弃的念头。

解决办法: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抓好这一环节,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

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去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目标相联系

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更集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兴趣趋于稳定。由于观察的全面和趋向深刻,对演示的理解也较深刻,他们的抽象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正在提高,因而有利于从演示中总结规律、推导公式、运算习题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最后,愿我们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东风,充分利用实施新课程的广阔舞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自己在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篇: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

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及教学反思与对策

一、实施课改以来,高二数学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1.认真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神

高二数学备课组是一支经验丰富,活力无限的队伍,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关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认真体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神、教材的指导思想,并能想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在理解课改精神方面,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考虑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考虑数学在学生终生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树立“以本为本”的教材观

“以本为本”即是以课本为基本教材。课本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一种载体。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找准标准、课本、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课本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树立“以本为本”的教材观。

3、处理好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高考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因此,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入手,注重“双基”永远是教学的重点。

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个别知识点的教学,常常好心地期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讲深讲透,无限地扩张内容、拔高要求,从而淡化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这是不符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

如:函数部分,有些学校把复合函数的相关试题拿来让学生练,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二、课改一学期来老师普遍感觉存在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新课改一个学期以来,经过备课组各教师的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困惑一:

1.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严重滞后,远远未能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教学手段仍然还停留在“三个一”(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的原始状况上,造成新教材中好多需要信息技术手段予以呈现、组织教学的知识点只能靠口耳相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除了要上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外,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资源的作用。

2.普遍的大班制已明显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转变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实现如此理想的学习模式,一个现实的做法就是小班制下以小组为单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经验做法,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就目前情况看,实现如此转变,力不从心。

3.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新理念还没有完全领会,做的还是老的一套。如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小结作业”这种“小步走,小转弯,爬

低坡”。我们并不反对这种接受式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容易控制课堂,容易把握节奏,容易完成任务,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它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方面还是不够的。

4.新课标课本习题较简单和基础,而市面发行的各类教辅参考书几乎都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偏、难、超标现象严重,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解决方法

1.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新课改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该点的未点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也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不够。其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学生反馈也听不明白,知识掌握不牢固。

如何才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呢?我们认为数学本身是有魅力的,要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保持长久的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强调思维,安静的思考)引向深入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深层思考至关重要,并对此做了初步的探索。

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方程》一章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课堂引入可以这样设计:(借助多媒体)给出一张姚明的图片,(此时学生的兴趣来啦!同时老师加以说明,姚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这个时候,老师说“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姚明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打篮球的),接着老师问:在正常情况下,篮球在空中的运行轨道是?(学生回答:抛物线),进而引出本课研究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在初中我们学过抛物线,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冲破初中的界限来学习抛物线。我们知道,当01时为双曲线,那么,当e=1时?

2.抓住“重点、难点”,巧设疑、妙导思。

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通过具体问题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以在学生易错点处设疑导思,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易错点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

困惑二:关于教材内容处理的几个问题 1.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我们觉得高一学生刚入学的半学期比高三还要辛苦,因为这一个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彻底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不少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并不被重视,到了高中却十分重要,这些内容如何处理呢?利用开学初一周左右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效果好不好呢?我们认为,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做适当的补充与拓展,可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最 大(小)值问题,在学完单调性

与最大(小)值等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案例《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这样不仅复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而且又让前后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事实上,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新课程给了我们更大的难处:在前一轮教材中,解不等式移到了集合之后,在讲二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而新课程则把解不等式的内容放在必修5中,少了不等式的相关内容,函数中许多精彩的典型问题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解决办法:适当扩充,注意把握度。2.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教学问题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有具体要求与建议,教材紧扣标准的要求,设置了大量的探究与应用问题,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实施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数学建模历来都是学生最为害怕的内容之一。主要原因是题目太长,信息量大,普通学生根本没有信心把题目读完,更不用说分析解题思路了。特别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多数例题、习题,从数据收集、画散点图、选择函数模型、求函数模型、检验直到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结束,较顺利也要20多分钟时间。我们担心的是:高一刚开始就很难,使学生长期处于恐惧之中,仅存的那一点学习兴趣也会消磨殆尽。

解决办法:关于数学探究的教学,在初始阶段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希望通过不断的提示,让学生慢慢适应,最终能摆脱教师的帮助而独立完成,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

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改的任务,而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策略方法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做扎实。

困惑三:如何让学生学会“先学” 1.学生的依赖思想严重

现在的中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都是老师指使做什么就做,老师不安排就不做,而到了高中,仍然很难改变这种学习习惯,这种严重的依赖思想是多数学生的表现。

2.学生不知道怎么自学

课前预习或自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

3.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高一学生科目多,很难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到了高二,所学的科目随着减少,本应该更好的、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安排。数学科目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有些学生因为在高一的数学没有学好,把这种思想带入了高二,加上不会安排时间去学习,导致越学越差,甚至有放弃的念头。

解决办法: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抓好这一环节,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

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

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去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目标相联系

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更集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兴趣趋于稳定。由于观察的全面和趋向深刻,对演示的理解也较深刻,他们的抽象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正在提高,因而有利于从演示中总结规律、推导公式、运算习题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1.吃透课标,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由于学生在数学课上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知识,不易过多地使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方式。如果每个概念都从实践中引入,每个定理都在探索中发现,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过分强调探索与发现,违反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规律,也给高中数学已经饱满的内容安排增加更大的压力。

2.课堂教学讲究通式通法

在课时拮据的条件下,我们不在偏题怪题上浪费时间,也不求知识的传授须面面俱到,而是全面把握重点章节内容,所选例、习题也不在多,但求精彩,具有相当的典型或模式作用。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学生能把握课本内容便可以了。

3.关注新课程“三个二”问题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完善知识系统。把该补充的知识到需要用的时候再适当的补充与拓展。如: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且必须补充的内容大致为:(1)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2)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

(3)二次根式,适当补充相当的运算。

(4)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5)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的解法。

(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7)二次函数所学内容有:定义,平移,基本性质,应用最值解答实际问题。应补:三个二次的关系,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深的可补至“含参”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分类讨论,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以及二次函数的其他性质。

(8)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9)三角形平分线性质定理。(10)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11)三角形的“四心”。(12)圆的垂径定理。(13)圆的内接四边形。(14)两圆连心线与公切线。(15)圆中的相似问题。

最后,愿我们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东风,充分利用实施新课程的广阔舞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自己在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篇:初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工作总结

继续探索实践,落实课堂改革

-------初二数学上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华亭三中周宏伟

2009年秋季学期,我们全体初二组数学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推行“洋思、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改进、探索,做到每课改一点,每天悟一点,每月交流一下,每人长进一些,现总结本组工作如下:

一、积极进行课改,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进一步学习“洋思、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步骤、操作要领等,及时整理学习笔记,在备课组会议上积极讨论交流,剖析操作流程,逐渐使两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深入人心,组内每位数学教师逐渐明确:当务之急,必须课改!一方面是县教育局、学校提出的“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部的县直初中、周边农村学生较多、学习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教与学都十分吃力的现状决定的,面对现实,我们认识很到位,只有大力推行课改,方能提高教学成绩,改善教学活动,改变自身命运。

(二)仅仅观看“洋思、杜郎口”课堂教学光碟,展开讨论,明确课堂教学流程,进而确立全组及个人课改目标,思路,举措等等还是很不够,观念的转变只是第一步,教学行为的转变才是真正的转变,纵观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我们初二数学备课组的九位老师,有课改力度最大的张旭红、周宏伟,有勇于创新的包海玮、丁玲、陈明新,还有稳定中求课改的张志杰、甄桂荣,也有现在坚持每课改一点的王亮、马仕贵,全组老师都在行动,整体呈现出迈小步、不停步、课课有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做了许多具体而实际的工作。

1、开学初,根据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安排,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并制定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行事历,包括“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月研讨交流”、“作业纸与周周清试题”四个部分。

2、每周坚持召开两次备课组会,每周日晚商讨教学进度,安排一周听、评课,筛选“作业纸”与“周周清”试题。每周二进行“集体备课”、主备人将提前准备好的“集体备课稿”下发给组内每一位老师,每位老师结合课本阅读、思考后,集体讨论课时安排、习题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案备写等事宜。

3、每两周进行一次“同课异构”,时间都为周三下午第五、六节课,安排的两个老师在同一天上同一课时的内容,要体现不同的教学设计,芦校长及组内其他教师参加听、评课,上课与评课均采用“30+15”模式,听课者现场打分,当堂评课,以评促改。本学期共听、评课18节。

4、每周都制作并使用“作业纸”及“周周清”试题,负责人前一周制作“作业纸”,按课时进行编排,每节课的习题少,题目有代表性,尽可能的是考点、知识点明确的题目,类型有必做题(经典题目)、选做题(综合、灵活题目)、思考题(开放、竞赛题目),可以打印、也可以手写,制作好后于每节课前发放给组内每位老师(每位学生一份),负责人制作周周清试题,要求制成一周所学知识过关测试题,于周五早晨前印发给组内每位老师(每位学生一份),本学期累计轮流制作“作业纸”、“周周清”过关测试题各18页。

5、每月进行一次“课改论坛”,落实开学初制定的“月研讨交流主题”,每组三位老师,提前写出书面材料,于每月最后一周备课组会议上发言,其他教师参与讨论与交流,做好笔记,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本学期共进行“月研讨交流”四次,6、组织月考的 “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讲座4次,安排每次月考的出题与阅卷,进行试题分析与质量分析,以考促学。同时配合教务处、教研组搞好全县“数学、英语”综合能力竞赛的三次预选,并积极辅导学生准备全县“数学、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课改初见成效,逐渐形成教学特色。

(一)一些长期坚持,并且很有效果的做法:

1、每一节课都不做课前复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每一节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用小黑板或口述)。

3、坚持进行先学(教师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后教(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检测,对照自学检测进行讲解)。

4、每节课落实 “习题纠错”。

5、坚持每一节课都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只做补充。

6、落实“当堂作业”,避免抄袭。

7、讲解练习及试卷时,用双色笔(红、蓝)批注、修改。

(二)不断实践摸索,每位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周宏伟研究学情,以学定教,积极应用先进经验,关注学生自学,细化自学指导,紧抓当堂检测,落实“当堂作业”,坚持教学反思。

张旭红不断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精于课堂引入,注重课堂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精于板书,善于变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长于知识归纳,坚持学生小结。

丁 玲教学思路新,上课富于激情,课前练习,学生互评,登台讲解,调动热情,组织小组学习,善于引导学生思维,精讲精练,落实“堂堂清”。

陈明新大胆创新,乐于改革,信任学生,放手自学,点拨关键处,加大练习量,逐渐熟悉知识,分层掌握知识。

包海玮活学活用,积极探索,了解学情,带领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张志杰整体把握,大胆处理教材,当堂学习,重点突出,练习设计有梯度,反复强化,熟练掌握知识。

甄桂荣充分备课,扎实上课,精讲精练,平等交流,悉心辅导,师生默契。

马仕贵及早准备,筛选习题,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有序自学,分析思路,题组训练,学生学习轻松。

王 亮认真投入,准备详尽,教学严谨,耐心讲解,课外辅导,一丝不苟。

三、课改反思:

1、尝试课改,我们走了不少弯路。认识还不够深刻,九位教师课改力度相差很大,尝试课改出现失误时,有人返回以前的旧教法,全年级课改整体发展缓慢。

2、制作的学案太繁琐,容量太大,贪多求全,习题缺乏代表性,未以题组方式出现。

3、仍是模仿洋思、杜郎口课堂教学,细节上的问题还很多。

4、在如何将自己的课堂与两校的先进经验结合上还未找到好的思路。

5、在如何有效搞好“四清”上,还有很大问题。

6、课堂教学问题多:

(1)学习目标不准确、不具体。

(2)课堂引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3)习题未以题组方式出现,不能体现分层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几乎落空。

四、下期目标:

1、组织好备课组会议,做到教学进度统一,学案统一、习题统一、试题统一、资料统一,做好“集体备课”,主备人提前制作好“集体备课稿”,经过二次修改后,大家才能使用。

2、继续轮流制作“作业纸”和“周周清”试题,资源共享。保证时间,积极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继续进行“同课异构”,展开当堂评课。

4、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继续开展“课改论坛”,每月进行一次主题研讨交流,对比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不断实践探索,努力进行课改。

5、改变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不准确、不具体,课堂引入费时多,习题训练未以题组方式出现,小组合作学习几乎落空的四个重大问题。

初二数学备课组2010年1月7日

第四篇: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授课理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新要求,逐渐形成了本学科应对新课改的整体策略。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在这个总结材料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知识整合型”教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引自《技术课程标准》所讲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仅还要有更加广博、全面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生当前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做知识整合型的教师。这样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讲授可指导其他学科学习的方法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

2、对教师理论积淀的高要求

看过信息技术课改教材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再讲软件的操作了,而是讲授的基于信息学理论的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等层面的知识,要想使学生真正学透教材知识的精髓,仅备好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表象知识还远远不够,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积淀,要掌握如信息学、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相关理论。只有将教师的头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好,才有可能在教学备课中深挖教材,讲透知识的内涵,讲出知识的外延。教师站得高了,学生才有可能望得更远。

3、要求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信息技术的课堂任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 也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前,都会通过网络论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她)们关心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方法。我们从服务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时、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学习主题。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像处理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软件学习枯燥、无趣。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方面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征集改进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了解软件最新的应用。最后我们综合了两方面获取的信息,将授课主题改为——非主流图片的制作。非主流图片是网络上的新名词,追求时尚的学生在QQ空间,网络冲浪的时候它都特别熟悉,将其作为课堂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时尚心理,可谓一呼百应,授课效果大有好转。仍然是图像处理知识学习,但赋予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就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这节课让我们教师感觉到,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

4、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有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活动的形式贵在推陈出新。如何出新,我们的做法是广泛涉猎各种媒体的信息,特别是电视媒体中的各种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中的各种活动形式,如猜词、传话等,注意平时的积累,让我们的活动形式能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口味。

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关键还是落实,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反思,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进行这种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又要求教师用心选择。比如,在《初识多媒体》一课,我们选取了美国大片《哥斯拉》的片断给学生赏析,电影精彩、感人的情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再做点拨,请同学们好好回味、反思电影中的情节,记住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道理:做一个懂得感恩母爱的有心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好心人,情感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设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思考、感悟,这部电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无法实施了。所以要求教师能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方可呈现更加多彩、深刻的教学。

二、新课改后备课的变化,教师是如何研究教学的

1、备课—教学的变化

学校的要求是每个周二第八节开始备课,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每堂课做课件,所以我们备课组执行了“轮做制”。周五上午就要初备下一周的课,做课件的老师要在周一前做出下周教学的课件,周一上班就课件的问题备课组提出改进方略,并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周一用新课件教学,要求备 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听后个人反思,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再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及教师上课时反思到的、领悟到的新问题修改课件,改进教学策略(再次备课),再根据比较完善的想法,制定最后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备课—教学流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新课,但我们都感觉似乎一周里时时刻刻都在备课,改课。甚至回家的途中,吃饭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能将某个环节讲得更好。虽然很累,但感觉课改的教材很锻炼人,坚持下来,对个人的成长、业务的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2、研究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研讨网站

对课改教学的研究我们组采用两种方式。

一、直接研究法。

二、网络研究法。在每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组的老师会通过互相交流、向老教师求教、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课程相关的问题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业务提高技巧等等不是每节教学中直接呈现出来而在教学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信息技术研讨网站。集合我们全体老师的智慧,设立了十五个类别的研讨板块,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研讨,共建学科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坚持一年来感觉利用这个研讨平台可以提升理念、精化知识、取人之长、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们高二备课组关于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也请校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五篇:课改小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世纪春雨,洒向广大教师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满朝气,一切显得生机勃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幸运的,又是充实的。因为这场“春雨”,让我多了一份美丽,一份希冀,一份收获。

记得2003年的那个暑假,顶着炎炎烈日,冒着伏天酷暑,我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那绝对是一次强劲的头脑风暴,什么“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预设生成”、“对话合作”、“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体”都给我的教育观念注入全新的血液。专家引领,课例导路,懵懵懂懂中我好像知道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一刻我激情满怀,憧憬溢胸,心中的那份期待也在与新课程的初遇中变得踏实。于是,我敦促自己,趁着自己年轻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水源”。于是我自费订阅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语文之友》、《中小学研究》、《小学教学研究》、《新作文》等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并利用赴杭州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书店购买了数十本理论书籍,这些阅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学会审视自己;每晚我都挤出时间,在李镇西老师创办的教育在线论坛与天南地北的同行们进行网上交流,切磋。有了这次和新课程的初遇,我守住了作为教师的那份执着与慰籍,多了几份憧憬和梦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我完成了近6万字的学习笔记,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由于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先导,我在教学上不断地求新求实,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富于人性化的教学之路。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金坛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常州市“教学能手”评比中,通过层层的筛选,最终获胜。当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得益于我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作为学校的教务员兼教研组长,我负责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农村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的整合研究》的实施,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尝到了教科研带来的甜头。在我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中,已有6篇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现代化教育》、《湖南教育报》、《小学语文研究》、《常州教师教育》、《金坛教育》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且有3篇论文获省三等奖,6篇论文获金坛市一等奖,另外还辅导了多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一踏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近年来我更是连续担任了三年的毕业班班主任。面对一个个活泼烂漫的孩子,我常常以他们的朋友自居,以至于学生也乐于和我谈心。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孩子们的苦恼。尤其是班上的贫困学生,我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加把他们的生活放在了心上,每逢学校为贫困学生献爱心时,我都带头捐款捐物,从不吝啬。由于我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坚持做到细心、专心、耐心。并且在学校的各项集体评比中名列前茅,为我被评为了“金坛市优秀班主任”。

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雨里,我看到自己在前进路途中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印迹,在与学生的愉快交流中,我成长着;在同伴的互助下,在不断的反思中,我成长着;在一个个教育教学随笔中,我成长着……时时感受着“新生”的喜悦。

下载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数学备课组课改小结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小结

    课改小结 金溪二中初三物理组王深国 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课改效果明显,学生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校的“315”课改,就是变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为以个体学习为......

    课改小结

    课改小结 本学年本人担任义务阶段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个学年已接近尾声,借此契机,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一番盘点与反思,偶得了一些感触和体会。总的感受是:大部分学生学习......

    课改小结

    课改小结 广平中学 廖乃佑 本学期,我继续坚持课改理念,从课堂、课文、作文等方面的教学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做如下小结: 课堂教学,把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结合起来。课前精心设计导学......

    课改小结

    前半期课改工作学小结 新庄小学邵生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语文小学教师,我深感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

    课改小结

    打造高效课堂引领师生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太原市教育局提出了“343”课堂教学模式,小店区也提出了“133”课改模式,我镇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课改工作精神,结合自己的地域特征,通过学......

    小班化课改小结

    小班化教学经验总结 -------孙宇祁 所谓小班化教学,并不是新鲜的事物。早在第一轮课改中,大家在课堂形式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变,讨论,探究等等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了以往的讲授式教学......

    课改中期小结

    课改中期小结 去年,学校提出了“五环”教学模式的改革,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实践,体会和收获颇多,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改的艰辛。几个月来,我的课堂从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课改工作小结

    课改工作小结 学 科 工 作 小 结 陈从远 走过了将近20年的传统教育生涯,习惯了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的的教学模式,尽管课程和课堂改革已经喊了很多年,其实离我们很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