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上册教学心得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有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现行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备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要上好课,备课是保证。传统的备课方法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讨,教师备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个人自备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才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师生的互动和在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怎样调控,这些只有在课前教师心中有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把握教材就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公式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
三、突出重点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来,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过渡要自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四、挖掘智力因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应忽视的。教材中的“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由于这些题较难,学生做起来可能无从下手,有些老师对这些题要么不讲,要么教师以讲代做。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立足启发为主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要注意引导学生变换一种角度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推理、交流,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认真研究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0年1月
认 识 物 体
何成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2011年4月
第一册《认识物体》说课稿
何成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经历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符合掌握知识的规律,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学生联系生活找出属于这四种图形的实物,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其特征,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以有知识经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而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感受片面与曲面的不同。
2、在认识物体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操作发现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不同图形的区别学生喜欢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和能够辨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拄和球。
难点:找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能明确图形之间的区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本交流着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我将结合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联想迁移,鼓励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二、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学生观察城堡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老师出示长方体积木,请学生摸一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可能回答有6个面,每一面都是平平的,在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等。再由其他学生补充说明,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老师给出名称。(板书:长方体。)接着依次出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按照同样的方式提问学生,学生可能给出这样的回答:比如正方体上有很多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每一面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上面和下面都有一个圆而且两个圆一样大。球上没有角,很光滑。经过总结老师给出图形的名称。(板书:正方体,圆柱,球。)老师指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为认识物体且板书认识物体。
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名字。老师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根据所指说出名称。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摸一摸和说一说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探究在比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并且认识图形。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找朋友。
将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连一连说说理由,并且找出其它的一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说明结果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答案,并且要求学生介绍找朋友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在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时犹豫,老师可以及时引导说明可以根据是否能在物体上找到长方形来区别。通过找朋友这一简单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说出生活中的物体,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数一数。
要求学生数左边图中各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长方体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2个第三层有2个第四层没有。用形象的语言告诉学生不管胖瘦高矮都是长方体,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图形,确认表格中的四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2再次确认没有漏数。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什么图形有几个,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加问还可以怎么分,引导按照颜色的不同分。
这一步骤要让学生在一堆图形中辨认出不同的图形及时的巩固了新知,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排一排。
一个学生拿一个图形,8个学生拿着8个图形在教室里排队,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图形,说说是从哪边数起的,照这样数第几个是球第几个是蓝色的,第几和第几都是正方体。分清了左边,可以让学生说说从右边数起的情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排一排的过程中复习左右以及第几的知识,也巩固了图形的知识。学生在“玩中学”的过程中经历了充分的操作实践,亲身体验。
3、总结归纳。
游戏:请学生来说说一个物体的样子,让全班学生一起猜是什么物体,要求大家判断第一个学生对物体的描述有没有错误。最后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要求学生在家里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这一环节鼓励孩子尝试记忆物体的特征,促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知识,将所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011年4月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2、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3、“互动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灌输,盲目地的“填鸭式”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而应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模式。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活动。课堂上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提问不少于10人。同时还应当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入小组学习的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学生学习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形式化。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是给一幅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交流的条件。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老师时而穿针引线,巧妙点拔,适时评价。学生也才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宜四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间充分交流,又不至于因人多嘴杂而忙中生乱收获甚微。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新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随处可见的 “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例如在讲授加减法的过程中就应当尽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3、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活泼的气氛。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去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这些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积极性也很高。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让人感叹孩子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2011年4月
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心得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通过本期的教学有的也有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征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实物分发的实际操作,运用一些实际的机会。比如说在课间餐点的分发时,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段断的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出想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11年7月
“9加几”教学设计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教学目标:
1、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原理,能快速而正确地计算9加几。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启思1、2 7 4 8 /\ /\ /\ /\ 1 □ 1 □ □ 1 1 □
2、出示卡片:10+1 10+3 10+5 10+2 10+8 10+7 10+6 10+4 师:为什么你算的那么快呀?(10加几就是十几)
3、设疑激趣(9加几的口算卡一组)
不一定等学生算出来,快速地换卡。让学生谈谈感受,并揭示课题。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说?
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9加几吗?
二、探究9加几的算法
1、情景导入----主题图
(1)这是一幅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现在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师:那9+4=多少?看看谁既能算出结果,还能说出怎么想到结果的。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数数法:1、2、3……
12、13依次数。(2)接着数:从9数到13。
(3)凑十法: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再想“10+3=13”……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到的,也有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比如把外面的一个拿到里面,凑成10,外面的合成13。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师指导。
师: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用图来表示。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师:我们把这种凑十的方法就叫做“凑十法”。小结:方法优化。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盒子里本来可以装几个,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凑成10个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重访主题图,观察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课件出示: 9 + 7 = 同桌互说“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再指名说,教师课件演示。
2、师:这道题我们是把9凑成10,再加6算出结果的。想想,你还能把7凑成10来计算这道题吗?
3、做练习纸上的第一题。(生独立完成,师选一两名学生作业展示)
4、小结;说说怎样计算9+几的? 从几中拿出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和剩下的数合成十几。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2题)先让学生说说算式怎么列,再圈出10个直接写出得数。
2、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另一个加数少1。齐读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3、试试9+ □= 1□,随便报个加数,得数是多少?
4、练习纸第2题和第3题。
5、重算9加几口算卡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比如:“8+5”怎样把8凑成10?“7+6”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2011年6月
《9加几》说课稿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分解组成、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整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熟练掌握“凑十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动手操作、学会进行9加几的计算。而理解“凑十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此外,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做了以下教具准备:红圆片、黄圆片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自己对本课的教学构想。本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出示学生喜爱的兔博士,用兔博士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9+()=10 10+5= 10+3= 3能分成()和()8能分成()和()
通过兔博士引入课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9加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谜语导入,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谜语导入,寻找信息
“同学们对于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小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动物”。
学生很快猜出是鹅。接着出示一幅鹅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猜谜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可能会发现: 有9只白鹅,3只黄鹅。
有两只张开翅膀的,10只不张翅膀的。有4只头朝左的,8只头朝右的。……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接着让学生帮忙来解决一道数学题:白鹅和黄鹅一共有多少只?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可能会列出9+3或3+9,并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9+3如何计算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二步: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列出9+3后,引导学生用自备的学具自己去摆、去想、去算。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从9接着数,10、11、12; 把圆片放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1、2、3……直到12;或2个2个地数,2、4…^ 如果有学生出现凑十法,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并请学生用投影摆圆片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不够严谨,只要学生表达出凑十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所期望的“凑十法”也没有关系,我会以参与者的身份来提示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试着让学生摆弄圆片去做,若还是不行,我就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凑十法”的方法。即“先从3里面拿出1个与9凑成10,10再加2得1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理解3能分成1和2”
第三步:归纳算法,选择最优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一道题,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及时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让他们体会到用 “凑十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的简捷之美。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算一算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向日葵、枫叶图,培养学生看图解加法算式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本题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计算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题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第3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先让同桌互相以讲故事的形式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这些题从具体的图到算式到应用,步步提高,具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通过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新知,进行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上数学,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
2011年6月
《9加几》教学反思
田坝中心小学 何成蓉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 9+1+4 9+1+3 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2011年6月
第三篇: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2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3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习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习要优化。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要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4
xx年11月13日、14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滁州天长、淮北、合肥、芜湖、亳州、黄山等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观摩课,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感受颇多,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和思维,许多疑问也在专家那里得到了解决。
合肥市曙宏小学方义伦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别具特色。让我知道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活动、自由的回答)。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那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无一不在的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这节课的最好的评价。是呀,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反思我的课堂往往都偏爱严谨、简明,即使探究活动总也免不了一板一眼,轻松快乐的学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奢望和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吴正宪老师曾经指出: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方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这节课使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至半功倍的成效。
马鞍上市和平楼小学罗德寿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简洁、流畅、自然、有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罗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回归到生活中去,自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还有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汤国英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芜湖市北塘小学赵丽娟老师的《奇妙的图形》以及广德县兴华小学黄玉凤老师的《数图形的学问》这几节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渗透了数学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艺术。所谓猜想是数学研究的第一步,观察是数学常用的方法,这几节课都不同侧重的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如何进行有序思考。例如,《奇妙的图形》一课,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接着,让学生用观察法验证猜想,最后利用图形摆一摆、铺一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利用算、画、摆、连线、定位、分类等,让学生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两天学习,共听了9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反思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反思我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5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文化”以及“师生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性的、有理想的教师,所有的课程定义都将毫无意义。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任务,从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控制者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指导者,从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如今关心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应该说,此次课程改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而且还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改变”成了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对课程、目标、教材、教授、学习、评价和资源的认识,对设计、过程、方法、手段和生成的理解,一切都在“改”中变化。虽然我们还有诸多的理论问题要解决,也有诸多的实验困惑,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我们已在改变之中,并且教师在其中正在积蓄自信力,学生在其中正在活跃精气神,课堂在其中正在复发生命力。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亲近教与学的理论,学生越来越习惯自主的学习,课堂也向民主化迈出了可惜的一步。“改变”是课堂改革无休止的努力,已然在改变就不是无望中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无限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抱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对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逐一记录,以便自己有更充盈的智慧和健全的能力去激励前行的信念、承受改变的义务。
作为我们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有些困难,在观点上不接受,通过学习这本书,在新的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低年级来说尤其如此。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结果的同时个人能够更多地关注过程。只有设计适宜的活动,学生才能在经历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6
3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体育馆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有效教学艺术暨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展示会”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刘延革、唐彩斌、柏继明等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报告以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的展示,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以鲜活的课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不仅感受到了授课教师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那份深情而纯真的爱;更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知识储备气息;尤其是整个课堂中渗透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数学兴趣化教学让我记忆深刻,也唤起了我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一、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快乐课堂
虽然这次的学习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几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一切以孩子为本”的宗旨,细细回味下来,各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将这一宗旨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她的感情、兴趣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学生们都在呼吁“要上1个小时”“一直上,永远不要下课”等等,有的孩子还说“下次还要上吴老师的课”。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高尚的素养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无不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每一节课上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如黄晶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与公平》设计了一个转盘,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运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各位老师都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魅力。
三、学习感悟,自我反思
走近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几位名师精彩的现场教学和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和柏继明老师的学术报告,更是贴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师的真实教学现状。这样巧妙的设计,源于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她们设计的思路。从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他们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两天的学习,不仅让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更让我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意义。而大师对教学的传授,更是让我明白,数学不光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这条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细心琢磨、仔细体会。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7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8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习,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习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习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9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一直认为凭着良心教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发现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随着《数学课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达到这种要求,教师就必须及时阅读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使自己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实现与时俱进。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及时调整,就能够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
3、坚持写教学反思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只有及时的写好教学反思,才能及时的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或者瑕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4、目标要有效:
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此外,教师还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课后的有效练习。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坚持。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0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
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
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有效学习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本人受益匪浅。针对有效学习方法,关键是在于两方面,即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与学。
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师个人素养,比如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工作得激情,个人魄力等等;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够自信,缺乏个人魅力。工作多年后,自信倒时有了,可又少了激情。其次,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即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再是课堂上,要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死气沉沉,脑子动不起来,接受知识也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成绩好的学生有兴趣,还要让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就感;当然,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这个问题,具有普适性,但对于个别学生,还要有特殊的方法。要了解学生,不同学生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还要有适当的激励,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激励总会给人以正能量。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懒,而不是笨,而激励是调动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也经常这样做,但是,对于那些懒得学生,他们的耐性比较差,所以要不断的鼓励才行。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一鼓励为主,找出问题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获。
学生方面,要养成好的习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课前,尽量做到预习,这点,学生一般都做不到,这也是学生疲于作业等压力所致吧。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有过预习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可以感受到,他不仅让学习变得有目的性,而且也是学习变得相对轻松。课堂上,认真听课这点无疑,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老师说的每个字都仔细思量。会听课的学生,会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每段话,而不是每个字。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他们会在课堂上就记住。不会听课的学生,可能会被某个问题绊倒而停滞不前,影响后续听课。当然,这些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另外,课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经统计说,上课当天,可以记住所学内容的80%,如果不进行课后巩固,第二天,只能记住50%,第三天是20%......。由此可知,课后巩固的重要性。课后巩固,不仅要巩固已学知识,还要找到自己遇到的不懂的知识。最近上课时经常发现学生对巩固这个环节的不足。我上课之前一般要把上节课学的内容设计若干个问题来进行回顾,可是发现就是一些中等的学生也往往答不上来。我很纠结,都初中高年级的学生了,应该说对待学习有一定的方法,课后巩固会自觉去完成。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时我们太高估学生,所以造成很多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只有经常跟学生
一起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并且要个别学生起来回答,至少经常答不上来的脸面上也过不去,利用他们有上进心,爱面子这点来完成这个环节。当然,测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有效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来共同完成。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学有所获。
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2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3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落冲小学:郭江
读了《有效教学,小学教师数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后,深有体会,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4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5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最后再说课堂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第四篇: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2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3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4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一直认为凭着良心教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发现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随着《数学课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达到这种要求,教师就必须及时阅读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使自己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实现与时俱进。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及时调整,就能够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
3、坚持写教学反思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只有及时的写好教学反思,才能及时的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或者瑕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4、目标要有效:
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此外,教师还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课后的有效练习。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坚持。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5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6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7
经过这次理论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具体场景,促使学生情感的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去创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的吸引力。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几个方面:(1)真实性,不能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创设一些虚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虚无漂渺,教学情境和现实情境并不相悖。(2)数学性,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去创设情境的意义。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定。(3)发展性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如缺乏主观感感觉可以用多媒体,需要深化认识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动手操作的,决不能简单替代。(4)趣味性,创设情景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生的自觉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贴进生活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要注意选取现实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作为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开放性的多元性,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是圣人,每一堂课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教到老,学到老,特别是面对新程改革,很多教师都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用才方法解决。所以我们在上完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课堂的情境设计,教学导入引用实例,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要进行总结,找出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断地反思,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取长补短,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美和趣味。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习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9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0
xx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1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1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此书的一些读后感,也许还有许多地方不成熟,但毕竟朝着某种方向开始迈出了步伐。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还是最近省教育厅的“五言禁令”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时间矛盾,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所知道的高中学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师无论如何也还是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我想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时衡量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阶段均应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各项措施,以便在“教师在轻松的交、学生愉快得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上佳的教学效益。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教师除了必须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因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点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视的,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因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阶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师的“硬压策略”,强灌强压强练,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会长久有效。一个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固然为其在课堂教学中胜任某学科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内容很好地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必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点往往是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视的,也是做得最不够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而应是因课而异因情而异,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已达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比较完美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上好一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仅仅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没有备好课肯定上不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备好了,老师上课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到位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应付各种突然情况或者说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还能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备课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问题呢?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有没有什么提升备课技能的好的途径和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看这本书。
一、新教师如何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当然是最基础的,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来有三点要注意:其一:应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其思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构成,有教材作为中介联系起来,而钻研“标准”的一般步骤是:(1)先通览一遍,对其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2)重点阅读“学科课程标准”部分,从目标、课时建议、教学内容和要求到教学评价和核定,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点往往被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经常有新教师问,这节课或者不分内容讲什么内容啊?与以前一样么?这些方法还介绍么?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事实上“标准”有相应的要求的。(3)这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因为它更具体,理解透彻有利于备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4)吧“要求”和“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根据教材所属的年级“对号入座”
其次,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理清讲课的思路,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重难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是教材重点但要老师着重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教学重点除了应关注是否是教材重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说分清重难点是新教师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参上标注一下,或在教案中写一下而已,新教师是要去思考辨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抓住了这点我想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同样所谓难点:是指那些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技巧。这对教师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难点往往来自以下几点:
一、来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以及表面容易实则容易混淆的内容;
二、来自教师,这容易被忽而略,教师受思想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对教材专研的深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的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地发现和把握难点,或不能巧妙地化难为易;
三、来自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考虑,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3、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
(3)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能力,这很重要,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对学生比较了解时,你会感到教学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会较好,自己也会觉得课比较成功。
(4)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仅供参考而已。而决不能将教案写成教参的翻版,具体要求有:
应该在教学大纲理解透彻及对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后再参阅教参
应该在理清教学思路及搭好讲课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参阅教参,比如你的课
你想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怎么引导,如何组织,重点例题是什么,练习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念几遍课,不断发现问题、调整,差不多后再看看教参,合理取舍,再调整。
(3)应该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借鉴和利用教参,同时加以认真分析,不盲信书,不唯书,特别对新教师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问,书也是会错的。也就是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应注意,这点更容易被新教师忽视,因为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什么还用优化呢?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教参、教科书是以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教材揭示教学大纲原理的”所以“还应系统地更新陈旧性例证教材,时刻考虑当前的迫切任务,不能不注意到由于教师的能力、专业水平不同,他们对教材大纲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对新教师而言,要关注这点,具体办法不妨放在听课、问老教师和集体备课中解决。
然后,关于课型。一般而言,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备课也应分为不同的类型,现今到处流行自主学习,没错自主引导探究是好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效率能否得到保证?比如,对高一的函数而言,我个人觉得预期盲目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讲授引导为主,为什么?因为对学生而言,高中函数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新教师而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包括“讲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课,新授的知识与前面内容有联系,备课时应把两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是复习课,备课时应多补充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例题。
另外还要注意通览教材,这是备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册书的教学内容无一遗漏地重看一遍,这很必要,一些新教师还根据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素不知很多内容、技巧、方法已经更新或改变了,所以往往新教师看一遍还是不够的,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摸清编者的总体意图,准确把握整册书(或整章、整节)总的教学目的和基本教学要求;(2)应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区别重点与非重点;(3)应关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有关内容,即注意“问题引入”与“思考练习”,我觉得新教师首先应该将教材上的所有习题提前,在备课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在阅读教学内容时,新教师最好要同时考虑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备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因此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通常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点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唯一的知识目标,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新教师如果能多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教参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处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难点兼顾之处,同时注意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3、安排教学程序:要研究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既要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使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4、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否较快地讲清知识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标准加以选择。
5、选择和编制练习:练习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二是使学生在练习后能将知识迁移,在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对新教师除了课本对应的习题外还得精选,包括选做题。以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关于课时备课,即写教案,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案写起来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要写清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两堂课以上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备课适应十分注意上下堂课之间的过度和巧妙衔接。教案的主要格式应包括: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的结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
4、教具和板书准备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作业要求
9、效果检查(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等)
10、教后记(上完课后对本节课的综合反思)
教后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记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其重点应放在实际教学效果及简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学的心得体会,应紧扣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交易阐述。
二、教师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专研得再透,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知道备课有备学生这一环节,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的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整个班级来说,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新教师更要考虑这点。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要求,那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其他应注意的方面还包括,学习兴趣,这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备课的着眼点应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上,丢掉大多数学生的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以引导他们较快的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相应地应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选做。
总之,备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新教师新接手班级时最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师或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不应局限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二是分别开一些座谈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多提些教学建议,还应不定期地经常了解,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的改进有很大的好处。
上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生听课的表情是教师讲授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晴雨表”,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问题的当堂练习,以测定学生的某方面实际水平。另外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仔细分析其中的错误,尤其要关注那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统计错误比例。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改作业或试卷将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要超过上一节课。
三、如何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就是指解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一般来说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根据课的性质,每堂课以一种方法为主(如新授课一系统讲述为主,复习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备方法很重要的一项原则是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备课时要注尽量做到选用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要考虑学生是否会通过亲身经历感悟知识,学习的激情是否会得到提高等问题。这点新教师很容易忽视,要引起关注。
四、如何备教学问题?
书中认为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问题既能连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又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这对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思路畅通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过程的一条思维路线一般是相同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的由此得到贯穿。而问题备得好,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流畅,然而要真正做到备好问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专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这样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较快消除疑问?二是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准确地把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考虑提出哪些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三是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准备的问题当然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更受学生的欢迎。备问题不仅要备具体的问题,还要安排好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时机和先后次序,要备好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教师要那个预先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备课时还应备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备课时除了以上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备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谦虚请教,通过同事间的探讨、反思能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疑虑,提高备课效率。我觉得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对新教师而言,还应增加一条,备自己,就是教师考虑自己的情况,对新教师而言包括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程度,自己的习惯、态度、心情、优点长处、不足等等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才能最终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备课上课技能。加快发展和成长。读书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充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明白了许多是是而非的东西,而且明显激励了我对课题的思考,对新教师而言,这些内容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2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习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习要优化。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要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3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习,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习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习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4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文化”以及“师生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性的、有理想的教师,所有的课程定义都将毫无意义。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任务,从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控制者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指导者,从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如今关心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应该说,此次课程改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而且还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改变”成了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对课程、目标、教材、教授、学习、评价和资源的认识,对设计、过程、方法、手段和生成的理解,一切都在“改”中变化。虽然我们还有诸多的理论问题要解决,也有诸多的实验困惑,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我们已在改变之中,并且教师在其中正在积蓄自信力,学生在其中正在活跃精气神,课堂在其中正在复发生命力。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亲近教与学的理论,学生越来越习惯自主的学习,课堂也向民主化迈出了可惜的一步。“改变”是课堂改革无休止的努力,已然在改变就不是无望中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无限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抱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对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逐一记录,以便自己有更充盈的智慧和健全的能力去激励前行的信念、承受改变的义务。
作为我们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有些困难,在观点上不接受,通过学习这本书,在新的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低年级来说尤其如此。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结果的同时个人能够更多地关注过程。只有设计适宜的活动,学生才能在经历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5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五篇: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再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1、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2、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通过培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不断进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2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在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学生取得成功时,便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出问题:⑴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⑵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成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⑶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圆》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⑴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⑵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来来。③画图时,应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⑶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⑷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
这样,就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标准。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例如:商品买卖、储蓄贷款等都要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2、应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交往互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而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则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而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所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都要心中有数。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3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4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5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6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所以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老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会更有效果。一节好的课,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如教学《打折销售》,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商家一定会专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卖价-成本价。
2、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1)一堂课只有45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函数的教学;例如要理解“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教育平台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总之,要经营好一个课堂,做一道既营养价值高又口味好使学生们都爱吃的“菜”,我们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妙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老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7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最后再说课堂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8
经过这次理论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具体场景,促使学生情感的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去创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的吸引力。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几个方面:(1)真实性,不能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创设一些虚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虚无漂渺,教学情境和现实情境并不相悖。(2)数学性,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去创设情境的意义。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定。(3)发展性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如缺乏主观感感觉可以用多媒体,需要深化认识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动手操作的,决不能简单替代。(4)趣味性,创设情景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生的自觉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贴进生活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要注意选取现实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作为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开放性的多元性,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是圣人,每一堂课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教到老,学到老,特别是面对新程改革,很多教师都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用才方法解决。所以我们在上完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课堂的情境设计,教学导入引用实例,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要进行总结,找出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断地反思,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取长补短,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美和趣味。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9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
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
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有效学习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本人受益匪浅。针对有效学习方法,关键是在于两方面,即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与学。
教师方面,首先是教师个人素养,比如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工作得激情,个人魄力等等;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够自信,缺乏个人魅力。工作多年后,自信倒时有了,可又少了激情。其次,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即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再是课堂上,要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死气沉沉,脑子动不起来,接受知识也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成绩好的学生有兴趣,还要让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就感;当然,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这个问题,具有普适性,但对于个别学生,还要有特殊的方法。要了解学生,不同学生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还要有适当的激励,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激励总会给人以正能量。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懒,而不是笨,而激励是调动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也经常这样做,但是,对于那些懒得学生,他们的耐性比较差,所以要不断的鼓励才行。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一鼓励为主,找出问题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获。
学生方面,要养成好的习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课前,尽量做到预习,这点,学生一般都做不到,这也是学生疲于作业等压力所致吧。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有过预习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可以感受到,他不仅让学习变得有目的性,而且也是学习变得相对轻松。课堂上,认真听课这点无疑,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老师说的每个字都仔细思量。会听课的学生,会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每段话,而不是每个字。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他们会在课堂上就记住。不会听课的学生,可能会被某个问题绊倒而停滞不前,影响后续听课。当然,这些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另外,课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经统计说,上课当天,可以记住所学内容的80%,如果不进行课后巩固,第二天,只能记住50%,第三天是20%......。由此可知,课后巩固的重要性。课后巩固,不仅要巩固已学知识,还要找到自己遇到的不懂的知识。最近上课时经常发现学生对巩固这个环节的不足。我上课之前一般要把上节课学的内容设计若干个问题来进行回顾,可是发现就是一些中等的学生也往往答不上来。我很纠结,都初中高年级的学生了,应该说对待学习有一定的方法,课后巩固会自觉去完成。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时我们太高估学生,所以造成很多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只有经常跟学生
一起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并且要个别学生起来回答,至少经常答不上来的脸面上也过不去,利用他们有上进心,爱面子这点来完成这个环节。当然,测试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有效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来共同完成。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学有所获。
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0
xx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1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1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2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3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一直认为凭着良心教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发现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随着《数学课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达到这种要求,教师就必须及时阅读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使自己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实现与时俱进。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及时调整,就能够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
3、坚持写教学反思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只有及时的写好教学反思,才能及时的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或者瑕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4、目标要有效:
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此外,教师还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课后的有效练习。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坚持。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4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5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习,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习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习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